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透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着鯉魚烏龜披着短了蹲着碧綠肚皮鼓着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着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爲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幫忙的?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着腦袋師說甩着生做動作(可以用手錶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完成課後作業: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爲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裏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裏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遊啊遊,身體發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後五: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又先最後接着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麼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於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徵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句。

(四)作業佈置:課堂作業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本。

(一)鞏固練習:

1、複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 )嘴巴、披着( ),露着( ),鼓着( )。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爲什麼要到我們的課文裏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小蝌蚪找媽媽》優秀教學設計2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小蝌蚪)

②、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爲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二、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生看課件演示。

2、孩子們,小蝌蚪找着媽媽了嗎?原來他們真的長得很不同。

三、學習課文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他們遊的怎麼樣?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

2、瞭解青蛙的外形特點,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彙報)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3、①師: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後,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並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集體彙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麼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彙報)

4、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①、學習第2段引讀:小蝌蚪遊哇遊,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麼想法?於是,就——迎上去,問:爲什麼要“迎上去”?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麼特點?

過渡:於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餓媽媽。

②、學習第3段,引讀:它們遊哇遊,看見了一隻……連忙……叫……

爲什麼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餓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爲什麼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爲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於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遊啊遊,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他們仔細一看,那隻大青蛙披着…一定是自己的媽媽,於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請生上臺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着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後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④、小青蛙都在幹什麼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着讚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5、爲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提問: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分角色朗讀全文。

小結:同學們小蝌蚪的成長多有意思呀!長大了的小蝌蚪幫了農民伯伯不少忙,我們要愛護它。

板書:18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黑灰*的身子

大腦袋、長尾巴

先兩條後腿

過幾天后兩條前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