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木管樂器的形狀、音色和演奏方式和波爾卡。

2、透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單簧管的音色及表現力。

3、初步瞭解樂曲各個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對主題旋律的記憶力,並透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教學重點:

透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感受和表現音樂的情緒。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樂曲3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對旋律的記憶力,並透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

師:輕輕地,我們推開了音樂小屋的門,小屋裏正上演着一場熱鬧的音樂會呢!今天的主角是誰啊?推開門,一起去看看。(播放PPT)。

師:哦,原來今天是木管樂器的專場呢!對了,同學們,你們誰認識我們的木管樂器啊?說說我們學過的樂器中誰是木管類樂器呢?

生: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去認識一下木管家族的成員吧!(出示PPT,木管類樂器的分類)。

木管類樂器包括: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

師:木管家族的成員們看到有這麼多的小朋友來看她們,想在音樂會開始之前,和我們來做個遊戲,它們每個都身懷絕技,想考考大家,看看誰能聽聲音找到它們。(出示連線PPT)。

師:(播放雙簧管演奏歌曲)大家覺得剛纔的這首歌曲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生:優美的、溫柔的。

師:那你能給它和自己的照片連上線嗎?(生連線“雙簧管”)。

師:(播放長笛演奏歌曲)和雙簧管比,你覺得這種樂器的音色有什麼區別?

生:稍微的歡快了一些,音色更加抒情了。

師:老師認爲長笛的音色,像一個美麗的少女。

師:幫它找到自己的照片吧。

(生連線“長笛”)。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紫竹調》這首樂曲。

2.透過多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培養起強烈的求知慾,同時達到再次複習本單元所學知識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辨出《紫竹調》中三件領奏樂器的音色,並按領奏順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調》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蘇南部一些山歌、小調,經過融化而成。本曲爲作曲家潤飾過的民族輕音樂作品。伴奏音樂優美抒情。樂曲在輕快爽朗的節奏中由各種不同的樂器輪番主奏出家喻戶曉的民族民間音調,先後出現在笛子、二胡、琵琶等樂器上的裝飾性演奏,按照江南絲竹音樂的風格,各自發揮自己的演奏技法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學生隨着《紫竹調》音樂,進入教室。

師:同學們能不能說說你剛纔聽到的樂器是什麼樂器?聲音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回答)

2.匯入新課內容。

師:剛纔我們聽到聲音是這個樂器發出的(教師出示實物笛子)。今天我們將繼續我們的音樂之旅,認識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遨遊神奇的音樂世界吧!

二、認識民族樂器

1.教師展示三件民族樂器,請學生試着說出他們的名字。

2.播放《紫竹調》中三件樂器的獨奏片段(任意順序),請學生試着說出是哪件樂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調》聽音樂選樂器動畫)

3.觀看笛子演奏圖片、二胡演奏圖片和琵琶演奏圖片,瞭解三種樂器的演奏姿勢,並在教師的提示下模仿出該樂器的演奏姿態。

4.請學生聽一段西洋管絃樂隊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調》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確區分它們。

三、介紹、欣賞《紫竹調》

1.教師簡介《紫竹調》的相關知識。

2.教師播放《紫竹調》,學生感受歌曲曲調特點。

師:悅耳動聽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的水鄉古鎮,從圖片中你們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師:這裏就是水鄉周莊,它的特點是水多橋多,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很有江南水鄉特色,看着這些畫面,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美麗的水鄉中了。

3.請學生嘗試模唱前兩句,以感受地方風格。

師:請同學們先隨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課本《紫竹調》的曲調。

4.聽賞《紫竹調》全曲,記錄出演奏的順序依次爲:樂隊合奏──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樂隊全奏。

師:下面就請聽《紫竹調》合奏部分,你們能聽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圓潤,琵琶的清澈嗎?請聽出來的同學隨着音樂聲模仿演奏。

5.再次聆聽《紫竹調》全曲,學生分別代表三個樂器,模仿進入演奏的順序。

四、拓展

1.用樂器來進行伴奏。

學生分組用不同材質的打擊樂器,隨音樂的感覺分別爲一種樂器的領奏段落做即興伴奏。比一比,看哪組同學的演奏與樂曲配合得最貼切。

2.分組練習。

3.全班即興表演。(教師要在分組練習時,對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可爲學生的即興伴奏提供些節奏或組合方式建議,引導學生了解即興伴奏的特點和簡單的方法。)

4.教師進行簡短評價和小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3

教 學 目 標

1.透過本課內容的聆聽和表演,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2.能準確地吹奏口風琴,用sol、re爲歌曲《小蜜蜂》伴奏。

3.能演唱並準確唱出四個唱名的歌。

4.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 學 內 容

聆聽《蜜蜂》

2.鋼琴曲《蝴蝶》

3.歌曲《小蜜蜂》和《小烏鴉愛媽媽》

第 一 節 課 時: 13-1

教學內容;歌曲《小蜜蜂》聆聽小提琴樂曲《蜜蜂》

教學目標:1、透過樂曲的聆聽,並能感受歌曲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聽辨、感受、體驗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問好、入座!

發生練習。

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匯入。

聆聽歌曲《小蜜蜂》組織學生聆聽的同時選放有關歌曲《小蜜蜂》的多媒體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

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分聲部讀一讀歌詞。]分小組進行歌表演,看那一組表演的合適,唱歌的效果好。

三、最後結束部分:小結。

第 二 節 課 時: 13 —2

教學內容: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鋼琴曲《蝴蝶》

教學目標:1、透過聆聽,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教學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聆聽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湖北黃岡地區的民歌。採用2/4拍、五聲宮調式、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 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劃線條,表示聽到的聲音。2.聽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分別學做動作表演。3.完整地聆聽音樂,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提示學生回答歌中表現的音樂形象聽了這首歌后是愉快還是悲傷,並在課本上塗上顏色。

4.復聽歌曲隨着歌曲錄音用自編的動作表演。

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選擇打擊樂器,參與到樂曲的表現或歌曲的伴奏中。2.教師要提示根據樂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樂形象,採用哪幾件更合適,分組試一試效果,學生評價。

表演《小烏鴉愛媽媽》

1.完整地聆聽歌曲,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2.啓發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結合歌曲。提示:它們都在做什麼?爲什麼?使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課本上標記了三種打擊樂器;響板、沙球、三角鐵,學生可以按着標記,敲一敲爲配合演唱歌曲,還可以編創其它伴奏方式試一

三、欣賞聆聽鋼琴曲《蝴蝶》

1.完整地聆聽鋼琴曲。感受鋼琴伴奏《蝴蝶》的生動形象。

2.復聽時讓學生在課本上畫線條,畫出自己聽到的蝴蝶。

結束部分:小結。

課後回顧: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能積極參與戶外音樂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 能學會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並用充滿童趣、天真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 能爲虛線畫添色填畫,表現歌曲的情境。

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2.參與《綠色之歌》的藝術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結合歌唱音形象,讓學生體驗和表現歌曲。

教 具:錄音機、磁帶、小樹、小馬和小星星頭飾、畫板、彩筆、手風箏。

教學過程:

導 入:帶領學生找朋友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到美麗的小花園,請大家幫助小精靈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學生在設計的場景:小花園、小樹林、小草坪裏尋找。)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到了什麼?(讓學生自由地暢談春天)

請大家在熟悉的歌曲〈嘀哩 嘀哩〉中用最美麗的動作與表情表現春天。

師:小朋友,你們的表演引來了小鳥,引來了美麗的春天,小樹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瞧!它們正向你們示意、爲你們唱歌呢!

1. 教師範唱(隨老師的琴聲用“沙”,“哩”,“啦”,“嘰”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 歌詞朗讀(跟老師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3. 教師再唱一遍歌曲。

4. 師生同唱歌曲。

歌曲表現

師:小精靈聽到你們的歌聲,非常高興,它也來到了小樹的身邊,輕輕地撫摸着一棵棵小樹,盼望着它快快長高。小朋友,你們聽,它是怎樣唱的。(放錄音《小樹快長高》)

師:想不想跟小精靈比一比,看誰唱得更好!

(教師把學生的歌聲錄下來,然後讓大家一起來評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音樂活動

同學們,現在有一個地方,因爲人們不懂愛惜樹木,亂砍亂閥,整樹林都光禿禿的,讓我們一起來把綠色還給它們吧(邊聽歌曲〈綠色小兵〉邊給書本上的圖畫添上顏色)

小 結:同學們你們今天做了綠色小兵,保護了環境,希望你們以後都能這樣,做一個愛護樹木的好公民。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一、聆聽欣賞溫州民歌《月光光》學唱並創編新歌詞

二、延伸欣賞《叮叮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演唱《月光光》,體會歌曲中的“靜”“動”結合,能綜合表演歌曲。

2.感受溫州的風土人情,體驗民歌魅力,創編《月光光》新歌詞,嘗試用方言演唱。

過程與方法:

1.聆聽《月光光》感受歌曲“靜”的意境,體會歌曲的靜中有鬧,並能用不同音色、情緒表演。

2.在遊戲中體會樂曲風格,全班分工合作綜合表演《月光光》,體驗合作與創新的快樂。

3.聆聽溫州民歌《叮叮噹》,感受溫州民歌的獨特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熱愛溫州民歌,熱愛家鄉溫州,熱愛祖國。

2.樂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溫州民歌,學唱《月光光》並用對比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知道“唱支歌兒誇誇家鄉山水美,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的換氣點,正確演唱“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用不同情緒演唱歌曲,準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

2.創編新歌詞

教學準備:

課件、快板、蒲扇、鋼琴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創設情境

1.聽《星光恰恰恰》律動進教室

2.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剛纔我們跳的這段音樂給你什麼的感受?

生1:歡快、高興

生2:熱鬧

師:老師也用一個字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那就是“鬧”,你能給鬧找一個反義詞嗎?

生:靜

師:小朋友的反映真快!請同學仔細聽接下來的這段音樂是“靜”還是“鬧”?

3.聆聽《月光光》伴奏音樂

聽後交流

生:靜靜的

過渡:靜靜的音樂讓老師想起夏天佈滿星空的夜晚,讓我們乘着歌聲的翅膀,飛到夏天夜晚,看看庭院裏乘涼的人們正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

在律動動進入教室,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教師設計“鬧”讓學生找出它的反義詞,直接感受《月光光》靜靜的意境。在靜靜的音樂中啓發學生想象夏日月夜乘涼圖,進入意境。

二、寓教於樂

聆聽歌曲,體驗意境

1.初聽範唱,想象意境

聽後交流

生1:我彷彿看見媽媽正在哄寶寶入睡

生2:小朋友正在月光底下捉迷藏、做遊戲

生3:我好象聽見孩子們正在聽大人講故事

……

2.聽音樂表現情境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們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把乘涼時人們的動作模仿出來嗎?

生做動作,師猜,生互猜

師:小朋友們的表演真形象,你看,我把自己小時侯乘涼時用的蒲扇都帶來了。我現在要隨着音樂搖一搖,請小朋友自己觀察老師的動作,看看老師是怎麼搖的。如果你發現規律就跟老師一起來。

3.三聽音樂,感受歌曲節奏

師隨音樂,用扇子×-︱×-‖節奏型爲歌曲伴奏

生觀察並能隨音樂搖扇子

三、創造表現

4.按節奏讀歌詞

師:小朋友的動作給大家帶來了陣陣涼意,你能用輕輕的聲音把靜靜的夜晚按節奏讀出來嗎?

重點引導:

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

師:括號裏的“呀”能不能去掉?應該怎樣把語氣讀出來呢?

快速、驚歎、自豪地

邊搖扇子邊讀歌詞

師生對讀

5.師範唱,生體驗歌曲的情緒變化

師:歌曲裏說誇誇家鄉山水美,你猜,他們的家鄉在哪裏?

生:溫州

師:小朋友們非常善於學習,在曲譜中找到了答案。我們都是溫州人,吳老師非常自豪,我們的家鄉山水風光這麼美,我也想放聲歌唱,聽一聽,老師唱這首歌的時候,情緒(心情)有什麼變化?

生:前面是優美、安靜

後部分是熱鬧的、自豪的

師:爲什麼原來安靜的夜晚會變得熱鬧了?

生1:小朋友的遊戲聲

生2:唱歌誇誇家鄉……

(體會,原本安靜的夜晚,被小朋友的歌聲、遊戲聲打破了,成了“靜、動”結合的意境)

師:請同學想想唱後部分時加上什麼動作會更加熱鬧?

拍手、點頭……

6.隨樂律動,對比動靜

師:請同學把自己設計的動作跟着音樂表演出來。

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 去乘 涼,

× -︱× -︱× - ︱× -︱

搖搖搖搖(點頭、指星星)

唱支歌兒 誇誇 家鄉 山水 美, 一片呀好風 光 好風呀光。

× × ︱× × ︱× × ︱× × ︱× ×︱× × ︱× ×‖

拍拍 拍拍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拍拍

【設計意圖】:

教師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每次都能帶着明確的'目標聆聽音樂,豐富學生音樂體驗、淡化教學痕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聆聽感受、體驗音樂。在情境表演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學生的聽不是作爲“聽衆”,而是音樂活動的實踐者。這樣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歌曲情緒的不同,加深對樂曲的記憶。

三.學唱新歌 綜合表演

1.隨音樂默唱

2.跟琴唱

引導解決難點:一字多音

3.多種形式演唱:齊唱、接龍……引導學生用對比情緒演唱

4.方言快板贊學生

師:小朋友的表演真精彩,老師用快板誇誇你們,認真聽,你們聽懂老師在誇你們什麼?

小朋友的歌曲真唱好,

老師聽後還想聽添。

這裏的民歌恁有味道,

你們用瑞安話唱就更好!就更好!

生說

過渡:《月光光》是我們溫州人創造的民歌,原來就是用溫州話演唱的,你們能不能也用方言唱

6.用方言演唱歌曲

a.師範讀

b.生用方言讀,有能力全部讀出來的就完整用方言,不能完成的第一句“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去乘涼”用方言,其他的用普通話

c.嘗試用方言演唱

【設計意圖】:

透過多中形式的演唱,預防學生的歌唱疲勞,教師用溫州方言說快板誇學生這一環節自然地過渡到溫州方言,也體驗了溫州快板這一藝術形式的魅力,用方言演唱歌曲就水到渠成了。用溫州方言演唱溫州民歌,使音樂更加生活化、本土化,讓音樂走入孩子們的生活。

四、創編歌詞 拓展延伸

1.引導

師:我們的家鄉溫州是山水名城,你看這麼美麗的風景,除了唱支歌誇誇家鄉以後,你還能用什麼方式誇誇家鄉呢?

“月光光,光亮亮,大樹底下去乘涼,畫幅畫誇誇家鄉山水美,一片(呀)好風光好風(呀)光。”

2.創編歌詞

師巡視引導

跳支舞、講故事、說快板等等

3.綜合表演

嘗試用方言演唱自己編的歌詞

找夥伴,綜合表演贊家鄉

4.欣賞《叮叮噹》

師:溫州民歌豐富多彩,最受小朋友喜歡的民歌是《叮叮噹》

出示歌詞“你印象最深的歌詞是什麼?”

“民歌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談談感受,體會民歌的獨特性

【設計意圖】:

溫州方言演唱的溫州民歌,貼近學生生活,在聆聽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歌的獨特情趣,激發學生對溫州民歌的興趣,從而更加喜歡溫州、熱愛溫州,也能讓學生喜歡更多其他地方的民歌。

五.完美結課 寄予希望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月光光》是哪裏的民歌?你們覺得好聽嗎?

我們一起走進了溫州,欣賞了溫州民歌。希望同學們課後再去找一找家鄉的民歌,並能學一學,唱一唱,下次我們舉辦民歌會,看誰會唱的民歌最多!

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深深得感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只是用短短的一句話、小小的一個動作或者是話說間變換一個音調就能把創造的種子播入學生幼小的心田。這也正是音樂教育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方面所不容忽視的價值所在。因此,作爲我們音樂教師,更要有意識在教學中尋找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契機,大力發展學生的的創新思維。

如我在《月光光》一課中,爲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步入”歌曲的意境,設計了“月夜、大樹、田野、乘涼孩童”的多媒體畫面,配以《月光光》的背景音樂,學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歌曲的意境中。唱歌、表演等學習就在極其自然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同此,老師可提出更新奇、誘人的問題。如我此時就提出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你們能爲這首曲風獨特的歌曲,選擇適當的打擊樂伴奏嗎?學生在掌握了此首歌曲的情況下,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於是,能發出稍弱聲音的自制小樂器,如用口香糖盒做成的小沙罐、用廢舊的易拉罐罐皮做成的小串鈴等就成了學生們的首選。這更強調了本首歌曲的曲風“靜”,也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意境。透過此次伴奏的學習,很多學生主動舉手說:“王老師,下節課我還能爲這首歌曲伴奏嗎?”“我回家再做一個能發出聲音小點的伴奏樂器,可以嗎?”……到第二節課,很多學生做了各式各樣的小樂器,有用八寶粥罐子做的,有用薯片盒子做的,有用食品袋子做的,都裝着少量的沙子、豆子等,還有的在罐子盒子上貼裝飾品,畫圖畫,完全是一個音樂、美術、手工的整合。這讓我感嘆老師提出的有適當想象思維餘地的問題,對發展學生的逆向、發散、求異的思維起着多麼重大的意義。做爲音樂老師,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在學習的前沿,推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育活動,從而實現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6

課題:童謠

第1課

教學內容:

1、歌曲:《童謠》學唱

2、綜合訓練2

教學目標:採用以聽唱爲主的方法學習本課歌曲(一個降號的調),繼續加強“流動的do的首調概念。

透過實踐和比較,進一步感受2/4、3/4、4/4三種拍號的節拍特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感受2/4、3/4、4/4三種拍號的節拍特點。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綜合訓練1

1、教師請學生說出2/4、3/4、4/4的含義以及強弱規律。

2、把全班分爲三組,分別按拍號和節奏口讀音節,要突出強拍上的重音。

3、三個聲部依次進入,最後構成三個聲部。

各組派一個人爲代表,在黑板上寫出各拍號的節奏。(教師訂正)

三、學唱歌曲:

1、匯入:

請學生唱出小時候所唱的童謠,今天我們也來學一首《童謠》

2、聽錄音範唱,請同學們跟着哼一哼。

3、教師視唱曲譜,請學生說說do的位置在那?(這就是一個降號的調,我們以後會學到,do在五線譜上是可以流動的)

4、集體視唱曲譜。

5、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跟琴演唱歌曲《童謠》

四、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

課後小記:

第2課

教學內容:

1、歌曲:《童謠》歌曲處理

2、綜合訓練2

3、欣賞:天黑黑

教學目標:感受“童謠“這類民歌質樸、稚氣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學唱歌曲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歌曲處理:

1、集體演唱歌曲《童謠》

討論:應該用什麼樣的力度、速度、情緒演唱。

按討論的練唱

2、教師指導:

歌曲旋律平穩流暢、節奏寬鬆,唱時要做到氣息均勻、連貫,不要有過多的強弱變化。(練唱)

三、綜合訓練

1、教師將書上的兩條旋律分別彈一彈。

2、教師隨便彈奏其中一條,請學生說出教師彈奏的是哪一條?

四、欣賞:天黑黑

1、匯入:我們學唱了一首《童謠》,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童聲合唱。

教師介紹《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於臺灣北部和閩南一帶的民歌。雖爲童謠,但深受人們喜愛,被大人、小孩廣爲傳唱。

2、初聽樂曲,請學生跟琴唱一唱。

3、復聽,請學生說說這首歌曲講了什麼?

4、完整復聽,完成聽聽想想。

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

課後小記: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7

教學目的:

1、透過聆聽和演唱,感受樂曲和歌曲的舞蹈性。並能用編創適當的動作合着節拍表演。培養動作的協調性。

2、能看柯爾文手勢,認唱la、si,藉助聽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隨音樂用手按課本上的圖形譜划動或走步來體驗音樂。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透過編創表演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性

教學難點:

1、感受歌曲音樂的快樂及舞蹈性

2、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方法:音樂動感教學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琴、打擊樂器等。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學過程:

一、聆聽《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聽樂曲。提示:樂曲是什麼音樂情緒?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適合你做什麼動作?

2.復聽樂曲,用手指點劃課本上的圖形譜,再次體驗。

3.再次復聽,請學生隨着音樂自由動作。師:誰知道這段音樂叫什麼名字?請一位同學來告訴我們。師: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跟着音樂來做。(跟着節奏有規律的拍打身體,老師先用簡單的動作帶學生律動

A段用一組動作

B段用另一組動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1、反覆聆聽歌曲錄音、範唱增強感受、並熟悉旋律。在反覆聆聽中,教師可提示學生拍節拍、打節奏跟着音樂體驗、感受並說出歌曲的情緒。

2、教師的範唱可將速度稍放慢一些,讓學生聽清歌詞。提示學生:歌中都唱出了什麼?小聲默唱,有感情地讀歌詞,小聲填唱歌詞。

3.歌中的附點音符要透過跟唱、模唱歌曲順帶學習,教師準確範唱,使學生能準確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時,可讓學生分小組編創表演動作,每組可編一段歌詞,用接龍的方式演唱,並表演動作。師: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邊唱邊跳,看誰唱得認真跳得也好。

三、集體舞基本隊形根據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橫排,注意間隔距離適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橫步:手拉手左腳起步向左走,立定後,右腳起步向右走側跟點地步:雙手叉腰立正姿勢準備,第一拍左腳跟向左側前方點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腳跟向右側前方點地,第四拍收回。蹱趾跳步:雙手叉腰立正姿勢準備。

第1小節:第一拍左腳跟向左側前方點地,第二拍左腳收回,腳尖在右腳跟後點地,第三拍右腳跟向右側前方點地,第四拍收回雙腳立正。同時,左腳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

第2小節:右腳做相反的動作,右腳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第1、2小節:左腳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兩步,雙手在左側拍兩下,第八拍腳不動,拉起手。

第3、4小節:右腳起,動作同第1、2小節,方向相反。

第5小節:雙手叉腰,第一拍左腳側跟點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腳做相反動作。

第6、7小節:動作同第5小節。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拍兩下手。第二段:動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爲跺腳。第三段:弱起小節全體向左轉體90度(橫排隊形變成豎排隊形)。

第1、2小節:左腳起,向前走五步,停兩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學左肩兩下。第八拍全體左後轉體180度。

第3、4小節:動作同第1、2小節,只是第八拍向左轉體90度,全體又變成橫排隊形。

第5、6、7小節:做蹱趾跳步。第7小節動作同第5小節。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全體學生向雙側平伸,拍左、右兩邊同學的肩膀(見圖)。第四段:弱起小節,橫排單數學生向左轉體90度,雙數學生向右轉體90度,二人相對。

第1、2小節:相對的二人同時挽起對方的左臂,先出左腳成逆時針方向走五步,站到對方的位置上,停兩步,握兩下手。

第3、4小節:相對的二人同時挽起對方的右臂,出右腳成順時針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停兩步,握兩下手。

第5、6、7小節:做蹱趾跳步。

第8小節:第一拍原地不動,第二、三拍握兩下手。注意:在每一樂句的弱起小節處停止行走,然後在強拍處準確起步。

四、 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編創與活動、表演《哈里囉》、聆聽《霍拉舞曲》。

教學過程:

一、表演《哈里囉》

1、完整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旋律。 提示:聽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擊節奏,在實踐中體驗。

2、按節奏讀歌詞。

3、聽着音樂填唱歌詞。

4、討論用什麼樣的情緒演唱歌曲。

5、編創動作表演歌曲,分小組編創,分別表演給大家看。

6、用鑼鼓和碰鐘爲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擊樂與歌曲演唱的配合。提示:打擊樂的聲音是否應比演唱的聲音大?讓學生自己分辨、控制聲音

。二、編創與活動

1、認識la、si唱名

2、結合本課柯爾文手勢、結合鍵盤彈奏音高,讓學生生感受、模唱。

3、結合歌曲,讓學生模唱歌譜,找出歌中有幾處la和si,使學生將對la和si的認識溶入音樂實踐活動中。

三、聆聽《霍拉舞曲》

1、初聽樂曲。提示:樂曲給你怎樣的感受?

2、復聽,要求學生每人用一張白紙用線條爲樂曲畫“心電圖”,要

能看出音樂的變化、停頓、高低,看哪一個同學找準了樂曲的“脈”,對音樂體會得深刻。

3、再次復聽,全體學生用手指動作划動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8

課題

第五課《快樂的舞蹈》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透過《金孔雀輕輕跳》的學習,從音樂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理解本課主題——美麗的動物;並由本課主題向音樂內部元素(速度、情感)及音樂外部元素(環保、民族文化等)拓展。

二、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探究孔雀的同時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並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透過“意境”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孔雀的美,鍛鍊學生即興表演的能力,能夠積極與同學合作用優美的語言、舒展的歌聲及肢體動作編創一定的情境,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四、學會歌曲《喜鵲鑽籬笆》,要求學生能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學生結合歌曲有秩序地進行遊戲活動,激發音樂興趣;學生根據歌曲內容進行歌表演,能做幾個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五、透過聆聽《霍拉舞曲》,感受歌曲強烈的舞蹈性;能編創適當的動作合着節拍表演,培養動作的協調性;能隨音樂用手按課本上的圖形譜划動或走步來體驗音樂。

教學重點

一、感受傣族風格的歌曲,瞭解傣族的風情;啓發學生初步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

二、學會歌曲《喜鵲鑽籬笆》,能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結合歌曲有秩序地進行遊戲活動。

教學難點

一、從音樂中感受孔雀優美的形象和從容的步態;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思想。

二、能基本聽出《加伏特舞曲》的段落結構,用適當的動作對音樂作出相應的表現。

教學方法

視聽唱法結合

教具

鋼琴、紗巾、、部分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第一課時

一、(欣賞匯入,激發興趣)

1、欣賞舞蹈片段《金孔雀》(學生觀看)

2、、透過剛纔的舞蹈片段設問引入。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剛纔這段舞蹈表現的是什麼小動物嗎? (孔雀)今天就讓我們和美麗的孔雀一起渡過這快樂的一天,好嗎?(出示課題)

二、律動表演,突破難點:

你們知道孔雀生活在什麼地方嗎?

孔雀生活在被稱爲“動植物王國”“藥材之鄉”的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這裏也是“孔雀之鄉”。它是傣族的象徵。

1、看孔雀。(孔雀優美的姿態)

現在我就請小朋友到傣族人民最喜愛的“孔雀園”參觀。這有許多美麗的孔雀,它們正在休息呢?孔雀最愛比美了,哪位小朋友來和它比一比?(學生模仿孔雀的動作,教師可提示)

孔雀是傣族人民的吉祥鳥,所以傣族的舞蹈中很多動作都是表現孔雀的。

師生一起做一個表現孔雀的簡單造型——孔雀鶴立。

做法:雙手呈冠形,右手上舉略彎曲,左手提襟。

2、探究孔雀的其他舞蹈動作。

例如走路、喝水、開屏等,並模仿動作。

3、說孔雀。

你們喜歡孔雀嗎?喜歡它什麼呢?

三、多維感悟,探究學習:

(一)感悟傣族的民族文化。

1、介紹傣族樂器。

① 象腳鼓:因鼓的形狀類似象腳,因而得名象腳鼓。是一種打擊樂器。現在請小朋友們來和我一起學打象腳鼓好不好?(節奏練習)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出示葫蘆絲)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聲音優美,主要流傳於傣、彝等民族中。它演奏的音樂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我來爲大家演奏一段好不好?(教師吹奏,學生初步感受音樂)

現在我們就來模仿葫蘆絲的聲音lu來唱一唱。(音樂模唱,突破難點)

5 3 5 6 │ 6 — │ 3 1 │ 5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2、遊戲:

分組:一組打節奏,一組模唱,一組律動。

3、剛纔我們聽到的音樂看到的舞蹈都表現傣族風情的,你們能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傣族風土人情嗎?

(傣族的衣服很漂亮;傣族人民個個都能歌善舞,傣族人生活的地方很美麗等……)

你們還想了解些什麼?(出示幻燈)

① 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采,有自己的歷法、語言文字,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主要聚居在熱帶、亞熱帶的平壩地區,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四周田地肥沃,特產豐富。

② 竹樓,顧名思義,是以竹爲主要材料建築而成的。傣族的竹樓一般用數十根大竹子作支撐主架,在離地2米多高處鋪樓板。樓分上下兩層,樓下無圍牆,是拴牲畜、養家禽和堆放農具的地方。樓上住人,竹牆縫隙較大,既採光又通風,所以一般竹樓都沒有窗戶。

③ 潑水節在每年公曆四月(傣歷六月)間舉行,是傣族最爲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其實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因爲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潑水祝福,故稱潑水節。節期一般爲三四天,因爲潑水是一種祝福,被潑越多認爲越吉利。

④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着窄袖短衣和統裙,圖案多種多樣,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爲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着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⑤ 象腳鼓:打擊樂,外形象大象的腳而得名。

葫蘆絲:這種樂器用半截小葫蘆作爲音箱,以三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在葫蘆的竹管下端,嵌有銅質築片,中間較長的一根竹管開七孔。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指按中間竹管的音孔,

(二)感悟歌曲內容。

1、師生一起跟着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學生念一次歌詞,併爲歌詞加上動作。(老師可指導)

孩子們一起表演,選出一兩個做得好的孩子再帶着大家做一遍。老師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帶着大家來一次。

3、聽範唱。(聽孔雀)

閉上眼睛想想傣家人民和小孔雀的景象。(想孔雀)

你們想到了什麼?(說孔雀)

4、學生跟音樂有感情的演唱,老師做提示讓孩子唱得更有感情。(唱孔雀)

(歌曲處理:用優美的聲音演唱;句尾每個字收音要輕,體現出親切感;展翅飛翔一句力度稍加強;歌曲結尾處用較弱的力度,表現歌曲美妙的意境。)

5、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創造表現,寓教於樂。

1、師生齊唱共舞。(跳孔雀)

學生可跟着老師一起跳,也可自己創編好的動作。

2、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演。(可以打節奏,可唱歌曲,可跳舞……)

(女同學可以把紗巾圍成筒裙,表演傣族小姑娘,男同學可模仿象腳鼓打節奏,提高學生表演興趣。)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小孔雀漂亮嗎?雲南省是我國唯一有孔雀的地方,孔雀生活在這麼美麗的地方,是因爲傣族人民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環境保護得很好。它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儲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之一。你們還知道哪些美麗的小動物呢?並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這些小動物都非常的可愛、美麗,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引導學生要保護環境,讓動物們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愛護動物,不濫殺濫捕動物,更不能吃國家保護的珍惜野生動物)師:剛纔我們用優美的舞蹈、甜美的歌聲來表現了的美,那你們想想還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美麗的呢?

第二課時

一、律動引入,營造氛圍

首先(播放),隨着歡快的音樂《掀起了你的蓋頭來》響起,同學們隨老師舞蹈,這樣,課堂活動由律動開始,很快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過來參與遊戲活動,營造和諧、民主、歡快的課堂氣氛,以愉快的心情爲後邊的學習活動做好情感鋪墊.

二、走進彝族,瞭解民俗

1、 播放《喜鵲鑽籬笆》伴奏音樂請生欣賞,體驗樂曲歡快的情緒再簡要介紹彝族文化,風土人情,增強學生的知識面,更爲歌曲的演唱做下鋪墊。

2、 範唱彝族歌曲

三、節奏讀詞,解決難點

1、先聽教師隨着鼓點節奏讀詞,增強了濃濃的音樂韻律感,《喜鵲鑽籬笆》的節奏琅琅上口;

2、透過師讀、生讀、師生接龍讀詞的方法,學生在模仿中漸漸熟悉歌曲,解決節奏的難點,再過渡到學唱歌曲階段。

四、演唱歌曲,動口動腦

1、由讀節奏入手,引入歌曲,透過老師對彝族的介紹,勾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

2、學唱歌曲時採用老師唱曲、學生唱詞、分句教唱的方法來降低難度,使導學、鋪墊、演唱教學處處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行,由易到難,逐步完成教學目標。

五、隨樂律動,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讓學生隨歌曲音樂和老師一起律動,掌握彝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音樂課的無窮樂趣。而教師本人強化參與者,合作者身份,以增強與學生的親和力,師生共同嘗試,體驗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

六、遊戲延伸,快樂昇華

《喜鵲鑽籬笆》是彝族小朋友做遊戲時唱的歌曲,在這一環節我向學生了解他們平時喜歡做的遊戲,如:跳山羊、丟手娟、跳皮筋、老鷹抓小雞、火車鑽洞、打花巴掌…….然後在《喜鵲鑽籬笆》這首歡快的樂曲中,請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遊戲邊唱《喜鵲鑽籬笆》這首歌邊做遊戲,在遊戲的同時鞏固了歌曲。 讓孩子在自己最喜歡的遊戲中結束本課學習,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求知慾得到滿足,短短的四十分鐘雖已過去,但他們仍沉浸在歡樂當中。

七、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今天,同學們唱得高興,玩得也高興,學會了貴州彝族民歌《喜鵲鑽籬笆》,感受了歡快的情緒,你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也請你們把快樂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不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創設情景(意圖: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1. 師生問好(師彈奏起立音樂)

2. 師彈奏《郊遊》音樂,讓學生邊拍手邊唱

3. 練聲

二、匯入(意圖: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不想出去郊遊啊?生:想

師:那今天我們乾脆走遠一點,我要帶着你們分別去兩個國家旅行。讓我們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出發吧!準備好沒有? 生:準備好了

三、聆聽《霍拉舞曲》(意圖:體會音樂情緒,並隨音樂跳舞)

1. 師:在美麗的羅馬尼亞大草原,正在舉行國際兒童音樂夏令營,來自各國的喜歡音樂的小朋友歡聚一堂,載歌載舞。聽,東道主羅馬尼亞的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當地的民歌(出示課題---《霍拉舞曲》)。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靜靜地欣賞。

2. 學生閉上眼睛初聽音樂(意圖: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初步感受)

3. 師提問:透過剛纔的認真聆聽,你感受到了歌曲怎樣的情緒?你又想象出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呢?(歡快、熱鬧、載歌載舞…)

4. 復聽,要求學生每人用一張白紙用線條爲樂曲畫“心電圖”,要能看出音樂的變化、停頓、高低,看哪一個同學找準了樂曲的“脈”,對音樂體會得深刻

5. 師簡單對歌曲進行分析:霍拉是流行於羅馬尼亞和摩爾達維亞地方的一種民間歌舞體裁,又稱多伊那,產生於牧民地區。通常分爲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多爲悠長的歌調,猶如牧人的悲歌;第二部分爲活潑的輪舞,常用2/4拍子,多用裝飾音和顫音。該曲一開始便以明快活潑的伴奏引出小提琴以斷弓技法奏出的頓音主題,如同鳥鳴般婉轉的顫音和飛瀑般奔流的快速的頓音,形成了歡騰的鄉村舞會場面,充滿了熾烈的歡樂氣氛

6. 跳一跳:師:大家聽到這麼歡快熱鬧的歌曲後是不是很想跳舞啊? 生:想

師:那我們也加入羅馬尼亞小朋友的行列,在音樂中跳起來吧!

7. 師再放一遍音樂,生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對歌曲進行表演

四、聆聽《加伏特舞曲》(意圖:感受舞曲輕鬆、歡快的特點)

1. 匯入:

師:好了,我們的羅馬尼亞之行就暫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要去旅行的地方是美麗的荷蘭。荷蘭這個國家,有古老的風車和五彩繽紛的鬱金香,那裏不僅風光秀美,它的音樂更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聆聽一首來自荷蘭的《加伏特舞曲》

2. 欣賞《加伏特舞曲》

①初聽音樂:師放錄音

②師提問:

剛纔我們欣賞的是一首荷蘭的《加伏特舞曲》。你知道什麼是舞曲嗎?(學生自由答)這個舞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快樂、有趣)

③復聽音樂:

師:聽着這麼輕鬆的音樂,老師都情不自禁的想跳起來。那麼,請你仔細觀察:老師的舞蹈動作有變化麼?爲什麼會變化?(教師隨音樂跳舞,讓學生感受樂曲ABA段式)

④聽完討論,讓學生髮現:前面音樂和後面音樂有重複,中間音樂有變化,比較舒展優美

⑤師簡單講解ABA三段式:

老師用“▲○▲”來表示這首音樂,你還能用什麼方式呢?(讓學生用自己將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在書上)

3. 用舞蹈表現樂曲

①師:你們想隨着音樂跳嗎?先請你們瞪大眼睛觀察老師的腳步動作?

②師隨音樂示範跳8個小節,然後請個別學生起來嘗試跳一跳

③師總結:是這樣嗎?師按跳躍節奏在黑板上畫出腳印(嘴哼音樂)

④師再點一次黑板上畫的腳印,請學生用手指輕輕地在膝蓋上隨音樂點一點

⑤嘗試用腳點一點,師生邊哼邊用腳做一次(4句)

⑥師生隨音樂跳:

方式:A. 學生在原地跳(放音樂),老師在中間跳

B. 邀請同學出來跳(沒輪到的同學坐在原位置跳,A部分用手指做動作,B部分用腳跟做動作)

C. A段用一組動作:叉腰加上固定步伐;B段用另一組動作:身體左右搖擺,轉圈等

五、總結,組織下課

1. 師小結:今天,在短暫的40分鐘裏,我們走訪了兩個國家,聆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更多的音樂等着我們小朋友去發現、欣賞和創造。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2. 師彈奏《郊遊》音樂伴奏,讓學生邊唱邊離開音樂教室。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形體靈巧,比較適合採用模仿性的形體舞蹈教學手段,進行直觀的教學,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學習,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因而本課各個環節都以模仿爲主線,將形象的舞蹈透過模仿動物來展開,引導學生用心體驗小動物。培養學生愛好舞蹈的情趣,發展學生的鑑賞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學生對美更深一部的瞭解。一開始教師抓住學生愛模仿表演的特點,利用舞蹈小律動組織教學,透過形象生動地和有節奏的形體動作,讓學生比較主動自然集中了注意力,進入學習中。總之,我是根據這一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來設計教學:以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等,給出典型的節奏型,並與學生互動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第四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在剝削制度下,窮人孩子的悲慘命運,體會當時波蘭社會的黑暗。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讀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深情讀題

2、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已經瞭解到了什麼?

3、小提琴的樂聲的確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學習第三段時,有一個句子強烈地表達了揚科對小提琴的願望?(出示: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只要讓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滿意的了。)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再讀一遍!

4、老師過渡:課文就是圍繞着這一個伏筆逐步推向了__。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四段。

二、學習第四段;

1、教師範讀:請同學們把書開啟,先聽老師朗讀第四大段,同學們細細地聽,從中你有什麼感受?

2、反饋:聽了這一遍朗讀,你有什麼感受?(板書:渴望小提琴 熱愛音樂)

3、教師小結:同學們,在這裏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揚科對小提琴的萬分渴望,對音樂的無比熱愛之情。那麼課文這個部分哪些詞句寫出了揚科的這種感情呢?這些句子又是怎麼寫的?你是怎麼體會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四大段,用讀書符號劃出有關的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一下!

4、交流反饋;

重點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動,但是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門口移動。

1、“望了很久很久”體現他又愛又怕的矛盾

2、從矛盾中發現:對音樂的熱愛、對小提琴強烈的熱情,那種如飢似渴的願望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最終戰勝了害怕與恐懼,壓倒了一切。(怕、不敢動與往前走、悄悄移動)

3、朗讀指導 在草堆後面,他像在自己的家裏一樣自在,可是在這兒,他覺得自己好像是闖進了籠子的小動物。

4、“這兒”指食具間,對於揚科來說是不允許進入的。

5、“好像是闖進了籠子的小動物”指來到了一個可怕的、不自由的地方。對比中發現揚科的可憐與害怕。

6、朗讀指導 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擡起頭,望着心愛的小提琴。

7、什麼時候用“跪”?這裏用“跪”看出什麼?(把小提琴當成了神聖之物)

8、小練筆:揚科多麼想把心裏的話告訴小提琴,他( )地說:“小提琴呀,小提琴……”

9、交流小練筆

10、朗讀指導 過了一會兒,黑暗裏發出了一下輕微的悽慘的響聲,揚科不小心觸動了琴絃。

11、琴聲怎麼會是悽慘的?(當時的心情,心裏害怕、緊張)

12、朗讀指導

13、下面讓我們一起用朗讀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讀一遍,感受這種複雜的情感。 齊讀第四大段!

三、結課存疑

這個充滿着音樂才能的可憐的孩子的結局究竟怎麼樣了呢?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0

一、教材簡析

二年級教材爲人音版教材的實驗本,教材貫穿了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以《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音樂教科書》內容爲依據,突出教科書以審美爲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爲教師的教學提供先進、便捷的多媒體手段和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

二、任教年級基本情況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初步具備一定的課堂常規,對音樂的感受力,我們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目的要求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生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要求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生樂於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措施

創設良好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知和鑑賞

六、 教學進度安排

1~2周第一課春天來了 3~4周第二課 難忘的歌 5~6 周第三課飛呀飛

7~8 周 第四課 美麗的家園 9~10周 第五課快樂的舞蹈 10~11周 第六課 獸 王 11~12周 第七課 跳動的音符 12~13周 第八課新疆好

13~14周 第九課 唱吧,跳吧 14~15周總複習、 考試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日喀則》。

教學目標:

1、學會跳集體舞《我的家鄉日喀則》。

2、知道《我的家鄉日喀則》是藏族民歌。

教學過程:

1、播放有關西藏的風土人情、舞蹈的錄象,介紹有關藏族的簡單常識。

2、欣賞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

3、學唱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

4、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日喀則》。

補充動手活動:在紙上畫上彩條製成藏族的圍裙表演。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要儘量爲孩子們創設一種能激發他們積極性、創造性的環境,營造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來指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這樣能大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透過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學生能聽辯“獨奏”這一形式。

2、透過學唱歌曲《大海》,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教材分析

教材藉助其他姊妹藝術融詩、畫、音樂爲一體,讓學生欣賞各種形態“海”的畫面時,在充滿海的品味的音樂聲中去朗誦《大海》這首詩。並在此基礎上教唱《大海》這首歌。

●教學過程

(一)歌曲《大海》

1、看看聽聽。教師播放小提琴獨奏《大海》,學生邊聽音樂邊看書32頁圖畫。簡介名畫欣賞《海濱的漁船》及作者。

2、聽聽讀讀。教師與學生一起聽小提琴獨奏《大海》,並在樂聲中有感情地朗讀《大海》這首詩歌。

3、學新知識。結合課文鞏固複習善於表現優美、抒情音樂的樂器——小提琴,瞭解“獨奏“這一形式。

4、唱唱想想。教師和學生一起聽錄音範唱輕聲跟唱歌曲。演唱時請學生體驗“f”個這力度記號安排在歌曲什麼地方較合適?並想象一下大海會是什麼樣的情景?曲譜如下:

學唱歌曲時,教師可以採用師生分句演唱的方法。如:教師唱前半句,學生唱後半句,再反過來學生唱前半句,教師唱後半句,最後一句齊唱。

4、唱唱做做。熟唱歌曲後,教師可請學生做以下活動,◎模仿各種不同情景的大海發出的聲音。◎用自己身體的律動來表現大海的不同情景併發出不同的聲音。◎請編出或講出有關海的一些故事。

5、唱唱劃劃。教師啓發學生隨着自己的演唱旋律畫出旋律線條,並做書35頁練習1。

6、聽聽畫畫。教師可根據自身教學對象進行拓展教學。如:大海是多姿多彩的。並不永遠是風平浪靜的。聽賞管絃樂曲《天方夜譚》的幾個片段,他們描寫了不同的“海”的情景。請學生把聽賞後的感受用畫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7、環保教育。教育學生愛惜水資源,不污染水資源,保護大海,不讓大海受到污染。並且環保從自己做起。

教學反思:本單元透過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學生能聽辯“獨奏”這一形式;透過學唱歌曲《大海》,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學生結合《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些神話故事,欣賞起來有自己的一些感覺,但是學生對這種交響樂的理解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滲透一些交響樂的欣賞。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3

目的要求:

一、透過聽《在鐘錶店裏》、《調皮的小鬧鐘》,長《時間像小馬車》、《這是什麼》,感受音樂所描繪鐘錶的形象,體驗輕鬆愉快的音樂情緒,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二、主動參與爲歌曲伴奏,即興編創動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種音響,編創節奏等音樂時間活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聆聽《在鐘錶店裏》

1、初聽音樂,學生根據音樂展開聯想。

聽了這段音樂彷彿你來到什麼地方?好象看到了什麼?你知道那些細、高、輕、短、快的聲音表現了什麼?那些低、粗、長、慢的聲音表現了什麼?

2、復聽音樂,聽到相同的音樂舉手表示。

你感到音樂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聆聽《調皮的小鬧鐘》

1、聆聽《調皮的小鬧鐘》可先講一個小故事:小鬧鐘有病了,不能按時叫醒他的小主人,小主人開始修這個小鬧鐘,他修好了,心裏美滋滋的,你們聽,他修好了嗎?

2、聽音樂,學生可隨着課本上的圖譜用手指指點。

3、發現小鬧鐘有什麼特點?復聽時每次都用手點出來,表示時間到了。

4、再次復聽時,把小鬧鐘走動的聲音畫在課本上,看看誰畫的次數準確。

第二課時

一、表演《時間像馬車》

1、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學生聽錄音跟唱歌曲,邊唱邊用手按課本上的示意線做旋律的走向動作,感受音的高低。

2、這首歌速度比較快,演唱時尤其要注意節拍重音,字頭要清楚,唱“噠噠”時應舌尖動作,使吐字清晰,唱時省力。

3、初步學會歌曲便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聽錄音,編創歌曲動作,選擇打擊樂器。

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伴奏這首歌曲比較理想?

哪件樂器像馬鈴聲?哪一件樂器像馬蹄聲?

小馬車奔跑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樣的聲音伴奏?

怎樣變換力度敲擊更加合適?

4、分組彙報,一組學生表演,一組學生唱歌,一組學生打擊樂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現。

二、表演《這是什麼》

1、靜靜地聽歌曲錄音。

2、聽教師範唱,素者教師的歌聲輕輕拍手、拍腿。

3、小聲跟着老師的琴聲有感情地讀歌詞。

4、跟着琴聲填唱歌詞。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用輕鬆而有彈性的聲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5、分小組表演歌曲。

6、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怎樣敲最合適?聽一聽是否與同學的歌聲融洽在一起很好聽。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大頭娃娃》的歡快情緒。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個樂句

3.知道頓音要唱得短促輕快;爲歌曲設計演唱時的力度變化

教學過程

1.匯入:

(1)教師先請幾位同學戴上大頭娃娃面具進入教師,隨歌曲《大頭娃娃》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教師簡介大頭娃娃:感受歌曲《大頭娃娃》的歡快情緒。

2.學唱歌譜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個樂句

(1)聆聽歌曲,感受歡快的情緒。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第二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倆個樂句基本相同,只有結尾兩個音不同。跟教師模唱歌曲前兩個樂句,注意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的演唱。可透過沒有附點與有附點的對比,幫助學生唱準附點八分音符;還可以用稍強的力度演唱

(2)也對學生唱準附點八分音符有所幫助。用視唱法學唱第三樂句。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曲譜,首先確定節奏的讀法,提示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然後再唱旋律,最後再知道頓音的唱法。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準,教師要注意及時糾正。引導學生觀察第四樂句與哪一樂句相同,然後請學生自己演唱第四樂句。

3.知道頓音要唱得短促輕快;爲歌曲設計演唱時的力度變化

學唱歌詞

(1)演唱歌詞前,教師先引導學生分辨歌曲的四個樂句,知道在每個樂句結束處換氣。

(2)第三樂句時要能唱出“連”與“頓”的對比。

(3)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請幾名同學演唱歌曲,其他同學認真聆聽、評價。

(5)邊唱歌曲邊用動作表示四個樂句。可提示因爲第二、第四樂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現的動作也應該一樣。

4.表現歌曲

(1)教師請幾位學生戴上大頭娃娃面具到臺上隨歌曲表演,其他同學演唱歌曲。學生相互對演唱、表現做出評價。

(2)最後教師統一動作邊唱歌曲邊表演。注意要以演唱爲主。

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在《青藏高原》的歌聲中體會西藏的寬廣美麗。

2、會唱《多快樂呀,多幸福》這首歌,能邊唱歌邊用固定聲勢節奏爲歌曲伴奏;

能積極學習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參與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體驗藏族兒童載歌載舞的快樂。

3、瞭解我國藏族的生活、人文、自然風光等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協調配合,體驗與他人合作表演的快樂。

教學重點:

能用活潑、明快的聲音及肢體動作表現《多快樂呀多幸福》。

教學難點:

在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協調配合,體驗與他人合作表演的快樂。

教學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那又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呢?生:(……)師:今天,王老師將要帶大家走進一個神祕的少數民族——藏族。

二、走進西藏

1、(課件CAI)看中國地形圖,找湖南與西藏的位置,瞭解西藏的地理方位。

2、(課件CAI)從高空宇宙看西藏。

師:20xx年我們國家有一件大喜事,有兩位叔叔乘坐我們國家自己研製的飛船上了天,你們知道嗎?生:(……)師:這是他們從宇宙太空拍下的珍貴圖片,說一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學生說,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西藏地形。

3、(課件CAI)初步瞭解西藏。

1)地形

2)省會

3)人民、語言

三、暢遊西藏

1、欣賞《青藏高原》。

(課件CAI)思考:從歌裏聽到了什麼?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色和你想象的一樣嗎?

四、學唱《多快樂呀多幸福》

師:藏族節假特別多,那裏人們過節時會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度節日,特別是小朋友是最開心的,今天,我們一起學唱這首藏族小朋友最愛唱的《多快樂呀,多幸福》

(課件CAI)出示歌譜

1、教師彈唱

2、用歡樂的情緒,按節奏學念歌詞

3、學唱旋律,用“la”音模唱。

4、有表情的演唱。

五、邊拍邊唱

(課件CAI)2/4 X X | X X | X X | X X X |左右左左右左

1、看老師示範

2、個別學生模仿、評價、鼓勵

3、分組邊唱邊拍表現(男女)

六、學跳藏族舞

1、教師示範

2、分解動作教授

3、學生聽音樂分組練習,鼓勵學生自我創新,尋求他人合作

4、自由表現

七、小結師:今天我們暢遊了西藏,學習了那裏的歌舞,快樂極了,西藏好聽的歌可不止這些,好看的舞也不止這些,如果你回去後發現了哪些更精彩的西藏歌舞,請你告訴老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