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有幾輛車》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24頁的教學內容,是本人送課下鄉行進的一次教學活動交流所上的示範課,深感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必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對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有幾輛車》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一、故事匯入 ,引起興趣

《新課標》提出“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那麼生動、熟悉、有趣的情境對於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孩子來說顯得更加重要。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不久,他們的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我在新課開始用故事引入課題,意在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的心思及時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並設定問題,爲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但這個環節的設計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卻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在市區,孩子們知道可以聽故事顯得興致勃勃,並能聽出故事的意思來,在老師提問題的時候能及時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在農村地區上這節課時,由於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學前教育不足,面對老師講的故事和提的問題無所適從,直到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有些學生還處在思考的狀態中,未能及時調節過來。因此,我想,對於某些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從課前就留下問題待課後解決有點不妥當。尤其是面對層次相對低的孩子,直接切入課題也許更好。這也正反映出一個最重要的備課先決條件:備學生。

二、創設情境,教授新課。

低年級小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常常有賴於數學內容的載體。在這裏,我努力創設一個親切融洽的氛圍,向孩子們介紹新朋友淘氣和笑笑,在新朋友的帶領下一起到停車場去看看。我非常注意這一小節的引導,並不是死搬硬套說要列式計算,而是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孩子們透過眼睛去發現、去尋找,在共同的交流中體會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這一環節的設計算是比較成功的,孩子們都能從不同的方向觀察一幅圖然後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學習興趣也很濃。

三、比較異同,體會加法交換律

新課標的理念中指出要創設“開放性的課堂”,而一年級的孩子畢竟還小,怎樣創設適合他們的“開放性課堂”呢?學生個性的發展及能力的成長不是一撅而就的,需要階梯式的循序漸進。我在課堂上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先互相說一說自己所發現的`兩道加法算式的異同,再向全班彙報。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孩子們表達的意欲,讓他們初步體驗交流的樂趣,幫助他們真正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這纔會不致使“合作交流”變成臨時排練的表演。而且,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有令人驚喜的發現。因此我認爲,相信學生是真正“放開”的基礎。

四、動手探索,鞏固思維。

活動教學理論認爲:“活動”與“發展”是教學中的一對基本範疇。“活動”應是實現“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課堂上,我讓孩子們透過擺小棒等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對一幅圖列兩道算式的理解,讓孩子們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促進其協調發展,更深化了本課內容的認知建構過程,取得不錯的效果。

五、聯繫生活,精心設計練習

本節課我藉助多媒體手段設計了形象、生動、有趣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練習方式,尤其是做手指操這一環節,不但給他們提供了活動休息的機會,還讓他們知道,在自己的身邊、身上都能發現數學知識,這正好體現了新課標中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生活化的理念。

由於面對不同層次的孩子進行教學,教學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今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