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透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透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透過查閱資料,瞭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讀課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學生閱讀後可以答出:

(1)第一句:種葫蘆的人種了一棵葫蘆。

(2)第二句:葫蘆藤上長葉、開花。

(3)第三句:花謝了,長出小葫蘆。

(4)第四句:小葫蘆很可愛。

(5)第五句:種葫蘆的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葫蘆的生長過程?

如:長葉→開花→花謝→結出小葫蘆。

3、看圖想一想“長滿了綠葉”是什麼意思呀?

學生能夠說出“長滿了綠葉”的意思是葉子多、長得好。

4、師:“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呀”,仔細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小葫蘆怎麼可愛呀?生:小葫蘆長得綠綠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燈籠,也像小鈴鐺。

師:在第三句中用了一個“掛”就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

5、讓我們有語氣地把這段再讀一讀。

6、師:小葫蘆這麼可愛,和“長滿了綠葉”有什麼關係嗎?

生:因爲葉子能製造養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可愛的果。

7、順序出示圖2、圖3、圖4,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棵葫蘆藤有什麼變化?

(1)如:從第二幅圖上看出葉子上長了一些蚜蟲,但是葉子還是綠油油的。

(2)從第二幅圖上看出蟲子越來越多了,葉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兒也有點蔫了。

(3)從第三幅圖上看出葉子變黃了,小葫蘆也不再是綠綠的,油亮油亮的了,也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當葉子上剛出現一些蚜蟲的時候,種葫蘆的人看到了是怎麼想的?請你讀一讀第2自然段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如: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2、師: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幾個蟲子沒什麼了不起。

師:你能把這個意思讀出來嗎?

生: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3、“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什麼是“自言自語”呀?

如:自己跟自己說話就是自言自語。

4、請你讀一讀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的話,結合圖體會一下他的心情。

學生透過讀書思考可以體會出種葫蘆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蘆,希望他快快長大,看着可愛的小葫蘆,他心裏可高興了。

5、有語氣地讀讀這一段。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當鄰居讓他治蟲時,那個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說的?請你讀讀第3自然段,把種葫蘆的人說的話畫下來。

2、想一想種葫蘆人的話是什麼意思?

如:種葫蘆的人認爲葉子和葫蘆沒關係,葉子上的蟲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蘆。

3、觀察第三幅圖,說說種葫蘆的人說這些話時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學生能觀察到種葫蘆的人的表情是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甚至認爲鄰居的話毫無道理。

4、有語氣地讀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5、同桌同學互換角色讀第3自然段,看誰讀得最好。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那個人種的葫蘆結果怎麼樣呢?請你讀一讀第4自然段。

如:那個人種的葫蘆慢慢變黃都落了。

2、爲什麼會這樣呢?請你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思考。

如:學生可以答出如下內容:

(1)因爲葉子上生了蚜蟲,那個人不去治,蟲子越來越多,葫蘆就變黃落下來了。

(2)因爲葉子能製造養料,葉子上生了那麼多蚜蟲,葉子長不好,果實也會受影響,所以小葫蘆都落了。

(3)因爲那個人不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又不聽勸告,沒有及時治蟲子,才使得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變黃都落了。

3、觀察第四幅圖,說一說那個人看到這一切是什麼表情?學生可能會這樣回答:

(1)那個人看見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個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蘆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個人看上去有點後悔。

4、想一想那個種葫蘆的人此時會怎麼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幾種:

(1)他想:真可惜呀!還沒賽過大南瓜怎麼就落了?

(2)葉子上生了蟲,爲什麼連葫蘆也跟着遭殃呢?

(3)原來葉子和果是有關係的,葉子長得好,果實才能長得好哇。

(4)鄰居的話還真有道理,當初要聽了他的勸告也不會有今天這種結果呀。

5、有語氣地讀讀這段。

(五)朗讀課文,看誰能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六)小結:透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其實呀,生活中事與事之間也是有聯繫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像那個種葫蘆的人那樣呀!

第二課時

(一)教學生字。

1、教學“每”。

(1)讀一讀拼音m7i。

(2)同學們看老師寫這個字,說說“每”的筆順。

(3)請同學們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裏寫寫這個字。

(4)指導書寫:

師:第五筆要寫在橫虛線上,兩點寫在豎虛線上。

中間一筆橫最寬。

生:在練習本上練一練。

2、教學滿、謝、變。

(1)分析字形。

如:“變”我用結構方法來記,上邊是“六”字加兩豎,

下邊是“又”,合起來就是變。

(2)“滿”是什麼結構,哪容易寫錯?

如:“滿”容易寫成上下結構。

(3)寫“謝”這個字時要注意什麼?

如:中間的“身”最後一筆不出頭。

(4)“變”的點撇像什麼?

如:“變”的點撇像八字。

(5)正確地書寫這3個字。

(二)自學生字。

1、自己分析“葫、蘆、言、治、慢”幾個字。

2、誰願意給大家講講你是用什麼方法記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聲字方法來記,葫蘆是植物,用草字頭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聲合起來就是“葫”。

(2)“蘆”也是形聲字,上表形下表聲。

(3)“言”用加四筆方法記,口字上面上一點和三橫。

這三橫是一長,兩短對整齊。

(4)“治”用加偏旁方法記,“臺”左邊加上三點水就是“治”。

(5)“慢”用結構方法記,左邊是豎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來是“慢”。

3、小結:同學們用了這麼多好方法分析記憶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治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自學──發現與探究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瞭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後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也能發現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爲他不治蟲,但這些發現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容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不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自學時,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透過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僅能吸食植物體內的液體營養,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透過進一步的探究,學生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爲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髮展下去。

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那個人愛葫蘆表現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可以讓學生透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透過表情朗讀表現出來。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最後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爲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爲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裏主要讓學生透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透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隨後設計創新題,啓發學生思考: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教後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初衷是想在平淡中學文、悟理,同時抓住重點詞、重點句來組織教學。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處:

一、雖然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學生透過上網,查資料等方式瞭解了蚜蟲,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對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課堂上當展示資料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資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資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從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和大家分享。這可能是低年級的緣故吧。今後在資料的查找篩選上該怎樣指導呢?值得思考。

二、體會葫蘆的可愛以及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花的時間多了,挖的太細,後面的“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和拓展續編時顯得時間不夠,草草收場。今後教學時在時間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學生的朗讀有點拖沓,不知是否是因爲換了環境的緣故。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3

一、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爲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課文的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

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爲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爲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繫。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把以讀促悟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透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並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文章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蘆。(課件:葫蘆動畫跳出)咦,小葫蘆怎麼不高興啦?(課件:葫蘆不高興)原來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錯了。它叫——葫蘆hú lu ,“蘆”單獨讀的時候讀lú,在“葫蘆”這個詞語中讀輕聲。(課件顯示微笑的葫蘆和加上拼音的葫蘆二字。)齊讀。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把它大聲的叫出來吧。(師板書葫蘆圖)

3、小朋友喜歡它嗎?想不想得到它?有個人也想得到它,並且還特意種了一顆葫蘆,那最後他得到沒有呢?爲什麼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我們趕快開啟書,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兩遍。

2、“秋天到,葫蘆香,摘個葫蘆大家嘗”,我們來摘葫蘆吧。

(課件出示詞語)葫蘆 藤上 細長 鄰居

蚜蟲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語

開火車讀詞語。

三、圖文結合,自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孩子們,讓我們帶着生字詞,走進課文,走進葫蘆園!(課件播放葫蘆生長過程的動畫。)

2、美嗎?說說你覺得美在什麼地方?

3、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喜歡嗎?你特別喜歡哪一句?(課件出示葫蘆圖和第一段)

4、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5、哪些詞語你特別喜愛?“滿”是什麼意思?用“滿”字說一句話。如池塘里長滿了荷葉。老師還欣賞一個詞“掛”。每次讀到“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我彷彿看見掛在藤上的小葫蘆隨風擺動,好像在和我們打招呼呢。

6、齊讀,把我們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7、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

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個別讀。

8、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着小葫蘆會說什麼?

9、讓我們帶着心中的喜愛再美美地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讓葫蘆在我們腦海裏生根、開花、結果。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出來了同學們太喜歡小葫蘆了。可是……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你有什麼感受?

2、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3、男生女生比賽讀。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我們學到這兒,你的腦海裏一定出現了幾個問號,葫蘆爲什麼會掉呢?我們一起去讀讀第二三段。(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小提示:

1)我會讀:用“——”勾出種葫蘆的人所想所說的話。用“﹏﹏”勾出鄰居所說的話。好好讀一讀。

2)我會說:同桌分角色練習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2、用句話說說葫蘆會掉落的原因。(生答師板書葫蘆葉子圖。)

3、出示課件勾畫的句子,學生對照是否勾畫正確。

4、看到葉子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怎麼想的?請生個別讀“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

5、在句子前面加上語氣詞“哼———有幾個蟲子怕什麼!”再讀。

6、他又是怎麼做的?(盯着)怎樣看纔是“盯”?請生做個盯的動作。

7、他又是怎樣說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請生自言自語的說說這句話。

8、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

9、在他的.熱切盼望中,小葫蘆慢慢變黃了,掉落了,鄰居看在眼淚,急在心裏,誰讀讀鄰居的話。用焦急的語氣讀。用誠懇的語氣讀。

10、聽到鄰居的話,種葫蘆的人納悶了,說了一句什麼話?個別讀。分組讀。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認真練習“小糊塗”和“小機靈”的對話。一邊讀一邊想象和體會。

“小糊塗”——種葫蘆的人;“小機靈”——鄰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時注意人物的動作、表情、注意說話的語氣。

小機靈:哎呀,不好,你的葫蘆葉子長蟲啦!

小糊塗: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小糊塗: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小機靈: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小糊塗:什麼?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3、抽同學上臺表演。戴上“小糊塗”和“小機靈”的頭飾。

4、採訪活動:老師戴葫蘆葉的頭飾採訪“小糊塗”。

唉,“小糊塗”別走,我是你種的葫蘆葉,我對你有意見!你每天都來看小葫蘆,可我們葉子呢,你從來沒正眼瞧過。我身上長了那麼多的蚜蟲,你也不管管!爲什麼?

你只要果實,不管葉子,你會後悔的。不信聽聽小葫蘆怎麼說。(課件:小葫蘆與葉子的對話)

“小糊塗”你知道自己錯了嗎?“小糊塗”到底錯在哪兒呢,同學們幫幫他。

5、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①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②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板書:聯繫)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沒有看起來很小的不相關的的事物,他們之間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事情?

2、“小糊塗”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不糊塗了。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五、作業:

畫一畫

小畫家,拿起筆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有趣的故事畫下來吧!

寫一寫

看着種葫蘆的人做了傻事,我們趕快來幫幫他,勸勸他。同學們,把你真誠的勸告寫下來吧,寄給今天還在做傻事的“種葫蘆人”。

六、板書設計:

葫蘆圖———聯繫——葫蘆葉子圖

七、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爲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透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分組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要求:

1、觀察圖畫、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培養觀察、理解能力。

2、結合自然課所學知識,理解重點詞句,懂得本課所講道理,知道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

3、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在語言環境中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突出說話、寫話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懂得道理。

2、運用識字方法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間關係,懂得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教學思路:

這篇看圖學文由四幅圖和四段文組成,課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別與第一、二、三幅圖相對應。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從圖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指導觀察圖畫要對照相應的課文。

2、圖文對照,分段理解課文內容。注意引導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透過討論總結,突破課文難點。

教學準備: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四課時。(說話寫話訓練佔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談話。

(出示小葫蘆實物)這是一個小葫蘆,這頭圓,這頭長,多可愛啊!喜歡嗎?有個人也很喜歡葫蘆,他種了一棵葫蘆,常對別人說:“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二、指導看圖。

1、看書上四幅圖: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指出)怎麼知道?(三幅圖上都有他)他就是題目上的哪個詞?(我)

2、逐圖說“我”在幹什麼。

三、初讀。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哪段講哪幅圖的意思?

2、指名輪讀,評議。

四、圖文結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圖上這個人是什麼時候的人,從哪知道?(衣著及“從前”這個詞)“從前”是什麼意思?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後第一題第一問。

(1)葫蘆開始長得怎樣?(畫、讀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蘆,葉不多。

(2)這是那個人種的葫蘆嗎?(不是,因爲書上說“長滿了綠葉,而這棵葫蘆葉子不多,也沒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蘆)

(3)(覆蓋一投影片上去)是這棵葫蘆嗎?(對)“花謝”的“謝”是什麼意思?(板書:綠葉、開花、葫蘆)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現在投影上)種葫蘆的人看了心情怎樣?從哪兩句知道?(板書“可愛”)讀出高興語氣。

3、小結:這自然段講什麼?

第二課時

一、讀第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二、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葫蘆開始長得好,後來有什麼變化?

1、(答上問)(老師在投影片的葉片上點上黃點)蚜蟲是怎樣的蟲?哪課學過?(在《莊稼的好朋友》學過)

2、那個人怎樣想,怎樣說?

(1)“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用換一個說法的方法理解這句話。(有幾個蟲子不怕什麼。有幾個蟲子不要緊!)

(2)觀察書上圖2,那個人的表情怎樣?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讀出這樣語氣。

3、這自然段講什麼?後來又怎樣了呢?

三、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鄰居讓他治蟲,他是怎麼說的?

1、指名兩人分角色讀,評議(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語氣是否讀出來)。

2、“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用換說法的方法說說你的理解。(葉子上的蟲是不用治的)這句與上面哪句有聯繫?

3、看圖,那個人表情怎樣(滿不在乎)讀出語氣。

4、這一自然段講什麼?

四、結果怎樣?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蘆落了)(板書:黃、落)

2、讀到這裏,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可惜)指導讀出婉惜的語氣。

五、總結課文

1、老師不明白,葫蘆葉子上生了蟲子,蟲子吸了葉子上的汁,和葫蘆有什麼關係呢?它怎麼會掉呢?請學生回答。(在回答過程中教師提示自然課所學關於植物的知識)

2、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畫出表示事物聯繫的線段)。(板書:造養料、不能造養料)

六、作業:自學“葫、每、言”

第三課時

一、讀課文思考: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1、在口答的基礎上寫下來。

2、指名讀所寫的,評議、修改。

二、學習生字

1、讀生字詞卡片。

2、檢查所寫自學的三個生字,訂正時從寫得對不對,寫得好不好兩方面看。

3、重點指導字教學:

線上,第一丿在豎中線上起筆。書空,學生寫字。

(2)教“謝”,同上。

4、課堂自學“蘆、治、慢、變”

(1)學生自讀、說記字方法,按田字格寫字。

(2)彙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5、利用生字,進行語言訓練。

三、完成課後二、三題,做完讀一讀,自改。

四、總結:

學完這課,我們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聯繫的,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才能把事情做好。學習這課,我們用了換一種說法和聯繫上文的辦法來理解句子,在後面的課文學習時,大家還可以用這個方法。

五、作業:

讀《自讀課本》第15課《長不大的紅杉樹》,把課後題的答案在課文中畫出來。

附:板書設計

(陳明錦)

第四課時(說話寫話訓練)

一、指導學生分析理解說話寫話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話,邊讀邊理解:第一、二句話指明瞭這次說話寫話的範圍和主要內容。範圍:《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內容:找出課文中哪個地方能說明種葫蘆的人有錯誤。第三句要求先說一說,然後用筆寫在紙上。

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二、三段的內容和講讀課中的理解,說一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1、複習課文二、三段,明確要點。

(1)他不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爲沒有必要去治。

(2)葫蘆葉子已經長蟲了,鄰居勸他治蟲,他不聽,因爲他要的是葫蘆,不是葉子。

2、指導學生抓住要點,先一句句說,然後連成一段連貫完整的話。

(1)透過提問,揭示要點,指名回答。

(2)歸納要點,連起來說一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注意說的語氣。(同桌說,分組說,指名說)

(3)教師及時點撥,糾正學生的發音和語病。

三、指導學生把說過的話寫下來。

1、提出書寫要求:格式正確,語句連貫,字跡工整。

2、學生書寫,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所寫的內容,師生評議。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觀察,比較:

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兩幅圖,比較,學生說話。

三、設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並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

學生讀書,指名說出自己找到的。

1、學習第1段。

(1)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指導讀詞組,並結合識字“葫、蘆、藤”。

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這麼可愛的小葫蘆,誰願意來讀一讀?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後怎樣了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3、學們問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帶着問題讀讀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悟寓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爲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最後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麼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纔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合學習“盯、鄰”)

師範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四、課堂小結:

師: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