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毫米、分米的認識》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毫米、分米的認識》說課稿

1. 教材簡析

《毫米與分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以學生估測數學書寬和厚,在測量時不能得到整釐米數時,自然地感悟毫米產生的需要,對於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它是屬於量與計量中的知識,也是幾何教學中所必需的。這樣的編排啓示我們,教學這些計量單位時,要關注幾何直覺、幾何想象、幾何測量。分米的編排與毫米類似,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學習好這課對今後學生從事的幾何測量等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幾何教學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計算幾何、證明幾何轉變爲直觀幾何、發現幾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學習的與幾何知識有關的分米、毫米的認識的教學目標定爲

①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②引導學生探索米、分米、釐米、毫米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物的估測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在今後學習中,常用到這幾個長度單位,它是學習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基礎,非常重要,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釐米、1釐米=10毫米。由於學生處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原來對米和釐米的長度觀念比較淡薄膚淺,現在要求他們建立分米毫米等長度觀念是較難的。故此認爲教學難點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長度單位的觀念。

二、說教法

本課我擬採用以下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並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在估測中,把估測對象與標準長度反覆對比,再測量。在整個教學中,給學生正面刺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覆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爲參照物,在估測物體長度時,有效幫助學生估測準確些。爲了達到估測相對準確,課堂上採用讓學生去估測不同物體的反覆練習,以幫助學生形成估測長度方面的技能。

三、說學法

根據對教材的認識和已制定的目標,我在學法培養方面做到:

1.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學生操作能力。本節課要讓學生在找、摸、量、擺的自主實驗、自主探索過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觀念,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成良好習慣。本課教學比較重視觀察發現,估計測量,讓學生有了自主動手操作和交流觀察發現的機會。在交流中學會傾聽他們的發言,取取長補短;在估計測量中,由於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採用同學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公園淘氣寶的告示:身高80釐米以上,1米30釐米以下的方可入內。你可以進入玩嗎?爲什麼?

引導學生說說身高多少,能否進入遊玩。

提問:這裏涉及二個長度單位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把米和釐米板書黑板上)你能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釐米的長度嗎?

(在課初透過創設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境,穩定學生學習情緒,做好學習的準備,同時這個情境是學生經常玩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情境中自然引出二個已學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喚起他們對米和釐米的印象,爲新知識學習做好準備)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

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釐米爲單位,一把以毫米爲單位)觀察這二把尺子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髮現特點時,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出示一支4釐米長的鉛筆分別放在這二把尺子上方的圖,觀察用哪把尺子好點?

得出結論用這二把尺子量這4釐米長時,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再出示圖,是4釐米5毫米的鉛筆放在這二把尺子上的圖,量這支鉛筆,用哪把尺子好點呢?

學生透過觀察對比,發現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釐米數時較準確點.

③建立毫米的表象

師:透過剛纔的測量,我們知道爲了使結果比用米和釐米測更準確些,產生了一個新的單位:毫米。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裏到哪裏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閉上眼睛想一想,記在腦中。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爲1毫米?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典型的硬幣厚約爲1毫米,讓學生去觀察。要求學生觀察努力去記住1毫米的長度。接下去要求比劃3毫米的長度並與尺子比較調整比劃結果,繼續報幾個毫米數讓學生比劃對照,最後要求比劃10毫米的長度。

④學習釐米與毫米的關係

追問:透過剛纔比劃和觀察,你發現什麼?

預計學生不難發現:①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②1釐米=10毫米。如果沒有發現就透過提問:透過觀察你發現:1釐米與毫米有什麼關係?得出1釐米=10毫米。

提問:如果某人對釐米比較熟悉,而對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麼辦法讓他想起1毫米來呢?

引導學生除了記那典型的物體外,還可以想象把1釐米長平均分成10份來回想1毫米的長度。

⑤應用毫米去估測

談話:透過學習我們對毫米有了一定的認識,你會用它來測量嗎?看看課初的鉛筆是多長?

預計學生有二種不同答案:4釐米5毫米或45毫米。告知學生這二種答案都可以。同時提醒學生毫米相對較小的單位,測量操作更要規範,注意把左端與尺子上的刻度線對齊,避免移動造成錯誤。

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二三人說後,

教師拿出帶毫米的尺子放在離書有一定距離的地方,讓學生對比參照去估。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數學書,讓學生估一次。最後要求去測量,數學書到底是幾毫米厚?

(這個過程着眼學生毫米觀念的建立,給學生一個估測、對比、再估測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助於幫助學生建立毫米表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力)

師:請你象剛纔這樣,從身邊選一個較短小的物體去估一估。

(我認爲學生因爲學習過用釐米和米去測量物體,所以其測量的方法,讀多少長的認讀法都能正遷移到毫米的有關應用中去。所以我認爲測量時把物體與0刻度線對齊或1刻度線對齊等去測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去強調,如果學生有出現告知是可以的就行。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幾毫米的長度觀察建立上,放在估計長度,測量長度上。這樣教學是符合當前幾何教學的改革趨勢,做到關注幾何直覺、幾何想象、幾何測量等。)

2.分米的認識

①分米

教師承接上面師生估測活動,出示一條10釐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釐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麼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師:請大家不借助於直尺等有刻度的物體,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後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如0到10,10到20的距離都是1分米。讓學生用1分米長與所畫的線段比一比,思考如何記住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如從中指尖到掌心之間大約長1分米,手掌寬約1分米等。

②分米與米的關係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1米=10分米。

③應用分米估測

最後讓學生去選擇身邊的物體如桌寬等去估計、測量。

(分米的教學與剛纔的毫米教學類似。着眼於學生分米觀念的建立,着眼於學生可持續性發展。)

3.長度單位的系統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釐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

師:排列後,請你們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或者還有什麼問題?

引導學生髮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師:從下往上看,這些單位是從小到大,你還想到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長度單位還有什麼?比毫米小的常用長度單位還有什麼?(說)。

師告知學生: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單位,還有微米等。[1][1]

小結:因爲各國習慣的不同,有不同的長度單位,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去找一找,還有哪些不同的長度單位,寫篇數學小日記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節,這節課我安排了以下練習題

這些練習題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必要重複,幫助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去研究什麼問題?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收穫的資訊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並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標籤:說課稿 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