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通用5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專題:月是故鄉明)的開篇詩,爲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從字面上看,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整首詩寫出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而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心中涌動着濃濃鄉愁,尤其是末句,還帶着仕途多險、前途未測的感慨,古詩通篇立意含蓄悠遠,蘊涵着濃濃的鄉情和仕意,

教學目標:

1、透過以自學爲主的方式,能正確朗讀“泊、間、重、還”等多音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體會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3、透過反覆誦讀,豐富語言積累。 並能背誦並默寫《泊船瓜洲》。

4、聯繫詩人背景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詩人是怎樣表達思鄉情的,嘗試着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訊資源進行資料收集,瞭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逐步擴展知識面和閱讀面。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感受蘊涵的思想感情,

2、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教法學法:

1、變序教學法 在課堂伊始,就提出古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後續的學習中,再去學習它是怎樣表達的,表達效果如何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的採用,有利於學生注意力的持續集中。

2、讀詩感悟法 “讀”是學習古詩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本課時安排了朗讀, 配樂讀等,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配樂讀,是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

3、自主學習法 課前和課堂中都設計了自學環節,因爲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可以促進教學,還能增強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訊資源進行資料收集,瞭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時間:4分鐘)

問題:

①放學後,你們都回哪兒?有沒有人回不了家的?爲什麼?

②離家遠而回不了家,你是什麼感受?

你們年少也許沒有離家千里的經歷,但你們肯定有過和父母親分別多日的時候吧?那種感覺是?

(學生:思念對方)

將來同學們長大了,有一天那麼不能回故鄉了,這種感情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思念故鄉)[板書:思鄉]

家鄉,在遊子的心裏,永遠是最溫馨、最難以割捨、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

這一單元,我們將學到不同的人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安石是怎麼來表書這種思鄉之情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時間:13分鐘)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並揭示課題(時間:5分鐘)

① 王安石是誰?讓學生回答,若回答讓人滿意,就進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簡單介紹。

他寫過哪些詩?今天,要學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學習課題:誰來讀讀題目?怎麼樣?其他同學評

(預設:學生讀正確了)教師可強調:泊既可以讀作Po(第一聲)

[板書課題]學生自己跟着老師書空,寫完,齊讀。

誰來說說這“泊船瓜洲”是什麼意思?解釋瓜洲在什麼地方?

(預設:學生說出“瓜洲”現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你是怎麼知道的?(預設:學生:看註釋 )

對,看註釋對於我們學習古詩詞很有幫助。

2、掃除閱讀障礙,初讀古詩(時間:7分鐘)

泊(bo第二聲)是個多音字,看來那麼預習工作做得不錯,除了泊是多音字外,這首詩中還有沒有其他的多音字?請學生回答,(預設,除了“間”字有爭議,其他都回答正確)

“間”在這首詩中是第一聲還是第四聲,要看什麼?(或者:“間”字的讀音,我們怎麼來判斷?)

學生小組討論,說說理由,(時間:2分鐘)

詩歌中的字已不是難題了,那現在你能讀讀這首詩嗎?

提示: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第一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第二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檢查自由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讀,最後齊讀,若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教師作範讀,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或幾句,視學生學習情況而定,讀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鄉的感情了嗎?(預設:有部分學生說有,有部分說沒有,)兩方爭辯,說從哪兒你讀出了思鄉情,沒讀出思鄉情的同學,請問你讀出了什麼?學生可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儘量不加干預。

(三)重讀古詩,加深理解(時間:13分鐘)

1、自由讀詩,聯想詩歌中表現的地理位置

辯論是爲了更好地理解古詩,現在我們要不要換種方式來學習?你們想怎樣?{設計意圖:從上一環節的學習,“間”的讀法和有沒有表達思鄉情 這兩個問題的呈現,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慾望更加強了,而且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有再讀古詩的慾望,相信學生會說,讓我們自己讀讀古詩,}再讀古詩,自主讀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或者: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讀詩)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時間:3分鐘)腦海裏有畫面了嗎?推薦一位擅長畫畫的同學上臺畫,畫畢,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他認爲古詩描繪出的是這樣一幅畫,請同學給這幅畫作簡單介紹,你們現在知道“間”是讀第幾聲了?其實這就是古詩的哪兩句?它表現出詩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學習重點詩句,體會思鄉情

①而後兩句還能用畫面來表現嗎?有點難度,那我們又該怎麼來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跟老師一樣,你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嗎?指名回答,這樣能說明什麼嗎?(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來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詩中,聯繫詩人的寫詩背景,再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詩人下了工夫的,反覆讀,你們體會到這句詩的妙處了嗎?

學習課本24頁中的資料袋

最後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寫的是什麼?(明月)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詩是寫明月的?(牀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詩中常常表現的就是思鄉情,這是詩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現在你體會到什麼了嗎?詩人的思鄉情不言而喻。

(四)美讀全詩,當堂背誦(時間:5分鐘)

1、學了那麼多,現在你們想再來讀讀整首詩嗎?指名讀,齊讀。

你們的水平都可以當配音員了,現在我們就來當一次配音員,[播放視頻]

2、你能不看書本也不看屏幕,把這首詩背出來了嗎?老師先背一次,背的時候,可以聯想古詩描繪的畫面,若能體會到詩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課堂小結:你今天收穫了什麼?請學生說說。

《泊船瓜洲》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愁又成什麼呢?我們下次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①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②京口:今江蘇鎮江

③鐘山:今南京市紫今山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2

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

詞典、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夥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纔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蒐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爲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纔我們瞭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麼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二、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學生:拿出詞典,動手查“間、重、還”的幾種讀音及每種讀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師:出示課件作補充,你們看,瓜州在這兒,京口在它的對岸(江南),就是現在的江蘇省無錫市。京口和瓜州,一個在江南,一個在江北,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四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整句的意思是說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說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說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說它們之隔離。所以應讀一聲。再看鐘山在京口的西邊(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鐘山南面的半山園。這個“重”這會兒你一定能讀準了。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複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後拿出課堂筆記本試着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後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裏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着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麼樣的美景?想好後跟大夥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後發表意見。

4、課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賞後放聲誦讀古詩。再次感受詩人這個“綠”字的內涵。

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四、總結學詩的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

五、背誦、默寫古詩

1、小聲試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賽背。

2、開啟作業本默寫古詩。

五、作業設計

1、默寫古詩

2、說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小練筆: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話描寫出來。(如果能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寫景的好詞佳句會更好。)

六、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間 歸心似箭

數重山 戀鄉思鄉之情

又綠

何時還 惆悵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複習背誦宋朝詩人范仲淹的《江上漁者》。

2、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顆星,誰知道他的相關事蹟?(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發起過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教師範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詩句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江。

間:隔開。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這裏用作動詞,“吹綠”的意思。

還:回到家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出示古詩,看圖讀詩,想想:詩人的家鄉在哪兒呢?畫出古詩中表示地點的名詞,大膽猜一猜。

(1)“京口”“瓜洲”“鐘山”,結合註釋思考這三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是怎麼樣的。師生合作簡筆畫板書。

(2)王安石出生於臨川,小時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親長大,在鐘山,他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和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所以此地又被詩人看作是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1)王安石的故鄉是?(鐘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着什麼?(數重山)

(3)“數重山”是什麼意思?(幾座山)表示路途近還是遠?(近)

2、學習後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後兩句詩的意思?(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寂靜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哪句是寫景?哪個字又突出地描寫了景物特點?“綠”是什麼意思?(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吹綠)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引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到、過、入、滿……”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爲“綠”。

(3)“明月何時照我還”把什麼感情抒寫發揮到了極致?(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看到明月,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朋友。明月作爲古代詩人表達思鄉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是常唸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抑或是“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識在他鄉”,都表達了詩人們亙古不變的共同情懷,那就是思鄉。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有關明月的古詩詞。

泊船瓜洲

寫景

抒情

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中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再進行換字練習。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之處。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4

一、知詩人,解詩題

匯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幻燈片)

2、匯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幻燈)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爲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看地圖:瞭解瓜洲、京口(江蘇鎮江)、鐘山(南京)的實際位置。詩中所說的“水”就是——(長江)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 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 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 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 “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

隔開了什麼?看圖。(點擊,連結幻燈5)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 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 “還”什麼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 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 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 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麼季節?詩人怎麼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誰還能送首詩給詩人?

(3)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爲“綠”。詩人爲何獨獨鍾情於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教師交流自己的感受:(連結江南春圖片)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5)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爲什麼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爲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遊標引領說)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瞭解了詩人王安石,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

知詩人,解詩題

透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

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透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5

一、教材

《泊船瓜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它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

(3)透過情境的創設、反覆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的思鄉情懷。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初步具備了藉助註釋、工具書瞭解古詩大意的能力,並能透過想象畫面等方法來領悟詩歌的意境,對學習古詩有一定的熱情。這爲本課時讀詩會意、悟情奠定了基礎。

五、教法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透過板書再現地理分佈,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所以,本課教學貫穿以讀爲本,讀中悟情、以情促讀的理念。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六、教學過程

圍繞我的教學目標,以學生讀書爲本,我設計了下面五個教學步驟:

1、回憶古詩,激趣匯入

透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思鄉詩揭題、讀題、解題;明確“泊”字的讀音。

2、初讀古詩,讀出韻味

在這個環節,我準備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透過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讀通詩句、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重點指導學生讀準“間”“數”“重”“還”等字的字音;第二步指點學生掌握讀詩規律(一、二聲的字讀長些,三、四聲的字讀短些),讀出古詩的節奏及韻味。

3、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在本環節,我準備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請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邊看註釋邊想象畫面,讀懂古詩的意思,並同桌互相交流;第二步爲學生彙報自學成果,教師根據學生彙報,請學生標出詩中一、二句中出現的三個地名,並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簡易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中寫出三個地名,再請學生概述一、二句的意思。並指導學生抓住“一水間”“只隔”等詞初步體會作者離家鄉路遠而心近的思鄉之情,在初步感悟的基礎上利用請學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作者的思鄉之情。

4、三讀古詩,情感昇華

這一部分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我準備採用想象、感悟、讀詩、寫話、資料補充等手段引領學生感悟詩人對家鄉的留戀和不捨之情,具體操作如下:

(1)指導誦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本環節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詩人的生活中去,請學生想象詩人在家鄉度過了哪些難忘的時光?並指導學生用“我彷彿看到了,那是一個……的日子,詩人在幹什麼,感受是什麼”的句式寫話,(學生可能會寫到在月圓之夜詩人和家人團聚,盡享家庭的幸福和溫馨;在雨後初晴時,和朋友飲酒對詩,其樂融融;在春光明媚時,帶着家人一起去踏青,盡享春天的氣息……)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組織引言,如:此時,詩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團聚,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溫馨還能實現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飲酒品詩還能實現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帶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遊還能嗎?

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經過這樣反覆的吟誦,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

(2)抓文眼“又”和“綠” 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出示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綠”的含義,並讓學生依據詩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並請學生用語言描述出來,出示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學生配樂朗讀,加深學生對文中“綠”字的體會;接着引導學生抓住“又”字,體會“又”字蘊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滿目的新綠,想到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自己離開了家鄉,什麼時候能再回來呢?引讀:如果你們就是作者王安石,當春天來臨,一年過去了,而你還是獨在他鄉,此時你會說——明月何時照我還?當春風再一次吹綠了江南,而你還在他鄉爲客,此時你一定會問——明月何時照我還?五年過去了,當春風一次又一次復甦着大地萬物時,你還是遠在離故鄉千里之外的地方,此時你還是會說——明月何時照我還?十年之後,遠望着美麗的故鄉春景,遙想着難捨的親友,你怎能不問——明月何時照我還?此時,學生透過誦讀最後一行詩,對詩人思念家鄉和對家鄉依依不捨之情有了進一步的昇華。

(3)出示資料 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在學生已深刻感悟詩人思鄉、戀鄉的基礎上,出示詩人寫詩時的資料,旨在引導學生明白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詩,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古詩、昇華古詩情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並適時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這句詩是全詩的精華,是詩人情感的高度濃縮。在此基礎上點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詩人無邊的鄉愁,無盡的思念。

(4)誦讀古詩,情感昇華。

在以上分步品讀古詩的基礎上,再配樂,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這不但是迴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情感的再次迴歸和昇華。

(5)背誦古詩。

(6)練習寫句

詩人所有感情都凝聚在那皎潔的明月之上,因爲,明月是有情的,能夠向家鄉的親友轉達詩人對故鄉的思戀、對親人的想念。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遙望着天上那輪圓圓的明月,詩人會對明月說什麼呢?指導學生寫句子,然後彙報。

5、課外拓展,感情延伸

本環節意在以詩悟詩,延伸鞏固,以讀促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的古詩閱讀得法於課堂,受益於課外。

(1)出示課外思鄉的詩句請學生誦讀

(2)我國是詩歌的國度,在兩千多年的詩歌發展中,許多詩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優秀的思鄉詩篇,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學習《泊船瓜洲》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讀、並結合時代背景逐漸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讀懂詩人的思鄉之情。

(3)鼓勵學生課外寫一首思念遠方親人的詩,寄給遠在他鄉學習、工作的親人。

透過上述五個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給學生語言感悟、品讀的機會,引領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古詩輻射到其餘相關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爲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間

七、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一水間 只隔

路遠心近,何年返家?

又綠 何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