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

片斷一、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

師: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或周圍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

生1:鉛筆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數學練習本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透過剛纔的研究,你想對1毫米說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們頭髮絲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個兄弟裏面最小的。

生5:毫米雖然那麼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師:對啊,毫米雖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非常大的。

課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片斷二、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發現?

彙報:

生1:我發現1分米跟我的鉛筆差不多長。

生2:我發現1分米就是1個大格,1個大格里面有10個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師:爲什麼你這麼認爲?

生3:因爲1個小格你剛纔說了是1毫米,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1分米有10個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於10毫米。

師:說得對極了!是個偉大的發現。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4:我發現這條直尺上共有10個大格。

師:那是多長?

生4:10分米。

生5急切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因爲這條是米尺,就是1米長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師:真不錯。這個發現也很重要。

教學反思

這節在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矛盾衝突中激發起探索新知的慾望。

戲劇中的矛盾衝突,是劇情得以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思想上的矛盾衝突,同樣也是激發學生進行深入探索的推動力。這種矛盾衝突能激發思想上的變革,能夠引起“頭腦風暴”,矛盾的最終解決也預示着自主構建知識過程的完成。本節課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抓住了“要想準確測量出某一物體的長度僅有釐米這一較小的長度單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一矛盾,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的長度單位的願望,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了在經歷、體驗中自主構建知識的培養目標。

2、創造大量實踐操作機會和合作學習的氛圍

在本節課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測量活動,學生學的有興趣,測量的也比較認真,一些需要學生觀察判斷的題目,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先思考,圍繞探索的問題,在小組內相互討論、分析、交流。由於這節課學生動手操作的多,因此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透過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消除了學生探索學習的恐懼心理,有一定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3、注重實踐運用

課堂中注重將學習活動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去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學生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這樣給學生提供瞭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對數學不再感到陌生。

4、估測意識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始終。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與估測能力是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的培養目標之一,本課中有兩個環節安排了估測:一是在課始,先在小組內估計一下鉛筆的長、橡皮的長,練習本的寬和課桌的高,然後再量一量。二是在練習環節,在學習了毫米分米後,在身邊或周圍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在小組內先估一估他們的長度,再量一量,記錄員作好記錄。這樣的編排設計給了學生多次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課上有了一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