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最後一課》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最後一課》優秀教學設計

1、學習本文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2、利用課文中的情節,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設想】

1、安排三課時。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感情,小弗郎士變化中表現的愛國感情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啓發與點撥。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歷史背景,作者情況,小說的結構。

〖教學步驟

1、教師簡介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

這篇小說寫於1873年,普法戰爭於1870年爆發,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魯士政府爲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爲題材,透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後,都德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爲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後一課》等。《最後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

注字音,釋詞義:鋸 踱 挾 皺 督 叟 攤 曠 懊 隸 鑰 匙 哽 賺

應該掌握的詞:宛轉:這裏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教師範讀或讓學生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理清本文脈絡,把握本文結構。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本文可分幾部分?

討論,交流。

5、教師小結:

全文按情節發展,可以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寫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難忘的最後一節法語課。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悲壯地宣告最後一課結束。

6、佈置作業:

抄寫生字、生詞。

閱讀體會課文1至24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韓麥爾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教學步驟

1、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提問:我爲什麼想別去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共有兩個原因。一是遲到會受到韓麥爾先生的批評。一是怕老師檢查功課,自己完成得很不好。況且,是連詞,進一步說明情況。這兩個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學。

提問:小弗郎士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呢?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看到的是:天氣溫暖而晴朗,畫眉鳥在宛轉地歌唱,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士兵在操練,還有鎮公所邊的廣告牌前圍滿了人。這裏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會現象。自然景象是那麼的優美恬靜,對一個頑皮的孩子有着極大的誘惑力;對社會現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有趣但是不理解(普魯士士兵的操練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沮喪(廣告牌──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有是從那裏傳出來的)。這就含蓄地點出了《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變化的社會環境。

提問:小弗郎士多麼想在晴朗的藍天下,宛轉的畫眉鳥的叫聲中,開心地玩兒,可是他說,我還能管住自己。課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首先,急忙向學校跑去,不再看普魯士士兵的操練,還有,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也沒有停步;再有,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以上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爲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於戰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裏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消息都是從那裏傳出來的。

這一部分中有兩處是爲下文埋下了伏筆,一是小弗郎士心裏想,又出什麼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識到華希特的話是開玩笑。這都在文章後面得到了呼應,使得文章渾然成爲整體。

這部分在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間接地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嚴厲,爲下文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⑴ 請同學讀第7至1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跑到學校後,小弗郎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其一,過去開始上課的時侯,總是一陣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安安靜靜的,總,強調的是一貫性,習以爲常了,偏顯出安靜得異乎尋常。其二,平時嚴厲的老師,今天卻很溫和。其三,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禮服。其四,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叟老頭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讀本。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學校後,發現的種種不平常的現象,渲染出一種嚴肅、悲憤的氣氛。透過小弗郎士對教室情景的感受,渲染了最後一課的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層。

⑵ 請同學讀第11至16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韓麥爾什麼樣的心情?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第一個最後的含義是,韓麥爾先生的教學生涯,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要被迫結束;表達了無比沉痛和憤慨的心情。第二個最後的含義是,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的兒童,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不能再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今天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將是多麼重要,多麼寶貴!它深沉,含蓄地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祖國的語言無比珍視,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無限依戀的感情。這種愛與恨交織着的複雜、深沉、濃烈的感情,透過兩個最後,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提問:小弗郎士聽到了這樣的話,思想上有哪些變化?

請同學們齊讀第12自然段,要把萬分難過、激憤的心情讀出來。請同學們默讀第13、14自然段。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當韓麥爾先生宣佈:今天是你們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聽了如晴天霹靂,震動極大。這最後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這嚴肅、莊重、悲憤的氣氛中,小弗郎士埋藏在心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之所以獨立成段,是爲了突出韓麥爾先生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的強烈共鳴與巨大反響。老師的話,使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惋惜一→後悔一→熱愛一→依戀。他首先感到萬分難過,無限惋惜再也不能學法語了;爲過去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去溜冰而悔恨;對祖國語言、祖國曆史的強烈的愛,語法啦、歷史啦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對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深深依戀,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這都是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的變化。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15、16兩自然段。

提問:爲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

交流,回答。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爲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於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臺,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着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臺,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裏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爲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⑶ 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層:

① 請同學們默讀第17自然段:

教師講解:當輪到小弗郎士背書時,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聲音宏亮、口齒清楚地背下來,可當時,開頭幾個字他就弄糊塗了,他心裏很難受,頭也不敢擡起來。這時他想的不再是害怕老師的訓斥,而是有了一種負疚感,一種羞恥感。

② 請一名同學讀第18、19兩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提問: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於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裏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問:第18自然段中有兩處使用了單引號,其中一處還在單引號中用了省略號,體會一下引號裏的內容和標點符號的作用。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第一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像小弗郎士這樣的阿爾薩斯人的想法、說法和做法。第二處的單引號裏的內容是模擬普魯士入侵者的口吻,用來說明、強調上述想法、做法所產生的後果,是遭到入侵者的侮辱,他們還能說出許多類似的話來,韓麥爾先生不願想下去了,更不願意說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那沉痛的心情,都凝聚在這省略號中。

提問:課文第19自然段又有一處用了省略號,它的`作用是什麼?

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也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裏感到十分的內疚與痛心,特別是已經無法補救這些過失的時侯,他就更感到痛苦,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了省略號。這省略號中包涵了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的自責,也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責任感。

提問:小弗郎士不能背出書來,韓麥爾先生的態度與語言表現了什麼感情?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是一貫以嚴格與嚴厲著稱的老師。現在,當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時,他沒有嚴厲的批評,而是真摯、沉痛地總結了以往的教訓:

首先,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這是對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

還有,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這是對家長的善意的指責。這兩點都體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一種使命感。

最後,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這是對自己的嚴格的自省與解剖。

這三點是韓麥爾對祖國的深情,對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對後代負責的集中表現。韓麥爾先生的赤子之心表現在他的這種態度與語言中。這都深深撥動了小弗郎士和鎮上來聽課的人心靈上的愛國感情之弦。

③ 請一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

問: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說出的話,包含着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提問: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裏運用了比喻修辭方法。監獄,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敵人佔領的阿爾薩斯正是這樣,如同監獄。開啟監獄大門,指趕走入侵者,讓陽光重新照耀在法蘭西的大地上。祖國的語言,是聯繫人們思想的紐帶,共同語言,維繫了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它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激發人們的愛國激情,團結起來,趕走入侵者。所以說語言是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

提問:小弗郎士覺得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爲什麼?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真摯、深沉、語重心長的話,深深地打動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對祖國的熱愛,化爲珍惜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行動,專心,積極,因此他認爲挺容易,全都懂。

④ 請同學們默讀第21自然段。

提示思考:這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於法蘭西,絕不屬於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裏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麼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⑤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

教師講解: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

韓麥爾先生的神態,是那麼的依依不捨──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帶走似的,這神態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

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表現了他對韓麥爾先生這種心境的理解與同情。四十年來,這裏有他的家園、校園,這裏有他從事的而且津津樂道的事業,這裏有他熟悉的被他裝扮的環境。現在,他必須和它們分別,只因爲普魯士的入侵!他要永遠離開這地方了!他是被迫的,是忍痛離開的。他的處境小弗郎士充分理解,使人感受到小弗郎士經過了這最後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

⑥ 讓學生默讀第23自然段。

提問:第23自然段寫出了什麼內容?

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韓麥爾先生站好最後一班崗,上完了應上的法語課和歷史課。還寫了郝叟老頭念法語的情景。特別是寫了聽到郝叟老頭的既發抖又古怪的聲音時,小弗郎士感到又想笑又難過。他想笑的是聲音的古怪,但是隻是想而沒有笑出來;他感到難過的是郝叟聲音都發抖了。正是這發抖和難過,是孩子和老人們在愛國這一基點上的共鳴。也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成長。

這就是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層,寫韓麥爾老師與學生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後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這一部分寫出了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佔領後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爲一節生動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而且是一節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都飄揚着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3、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二、三、四題。

閱讀、體會課文後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最後一課結束情景的描寫;小說的寫作特點。

〖教學步驟

1、檢查、訂正、講評上節課的作業。

2、引入新課:

提示思考: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出了最後一堂法語課的全過程,同學們體會一下哪些語句表現了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珍惜這最後一節法語課的?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穿上漂亮的禮服,從來沒有這樣耐心地講解過,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裏去,這都表現了老師在最後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傳授出來,是老師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

小弗郎士: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金甲蟲飛進來,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3、進行新課:

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4自然段至文末。

教師提示:鐘聲和號聲,是時間的標誌,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

提問: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麼意思?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提問,聽到了鐘聲、號聲爲什麼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鐘聲顯示着最後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着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提問: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具有什麼表現力量。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透過上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於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過。

提問:我──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提問: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像一個特寫鏡頭。先生與學生的分別是如此悲壯,這時他一定有不少的話要說,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的感情無法自抑,因此把種種感情集於筆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們看到了感情的流向,這些感情熔鑄成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法蘭西萬歲,有兩層意思,首先是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再有也是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老師範讀第三部分29自然段。

教師小結:面對散學了──以後他就不能上課了這種嚴酷的現實,韓麥爾先生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這個悲愴的鏡頭深深地嵌在我們的頭腦中。作品也就在這悲愴的氣氛中結束。

4、歸納中心意思:

提示思考:這篇小說寫了小弗郎士的變化,寫了韓麥爾先生上了悲壯的一課,還寫了鎮上的人到教室裏來聽課的情形,寫這些都是爲了表現什麼呢?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小說以普法戰爭爲背景,透過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5、歸納寫作特點:

提問:這篇小說是以誰的口吻,來敘述這個悲壯感人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篇小說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來寫的這叫做第一人稱的寫法。這種寫法便於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有利於寫出他的變化。例如:文中上學路上的心理描寫和背書時的心理描寫,都很真切感人,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頑皮少年的變化、成長。

提問: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這叫做場景描寫。這場景描寫實質上就是當時社會環境的描寫,它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背景,最後一課就是在那個時代、社會的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揭示了悲劇性的最後一課產生的根源。場景描寫,語言乾淨、簡潔、寥寥幾筆,勾勒了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

4、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