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小學生學數學課件設計

導語:小學生學數學課件設計內容應該是什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學數學課件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2-43頁例1、例2。

教材分析:

“平均數”是一個統計學中描述特徵量的數學概念,是一種描述數據集中趨勢這一特徵的量,是用以推斷和預測總體特徵的。“平均數”作爲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計學中應用最普遍的的概念,是一種常用的"特徵數"。

本節課是在學生了解平均分與認識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結合對統計數據的分析來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的。既是前面所學統計知識的繼續,又爲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求平均數問題及統計圖表做準備。教材突出了平均數的實際意義與存在價值。學生在動手操作,移多補少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得出計算平均數的基本方法。

本課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分爲兩個內容:即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於數學思想,後者屬於數學方法。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理念,平均數的學習中,重要的不是它的定義和作爲代數公式的運算程序,而是它所包含的統計意義。因此,教學中不能只給出幾組數據,要求學生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數,並且把數據的複雜程序、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準確率作爲教學重點,而應當強調對平均數的意義、特點的理解,注重對其統計含義的理解,以及能夠在新的問題情境中,準確地運用它去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新課程中,學生接觸統計知識從一年級就開始,已經多次經歷數據收集的全過程,但對統計的數據分析較單一,本課學習是學生第一次用平均數對數據進行分析。“平均數”對於學生來說雖然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平均”的概念。大量“教學臨牀”觀察顯示:在高年級教學較複雜的求平均數問題時,常感到學生對平均數和實際數的聯繫和區別不是很清楚,計算平均數的`方法單一、呆板。另外還感到學生在新的問題情境中,由於對平均數的統計含義理解不透,導致不能準確地運用它去解決問題。

教學關鍵:

1、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突出平均數的實際意義與存在價值。

2、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維的衝突,激發解決問題的慾望。

3、讓學生歷經探索、驗證、歸納、應用,透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等方式,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基本特徵,並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及統計意義,構建平均數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統計意義、感知平均數與實際數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 感悟“平均數”

1、收集數據

組織平衡能力比賽:

請出六名同學,分成3人一組,依次雙手叉腰、閉眼、單腿站立,全體學生監督計時,填表。

師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老師也想參加他們的比賽,我想加入第二組(積分少的那一組)。”

多媒體展示成績記錄表,如:

平衡能力比賽成績統計表

2、討論數據

師:哪一組的總成績好一些?(指名學生板演計,算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

第一組:20+18+25=63(秒)

第二組:17+19+15+21=72(秒)

師宣佈:第二組獲勝!所有同學向他們祝賀!

師根據具體情況追問:這樣的結果公平嗎?你同意嗎?(生:不公平、不同意。)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組織學生集體交流更好的評比方法。)

如:

方法1:把老師的成績去掉後比。(沒有考慮參賽選手的心情)

方法2:第一組再加一名選手重新比。(沒有考慮比賽已經結束)

方法3:看最好成績在哪一組決定。(不能反映某組的總體情況)

方法4:算出平均成績比。(既可以反映某組的總體情況,也較公平)

選擇方法4讓學生計算、彙報、展示:

第一組:(20+18+25)÷3

=63÷3

=21(秒)

第二組:(17+19+15+21)÷4

=72÷4

=18(秒)

3、感悟“平均數”

活動到此,你有什麼看法?(平均數可以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哪一組獲勝?(第一組獲勝。)

小結:這樣的統計活動情形,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在剛纔的比較時,我們採用的就是比較平均數,平均數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爲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熟悉的遊戲競賽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確保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遊戲選擇考慮活動時間在5、6分鐘之內,節約時間;師視情況加入某組,考慮預設與生成的平衡,經驗得知:有時4個人的總成績不一定比3個人的總成績高;根據總分宣佈獲勝組,引發學生的爭論,產生思維的衝突,激發解決問題的慾望,在進一步的探究活動中,感知平均數的實際意義與存在價值。』

二、實際操作 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 感知平均數的特點

1、出示課本第42頁主題圖,引導觀察分析。

2、學生列表,填寫數據。

第一小組收集礦泉水瓶情況統計表 (單位:個)

3、計算第一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14+12+11+15)÷4

=52÷4

=13(個)

4、討論:怎樣理解“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

進一步明確:“平均每個人收集的個數”,並不是每個人收集的實際個數,而是在收集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假設每個人相同個數的值。

同桌合作操作小圓片:怎樣才能使四個同學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彙報操作結果:如:

生1:我先數出共52個小圓片,再把52平均分成4份,52÷4=13個,就得出平均每個人收集的個數是13個。

生2:我從小紅的14箇中取出1個給小蘭;從小明的15箇中取出2個給小亮,就可以直接得出四個人都相等的瓶子個數。

生3:先找出四個人同樣多的部分是11個,然後把多出來的加起來:3+1+4=8(個),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8÷4=2(個),最後用11+2=13,得出四個人都相等的瓶子個數是13個。

多媒體展示生2的操作情形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引導觀察發現:你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彙報、整理:

(1)、移少補多的方法。

(2)、平均值大於最小值、小於最大值。

(3)、平均值介於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

(4)、平均數不是實際數。

(5)、移少補多的方法有侷限,採用總數÷份數=平均數求平均數方法通用。……

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發現了這麼多有關平均數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來檢驗一下同學們的本領到底有多大。

『設計意圖: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感知求平均數的不同方法,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透過辨析、分析,讓學生認同總數÷份數=平均數求平均數方法的通用性,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利用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基本特徵,讓學生自主交流,自主建構有關平均數的知識。』

三、現實運用 拓展思維

活動一:

出示人才招聘啓事

招聘啓事一:

招聘單位:外貿公司

招聘崗位:營銷職員

學歷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懂英語)

待遇:人均月收入4000元

招聘啓事二:

招聘單位:電腦公司

招聘崗位:網絡設計職員

學歷要求:本科以上。(擅長計算機)

待遇:人均月收入3500元

師:現在,你的角色是一名大學畢業生,你想到那個公司應聘,簡要說明你的理由。

如:生1:我覺得去電腦公司好,可以隨時查閱一些資料,懂得更多。

生2:我覺得去外貿公司好,能經常與別人交談,既可以使自己的頭腦更靈活,又可以使英語得到鍛鍊,雖然只是一名職員,但公司也有電腦,也可以查閱資料。

生3:我覺得去外貿公司比電腦公司好,我們外貿公司的工資4000元,你們電腦公司的工資才3500元,我們當然要去工資高的單位。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出示統計表)

看到這張統計表後,有什麼想法?

1、引導學生計算人均月收入。

2、交流想法,感受社會生活,辨別平均數據與實際數據的區別。

活動二:

請你應用平均數的知識再幫小明一個忙。

出示:“小明身高是135釐米,要過一條平均水深110釐米的河,有危險嗎?”

看來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我們就來開個小小爭辯會,看看最終誰能說服誰,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請隨便站起來說說你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學隨時可以反駁。

師引導討論、歸納。

小結:數學知識應用要靈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數學因素,還要考慮其它的相關因素。平均水深110釐米,並不是說河水處處都是110釐米,可能有的地方比110釐米淺就沒有危險,有的地方比110釐米深就有危險了。

活動三:

“明辨是非”

(1)新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麼,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2)三(1)班學生平均身高是120釐米,三(2)班學生平均身高是128釐米。

a李強是三(1)班學生,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28釐米。 ( )

b王英是三(2)班學生,他的身高一定是128釐米。 ( )

c王英一定比李強身高高。 ( )

『設計意圖:密切聯繫社會現實生活,創設一個個現實情境,讓學生在思維衝擊中不斷豐富對平均數含義認識的積澱,克服思維定勢,在爭論中自覺修正原來的認識。既獲得知識,很好地區別平均數與實際數,又感知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四、總結交流

現在和大家說說,你今天最大收穫是什麼?

老師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做好朋友,你們愛動腦、會學習,和你們一起研究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今後我們再一起探索數學知識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