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

開學了,我們要開始了新的活動,小朋友們都非常開心,他們喜歡進行各種各樣的有意思的活動,還記得,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堂數學課的主題是《印點子》,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知道比7少的數都有哪些。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複習了一下7以內的數的認知和寫法,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的回答上來,可見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個難題了。之後我就拿出數字“ 6”問孩子們,哪些數字寶寶比6少呢?這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有說1的,有說2的……我把孩子的答案一一放到了黑板上去,並沒有評價什麼,之後我又問孩子比“4”少的數字寶寶有哪些?孩子又一一說了出來,似乎這並不能難倒他們。看到黑板上1——5的數字,都比6少,1——3的數字都比4少,這時我就問孩子們看出了什麼規律來,孩子們總結的太好了,說它(一個數字)前面的數字都比它小,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大肆表揚了孩子們一番後,我就給孩子佈置了一道題:比“7”少的數字都有哪些?並要求孩子們在格子紙上印點子,知道哪些就印哪些。講清楚印章和格子紙的用法後,孩子們就開始做開了。由於第一次使用點子印章,所以孩子特別感興趣,都做得很認真,不一會兒就做完了,拿給我看的時候,有幾個孩子的作業簡直讓我特別感動,我並沒有要求他們要按照從1的順序開始印,可他們卻按照了這樣的順序,印的既整潔又讓人一目瞭然。36份操作材料,有15份是這樣做的,剩下了21份除了兩個小朋友漏下數字以外,其餘的孩子都做得很正確。真的讓我感覺到了心裏暖暖的,有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知道這份成就感是孩子們給我的,我要好好珍惜,努力讓這份久違的成就感延續下去。

最後,我看還有一些時間,就給孩子發了一份練習題做,這份練習題我並沒有講,完全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想嘗試去做,沒想到大部分孩子都聽懂了要求,並很認真地做了起來。36份操作材料,有18份是完全正確的,有14份是經過小朋友的相互指導才全部做對的,剩下了4份,是在老師的一一指導下做的,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因爲畢竟我沒有講,完全是孩子憑藉經驗和思考來做的,這已經很不錯了。課後我也在反思,可能題量過大,導致孩子有的不小心做錯,如果少些的話我相信正確率就會提高很多。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突然覺得是不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到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可要在這學期好好地開發一下孩子們數學方面的能力,重點抓一下數學方面的教學,多開設與數學有關的活動以及設定“數學角”這樣的數學學習區域,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2

“大海”又是孩子們熟悉並感興趣的話題。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海浪、拂面的海風、色彩斑斕的魚兒以及那自由翱翔的海鷗,多麼唯美的畫面,定能喚起孩子對美的無限遐想。本次活動,結合我園海韻的特色,首先透過遊戲感受海浪的各種形態,接着利用各種材料體驗線條畫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大膽地詮釋自己眼中的海浪,進一步感受海洋博大、神祕、浩瀚的美,波濤洶涌的海浪。

本次活動目標爲以下兩點:1.在遊戲過程中,利用各種材料表現海浪的多種形態。2.透過活動,體驗線條畫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第一環節,透過透過觀看視頻感受海浪上下起伏、卷、從遠到近、有快有慢等有趣的形態,並引導幼兒邊說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海浪的形態。孩子們對視頻中越來越兇猛的海浪非常感興趣,還發出了很震驚的叫聲。在描述海浪的形態時,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揮起自己的手手臂,跨出自己的腿,晃起自己的身體。

第二環節,透過海浪舞,再次感受海浪的多種形態,同時激發幼兒興趣。這一環節孩子們表現的特別興奮,當我在表演海浪舞的時候,有的孩子早已忍不住拿起小椅子小面的絲帶和我一起跳起了海浪舞。剛開始我試着想讓他們忍一忍,認真地看完我的表演,可是他們的興奮勁兒告訴我:“老師,我們已經忍不住了,太美了!” 或許真的是太美了,由於音樂和絲帶的感染力,使得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現力。於是我順着孩子的意願,一起在互動中跳完了這段時而優美時而澎湃海浪舞。

第三環節,我只是簡單介紹了作畫的工具——修正液、錫箔紙、棉籤、毛線和顏料。對於這些材料,孩子們早有作畫的經驗。根據我提出的作畫要求,自主選擇材料,並自由探索各種材料表現海浪的多種形態。在這一環節中,我發現修正液、棉籤的表現方法較簡單,而棉籤和錫箔紙的較複雜一些,特別是錫箔紙,製作的步驟較多,時間較長。課後我反思,是否可以將用修正液、棉籤、棉線三種作畫工具的卡紙放大一些,使海浪表現的更爲自由、浩瀚些,而不是侷限性。

第四環節,先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的是哪一片海,爲什麼?然後,透過給大海添魚的形式讓幼兒互相評價各自的作品。孩子們眼裏的美並不是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而是在雜亂無章中最具特色的。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透過多種渠道去接觸生活,豐富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的思維,課前的經驗豐富才能使幼兒在課堂上的表現更爲精彩。孩子的世界是神祕的,就像浩瀚的海洋深不可測。那麼,在我們無法測量的同時何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嘗試呢!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透過更多的形式,爲幼兒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3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爲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覆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着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着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着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爲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透過表演演唱使聽衆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爲中心。透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透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4

《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也就是說,在進行幼兒藝術教育活動時,要注重幼兒繪畫心理、藝術感覺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爲每個幼兒提供豐富的藝術營養,讓他們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也在創造藝術中收穫知識。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蝴蝶較爲平常的小動物,使幼兒產生興趣。在開始出示一個平面蝴蝶和一個立體蝴蝶,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兩隻蝴蝶的不同,自己發現立體蝴蝶的奇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們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在探索如何變成立體的蝴蝶時,小朋友都很有興趣,都想知道是怎麼變出來,我採用了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中找到變成立體蝴蝶的方法。充分發揮以幼兒爲主體,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幼兒,讓他們更自由、更主動地學習。

在裝飾蝴蝶時,線描是我們小朋友比較熟悉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稱的要求,在進行創造,充分尊重幼兒創作的獨特性,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允許鼓勵學生對藝術發表自己與衆不同的見解。

而作爲引導者的教師,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同時,正確評價幼兒作品,激發幼兒再創作的信心,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和創作熱情,使幼兒體驗成功。因此我在巡迴指導時,對於幼兒的作品我總給予肯定的評價,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繼續下去,直到完成。《指南》中說到“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創作完後欣賞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說說你喜歡那個,尊重幼兒對美的感受。

美工作爲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把平面的蝴蝶變成立體的蝴蝶,加上觸角,做出來後就如一隻展翅的蝴蝶在天空中飛舞,幼兒的視線一直無法離開。在幼兒製作時,蝴蝶的觸角應該夾在兩隻蝴蝶的中間,雖然在探索如何製作時有的小朋友已經觀察出來,但是我沒有再次強調一下,所以有的小朋友就出現了疑惑,雖然及時指導了它們,蝴蝶也做成功了。但是這讓我反思,若是當下我發現問題後能夠及時的強調一下,也許就不會出現了。希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提高。

課後我也反思,製作出來的效果是很棒的,但對於大班的線描來說,有點太過簡單,有的小朋友只用了很簡單的線條去表現,我覺得還可以在線描畫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一些明暗的色塊對比,相信效果會更加的好。

這次美工活動我收穫很多,活動中有對創造力的培養,有對線描畫的進一步認識,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收穫知識。用線描創造圖案,感受到線條的魅力,享受活動中探索的樂趣和自己動手的快樂,體驗到成功製作出立體蝴蝶的喜悅。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5

本活動是一節語言活動,目標是學習兒歌,體驗新年帶來的歡樂氣氛;感受量詞並嘗試正確使用。作爲一節語言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應是首要的。

在活動中我先請幼兒回憶新年到來時我們會做的事情,並對幼兒做出了肯定而又積極的回答,讓幼兒在想想說說的過程中體驗新年的歡樂氣氛。我根據幼兒拜年的回答引出兒歌的主人公佈娃娃,並用布娃娃的口吻向幼兒打招呼拜年,引起幼兒的興趣的同時引出兒歌。

兒歌《新年好》憑藉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愛。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對兒歌做了一定的調整,刪減和更改了部分歌詞。我伴着一定得肢體語言向幼兒展示了整首兒歌。但是念兒歌的過程中,我過於得在乎幼兒對兒歌的理解力,並且看輕了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總擔心幼兒無法很好的理解兒歌,因此在念兒歌的時候賦予過分的肢體語言,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得幼兒沒有很好的體會兒歌。幼兒能熟練地念誦兒歌是許多教師在開展語言活動時所希望達到的一個主要的教學目的,也是兒歌教學的一個比較顯性的結果,更是很多教師作爲教學成功的重要標誌,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誠如王老師所說的更爲重要的應該是其中的隱性結果——一個主動學習的意識。因爲語言活動學會兒歌,理解一個故事等等都並不是活動最終的目的,而應是作爲一個媒介、一個過渡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一個積極的情感態度,引導幼兒一個自主去學習的意識。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作爲一個新教師,顯然我對於這些的理解做的還不夠到位,要更加的努力。

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學習兒歌中,我透過逐句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新年好》這首兒歌具有一定的情節性,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兒歌主要講述的是新年送禮以及送禮者和收禮者之間的迴應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引導幼兒學念兒歌的過程中,我提問的主要線路就是幼兒的已有經驗。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植入新的知識點,幫助幼兒新舊經驗融合,從而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發展相關能力。本週的主題活動爲《新年快樂》,在活動之前,幼兒已有着豐富的與新年相關的經驗。在提問的過程中我選中重點的字眼提問,引起幼兒的共鳴的同時引導幼兒回憶剛剛所聽到的內容,在適當時用動作語言去提示幼兒,選用兒歌中的字句迴應幼兒,加深印象的同時再一次的念兒歌。並在幼兒回答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迴應情況,適當的請幼兒集體念個別歌詞。在這個環節中我重視兒歌中的每一句,顯得沒有主次,沒有重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6

這周,我組織了一次語言活動《喇叭花電話》,這個故事情節有趣,內容生動,非常適合小班的孩子來理解欣賞,在組織過後,我也對自己組織的活動進行了一個反思。

1.瞭解孩子,豐富教學內容。

要想讓一個文學作品的教學充滿生機,最大的發揮活動的價值,我們必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價值,能動的使用教材,這也是我設計教案前最重要的一步。

在拿到這個教材後,我根據本班孩子的原有經驗水平認爲,孩子們具有一定的打電話的經驗,但打電話時應注意的禮貌、該運用的語氣、怎樣發話接話,可能是不夠的,所以根據打電話的教育價值,續編了兩個情節,有了更多的有針對性的情景,更多的對話機會。

2.拓展想象,提供創造性運用語言的的機會

創造性的培養貫穿在每一個活動中,是語言、認識、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開放性的問題的設計,“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小鳥和小老鼠一起玩?”孩子們可以想讓小鳥下來的辦法,也可以想讓小老鼠上去的辦法,可以請動物幫忙,也可以用一些東西來幫忙。提問的答案應是不確定的、可發散的,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去理解文學作品內容,鼓勵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在活動中,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能從多個角度出發考慮,積極思考,效果比較好。

3.視材而定,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

故事教學形式沒有固定模式,視材而定,象這次的想象成分比較多的故事比較適合邊講邊理解這種形式。所以,在組織此次活動時,我讓孩子們先聽前半部分故事情節,然後猜測自由創編故事的後半部分情節,這種形式非常好,孩子們的參與度也非常高。

4.創設語境,培養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新《綱要》特別重視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不同的語境中如何運用相應的語言交流方式。語境的創設特別重要,要兼顧能對話、真實性、遊戲性等,這也是我們活動中再三調整斟酌的地方。選擇能遷移到平時的生活中的情景生病,過生日的情景,用打電話的方式兩兩對話,玩一玩,說一說,同時,說話的內容又不是固定的,生病時有安慰的,有提醒用藥的,還有提醒多吃水果蔬菜保健的,同伴間暖暖的情誼透過這些樸素的話語洋溢出來了。拿上電話機,讓幼兒親自扮演小鳥可以通知夥伴們帶禮物,也可以邀請一起去參加小老鼠的生日會,這也激發了幼兒說的慾望。在活動中,我也認識到:作爲語言活動,教師自身的素養很重要,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會傾聽、及時的對孩子的回答作出合適的迴應,這也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7

《花兒找朋友》是中班的科學領域,科學領域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一想到第一次的獨立寫教案,竟然是我從未上過的科學課,瞬間心就涼了半截,但是我還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冥思苦想,總算是把這教案給寫出來了。

第一次在寫這個教案的時候,我把活動重點放在了9的形成上,但是後半部分的目標8、9之間的關係在我這個課中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來 ,而且內容過於簡單,這節課沒有太過精彩的部分。

1.創設情境過於簡單,緊緊侷限於花兒找朋友這一狹小部分,當時看到花兒找朋友這個題目之後,腦子裏就想的非常簡單,就是花兒和花兒是好朋友,用花來找花,沒有想到那麼多。

2.在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的時候,嘗試對物品進行初步的統計,由於我沒有考慮到孩子年齡特點,設計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寫數字來表示,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會寫數字,雖然後面的環節我也讓孩子透過畫畫的方式表示,但是還是我想的不周全,如果這一節課真正的上下來了,肯定很糟糕。

3.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選用的是用數字卡片來進行教學,形式非常單一。

4.在完成目標一的時候,我這節課沒有設計出8、9之間的關係,因爲我不知道怎麼設計向孩子來解釋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二次小組討論,我們分別對教案進行修改,討論之後,我知道了8、9之間是相鄰數的關係,也知道了怎向孩子們解釋了。

1.口頭語過多,我知道平時自己上課的時候口頭語有些多,比如說:對吧,是吧。我竟然把這些寫到教案裏了,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2.有些話非常囉嗦,完全沒有必要說出來。

3.8、9之間的關係是相鄰數,可以向幼兒解釋連在一起的數字,就是相鄰數,也就是說它們住在一起,也就是鄰居,總而言之,就是把它給變得有童趣一點。

第三次完成教案,總算是可以查閱資料了,我以前怎不就不珍惜看書的機會呢,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平時的教書用書放在那,不是自己教的領域,絕對不去多看一眼,現在可知道書的作用了,我上網查閱了教育和翻看了教師用書,真的發現自己設計的教案太過於單一了,雖然大體套路都對,但就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查到了資料之後,我就覺得應該把課件和卡片結合在一起,孩子本身就對動畫感興趣,再加上圖片,更有利於孩子記憶。

2.之前的花兒找朋友的情景過於單一,看完教材之後,才知道花兒找朋友不單單只是侷限於那一種,還可以有多種形式,自己的想法真是太單一了。

3.看了教材才知道8、9之間的關係好像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是相鄰數的關係,而是9比8多1,8比9少1的數量關係,而我們之前討論就是相鄰數的關係,沒有想到其他的關係。

透過了這三次教案的對比,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後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才能熟記教案,爭取在下次備課時好好發揮。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8

下午起牀後,小朋友們都在安靜地吃着自己盤裏的點心。菲菲把點心放在桌上一字排開,對旁邊的豆豆說:“我有5塊餅乾。”我剛要上前制止,卻見豆豆也學着菲菲的樣子,把盤裏的餅乾在桌子上排開,數了數說:“我有4塊(已吃了1塊)。”我吃了一驚,因爲在前兩天的數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聯繫點數4以內的實物,每一次豆豆都不能正確拿出實物,也不能說出總數,爲什麼今天一下子就數對並說對了呢?於是,我想再試一試,我把點心盆裏剩下的餅乾給豆豆再添上一塊,豆豆馬上說:“我也有5塊了。”我不再阻止他們說話,只是提醒他們食物放在桌上不衛生。

事後,我對豆豆在兩種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了分析。我發現集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很豐富,一般要進行三四種不同物體的數數練習,每種操作活動的時間很短,而圍繞數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情景不一定是每個孩子感興趣的,這樣一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慢一些的孩子就跟不上節奏,完不成學習任務。而生活中的學習活動是與每個孩子息息相關的,吃東西每個孩子都喜歡,吃的東西的大小、多少,孩子們都很關心和在意,吃午點的氣氛很寬鬆自然,聽以豆豆能很快地說出餅乾的數量。午點的品種每天不同,孩子進餐的數量也不同,正是讓孩子進行數數練習的最好的實踐活動。從此以後,我不再讓生活老師給孩子分點心,而是讓孩子們按規定數量自己取點心。這樣,一個枯燥的數數舌動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輕鬆自然地進行了,孩子點數實物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由生活活動引申到遊戲活動,剛上小班的孩子還沒有分類收拾玩具的能力和習慣,收玩具時他們把玩具混裝在一起,但是在遊戲中他們已能找出自己需要的不同材料進行搭建。於是,我開始培養孩子分類收拾玩具的習慣,同時也將多項數學活動在此展開。我讓孩子們從外形上區別玩具的不同,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當所有材料都分類放好後。先讓孩子數一數玩具的種類,再讓孩子區別裝玩具的籃子的大小,並讓孩子思考如何分配籃子。孩子們透過討論和實踐,得出大的、多的玩具放在大籃子裏。小的、少的玩具放進小籃子裏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進行了分類、比較大小等多項數學活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幼兒一日生活中與數學接觸的機會無處不在,今天是幾號、家住幾層樓、家中有什麼人、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等,這些內容是孩子感興趣的,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挖掘,有目的、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就能讓孩子的數學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中感知數學現象,既可以讓孩子們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又可以逐步提高孩子們解決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也是實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用”這一教育目標最好的途徑。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9

回顧*年,我帶領星星三班的幼兒們一起學習拼音,培養他們在語言,看圖說話方面的能力,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好動是幼兒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腦中積累的詞彙不斷豐富,表達的慾望也隨之加強。特別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作爲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學前班孩子來說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圖、形、音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沒有詞句等豐富的內容,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很枯燥。教學中,我將字母的形和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課堂上,從看圖說話匯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學生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在聽故事、講故事中學習拼音

三 、設比賽。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巧妙地增設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例如採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四、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變一變(用電線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分兩組,看哪組的卡片最先讀完)。透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五、順口溜輔助記

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儘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或者鼓勵孩子們自己創編歌謠,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

六、利用肢體語言,讓動詞更加形象化,加深幼兒的理解

以上是我認爲在教學常規中成功的地方,不足之處是課堂活躍了,幼兒的注意力卻收不回來了,還沉浸在遊戲的歡樂中,後面傳授的新知識大部分幼兒都沒有關注。面對課堂,我總結了如下幾點:一是作爲教師要記得面向全體幼兒,不能只顧一些聰明的,反應快的或是坐在前排的幼兒。二是作爲教師要提高自己組織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怕亂,能處理突發問題。三是作爲教師要明白在向幼兒講解問題時直觀的教具比嚴謹的言語更能使他們理解。四是作爲教師在向幼兒提問時要注意問題本身和用詞方面都既要符合他們的智齡又要抓住他們的興趣,這樣一來,我才能組織好下一次,下下一次的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成長的同時也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0

個人反思對幼兒教師們並不陌生,一節集體教育活動、一次半日活動、幼兒運動會等,反思工作對於老師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老師不重視反思的作用,簡單幾句話帶過,如,活動效果很好、目標基本達到。其實,這樣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有必要讓老師們瞭解反思工作的重要性。

“個人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環節,教師個人反思的撰寫如能演變成教師自覺的行動和習慣的話,長此以往,就能成爲教師教學工作的生活方式,教師也就在不斷反省自己、反思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更新了教學觀念、增添了教學智慧,提高了教學能力。說直白點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斷積累的那些貨真價實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教師樹立教學反思的意識(1)各種活動研討的目的是透過反思發現活動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實踐工作中,借鑑經驗、吸取教訓。

(2)沒有十全十美的活動,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師,活動存在問題是正常的,能抓住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討更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素養。

(3)透過實際案例讓教師體驗反思的價值,讓老師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就這樣,用事實說話,讓教師們透過自己的行爲、發現和感悟,透過同伴之間的`影響,體會到進行教學反思的價值,逐步樹立主動反思的意識。

教學前反思,能提升教學方法(1)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活動中每個幼兒對目標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活動中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也會獲得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2)教學活動是否以幼兒興趣爲出發點;興趣是幼兒有效學習的首要動機,只有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幼兒纔會全身心的投入,活動纔會取得成功;在設計活動方案後應反思,老師所選用的匯入語、環境佈置、教學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3)活動材料的準備是否充分、恰當;活動中幼兒透過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操作擺弄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戰,並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使幼兒增加對活動的興趣、發展智力,並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後反思的具體內容(1)孩子對哪些活動內容感興趣、哪些不感興趣?爲什麼?

(2)活動目標是否恰當?哪些目標達到了?哪些目標沒有達到?哪些目標有超出?爲什麼?孩子得到了哪些發展?

(3)哪些活動策略能有效達成目標?哪些活動策略未能有效達成目標?爲什麼?還可採取哪些策略能較好地達成目標?

(4)活動材料的種類、數量、投放時間等能否有效達成目標?爲什麼?

(5)提問是否緊扣目標並較好地達成目標?如果不行應怎樣設計提問?

(6)活動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怎樣解決的?是否有效?如果無效應怎樣解決?

(7)活動中是否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怎麼做的?有效性和改進。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1

《玉米豐收啦》是本次“一課三演”教研活動中我班開展的一次棉籤水墨活動,在年級組的集體討論和吳老師、陸老師的精心指導之下,本次教學活動總體而言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下面就是我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的反思。

之所以選擇以玉米爲研究對象,是因爲一方面,玉米作爲秋天最爲常見的一種糧食,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對於這個話題,每個幼兒都有話可說,也有話能說。另一方面,玉米本身具有比較鮮明的外形特徵,這使得我班能夠結合本班小專題棉籤水墨畫的研究方向,充分挖掘玉米的特色元素,探索運用水墨的藝術表現方式對其進行呈現。

我爲本次美術活動預設了兩個目標:一是嘗試用棉籤水墨畫的方法點畫上小下大、排列整齊的玉米粒,並能用不同的線條添畫玉米皮上的脈絡和玉米鬚。二是對棉籤水墨畫感興趣,初步感受水墨畫表現形式的獨特性。其中,以用棉籤點畫上小下大玉的米粒是本次活動中的重點,將玉米粒排列整齊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在突破重難點時,我主要透過引導幼兒在有目的的觀察的基礎上,將平時專題活動開展時幼兒已經掌握的繪畫水墨畫的經驗遷移到本次教學中來,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和嘗試點畫大小不同的圓點的方法和技巧。

作爲直接的授課者,本次教學活動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結構比較緊湊,流程也比較清晰。在兩次操作的環節中,幼兒始終都能對探索和繪畫保持較高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比較好地完成了玉米的點畫和添畫,加之水墨畫本身所具有的古韻今風的意境,使得最終呈現出的作品效果也比較可觀。當然,透過年級組的集體評課活動,我也發現了本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師對細節的關注度不夠。比如我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夠仔細,未提及玉米粒是從小到大逐步變化的,又如在繪畫過程中部分幼兒握筆方式不正確,我也未進行及時的糾正。此外,本次活動的情境性不足,趣味性相對也比較弱。

本學期,我們將棉籤水墨畫作爲我班小專題研究的內容。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但水墨畫長期被兒童美術教育所忽略,許多人認爲它陳舊僵化,需要長期的技能技法的練習,會束縛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其實,水墨畫自有其隨機、變通、接近童趣的一面。新《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傾向。”我認爲,雖然不是每一次的繪畫活動都必須讓幼兒學習新的技能和方法,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多數的美術活動中教師仍然需要對錶現方法的教學給予關注。在不提倡範畫和教師過多的言語指導的當下,只有深入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生活中選取他們感興趣的題材,並將這些題材加以篩選,按幼兒的特點進行加工提煉,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實現情境化教學,才能更好地達成美術活動的目標。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2

在幼兒園,我們每個月都會進行一系列的主題活動。由於現在是秋天了,所以我之前給小朋友們進行的是“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活動。在《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主題實施的內容、目標,帶領幼兒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的各種感官,透過讓幼兒看看、摸摸、聽聽、嚐嚐、做做等探索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秋天。我們先從幼兒的經驗入手,讓幼兒去尋找秋天,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用照片的形式拍下來,孩子們都有很大的發現,然後就和幼兒談話,讓幼兒說一說秋天的變化,孩子們自己說着對秋天的認識:“秋天很多花開都蔫了、秋天樹葉掉下來了,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秋天的果子成熟啦!秋天的小草黃了,玉米熟了,南瓜黃了、辣椒紅了、花生該刨了,該拔蘿蔔白菜了……”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找秋天的活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對秋天已有了認識。在這基礎上,我們又組織幼兒去公園秋遊,觀察路上的行人穿的衣服越來越多了;風吹在人的臉上感覺涼颼颼的;小草變黃了,有的樹葉從樹上掉落下來了,有的樹上的葉子沒有變黃,還是翠綠的。透過具體、直觀的觀察,讓幼兒觀察樹葉的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孩子們第一次看見這麼多不一樣的樹葉可興奮了。有的說“樹葉像扇子”、有的說“樹葉像小手”、 有的說“樹葉像掃把”、 有的說“樹葉像小船”,我們收集了好多樹葉,讓幼兒玩樹葉找家的遊戲,幫助幼兒練習分類,和他們玩樹葉印畫,除了用樹葉印畫之外,我們還請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用樹葉進行了拼貼畫。家長們的想象可豐富了,他們用樹葉拼出“金魚、小花、大樹、風景畫、小鳥”等等。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水果乾果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營養豐富,小朋友都很喜歡。再認識水果乾果的基礎上,我們還請孩子們帶了一些水果乾果來幼兒園。然後幼兒透過看看、摸摸、嚐嚐、講講、動手做一做等方法鼓勵和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總之,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形狀、顏色,讓孩子對它們有初步的瞭解,從而滿足和昇華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個主題活動以尋找、觀察、收集、交流、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調動孩子的所有感官,使整個主題活動在孩子們的、看看、做做、玩玩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對周圍世界探索是透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嘗等感知、操作活動來進行,它與幼兒的“玩兒”往往是同一過程。在此主題中,孩子們透過做做、玩玩、剝剝、嘗之初嘗等活動中體驗秋季帶來的快樂和喜悅。我們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瞭解秋天,而不是教師單一的教授。因此,幼兒表現得非常感興趣,也願意去學習。在主題中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爲幼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觀察興趣雖然濃厚,但是對於觀察的方法和順序較爲雜亂、無序,而且在表達自己的發現的時候語言和詞彙較爲缺乏,這些都將是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注意加強培養的地方。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3

前不久,省學前教育專家來我校指導工作,使我有幸聽到丁鵬老師的講座,報告中丁老師將語言描述與圖片展示相結合,使我們大家收穫頗多,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教師應該把孩子在活動中是否獲得快樂的體驗放在首要的位置。活動內容再有意義,但如果孩子在活動中沒有獲得快樂的體驗,就不是好活動。快樂的體驗能讓孩子積極地面對一切,能讓孩子對一切活動感興趣,孩子做得怎麼樣,學到什麼,畫得怎樣,唱得怎樣並不是最重要的,快樂的感覺最重要!

還記得上學期我和大四班的孩子們一起做小紙籃。一會兒很多孩子拿着做好的小紙籃來向我邀功請賞,我也都給予了充分的讚揚和鼓勵,孩子們臉上都洋溢着愉快的微笑。一會琳琳也興高采烈地來了,可是她做得不怎麼好,我給她指出來讓她修改,過了一會兒,她又走了過來,我一看,還是老樣子,又讓她回去修改,孩子有些沮喪。沒過多久她又來了,還是沒有多大改善,我又讓她回去再做。後來看見她的紙籃做好了,也沒太在意她。第二天琳琳的媽媽告訴我,琳琳早晨一直吵着說不想上幼兒園,說什麼做手工討厭。

想一想:紙籃是做成功了,可孩子卻沒有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反而讓她對手工活動產生了厭倦情緒,這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二、環境創設中要動腦筋讓別人忙

丁鵬老師指出,主題牆飾與幼兒、家長之間進行三維互動,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收集相關的資料,使收集資料成爲孩子與家長學習的過程,使家長能充分地指導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對收集的資料直接觀察、操作、熟悉、感知,增添孩子與他人交流和共享資訊和知識的信心。更換牆飾並不是教師的獨立行爲,而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參與的活動。

我覺得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一方面會給老師以啓發、靈感,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運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

家長資源是一片沃土,是很值得我們去開發和利用的。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需要教師、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更爲重要,他們就像魚和水一樣不可分離。老師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位家長,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喚起家長的主人翁意識,家長們纔會積極熱情、無怨無悔地投入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去,把我們幼兒園的環境建設得更加具有藝術特色、更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短短兩個小時的學習,使我對環境的創設有了新的收穫。在環境創設這塊領域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的探索,爭取讓我創設出來的環境能使幼兒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4

這段時間,班上的男孩子經常不約而同地跑到郭威身邊,嘀嘀咕咕地談論着什麼。

這天,我悄悄地走過去想聽聽他們究竟在說什麼,結果被發現了:“張老師來了”――孩子們似乎不想讓我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這下我就更好奇了:“你們在玩什麼?能和我一起玩嗎?”凱雄脫口而出:“我們在玩寵物小精靈,很好玩的!”“是嗎?我也看過電視上演的寵物小精靈!”爲了取得孩子們的信任,我接着說:“我知道皮卡丘,它好可愛哦!”聽我這麼一說,孩子們像是找到了知音,都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認識的寵物小精靈來。郭威指着圖片說:“這是可達鴨,它平時看起來笨笨的,可是它攻擊敵人時很厲害!”凱雄激動地揮舞着圖片說:“張老師你看,這是臭臭花,它長得很難看,但它以後進化成霸王花,就不那麼難看了!”劍楷也急着要讓我瞭解:“我知道尼多力諾,它是尼多郎進化來的,以後它還會進化成尼多王呢!尼多王可厲害了,它的尾巴特別厲害,你要是跟它打,會被它打斷骨頭的!”……孩子們介紹得非常投入,他們對寵物小精靈的瞭解可謂深入。

爲什麼孩子一開始不接受我的介入呢?我分析可能是孩子無法確定自己的活動是否會得到教師的支援。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平時我們對孩子是否限制太多?是否經常以管理者的身份介入孩子的活動?由此我意識到教師應尊重孩子,給他更大的空間充分地展現自我、表現個性,同時參與孩子的活動,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爲孩子的玩伴。

寵物小精靈爲什麼會如此吸引孩子們呢?我分析這主要是因爲寵物小精靈的形象生動,色彩鮮豔,其故事情節、語言行爲等都較貼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所以,他願意主動觀察、探索、交流。幼兒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是他們學習、探索的最佳時機。作爲教師應善於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逐步將他們引向健康、有益的學習氛圍中,使他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獲得發展。

評析

從“以教材爲本”轉爲“以幼兒爲本”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以幼兒爲本”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並把觀念轉變爲行爲,滲透到幼兒在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一案例中,張老師懷着一顆童心,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與幼兒一同快樂一同分享,成了幼兒的知心朋友。我們知道,兒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有自己愛看的書、愛玩的玩具,雖然這些不可能全部列入幼兒園教育內容,但它們卻是兒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應忽略或排斥幼兒的這些喜好,無論是健康或不健康的喜好,教師都應積極去了解,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從兒童的角度來說,他們更願意接納能理解他們,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老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不管教給孩子什麼,孩子必須是快樂的15

又一次的活動結束了,這次的教學活動,讓我感觸頗深,我們都知道,在早期閱讀之中,繪本閱讀越來越被人重視,它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漸增長。於是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蚯蚓的日記》作爲大班繪本教學的內容原因一是大班的孩子對記日記有了初步的瞭解,開始嘗試記錄氣象日記或是簡單的生活日記;二是大班的孩子在觀察、猜測、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急切地需要有一個表現的舞臺。而《蚯蚓的日記》中的內容詼諧、幽默,以日記的形式,寥寥幾句話可以引發孩子的無限遐想。因此,在選材方面,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比較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的。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先安排小朋友們進行了準備活動。在準備中,我事先讓孩子觀察了蚯蚓,對蚯蚓的形態、生活習性有了初步的瞭解,孩子也有記日記的基礎,這些知識經驗的準備爲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而孩子們人手一本書是區分於繪本閱讀和看圖講述的重要標誌,多媒體對個別畫面的展示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便於我對孩子的引導。

整個活動開展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楚的,每一個環節之間層層遞進,各個小環節之間也存在着遞進關係,比如第一篇日記在小結的時候是教師小結的;第二篇日記是教師引導個別幼兒進行小結;第三篇日記是幼兒之間相互傾聽,進行小結。

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比較注重細節的。例如在觀察第一篇日記的時候,我不僅引導孩子對孩子的表情、動作進行觀察,發現孩子們害怕的心理,而且也引導孩子對蚯蚓這個主角的表情進行了觀察,發現它的得意之後,讓孩子們猜測蚯蚓在想什麼,從而感受蚯蚓的調皮。又如第三篇日記中,我不僅讓孩子們觀察畫面,進行猜測蚯蚓媽媽、姐姐的想法,還將情感也進行了提升:每一個媽媽都最愛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對孩子的禮儀也進行了教育:要尊敬別人,不能嘲笑別人。透過這些細節的關注,充分挖掘了教材各方面的教育意義。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還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我沒有很好地調動孩子的大膽積極發言情緒,讓孩子一開始處於緊張、放不開的狀態,即使覺得好笑也沒有笑出來;又如給孩子們自由閱讀的時間太少,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中整個場面比較熱烈,甚至到接下來的表達中,孩子們都很願意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日記,可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匆匆掐掉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再如對於繪本,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我在這個活動中充分讓孩子瞭解了日記的基本形式,卻忽略了對繪本的感受,《蚯蚓的日記》整本書給人的感覺就是詼諧、幽默的,而在活動中孩子們發笑的頻率卻不是很高,可見,我在引導中偏重了知識,而忽視了情感。

試教了很多次,也出現了很多狀況,我感覺自己對繪本教學從一無所知到現在略有所知,正努力探索更多,雖然本次活動結束了,但是對繪本教學的研究還剛剛開始。我相信繪本能帶給孩子很多,也能帶給老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