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數星星的孩子》教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效果很差。因爲在預覽教材時,把教學的目標定點定高了。學生不但沒有跟上我的教學指導,而且變糊塗了。我的教學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對天文地理一點沒折,似乎在本課開始就沒能吸引住學生的味覺,有些強牽附會。讓學生自己去找查資料,瞭解張衡的個資料,可對於二年級學生,一班山村孩子,哪裏找呀,在彙報預習學習情況時,師生都沒底兒了。

《數星星的孩子》教師教學反思

於是我就憑着自己這點語文基本功,開始對文字作了些分析。沒想到這一分析,學生有好幾個在打呼嚕了,孩子們都提着無奈的眼皮兒望着我顯得一幅苦澀的表情。爲了完成自己的所謂教學任務,又開始分析課文了。(我說,本課在開頭只是寫了這個數星星的孩子什麼樣,他是怎樣數的,並沒有交代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這就設立了一個懸念,激發了讀者閱讀的興趣,接着寫這個孩子與奶奶,爺爺的對話,可謂“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到結尾時才點題,使人不但耳目一新,而且印象深刻,這就是在文章的結尾如何點題,如何在文章的結尾點題呢?沒折了,學生又睡着了兩個?)。

看樣子我的課堂很快就會被炒“魷魚”了,我被孩子們炒了。還別說,這班孩子也可愛的,有個男孩兒睡着了,嘴裏還在跟着我“是”,這個“是”字都被清口水給沐浴了。也不知怎的,我手中的教材也不知什麼時候給擱下了。一個孩子的“哈欠”驚醒了我,原來是我的平淡乏味的所謂教學把孩子們都整得疲憊不堪的,我立刻意識到了。於是轉念來了個“高八度,低八調”的京劇腔,說:“現在開始講第一個故事:我說:“有一個孩子,他非常愛學習,睡着了還在看書??”教室裏譁??一陣笑聲。總算只有一孩子還沒有醒。於是我又接着編:說:“另一個孩子更愛學習了,而且非常用功,他睡着了還在跟着老師讀‘是’??”這個‘是’字我讀得又粗又重的,還拖得很長,長音中帶着彎兒,目的是想驚醒還在睡覺的孩子。沒想到,我的高調還真驚醒了這孩子,他眯着眼睛大聲地繼續“是”,這下全班孩子鬨堂大笑。我總算鬆了口氣,孩子們都醒了。

反思到了自己的失敗。其實文中出現了三個人物,張衡、奶奶、爺爺。張衡的話天真;奶奶的話慈祥;爺爺的話博學,鼓勵性強。這麼好的文字素材怎麼不去讀呢?

我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思想,立即用語言刺激孩子們的思維,設了問題“天上的星星能數得清嗎?”(依照課文內容進行解說:晴朗的夜晚,滿天的星星,大大小小,密密麻麻,一閃一閃的,我們能數得清嗎?當然??)算是用語言刺激了學生的感覺,勉強將本課從知識技能到教學目的.完成了本課。

雖然本課是失敗的,但我也獲得了許多感悟。作爲語文老師還真得要有廣博的知識才算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否則真的是有些盲目。老師如此,學生又怎樣呢?

本人單從這篇課文的角度去反思,大體上還是沒有違背語文原則。因爲我在本課完

後,安排了學生習作練筆,也對自己失敗的教學作了些彌補,習作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子略)。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了,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間,去研讀文字,品味精華,體悟情感。在角色體驗中,領悟課文語言的精妙,感悟課文的主旨意趣,在動態中獲息語言智慧和人文精神的薰陶。本文字來在寫作上是有因果關係的。以“讀”爲主線,從“讀—品—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領悟主人公的情感。這個環節在語文閱讀中是關鍵環節,它在語文課堂裏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互動中,將“讀”的練習貫穿於整個過程,透過讀課文,談感受、議、反饋讀,引導學生親近人物。使主人公張衡那善於觀察與思考的人物品質根源在孩子們心中紮根。

透過本課教學的糟糕程度,我總結了自己的感悟。要真正給予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還真得需要教師精心營造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忘卻課堂這個“僵硬”的舞臺。老師要用情感、興趣牽引孩子們的不由自主,快樂地走進文字故事中。切身感受主人公的心態,真正實現心靈與心靈的共鳴,這樣才叫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