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二年級音樂下冊《打花巴掌》教學反思

《打花巴掌》是一首說唱風格的北京兒歌。歌曲爲四二拍,一段體,五聲商調式。旋律歡快、流暢,有着濃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調。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區的一種傳統的兒童遊戲,兩人一組,邊拍手邊按季節數着花的名字,念說着壓韻的順口溜,這些鼓勵孩子們學習好、品德好、身體好的新詞,賦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歌曲遊戲。

二年級音樂下冊《打花巴掌》教學反思

既然是一首充滿童趣的遊戲歌曲,我不想以已往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套牢了,而是融入了許多的創編的教學手段來進行這節課的教學,融音樂與創編遊戲爲一體,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拍手遊戲進教室,學生們從小就會玩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和打花巴掌歌曲的感覺很像。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也爲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透過聽、跳、唱、想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爲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這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原則,在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以提高他們音樂鑑賞能力和創造力。每一個環節都緊緊圍繞主題,循序漸進地展開,注重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主題鮮明。針對學校現有的條件,整個教學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使學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爲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專業能力外,還要具備其他一些綜合能力。如怎樣很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教學環境更加和諧融洽,這對能否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貫徹“以學生爲本”的原則,以事先設計的教學構思爲基礎,但不受其侷限,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只要真正從學生出發,爲學生量身定做的一節課,就是真正成功的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