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到同學家去口語交際訓練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到同學家去口語交際訓練教學設計

本課是一次口語交際訓練活動,教材從題目上充分揭示了本次訓練的交際與互動的特點。插圖以連環畫的形式表現了到同學家去進門、離開的情景,並提出兩點提示:一是觀察;二是說話。同時提出了活動要求:分角色演一演,互相評一評。而括號內的補充說明又使話題富有彈性與開放性。

本次口語交際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於學生在情境中學會交際,體現了口語交際活動的實踐性。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爲此,本設計力求創設輕鬆愉快、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互動,在互動中展示個性;力求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注重在交際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養成態度親切、自然、有禮貌地與人交際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在社會交際中,與人打交道態度要親切、自然、有禮貌,要說普通話;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

2.讓學生體驗交際的過程,體會交際的必要性,並提高交際技能。

3.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評價、辨析;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獎狀若干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話題

1.(課件出示兩個男孩到家門口的畫面)今天老師邀請小明和小強來到咱們的課堂共同學習,大家歡迎嗎?今天下午小明約小強到他家玩新買的變形金剛,可小強一路上都在想:“我第一次到小明家,見了他的爸爸媽媽該說什麼呢?”我想請同學們幫小強一個忙,告訴他該怎麼說,好嗎?

2.請大家想一想小強見了小明的爸爸媽媽要先說什麼,怎麼說,怎麼做。(稍後指名彙報。)

3.其實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像這樣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很多。與人打交道也是一門學問。你們想學嗎?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以“到同學家去”爲題,來進行一次口語交際練習。(板書課題並領讀)

4.生自由讀課本上的提示。

(創設一個幫助別人的情境,滿足孩子們樂於助人的心理。由於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孩子們結合自己去同學家的體驗,很容易就會產生共鳴,這樣就爲孩子們搭建了一個自由交流的平臺。)

二、圖文結合,明確要求

1.到同學家去,應該怎樣做纔好呢?該注意些什麼呢?現在,讓我們帶着這兩個問題先來看插圖,並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1段話,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2.多媒體出示兩幅圖,說一說:

(1)這兩幅圖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小朋友,爲什麼?(同桌交流,然後指名彙報)

3.閱讀插圖下的一段話,看一看要求我們做什麼?(指名彙報)

(透過問題提示學生換個角度觀察並思考:“到同學家去”怎樣做是正確的,受人歡迎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交際互動,感悟昇華

1.透過剛纔的調查發現,同學們都喜歡有禮貌的小朋友,這就說明了同學們已經發現了與人交往的一些應注意的問題。這很好!老師真爲你們高興。

2.平

我們經常到奶奶家、姥姥家、朋友家或鄰居家,有時還要去陌生人家。我們去別人家或離開時還要注意什麼呢?(指名說一說)

3.挑選幾個學生與老師一起分角色演一演小強到小明家的情景。然後讓學生對錶演進行評價。

(透過師生合作表演,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同學家該怎麼做,讓學生在評價中展開想象填補空白,使插圖中的情境活起來。)

4.現在,請同學們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出一次印象最深的到別人家(奶奶家、姑姑家、舅舅家……)的經歷(可能那一次你做的最好,也可能是最糟的一次,但只要能使人受到教育即可),然後分角色表演。(小組分配角色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

(1)自主分配角色。

(2)整體合作要協調。

(3)關注每個同學的參與狀態。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一設計既可拓展話題範圍,演繹交際內容,又可讓孩子們的感悟在體驗中昇華。)

5.互相評議,學會評價,學會欣賞與鼓勵。

(1)表演後請小組成員互評,哪個角色演得最好,好在什麼地方。

(2)推薦優秀小組向全班彙報表演,然後對評出的優秀小組和同學給予獎勵。

6.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推薦作業,迴歸生活

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如何文明地與人交往都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大家今後一定會在生活中做得更好。你們可以從以下幾項中選做一項,比一比誰在這節課最有收穫。

1.根據今天的練習寫一篇日記——《到×××家去》。

2.做一個計劃,去同學家一次,並請有關人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