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反思

本學期第七週週五我上了一堂小學三年級下冊有關面積的教研課,課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上課時也注重貫徹新課程的主要理念,但上課的總體效果自我感覺只能說一般了,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面積和麪積單位》的教學反思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爲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在匯入及授課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觀察和感知面積。匯入時我讓學生看自己數學書的封面並問學生這是不是書的表面的一部分,學生回答後我再引出這個封面的大小我們就叫面積。但是這部分面積概念學生剛開始還是沒很明白,接着,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我們教室的各種面、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出示學生比較熟悉的幾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有大小。後面再講面積單位時,也是結合實際,老師出示自己的大拇指,告訴學生大拇指甲面的大小大約就是1平方釐米,接着講1平方分米時出示一個這麼大小的方格面讓學生形成概念,再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學生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爲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於爲什麼要有統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須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體驗統一測量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測量面積,容易產生誤會,並透過創造矛盾衝突,使學生明確要測量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有統一的'面積單位,然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單位有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我,從學過的長度單位進而推出相應的常用的面積單位,進而樹立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並透過體驗與感受(體會),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於學生自己的教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透過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說一說的過程中,透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讓學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讓學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讓學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然後讓學生動手畫出一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繫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

(四)學習知識要及時鞏固和運用

講授完新知識後,我及時出示了相對應的練習以便鞏固和檢查學生剛學的新知識。學生和老師合作完成好幾道基礎練習後,最後面我出示了一個畫方格的操作題,請同學們動筆畫一個面積爲12平方釐米的長方形,看會能畫出的最多,學生就動筆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這不僅及時的運用了所學的的知識,而且有利於學生空間概念和邏輯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透過上這次教研課,我瞭解到自己教學要改進的地方也體會到好的方法要經常運用,希望今後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讓學生樂意學,學好知識,鍛煉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