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4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4篇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1

一、注重備學生。

要想上好一節音樂課,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沒有在課前很好的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效果將會適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這節課來說,三年級學生喜歡錶演唱,學生喜歡自行動手、動腦、自行創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確的分析學生的年齡和對音樂的感知特點,才能更好的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溝通,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

歌曲教學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僅僅學會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透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學歌曲,讓他們喜歡音樂,感受到音樂之美,學會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相關文化。因此,我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一)學生們都比較喜歡情境式問答,我在學習歌曲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們歡樂、輕鬆的音樂課堂時間。今天楊老師的身份可不是老師喔,老師想邀請咱們三(二)班的同學來一次快樂的音樂之旅,非常榮幸,我是今天的導遊,想知道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兒嗎?請跟我來。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乘坐遊輪出發了。

於是同學們頗有興趣地、安靜認真地聽奏,此環節達到了兩個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2、爲匯入新課做鋪墊。

(二)在學習歌曲重點節奏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讓學生透過自己聽到的並指出來引出要重點掌握的節奏型。然後圍繞這一節奏型讓學生展開聯想,可以用什麼方式表現這一節奏型。此時老師要適時的指導學生可以從動作、詞、旋律這幾個方面着手,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就會很踊躍的回答。學生在“動”中感受了難點節奏,並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它。

(三)表現歌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歌曲《恰利利,恰利》學習完了,你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它?”就這樣一個問題激發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於是採用分組同學先討論老師融入討論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鞏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生自評,老師點評。部分學生表演完後,由學生自主的評價哪位同學表演得最好,好在哪裏?然後老師再做客觀性的點評。

(五)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分析歌詞,引導學生的思想感情,激發他們的內心活動。我提問:“透過學習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透過思考都回答:“要熱愛勞動。”透過對歌詞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理解樂曲所塑造的音樂形象,深刻體驗樂曲的感情,從而潛移默化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對於上好一節音樂課起着致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學中有動,動中有學,達到寓學於樂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爲師者要適時激勵和讚美自己的學生。

我覺得激勵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開放的自由的創作空間也給了學生更大、更寬的發展餘地;不同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一句激勵話,勝過萬節課”!

四、音樂課,要讓學生盡情享受美。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更是一門藝術課。如果每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透過純潔的童心,聽到美妙的音樂,那種感覺會是多麼美好。音樂教學就是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爲審美途徑的教學。教師應該充分體現音樂課的特點,挖掘音樂的內涵,把美展示給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美。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做到讓學生感受美:

(一)教師美的語言和富有感情的範唱

在和學生用語言交流時,儘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個具有親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擺老師的架子,範唱歌曲時,我把自己最美的聲音和動作毫無保留地展示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從中感受到音樂之美。

(二)藉助於多媒體教學光盤,讓學生從影音片段中感受音樂之美。

五、不足之處。

我在上這堂音樂課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對整首樂

曲還沒有完全吃透,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在範唱時輪唱部分示範錯誤,導致在教唱樂曲時難點沒有很好的解決,出現了技術性的大問題;二是學生在表演互動這一環節上,我不夠靈活,我設計表演環節是“歌舞遊輪”,是設想在遊輪上舉行盛大的音樂舞會,請大家一起隨着音樂跳起來。老師先讓學生分組創編,再挑選一組上臺表演,做出適時的點評;再讓學生看老師表演一組舞蹈動作,看這樣做行不行,帶領學生學習;學生學會後全班一起做律動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課的主旨是表現印度尼西亞農家人耕作播種的意境的,在這裏設計理念就和課本脫節;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沒有跟學生解釋一下意思,是印尼語中的一種襯詞;五是給予學生的表揚要多樣性;六是課堂的時間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師研討課中,我和來自龍洞小學的唐老師上的是同一節課,對於一課多教讓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種教學方式的.魅力。唐老師上課時用沙槌的匯入節奏非常好,既能很準確的表達本課的節奏特點,又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就能將課堂的氣氛推向^***;在解決輪唱部分的難點時,唐老師先是用一個小故事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再來教唱;這時,學生就會帶着回聲的感覺把輪唱部分唱好,也表達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創作拓展這一環節上,唐老師讓學生大膽的發揮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動作全班一起動起來,讓學生充分的律動,真正的做到了師生互動……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借鑑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樂唱歌課《恰利利、恰利》中的幾點感悟,我將針對如何才能上好音樂課不斷探索。在日後音樂藝術教學中,我將不斷拓展專業基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內容上,要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使得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在師生關係上,改變以老師爲中心,師生之間在平等^對`話和互動****同提高。同時我還將提高自己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學會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主動地介入學習過程,使得音樂課越上越好。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2

音樂能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教學《恰利利恰利》這一課,我秉持: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啓發創新,獲取新知“的教學思路,關注每個學生,關注每個細節,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注重情趣,注重體驗,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

一、運用媒體,突破傳統,激發慾望。

在歌曲的教學時利用現代技術突破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讓學生多方位瞭解印度尼西亞風土人情,引起他們學唱印尼民歌的慾望。

二、凸現主體,演繹情趣,體驗成功。

在歌曲的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意每一個環節的設計,以學生爲主體,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從精神上產生愉悅與美感。讓學生在感受到音樂動態美的同時,個性也得到了張揚。如學生展示唱與學生互評環節,還有唱遊環節,特別是唱遊環節,學生邊唱邊配上舞蹈,把學生的童真、童趣都表現出來了。

三、循序漸進,寓教於樂,收穫魅力。

在歌曲的教學中及時輕鬆的把思想教育滲透給每個學生,讓他們學會做熱愛勞動的好孩子,知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四、分散難點

這節課我在設計難點教學時,從教唱到唱遊,環環緊扣,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在被動接受的,沒有主動的參與體驗到歌曲的學習中。我想可以試一試將難點提前至感受勞動的場景,讓學生首先從節奏感受勞動、再透過肢體動作幫助他們體驗,最後加上旋律,一步一步地把音樂課推向高潮,最後在開心愉快的氣氛中結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輕鬆、愉快,感受到音樂的特殊魅力。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3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級有關勞動的印度尼西亞民歌,表現了莊稼人的勞動熱情。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一下反思:

這節課是唱歌課,那麼我就以唱好歌爲主。首先在匯入新課時,我請學生們欣賞了一組印度尼西亞風景圖片並播放本課歌曲作爲背景音樂,讓學生們對印尼有個大概的印象,然後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印尼,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學習歌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我採用聆聽、模唱、填詞演唱、齊唱、表演唱等等讓學生學會歌曲。這種多形式多角度的學習歌曲,學生不會感到乏味無趣。

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於二聲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強弱的處理。我採用了遊戲的方式和學生互動。回聲模仿,強弱對比的練習。學生說出回聲的特點(聲音由大到小、有由強到弱)。聲音的對比練習:(師)f你好------(生)P你好----(師)f你是誰-----(生)P你是誰----動作對比練習:(師)f拍手(生)P拍手(師)f跺腳(生)P跺腳。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然後讓學生把剛纔的遊戲帶到二聲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兩個小組來練習。一二組爲第一聲部,三四組爲第二聲部。先分聲部練習,然後合練,注意兩個聲部之間的配合。強調學生要唱好“f”記號與“p”記號的強弱對比,要求唱出回聲的效果。看着學生在我的指揮下成功的演唱二聲部,達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對自己在課堂上進行合唱教學有了些許信心。我想以後的教學中,如果遇到合適的合唱曲目,那麼我一定會盡可能的嘗試讓學生進行學習和練習,從而培養他們的合唱能力。最後讓他們用稍快的速度、強弱的對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節奏的特點及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讓學生更多的瞭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讓孩子們隨着音樂動起來,以及最主要的樂器(安格隆)的介紹。應讓他們多瞭解一些印度尼西亞的民族風情和音樂文化特色。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4

透過這次基本功比賽,我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表現在:

1、備課中的預設不夠充分,面對課堂中出現沒預料到的事情會顯得慌亂、手足無措。比如,有個問題是“莊稼人是怎麼勞動的?”當時覺得這個問題不知道讓學生從什麼角度回答,事實也說明,學生也不會回答。面對這個在備課時沒預設到的問題,我呆在那兒,不知道該如何更好的引導,只能從側面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

2、課堂中靈活應變能力較差,當學生不像老師設想的那樣立即學會時,老師只會乾着急,不夠沉着,不夠冷靜,不能有條不紊繼續指導。比如學生合奏兩條節奏是,一開始不夠清晰,我只感到背上冒汗,腦子裏卻很空白,不能不慌不忙冷靜的對待。

3、經驗不足,導致上課時比較緊張,上課時老師的狀態調整的就不夠興奮,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情緒也表現的很緊張,結果師生都放不開,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且,我猶豫有點慌亂,備課中該有的程序都忘了實施,比如在合合唱時,本來切割了合唱部分的範唱,想讓學生多聽兩遍,多模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果老師忘掉此環節,只是一味地一遍又一遍教學生唱,由於沒有多少感官的印象,學生學的很吃力,在此過程中,他們學習的信心大受打擊,對下面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也想了對策,以最大可能避免下次出現相同現象。

1、課前準備要充分一些,先想清楚大的步驟,再落實每個步驟的具體實施環節,最後斟酌每個細節,包括每句話每個動作,以及鋼琴的配合。再就是對教案要做到非常的熟悉,到課堂上才能靈活應變。

2、老師設計的問題要能讓學生知道從哪個點去回答。課後我好好琢磨的我的一個問題,覺得這樣問會更好:“莊稼人的勞動是件什麼樣的事情?”這種問題是填空式的,比簡單式的問題要簡單,學生容易明白老師的意圖,從而回答到位。

3、音樂課也要解讀文字,對教材的設計意圖要充分挖掘,我在設計教案時,一開始並沒有太多的考慮歌詞的含義,後來在臨上課時,才突然發現歌詞有可挖掘之處,達到對學生的人文教育,這時才匆匆的設計了一下,導致思考不夠充分合理,設計的問題不夠科學,讓學生回答很茫然。

有個環節老師還應該注意一下,就是讓學生模仿老師的節奏和動作的時候,學生看着老師手、腳、口一起動時不知道該模仿什麼,這時老師應該向學生說清楚,老師的腳是用來幫助打節拍的,同學們聽老師指令模仿嘴和手的動作。這樣目標比較明確,鄉下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差尤其要交待仔細,這也是細節問題。

開頭的談話匯入教好,可以分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簡單的提問,輕鬆的回答,還可以製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爲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