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最後一課》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第一課時

《最後一課》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閱讀小說從情節入手的方法。

2、能力目標:

能根據時間、地點的變化劃分情節;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過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這個形象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根據時間、地點的變化劃分情節。

2、分析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過程、原因,分析塑造小弗郎士這個形象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析塑造小弗郎士這個形象的意義。

〖課型

閱讀課;主要教法 誦讀法、研討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最後一課 都德

開端:(1一6):上學路上

發展:(7一23):上課之前、上課中

高潮、結局:(24一29):宣佈下課

課後小結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意圖 一、匯入新課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的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反映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最後一課》。 二、整體感知 小說爲什麼取名爲最後一課?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誦錄音,用課文原句回答:

1、小說爲什麼取名爲最後一課?

明確:從小弗朗士的角度看,應理解爲小弗朗士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第13自然段小弗朗士的抒情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從教師韓麥爾先生這個角度理解,最後一課指的是韓麥爾先生在阿爾薩斯被迫割讓給普魯士後,最後一次給學生們上法語課。小說的第11自然段也明確地提出:這是我(韓麥爾先生)最後 一次給你們上課了。

2、請一位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其他同學在注意聽的過程看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後加以補充或更正。

3、同學們都知道記敘文有六要素,小說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情節一般分爲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

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到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因此閱讀小說的時候,可以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

⑴ 這篇小說,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理清故事情節:

開端:(1~6):上學路上。

發展:(7~23): 上課之前上課中。

高潮、結局:(24 ~29):宣佈下課。

⑵ 抓住情節的各個階段,從小弗郎士的具體表現來分析他的心理變化過程,瞭解其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開端:貪玩 幼稚 怕老師。

發展:感到詫異。

高潮、結局:理解敬愛老師。

⑶ 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後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⑷ 小說塑造小弗郎士這個形象有什麼意義?

明確: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他的心理變化過程即是他的愛國情感由潛在到成熟的昇華過程。小弗郎士在文章中的作用:本文以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爲線索,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複述故事情節。

聽教師講述記筆記。

聽教師講述。

理解學習的重要懂得怎樣愛國。

劃分情節。

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過程。

分析小弗郎士思想發生變化的原因。

激發閱讀興趣培養整體感知能力、篩選資訊的能力。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提高複述能力。

瞭解小說的三要素,積累文學常識。

初步瞭解閱讀小說從情節入手的方法培養語言感悟能力、篩選資訊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聽讀和品讀,瞭解了侵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也使我們認清了侵略者的罪惡,從而激勵我們要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同時,使我們瞭解了學習小說必須認真閱讀,從分析情節入手,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題。

分析塑造小弗郎士這個形象的意義。 聽教師講述 。 提高分析能力激發愛國熱情瞭解本課學習重點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透過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來分析鑑賞人物。

2、能力目標:能結合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行動、肖像來分析其思想性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韓麥爾先生的語言、行動、肖像來分析其思想性格。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爲什麼樣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課型

閱讀課; 主要教法:研討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最後一課 都德

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

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

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意圖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小弗朗士這個人物形象,並分析了塑造這個人物想象的意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分析 一下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激發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研讀人物 1、你認爲韓麥爾先生是 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分析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⑴ 是一個可憐的人。

⑵ 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

⑶ 是一個嚴厲的人。

⑷ 是一個普通的人。

⑸ 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

⑹ 是一個有勇氣的人。

⑺ 是一忠心耿耿的人。

⑻ 是一個愛國的人。

⑼ 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⑽ 是一個敢於自責的人

2、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⑴ 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⑵ 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

(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 一節課又一節課)

⑶ 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⑶種見解。 聽教師講述。

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像、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學會透過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來分析鑑賞人物的方法,提高鑑賞能力。 三、研讀寫法 作者爲什麼樣不把韓麥爾寫成 一個高大的戰鬥英雄,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英雄,而讓他們都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明確:正因爲普通,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夠成爲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衆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爲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誦讀想像思考討論。 瞭解塑造普通人物也可以反映重大主題的寫作方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對文中一些疑難問題進行探究。

〖教學難點

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

〖課型

閱讀課;主要教法:誦讀法、研討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意圖 一、問題探究 1、如果文章不寫第2、第3自然段,效果會怎樣?明確:透過簡練的語句巧妙地安排社會背景,把小的事情置於大的背景之中。這樣,爲小說人物的出場、情節的展開和主題的表現作了必要的鋪墊和交代。

2、小說如果不寫鎮上的人效果怎樣?

3、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的含義?明確:

⑴ 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忘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着自己的語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個民族完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幾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⑵ 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作母語,意味着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 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爲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一個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於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透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 一個民族的真正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4、怎樣理解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這個比喻的深刻含義?

5、小弗朗士心裏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他這樣想的本意是什麼?此外,字帖掛在鐵桿上,上面寫的是法蘭西阿爾薩斯,從書寫的內容和擺掛的形式看,也很像 一面面小國旗。這正是韓麥爾先生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心設計的。

思考交流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鎮上的人,並且在寫法上做到了以點帶面,似實襯虛,讓讀者從最後 一課聯想到法國人民廣泛而深入的愛國義舉。

思考討論國旗是祖國的象徵文字也是民族的標誌。

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二、學生質疑 明確:一個也字,清楚地表現了小弗朗士對取消法語改學德語是非常反感的。這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學習祖國語言的留戀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普魯士的文化侵略的極端仇恨之情。總之,他的.愛國情感在韓麥爾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昇華。同學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請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探究。 質疑。

答疑。 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佈置作業 1、閱讀自讀課本89頁鄭振鐸的《最後 一課》思考它在主題思想、表現手法、寫作技巧上與都德的《最後一課》有什麼異同。

2、續寫《最後一課》以後。 聽記作業要求。 提高比較分析能力培養想像能力和寫作能力。

【附參考資料】

一、最後一課應如何理解

《最後一課》這篇小說,是法國19世紀著名作家都德1873年寫的。這篇小說的題目最後一課的含義是教學難點的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 一難點呢?筆者認爲:這個問題應該從師生兩方面分別去分析。

1、從韓麥爾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

韓麥爾先生無疑是作者着力刻畫的重要人物,他的教學活動無疑是我們從教師這一角度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的關鍵。我們還是從小說的具體描述中來了解一下韓麥爾先生的教學活動吧。那天早晨上學,我(小弗朗士)去得很晚,到學校後,看見韓麥爾先生在教室裏踱來踱去,我進了教室後,韓麥爾先生就開始上課了,他依次上了語法課、習字課、歷史課,最後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直到教堂的鐘敲了12下,他才結束他的教學活動。可見韓麥爾先生是上了從早晨開始到中午結束的一上午課,最少上了四堂課。那麼我們從教師韓麥爾先生這個角度如何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呢?很顯然,這最後一課指的是韓麥爾先生在阿爾薩斯被迫割讓給普魯士後,最後 一次給學生們上法語課。小說的第11自然段也明確地提出:這是我(韓麥爾先生)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

2、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去理解最後一課的含義:

小弗朗士也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主要人物之一。從他的角度來看,最後一課的含義應是怎樣的呢?我們再一次從小說的具體描述中來尋找答案吧。小弗朗士進教室後,發現教室後邊幾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鎮上的人,其中包括郝叟老頭兒,這說明教室裏的學生不是很多。後來韓麥爾先生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時,郝叟老頭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這說明了這個教室裏有初級班的學生。那麼小弗朗士是不是初級班的學生呢?從課文中描述的韓麥爾先生提問小弗朗士分詞用法這一情節可以看出,小弗朗士不是初級班的學生。因此,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這個學校規模不大,學生不多,這些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共在一個教室裏學習,他們只有一個老師,那就是韓麥爾先生,一旦他去釣魚的時候,沒有辦法,只有乾脆放學生們一天假。據此筆者認爲,這個上午對小弗朗士來說,他只能真正地聽韓麥爾先生講一堂法語課。另外,我們從文章中的一些句子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第11自然段中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再如第13自然段小弗朗士的抒情我的最後 一堂法語課!

綜上分析,筆者認爲最後一課的含義的理解,應從師生兩方面去看:從韓麥爾先生的角度看,應理解爲韓麥爾先生最後一次上法語課;從小弗朗士的角度看,應理解爲小弗朗士上了最後 一堂法語課。

二、《最後一課》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入選於人教社初語第一冊。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愛國主義頌歌。然而關於本文的主題歷年來卻衆說紛紜,歸納起來,不外乎三種意見:韓麥爾,小弗朗士,或者韓麥爾和小弗朗士。那麼,究竟誰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呢?教參倒是給出了一個標準:誰最能體現小說的主題思想,誰就是小說的主人公。據此,教參經過一番分析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在表現主題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也可以說,小說的主題是在這兩個人物相輔相成、互相依存、互相浸透的行爲、語言中表現出來的,忽略、貶低其中任何一個人物的作用,都會削弱對主題的理解。這番話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最後一課》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兩個人。果真是這樣嗎?筆者不敢苟同 ,理由如下:

首先,從小說的敘述角度來看,無疑是以我這個第一人稱來寫的,也就是說小說是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爲線索來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我緊緊地參預到故事當中,並且成爲推動整個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一般來說,這樣的我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就本文來說,我就是小弗朗士,所以小弗朗士就是小說的主人公。當然,如果我僅僅作爲敘事線索,而沒有參預到故事情節當中,沒有成爲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則我就不是小說的主人公。如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也是以第一人稱來結構全篇的,但我並沒有參預到故事情節之中,沒有成爲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不可忽缺的力量,所以我就不是小說的主人公,而僅僅是一個頭腦清醒的冷眼的旁觀者。衆所周知,《祝福》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又如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也是以第一人稱我來結構全篇的,同樣道理,我也不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

其次,從小說所寫的具體內容來看,自始至終都有我的存在。而韓麥爾先生最起碼在小說的開端(第一部分)還未出現。而且就小說所寫來看,韓麥爾的出場,也是爲我這個中心人物服務的,因爲我既然去上課,不可能不提到老師。如果把這篇小說分成三部分的話,那麼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裏)是寫小說的起因──開端,主要寫我的所見所聞,如: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並且透過我的所見所聞巧妙地交代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普魯士軍隊已經佔領了法國的領土。第二部分(從平常日子到我真永遠忘不了)寫最後一課的過程,包括我出乎意料地看到了哪些人在聽課,老師的不平常的穿戴,語言和氣氛以及我的真切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發展。餘下內容爲小說的第三部分,寫最後一課是如何結束的,這是小說的高潮和結局,仍然是站在我的角度來寫的。應該說,小說的結構非常清晰,所寫內容無不緊緊地圍繞着我的一舉一動而展開。我的行動、語言和心理都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並把全文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我由以前的逃學、討厭課本、不愛學習到上最後一課時的專心、喜歡上法語課,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並且韓麥爾先生還叫我回答問題。這些無不說明小弗朗士纔是小說的主人公。

第三,從教參對主人公的分析過程來看,得出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兩人都是小說的主人公也是站不住腳的:

先看小弗朗士。他原是個玩皮的孩子,學習上要求自己很不嚴格,怕老師罵就想逃學。但在最後一課上,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他懊悔以前沒好好學習而曠了課去找鳥窩、溜冰;他對剛纔還那麼討厭的課本,一下子捨不得和它們分手了。他對老師的感情也迥異於從前。對於韓麥爾老師,他萬分依戀,他對老師變得是那樣理解。他多麼希望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爲此寧願拿出任何代價。他充分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他是多麼不希望老師傷心啊,他又多麼捨不得老師離去啊。可是老師就要永遠地離去了。他不僅理解老師爲什麼穿上那套漂亮的衣服,他也理解老師的諄諄教誨,他更懂得那神聖的信念和深深的痛苦。他感到老師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這說明小弗朗士不再是那個貪玩、幼稚的孩子,他成熟起來了。

促使他完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從教參的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小說中人物的一切活動均緊緊圍繞着小弗朗士而展開,即使是韓麥爾老師的教育作用也必須透過小弗朗士來體現。而這不正說明了小弗朗士纔是小說的主人公嗎?

再看韓麥爾。作品中對他的描寫是透過我──小弗朗士的觀察來展開的,因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基本上是一個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你看,連教參自己都承認作品對韓麥爾的描寫是透過我──小弗朗士的觀察來展開的,而這不也正從反面說明了小說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而非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嗎?

綜合所述,筆者認爲《最後一課》的主題是透過小弗朗士上最後一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做,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對慘遭民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集中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小說的主人公是小弗朗士。以上系筆者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願與同行切磋。

三、《最後一課》對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多側面描寫(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郭姣鳳)

愛國主義是一種聖潔而崇高的情感。平時無心求學,愛開小差、逃學、成績一團糟(連一個分詞用法甚至一個字也說不上來)的小弗郎士在他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中表現出了可貴的愛國情感,而且這種愛國情感表現得異乎尋常的真摯深沉、動人心魂。究其原因,是作者將小弗郎士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多側面的細膩刻劃所致。

作者描寫小弗郎士的愛國情感首先着力於外在因素的揭示。所謂外在因素指的是小弗郎士生活的社會環境,即他周圍的人們對他施加的諸種影響,這些外部影響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觸發點與引爆物。小弗郎士在課堂上的所見所聞正是展示一個特定的情境氛圍,是對其愛國情感的直接觸發與引爆。上課前的反常氣氛與教室後面所坐的神情憂愁的人們,令小弗郎士難堪得臉紅、心慌與吃驚;韓麥爾先生莊重的穿戴令小弗郎士詫異,韓麥爾先生柔和而嚴肅地宣佈最後一堂法語課,令小弗郎士萬分難過。這時候,也正是這時候,小弗郎士的內心有如翻騰的大海,掀起了層層激越的波瀾,此時的他已強烈感受到了鎮公所布告牌前圍觀的人羣那憤激的情緒,併爲自己未曾好好學習而深深懊悔。韓麥爾先生爲紀念這最後一課而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令小弗郎士詫異進而感動,韓麥爾先生真誠反思學生與家長平時不夠重視學習的現象、對自己從前放鬆學生的學業的做法進行痛切的自責,也引發了小弗郎士的自責與悔恨,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真誠讚美與對所有在場同胞的沉痛規勸,引發了小弗郎士的深深共鳴。韓麥爾先生給大家上了語法課又上了習字課,小弗郎士細心聽講並真切感受到老師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的心理,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的神態中感覺到老師好象要把這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的心理,習字課上韓麥爾先生所下發的新字帖好象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以及大家專心寫字的神態、教室裏安靜的氣氛,無不令小弗郎士深受感染。教室後排座位上的郝叟老頭戴上眼鏡、捧着初級讀本激動得聲音發抖,讀音古怪,令小弗郎士又想笑,又難過。尤其是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之後,韓麥爾先生與學生告別時的情景令人痛切而心碎,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後頭靠着牆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一幅令人心碎的告別場面深深定格在小弗郎士的腦海裏,久久揮之不去。可以說,正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在這個特定的情境氛圍裏,小弗郎士從老師與同學們身上、從鎮上所來的人們身上受到了感染,引發了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出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感。

作者描寫小弗郎士的愛國情感還特別注重挖掘其自身的潛在因素。這種潛在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內在的思想情感。作者從不同方面對小弗郎士內在的思想情感作了深入挖掘,充分展示了小弗郎士豐富、真實的內心世界。上學路上的優美景緻,特別是暖和、晴朗的天氣,樹林邊畫眉宛轉的歌唱,令小弗郎士感覺到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他羨慕歸羨慕,但終竟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走過鎮公所布告牌前、鐵匠向他喊話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裏。這說明小弗郎士平時調皮歸調皮,但其本質並不壞,這是他在最後一堂法語課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感的思想基礎。當小弗朗士看到鎮公所布告牌前圍着許多人時,其本能的反應便是又出什麼事啦?因爲在他的意識裏,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裏傳出來的,當小弗郎士聽到韓麥爾先生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他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並且很自然地迸發出啊,那些壞傢伙的強烈情感。在這裏,壞消息與壞傢伙的主觀判斷正說明小弗郎士的幼小心靈裏有着鮮明的愛憎感情,對侵略者是深惡痛絕的。也正爲如此,他才能在上學遲到後由怕而慌,才能在得知事情真相後懊悔、慚愧,才能在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窘態百出,追悔不已,進而產生熱愛老師、熱愛學習之情,才能在課堂上對韓麥爾先生莊重的穿戴所寄寓的深意有所體會,才能對韓麥爾先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觀察得那麼仔細,並以自己挺難受的心裏揣摩到韓麥爾先生的可憐與傷心,才能將老師所發的字帖想像成許多面小國旗,才能由聽到屋頂上鴿子的低叫聲天真而快意地想到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語唱歌吧,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普魯士侵略者的鄙夷與調侃,才能對老師與學生作最後告別的形象產生從來沒有這麼高大的敬佩與愛戴之情。可以說,作者既着力揭示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外在因素,又深入挖掘其潛在的思想內因,從外因與內因的有機結合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小弗郎士個性鮮明、感情豐富的愛國者形象,使小弗郎士與《最後一課》一同成爲永不凋謝的絢麗山花,長久散發着濃郁的芳香。

標籤:教學 模板 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