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1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垂直與平行中先討論了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引出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再學習掌握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先透過畫一畫,比較觀察,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以及幾種四邊形的之間的關係,再探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稱,認識等腰梯形。

學習這一單元之前,學生應經掌握了直線、線段和射線的聯繫與區別,認識了角,長方形,正方形,對一般的圖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第二,這一單元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孩子的感性經驗。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加深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我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注意到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運用三角板、尺的技巧比較欠缺,所以特別注重了加強學生作圖能力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同時盡力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透過讓學生驗證平行、判斷平行,歸納出各種類型的四邊形,從而學生能夠用圖表表示各種四邊形的區別和聯繫。因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一定要掌握兩種圖形的聯繫與區別,所以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做一做,想一想,聯繫具體實例來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認識。

透過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使我更深地認識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既能充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圖形的特點及相互關係的理解,同時也爲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2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三年級上冊中,教材專門安排了一個單元讓學生直觀認識四邊形,其中也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學生已經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平行四邊形透過活動知道了平行四邊形兩組對變相等這一特徵。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現。本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活動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從而抽象概括出它們各自的定義,分析四邊形內在的關係。在本節課中我特別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讓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的觀察、猜想、探索和創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開發和鍛鍊。而在體驗中自身感悟的東西理解更深刻、印象會久遠。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是不可能靠講授、聽而得來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動中、探究中、應用中、實踐中鍛鍊而成。

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徵研究,我本着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本上的主題圖,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然後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學生在彙報和補充的過程中,逐步把知識點完善起來,得到了有效地學習。

另外,我考慮到梯形的特徵比較簡單,而且把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較重複累贅,就在判斷中使學生產生矛盾,透過爭論得出梯形的特徵和定義。

該課的難點是用韋恩圖表示出不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在課堂上,我沒有很生硬地直接把圖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藉助不同四邊形的定義揭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後逐步完善這張圖。

二、透過生活指導學習數學,透過知識運用數學到生活中去。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繫,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首先,我選取了與學生生活最貼近的材料——校園,讓學生在校園裏找熟悉的四邊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資源來源於生活。課末,我讓學生思考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用處,截取了一些實際生活中的視頻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許多生活中的現象都是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

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反思3

今天執教《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畫高》時,本以爲在畫垂線的基礎上,學生是很容易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畫高的方法的,可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會出現各種錯誤:(1)畫的高與底並不是完全垂直,許多學生爲圖簡便,用肉眼看覺得垂直了就用直尺隨意一畫;(2)當梯形和平行四邊形變換一個方向時,學生就不能很好掌握了,還好許多學生很聰明,想到可以把書轉一下在畫,當然這種方法在現學習階段也是值得借鑑推廣的;(3)學生會出現把垂足標錯的情況,我想原因就是沒能區分誰是底,經過糾正“畫的是那條邊的垂線段,誰就是底”,學生基本已經糾正過來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強調把畫高抽象成“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這樣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變化方位時,學生不會出現不會畫的情況。

最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發現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了,課堂不活躍,我想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與學習知識難度加大有關,趣味性不在如低年級;二是與我的教學方法有關,我不太會懂得激勵學生,學生覺得課堂無味也在所難免,我想這就需要自己設計有趣的教學環節。如在教學“過直線外一點向直線多畫的垂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時,我改變課本上的問題爲“小雞找水喝”:有一隻小雞,旅行渴了,它想到附近的河流邊去喝水,你們能不能幫小雞設計一條最近的路線呢?這樣學生課堂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反應很快“直着走”,基於已有的生活經驗,這個問題比單純的問學生“怎樣經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與已知直線距離最短的線段”要簡單明瞭的多。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及時加以延伸“你的直着走實際上是過點向直線畫的一條怎樣的線?”這時“垂線段”的答案昭然如揭。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也學會解決了實際問題,以後在碰到類似的修路等問題就得心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