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

《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1

《摸一摸畫一畫》是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透過實際體驗與造型遊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身體觸覺的獨特感受。

在平時上課中,我時常聽到學生這樣說:“老師,我可以這樣畫嗎?”、“老師,這麼畫行嗎?”,“老師,我不會畫”。這課中,我做了新的嘗試,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帶着自信進行難度較大的抽象的創作表現。在學生拍手獲得感覺後,我問學生:“老師不知道這些‘感覺’是否可以畫出來,誰能夠告訴我‘感覺’到底可以畫嗎?可以的話要怎麼畫?”。當學生聽到老師也不懂的消息,學生興奮地說:“可以的,我教你。”此時大部分的學生已忘卻了表現抽象的恐懼心理,大膽地進行表現嘗試。第一次的作業,只有少數學生嘗試成功,大部分學生還是較爲茫然。在評價這次的作業時,對於嘗試失敗的學生我給予鼓勵,而對成功的學生我說:“很好,痛的感覺是可以這樣畫的,這個小朋友動了腦筋,用自己的方法畫了自己的‘感覺’,還有其它畫‘痛’的方法嗎?”。從第二次作業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把自己的感覺畫出來了。這樣,學生便懂得了“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不用和別人的一樣。透過作業的展示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表現方法是沒有對錯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是對的、最棒的。

一堂課過後,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裏、這樣表現有什麼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麼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2

一、有關背景:

該班的學生學習興趣較濃,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本次活動內容《摸一摸,畫一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書美術學科小學二冊教材。透過這內容活動,學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大膽地進行探索、造性的自主表現,使“繪畫’感覺’的表現“有零的突破。本人是一位年輕教師,工作以來主要從事小學美術教學,在教學工作中能努務鑽研,積極探索。現今正參加市重點課題“小學美術教學與學生素質發展探究“的研究,及新課標、新教材的教學,本人從研究課題入手,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擺脫“權威“陰影下自由、自信、自主地創造表現。

二、實施:

T:拍手時你感覺到什麼?

S1、S2:痛、熱、麻、癢、很吵、有風。

T;老師一直在想,這麼多的`感覺,我們到底能不能把它畫出來呢?

(大部分的學生大聲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搖頭、一臉茫然。)

T:好,現在就請認爲“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置上試試。

(大多學生立刻去嘗試表現,個別學生一開始仍在座位上,在師的鼓勵下才嘗試;學生多數借助“手“來表現,還有個別學生的作業是空白的。)(組織學生回座位)

T:我們用電腦來搜尋幾位幸運的小朋友,看看他們是怎麼畫“感覺“的?(搜尋,並用投影儀展示作業)

T:你畫了什麼“感覺“?是怎麼畫的?

S3:我畫“麻“的感覺,手上一點一點的。

T:哦,原來是用“一點、一點“可以畫“麻“的感覺。(再搜尋、展示,這次學生的作業是張空白紙。)

T:你在拍手時有什麼感覺?

S4:痛痛的。

T:還沒想出什麼辦法來畫“痛痛“的“感覺“,是嗎?好,老師剛纔看了大部分同學的作業,有一些小朋友還沒想出辦法來,沒關係,繼續努力。(組織學生摸冰,體驗摸冰的“感覺“)

T: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請以前認識的那些“線寶寶“,“點寶寶“還有“色彩玉“來幫助我們畫摸冰的“感覺“呢?這次你能不能不畫手,直接畫出“感覺“呢?(學生嘗試表現,師巡視指導。)

T:誰願意上臺,介紹自己畫的“感覺“,並說說你是怎麼畫的。

S5:我畫“溼溼“的“感覺“,一圈一圈的水珠。

T:這位小朋友已經可以不畫“手“而直接畫“感覺“了。還有哪位小朋友再來介紹一下。

S6:我是畫“很冰很冰“的“感覺“,我把白色和藍色塗在一起,這樣覺得很冷。

T:原來“感覺“是可以畫的,而且還有很多種方法。(組織學生欣賞範圖,引導發現同一“感覺“的不同表現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現不同“感覺“。)(再次組織學生觸摸多種物品,體驗更多觸覺,並進行表現。這次學生的作業較爲大膽,懂得藉助點、線、面及色來表現抽象的“感覺“,但表畫畫是局部的,無法形成完整的作品。)

T:哪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剛纔摸到什麼,有什麼感覺,你是怎麼畫的。

S7:我摸熱水,燙燙的,我用紅色的油棒畫“煙“。

T“有沒有哪位小朋友也是畫“燙燙的“,不過和他方法不一樣的?

S8:我也是用紅色油畫棒畫的,不過是這樣這樣的(折線),因爲摸時還有點痛。

S9:我摸了冰,然後又摸麪粉,就粘粘的,我用白色油畫棒一直塗,塗得厚厚的。

S10:我是用白色油畫棒塗得很均勻,就像麪粉一樣。

T: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有沒有發現什麼祕密呢?“感覺“可不可以畫呢?

S:可以畫的。

T:是可以畫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來畫。(延伸課堂,佈置作業,結束活動。)

三、討論:

1、學生三次的作業是不完整的,這樣學生是否會缺乏成就感?現階段學生是樂於去發現更多表現“感覺“的方法,還是希望有張完整的作業?延長第三次畫的時間,能生能夠形成完整的作品嗎?

2、將教室分爲授課區和動手操作區,是否更利於低年級學生的學生?若利於教學,又該如何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如何推廣?

四、簡析:

1、擺脫權威,學生個個“我能行“在平日的美術活中,學生時常會問老師“我可以這樣嗎“、“這要怎麼畫呢“,更甚者會說“老師我不會“、“我不行“。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有着絕對的權威性,對老師的依賴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自己個性的思維、見解,他們在猜測中帶着恐懼感求知。

設想,當老師的權威性消失了,老師的見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確的,那麼學生是否會大聲說“我會!我能行呢!“本次活動,我着重探究學生在擺脫權威的陰影時,是否能帶着自信進行難度較大的抽象的創作表現。在學生暢談拍手獲得的感覺後,我問學生“老師不知道這些“感覺“是否可以畫出來,誰能夠告訴我“感覺“到底可以畫嗎?可以的話要怎麼畫?“當學生聽到老師也不懂的消息,他們先是一陣騷動,接着興奮地說:“可以的,我“教“你。“此時大部分的學生已忘卻了表現抽象的恐懼心理,大膽地進行表現嘗試,以獲取“教“老師的成就感。這次的作業,只有少數學生嘗試成功,大部分學生還是較爲茫然。

在評價這次的作業時,對於嘗試失敗的學生我給予鼓勵,而對成功的學生我不給予裁決式的評價,如“很好,痛的感覺是可以這樣畫的,這個小朋友動了腦筋,用自己的方法畫了自己的“感覺“。還有其它畫“痛“的方法嗎?“這樣,學生便懂得了“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不用和別人的。在第二次作業時,大部分的學生已能較大膽、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表現,作業較第一次有了明顯進步。第二次評價,我鼓動學生展示同一“感覺“的作業,過作業的展示讓學生認識到表現的方法是靈活的,沒有絕對、統一的,各人的表現方法是沒有對錯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是對的、最棒的。

在第三次作業時,學生的心態十分的放鬆,他們已能大膽地用線、用色進行表現,在評價作業時,都自信地說出自己畫的是什麼“感覺“,用了什麼方法。最後,我再次問學生:“感覺“可以畫的嗎?學生異口同聲道:“可以的“。經過這次活動,我證實了當老師不再是個“法官“、裁判“時,當老師的絕對權威消失時,當老師假裝和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一同求知時,學生會大聲地告訴你“我能行“,這時的老師已教會學生最珍貴的東西,這便是自信。

2、新舊知識的承接在教學中的把握抽象的“感覺“可以藉助點、線、面及色彩進行表現。一年級的學生已認識了多種的點、線、面,對常用色也有初步的視覺感受,引導學生運用以往的知識進行“感覺“表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之一。活動中,學生反覆的探索作業並進行作業的評價,無意識地與以往知識連接,並有意識地運用線條、色彩的進行表現。然而時間的關係,學生的作業是局部的,無法形成完整的作業。若在作業前直接告訴學生可以用學過的點、線、面及色彩來表現,學生則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表現,作業是完整的、美觀的。在教學中新舊知識的承接,是啓發、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聯繫,還是直接告訴學生?學生的探索過程重要,還是作業的完成結果重要?哪種方式更符合該年齡孩子的認知規律,更有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

《摸一摸 畫一畫》教學反思3

《摸一摸,畫一畫》是一年級下冊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透過實際與造型遊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身體觸覺的獨特感受。從課堂的三次活動及三次作業來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潛移默化地傳受知識點,學生也能從畏懼的心理逐漸產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語言來表現感覺難度很大,並非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

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個別學生只是跟在背後熱熱鬧鬧地“摸”,“畫”的時候卻無法按照要求用點、線、面、符號、色、塊來表現,三次作業下來,還是離不開一隻具象的“手”。因此,在輔導學生時,差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

再則,一堂課過後,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裏,這樣表現有什麼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於是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麼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的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