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優秀教學設計

良好的教學設計將對一節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每位老師都熱切希望的,目前我們開展的小語“四結合實驗”中,將計算機及其它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上,爲教學設計優化課堂作了一些嘗試和探討。現以小學語文(九年教材)第五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爲例談談教學設計在“四結合”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設計就是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的需求,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和步驟,並對教學結果做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教學設計以分析教學需求爲基礎,就是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現將《小蝌蚪找媽媽》分爲學習內容、目標層次描述分析如下:

從不同層次目標看,識字教學形成結構。即學生透過各種感觀識記生字的音形義;再憑藉已有的能力將生字的音形義歸類,形成同語素的詞羣,如“迎上去烏龜”“能幹、能手、能人、能夠”;以至形成“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等句子的應用結構。

縱觀整個流程圖,師生的雙向活動始終圍繞着教學目標有序展開;教師展開目標,指導學法;巡視瞭解,個別輔導;分析學情,作出判斷;安排學習,全面檢測。學生則認定目標,明確學法;全體參與,自我達標;交流成果,取長補短;鞏固成果,當堂反饋。學生成爲資訊加工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從設計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小蝌蚪找媽媽》中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感知、理解、記憶、運用規律),同時能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

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試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爲四個步驟,具體操作如下:

一、複習匯入 設問激趣

由於“認知碼”的學習是隨語文課進行的,因此複習基本部件、編碼規則,幫助初學編碼的學生知識的再現尤爲重要。透過複習可以排學習障礙,降低學生自學時的編碼難度。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可以安排三項複習內容:

1、開火車說出下列部件的代碼

辶 女 馬 艹 月 匕

2、開火車說出獨體字的表音符

土 馬 禾 田 火

3、說出下列字的編碼

媽 龜 迎 火

二、自學課文,檢查效果

學生自學課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自學前向學生提出提求:

1、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着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3、試着上機打字

上述學生透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在檢查學生自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按照“ 字是 結構的 ,可分成 部件,編碼是 ”口頭表達。

三、動像演示 突破難度

以“媽、龜”字爲典型,突破本課生字難點。將這四個字製作成CAI教材軟件,製作時先出現生字和拼音,然後讓每個部件分別在閃動,並相應出現每個部件的代碼,製作時,將這四個生字的每個部件用各種顏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給學生以“強刺激”使每個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媽媽》錄像,讓學生注意觀察動物的樣子及捉害蟲的過程。隨着畫面的出現,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在學生心中播下愛護青蛙的種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詞義,學會用“是……也是……”句式說話,然後小結歸納成“觀察 學詞名 造句”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段。

在這一環節中,採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突破了難點,而且輸出了大量資訊,多方面地刺激學生,同時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指導練習 鞏固新知

這個過程目的是爲了及時獲取反饋資訊,以便進行學習評價。

1、輸入下列詞語

媽媽 烏龜 迎上去 白肚皮 綠衣裳

a、口頭補充句子 b、輸入補充好的句子

以上是低年級看圖學文課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