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測量力的大小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測量力的大小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測量力的大小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屬於物質科學領域的力學知識板塊,學生在生活中對力已有初步的感受。這個單元從研究小車的運動開始,轉到力的概念認識,然後才進入本課的學習。對於四年級的孩子是全新的一節課。

每一種工具的出現,都是順應時代的要求,經過人們不斷地嘗試和改良才最終形成的。本課屬於使用科學工具的教學課,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認識、學會使用彈簧秤,學生透過一節課地學習能比較輕鬆地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我們經過思考,覺得是否可以換一個角度來引領孩子探究:讓學生經歷測力計的產生、改良的過程,體會到工具的產生源自於生活的需求,在使用中不斷完善,又最終服務於人類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測力計的各個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技能目標:經歷測力計產生,改良的過程。科學規範地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標:體會到工具的產生源自於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爲我們的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彈簧測力計的產生、改善的過程。

教學難點:正確、科學地使用彈簧測力計。

【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

教師:一袋米,一袋沙子,橡皮筋、彈簧、棉線、ppt課件

分組:橡皮筋、彈簧、鐵架臺、板、筆、一袋米,3袋等重的沙子、記錄紙、彈簧測力計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教師出示一袋沙子和一袋米提問:猜一猜誰更重一些?並說說爲什麼這樣猜。

學生猜測說理由。

你能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來?

2、學生掂一掂,說說哪個重。

師: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和感覺,是否準確呢?

二、探究活動

1、教師出示棉線、彈簧、橡皮筋,學生選擇並說理由。

教師板書:橡皮筋彈簧

有彈性

物體重,伸得長

2、用彈簧、橡皮筋比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輕重活動

怎麼利用橡皮筋來比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輕重呢?

學生討論後,演示如何用橡皮筋比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輕重。

3、學生分組實驗,用橡皮筋和彈簧比較一袋沙子和一袋米的輕重。

4、實驗過程中,教師隨機提供學習任務單和材料,要求是:比出一袋沙子、兩袋沙子和三袋沙子能夠使橡皮筋(彈簧)伸長多少。

5、學生領取新的實驗材料:2袋大米、任務單。繼續實驗。

活動任務2第()小組

實驗提示:一邊掛一邊觀察,並思考:

1、一袋沙子能夠使橡皮筋伸長多少?用記號筆畫出。兩袋沙子和三袋沙子呢?

2、一袋沙子能夠使彈簧伸長多少?用記號筆畫出。兩袋沙子和三袋沙子呢?

完成實驗的小組整理好材料放入盒中,小心把板從鐵架臺上取下,鐵架臺放到邊上。

仔細對比畫好的2排刻度,小組討論:有什麼不同?

6、彙報1:對照記錄紙上的刻度指出:一袋沙子和米誰更重。

彙報2:對比記錄紙上的刻度,說一說、一袋沙子兩袋沙子和三袋沙子能夠使橡皮筋和彈簧伸長多少?以及2排刻度有什麼不同。

7、小結:彈簧的刻度間距基本相等,橡皮筋的刻度間距不相等,彈簧更合適作爲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

8、延伸:如果老師在彈簧上掛4袋沙子,你覺得刻度會在哪裏?

學生畫刻度,並說理由。

掛第四袋沙子驗證。

老師這裏有一袋小石子,你可以知道這袋小石子有多重嗎?三、觀察、認識、使用彈簧測力計

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我們發現了古人經過很長時間的生活和勞動才發現的規律,而且還用彈簧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測量工具。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的'改進,人們製作了彈簧測力計。板書:彈簧測力計

1、出示彈簧測力計圖片,指出:這個彈簧測力計哪些地方進行了改進?你還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看看哪個小組發現得多?

2、學生領取彈簧測力計觀察並討論。

3、學生彙報彈簧測力計的特點。

4、學生測量一袋沙子的重量。

5、彙報數據,提問:老師提供給大家的沙子是一樣重的,爲什麼大家測出來不同?

學生彙報。

請一個同學演示測量的過程,明白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要點。

6、測量一袋米的重量。

四、小結揭題

1、透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2、今天學習的內容誰來想個題目?

【板書設計】

測量力的大小

橡皮筋彈簧

有彈性

物體重,伸得長

間距不相等間距基本相等

彈簧測力計

教學反思

基於科學的核心概念本課設計了由猜測“兩個物體輕重,掂一掂比較”入手、“選擇合適的材料比較輕重”、“選擇合適的材料製作工具”“觀察認識彈簧測力計”,“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等環節,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工具的產生和改良的過程,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使用彈簧測力計。

經過幾次試教,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在本課教學中要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關注學生,明察秋毫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應該關注學生,動態地瞭解學生,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觀察他們在做什麼,分析他們在想什麼,預測他們會朝哪個方向進展,得到的資訊越多,教師就越能清醒地進行引領學生的探究。在試教過程中,我往往關注了彙報的同學,忽視了學生的傾聽;關注了自己的提問,忽視了學生的反饋;關注了課前預設,忽視了課堂的生成,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謀選材料,從簡求實

科學課上要用到種種材料,如何選擇恰當的材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實驗材料要充足、要科學、要搭配精當,發揮材料的最大效益。本課所用的橡皮筋上掛了回形針,在記錄板上安裝了掛鉤方便了學生的操作。記錄板和記錄紙也是爲了方便學生記錄和彙報。學生操作起來得心應手,觀察方便,現象明顯,實驗效果纔會好,教學有效性纔會高。

每一種材料的出現都有很明顯的目的性,同時材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期望。把握好材料的呈現方式和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過早發送探究材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還沒有明白要研究的內容,還沒有聽清楚活動要求,就開始動手了,容易使探究範圍過於擴大。而有層次地發送材料,就能調控探究的範圍和深度,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3、長時探究,注重交流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歷一個自主的、較長時間的、連續不中斷的觀察實驗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探究和科學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應該在探究活動後進行充分的交流。抓住學生的思維點,創設師生、生生互動的狀態,使研討層層深入,從表面深入到本質,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如果教師置學生的思維點不顧,以學生的回答爲終點而不加以引導,學生的認識就會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不能提高,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就只能囫圇吞棗。

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感受頗多,爲我以後的課堂教學積累下了寶貴的經驗。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們的科學課堂或許會有更多的精彩。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