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口算除法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

  爲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口算除法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口算除法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

  口算除法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一、匯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裏面有哪些數學資訊?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裏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彙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

2、 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個問題輕鬆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裏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麼方法都可以。

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作業:練習三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

在說例1的口算方法的時候,第1種方法沒人說,主要說了這3種(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變成了“200”。我引導學生認識:此時的6已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的6,而是6個百,所以除得的是2個百,要在2的後面加2個“0”(2)受上面的啓發,有學生提出:看成60÷3=20,這是把600看成了60個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個十,在20的後面加1個0即200。我覺得這種說法也非常好,在後面學的首位不夠除的時候就會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結果。

本週一開始展開了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教學。口算除法作爲單元的開篇,爲後面的筆算除法教學有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在原計劃的教學進度的基礎上,結合年級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三位教師研究後決定將教學進度放慢,旨在讓學生能夠紮實掌握每一種類型的除法計算。

按照教學計劃,我將口算除法中的估算內容作爲了今天展示課的教學內容,作爲一節常態課,我與三年級4班學生很好地配合,順利地完成了今天的展示。課後,與侯主任交流,現將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

教學流程爲:複習匯入、明確目標,提出問題、自學指導,鞏固練習,課堂小結與當堂達標。

複習匯入環節利用單元知識樹與口算除法習題相結合完成了複習的匯入,之後提出本課學習目標並進行相應解釋;之後利用單元主題圖引出口算除法例2的算式,關鍵問題在於結合具體情境如何提出問題,李萌同學很順利的將“三個人大約平均可以搬運多少箱”,此問題在設定的時候我做好了如果學生第一次提不出關鍵詞“大約”二字如何進行引導,從而在計算時採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算式符號使用“約等於”號。此環節很順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與估算有關的點撥即可。

在三年級3班試講時我採用兩種估算方法一起教授的方式,發現方法一到方法二之間存在很大跨度,關鍵在於學生無法透過自學看懂方法二的每一個步驟,因此在今天的展示中,我纔去的方式是學生自學方法一,學會後立刻鞏固練習,學生自學了什麼,教師點撥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那麼在練習中我們就練什麼。在此處,侯主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可以縮減例題量和例題難度,在適量且難度適中的前提下去完成方法一的教學。之後重點是結合小組彙報,透過黑板班演方法二的具體過程,最後對於兩種方法進行總結,這是本課的亮點,方法一稱爲“找近似數估算法”,方法二稱爲“拆數估算法”,對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在估算的同時可以結合精確計算,此過程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學思想中的類比思想,不足之處在於可以讓學生自行體會兩種方法,並在今後的練習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方法的篩選,在這裏面也有優化思想的體現,這一點,今後教學中要注意。攻克了方法二的難點後,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題是另一個難點,在學生學習了方法二的基礎上,再來處理做一做第一題,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小了很多,此時,教學內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全部過程相對順利,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講授還算高效。後面按照計劃進行了相應的當堂測試,並透過達標試題量化學生得分情況,組內解決了部分學生殘留的個別問題,至此,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