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通用7篇)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1

教材分析

1、課標中指出“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得關係,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本單元的主題是“家鄉哺育着我”。本課是第二課,是在第一課《我在地圖上找到了家》的延伸,是對第一課知識的鞏固,是對家鄉的深化認識,是讓學生從家鄉的物產、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特色風味小吃等方面,感受家鄉的山美水美,萌發愛家鄉之情。

2.學習本課是讓學生初步領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透過學習和考察認識家鄉的山和水,透過讓學生介紹家鄉等活動,瞭解家鄉,懂得家鄉的優勢,體會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重大意義。

3、教學時數;2課時。

學情分析

1.作爲中年級段的學生,他們對家鄉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透過唱歌贊家鄉,透過介紹景、物風光誇家鄉,透過導遊推介家鄉,學法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

2.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是:學習第一部分“美麗富饒的家鄉”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培養對家鄉的感情。學習第二部分“我爲家鄉做廣告”這一主題,讓學生扮演小導遊,把家鄉介紹給別人,主要是訓練學生學會發揮自己的才能,懂得愛家鄉就要人人努力建設家鄉,以達到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科學的發展觀看家鄉的發展變化。

3.學生認知障礙點:

一、在學生了解認識家鄉的山、水自然風光以及特產後,領悟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學會思考如何使家鄉走向致富之路。

二、在推介家鄉時懂得如何介紹家鄉,吸引投資、發展旅遊,給家鄉帶來更大的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設富裕家鄉。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和探究,使學生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並知道他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

2.透過學習和考察,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愛家鄉之情。

3.透過唱家鄉、說家鄉、誇家鄉等活動,使學生更深刻地瞭解家鄉,思考如何

發揮家鄉的優勢,把家鄉建設得更快、更好,體會到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家鄉,就是要認識瞭解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風景、家鄉的物產,由此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難點:誇讚、推介家鄉,就是要懂得向客人介紹家鄉的自然風景、物產宣傳家鄉的優勢。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二年級小學

2、學科:品德與生活

3、課時:1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圖畫紙、彩筆、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二、教學課題

在《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中,利用多媒體資訊技術教育手段,讓學生看到祖國山河的錦繡與壯麗,開闊了小學生的視野,在心靈深處留下了印記。與此同時,我又把家鄉的田野、山林、小溪、爛漫的山野花等拍攝下來,製成美麗的相冊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給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鄉村恬靜與溫馨,從而使學生覺得鄉村和城市一樣的美麗與可愛,長大有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爲此而努力學習。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個主題。

2、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爲背景,透過瞭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和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培養他們的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3、教學目標

(1)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4、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收集資料。

(3)能用畫筆畫出眼中家鄉的美景和對家鄉的感受。

5、教學準備:自己拍攝家鄉(池南區)製成的相冊課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葉、祖國秀美山河的多媒體課件、長白山南坡景點相冊、錄音機

四、教學方法

討論、資料收集、情景模擬與角色表演、訪問、欣賞、講故事、講授等。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

生:喜歡。

師:誰來說說都去過什麼地方?

生:大連

生:北京

生:青島

生:長白山

……

師:感覺如何?

生:都很美

……

師:是啊,北京、大連等等這些地方都很美。那你們覺得我們的家鄉美不美呢?看看下面老師拍攝的圖片吧!

【課件出示:家鄉相冊】

師:說說從畫面上看到了什麼?

生:大江和大樹

生:長白山天池

生:人蔘

生:滿地漂亮的野花

生:還有瀑布

……

師: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家鄉,板書課題:我愛家鄉的山和水

活動二合作體驗:模仿表演

師:誰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裏?

生:漫江

生:松江河

師:這樣說有的人還是不知道的,要說清楚是哪個省的、哪個市的、哪個縣的、哪個鄉鎮的,明白了嗎?

生:學生說說家鄉的位置

師:你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的家鄉啊?

生:喜歡

生:想的

師:那你們自己就當一回小導遊,把家鄉的美景介紹給他們吧!

生:扮演導遊介紹並讚美自己的家鄉

師:請扮演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意見

活動三自主探究:展示家鄉

【課件出示】長白山南坡風景區圖片

師:讓學生說說上面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高山花園

……

生:真美!

……

師:是啊,這就是我們的家鄉(板書:山美、水美、五穀香)看看我們居住的地方,你最喜歡哪裏?把你最喜歡、最熟悉的地方,用彩筆畫下來吧!

組:交流展示,並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出示彩圖畫

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後觀察自己畫的家鄉圖畫,把小詩給補充完整。

生:回報自己的作品。

師生:共同評選最佳創作獎。

活動四交流感悟:說說和唱唱

師:講述《金日成小山》的故事

師:誰還知道家鄉的那些事情?

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關於家鄉的一些小故事——丁奶奶給講的打土匪的故事。

生:抗洪的故事。

……

師:家鄉除了有扣人心絃的故事,你發現還有什麼?

生:二人轉

生:人蔘

生:天麻

……

師:出示茶葉——這是老師利用雙休日上山採集的,自己製作的茶葉,是純綠色的,沒有污染的.“刺五加”茶。我們的山上有很多純綠色的特產,經常吃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益處。(板書:家鄉特產)

師:剛纔同學說了,家鄉還有“二人轉”,那麼誰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呢?

生:表演“二人轉”。

生:扭起秧歌。

……

師(小結):我們的家鄉正在建設和發展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更加美麗可愛;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後用我們的智慧來建設我們的家鄉!

板書設計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

山美水美

風景名勝——長白山

六、教學反思

在《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時,我提前把用相機自己拍攝到的家鄉圖片和長白山的圖片,分別製作成相冊,做成課件,應用於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家鄉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從而讓學生的情感從知家鄉到愛家鄉的過程得到了昇華。

在教學中,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從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設計了“模仿表演”、“說說唱唱”等幾個教學環節;除此之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查找資料”能力,讓學生有方法、有有目的去查找、去學習,這樣學生在查找中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家鄉,從而愛家鄉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成,達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I)瞭解家鄉的一景一物。

(2)學會唱家鄉的歌曲。

(3)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

2.情感與態度

培養了解家鄉、熱愛家鄉、讚美家鄉的情感。

3.行爲與習慣

(1)熱愛家鄉,願意爲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保護家鄉的環境。

(2)能講述家鄉的故事。

4.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片、視頻和調查討論,充分地瞭解家鄉,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瞭解家鄉周圍的景物,會唱家鄉的歌曲。

2.難點

講述家鄉的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人們熟悉的家鄉景物的視頻。

2.課件。

3.家鄉的圖片。

學生準備

卡紙、剪刀、雙面膠。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播放《我的家鄉》)

二、我的家鄉在這裏

師:家鄉是我們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裏?

生紛紛回答。

師:出示圖片(家在草原、山腳下、黃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藍天、綠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腳下,村前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上,還可以吹嗩吶。

生4:我家住在城市裏,小區建設了公園,還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可是,當你向別人介紹自己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詳細地址隨便告訴給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發現家鄉的美

師:你的家鄉有什麼標誌性的建築嗎?

生思考回答。

師出示圖片(各地標誌性建築)並且講解。

廣東省的標誌性建築—一廣州中信廣場;

安徽省的標誌性建築——合肥古教弩臺;政務大樓;

江蘇省的標誌性建築一一南京玄武門,是南京的一處古城門;

湖南省的標誌性建築——長沙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雲南省的標誌性建築——昆明東寺塔,又名慧光寺塔;

四川省的標誌性建築——成都廊橋,取“天上鵲橋,地上廊橋”之意;

山西省的標誌性建築一一太原雙塔寺,位於太原市城區東南方向。

師:除了標誌性建築外,你家周圍有哪些景色?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來吧!

生畫自己家周圍的美景。

師出示兒歌: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陽,

小鳥和彩雲,

都愛來照相;

晚上搖着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瞭解各地標誌性建築、畫自己家周圍的美景,發現家鄉的美。】

四、家鄉的故事

課件出示:

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水,

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蔥綠的田野裏有媽媽的身影,

田間的小路印下我的腳印。

我畫下她可愛的樣子,

講一講她動人的故事。

師:你知道家鄉的什麼故事?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可以是家鄉的某些傳說,可以是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生分小組講述並分享。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圖片。

師:你從中瞭解了家鄉的哪些故事?

學生分組回答。

師:你能說一說你要講的家鄉的故事是什麼嗎?你搜集故事的方法是什麼?你最喜歡唱的家鄉歌曲是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蒐集家鄉的故事,從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板書設計

我的家鄉在這裏(不能對陌生人說自己家的詳細地址)

我愛家鄉山和水發現家鄉的美

家鄉的故事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行爲與習慣:養成關注家鄉、瞭解家鄉的行爲習慣。

知識與技能: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過程和方法:學習用多種方法收集有關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在老師的幫助下,彙總、表達獲得的資訊;樂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與快樂。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對自己生長、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親切的,與一年級相比,他們參加的集體活動、接觸的人更多,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多的興趣。根據兒童生活範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對“家鄉”的概念還沒有形成具體印象,對家鄉自然環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對家鄉人文景觀(家鄉美麗動人的傳說、家鄉的舞蹈、家鄉的戲劇、家鄉的名人故事等)的瞭解。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家鄉是自己生長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作爲農村孩子,平時更多地遊戲于山水之間、村灣周圍,社會交往活動較少,生活視野比較封閉。由於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學生,家鄉的山和水都是一樣,要學生談對家鄉喜愛的地方以及對家鄉的感受,很難有深度地引發對生活的地方的熱愛。

透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學生對“家鄉”含義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對“家鄉”的關注也是不夠的,無意識的,儘管他們的生活與“家鄉”的人和事有着緊密的聯繫,但是缺少對家鄉情感的體驗。

因此,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教學難點是透過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要解決好本課教學重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透過模擬導遊、讀讀詩歌、畫畫美景、講講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家鄉的美景,瞭解家鄉的故事,體驗家鄉愉快的生活,從而激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瞭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透過瞭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及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說說我的家鄉

1.創設情境、歌曲匯入:[播放動畫:韓紅的歌曲《家鄉》]

(1)提問:同學們聽過這首歌曲嗎?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麼?

(2)提問:這首歌飽含着對自己家鄉的感情。那麼,你們的家鄉都在哪裏呢?

(3)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鄉。

2.提問:你的家鄉景色怎麼樣,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播放視頻:家鄉的風光]

(2)提問:誰願意把你家鄉美麗的風景介紹給大家?

引導學生交流介紹自己家鄉的美。

(3)提問:除了家鄉的美景讓人喜愛,你的家鄉還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從家鄉的物產、自己在家鄉的快樂生活、家鄉人的親切和熱情方面交流。

(4)提問:聽到大家對家鄉的介紹,想到自己家鄉的美景,如果讓你對家鄉說一句讚美的話,你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我愛我的家鄉)

3.模擬表演:我帶客人遊家鄉

帶領小客人蔘觀家鄉。請學生說出家鄉的地名,介紹自己對家鄉最感興趣的地方。

4.活動:猜猜看

請一名學生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說出這裏的特點,請其他同學猜一猜是哪裏。

5.小結: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裏的山、這裏的水,讓我們感到無比親切,我們愛家鄉的山和水!

板書:我愛家鄉山和水

【設計意圖:透過歌曲引出話題後,藉助範例,引導學生從家鄉的自然景色、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家鄉的人們休閒時時常做的事情等方面思考自己喜歡家鄉的什麼,感受家鄉的美。】

活動二讚美我的家鄉

1.提問: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要是讓

你來讚美你的家鄉,你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呢?

2.學生分組選擇恰當的方式讚美自己的家鄉

(1)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觀察自己居住地周邊的環境,在課堂上把自己認爲最美的景色畫下來,並與大家一起交流。

(2)學生可以聽一聽讚美家鄉的歌曲,可以學着唱一唱。

(3)教師出示小詩:學生可以進行詩歌填寫,並有感情地讀出來,進一步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播放課件:兒歌]

3.集體交流:請學生將小組對家鄉的讚美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式瞭解、熟悉自己的家鄉,透過多種方式,便於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了解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透過開放性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不同方式讚美家鄉的活動,抒發愛家鄉的情感。】

4.總結:我們都有自己的家鄉,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的山美、水美……家鄉是我們心中最美麗、最可愛的地方,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家鄉!

(板書: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設計意圖:透過畫家鄉、讀兒歌的活動,進一步提升愛家鄉的情感。】

板書設計

我愛我的家鄉

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第2課時

活動一家鄉的故事

1.故事匯入: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

2.[播放課件: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故事”包括“白色藏房的傳說”“傣家竹樓的.傳說”“刺繡的來歷”“泰山的傳說”四個動畫和“樂山大佛”“二王廟”兩個視頻。)

(1)討論:這些故事講的都是哪些地方的事情呢?

(2)提問:透過這些故事,你們知道當地的什麼傳說?

(3)討論: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你們知道有哪些傳說故事嗎?

(4)教師講述故事:自己家鄉的傳說故事。

(5)小結: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傳說故事,每個同學的家鄉都會有動聽的傳說,這些本地區人們喜歡的動人的傳說故事就是我們家鄉特有的文化。

【設計意圖:瞭解家鄉的動人的傳說故事,感知家鄉的文化。】

活動二家鄉的歌

1.過渡:除了傳說故事,你們還知道自己的家鄉有什麼特色戲曲嗎?

2.[播放視頻:家鄉的戲曲家鄉的歌]

3.討論:每個地方的戲曲都一樣嗎?你認爲這是爲什麼?

4.小結:我們每個人的家鄉因爲地域不一樣,風土人情不一樣,流傳的戲曲也不一樣,都帶有不同地區的特色,是我們自己家鄉所特有的。

5.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還知道哪些家鄉的舞蹈?給大家唱一唱,演一演吧!

6.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後能爲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板書:我愛家鄉山和水)

【設計意圖:從本地區特有的故事、戲曲及舞蹈等感知家鄉的文化。】

板書設計

我愛家鄉山和水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透過多種實踐活動,明確我的家鄉的地理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人文環境,感受家鄉的美好。

2、激發熱愛家鄉、親近家鄉的情感。在生活中,愛護家鄉環境。

【教學重點】

1、瞭解我的家鄉,感受家鄉自然與人文之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發現的美,培養髮現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真切的體驗家鄉之美,由衷的熱愛家鄉,更願意創建家鄉的美麗。

第一課時

活動一:我的家鄉在這裏

1、課前準備:每個同學準備一張關於家鄉風景的照片,想一想準備怎樣介紹自己家

鄉的山和水。

2、教師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家鄉。這是老師的家鄉

(出示照片),我的家鄉一年四季綠樹成蔭,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3、分享: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家鄉,與同學分享。

(1)提示學生可以採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我的家鄉在,它是 ,它有 ,我最喜歡。

(2)學生也可以採用其他的分享方式,描述或展現自己眼中的家鄉。

4、感悟:在瞭解和欣賞了生活所在地的環境和景色的基礎上,學生表達感悟。

5、閱讀:閱讀教材第50頁的內容,瞭解其他小朋友的家鄉(教師也可補充素材)。

6、小結:透過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大家對家鄉有了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本活動讓學生初步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喚起對家鄉的回憶,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

“家鄉”的概念。

第二課時

活動一:發現家鄉之美

1、課前活動:同學尋找家鄉之美,可以從不同方面去發現家鄉的美,如家鄉的建築、家鄉的風景等。

2、小組活動:發現家鄉之美。

(1)分享:在小組裏分享自己的發現,可以用照片等資料進行講解。

(2)交流:聽了小組內其他同學的介紹,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3、討論:你們覺得自己的家鄉美嗎?美在哪裏?(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家鄉物產,用圖片或繪畫描繪家鄉的風景美,用歌聲表達對家鄉的讚美等。)

4、朗讀:學生配樂朗讀教材第51頁的兒歌。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陽,

小鳥和彩雲,

都愛來照相;

晚上搖着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5、模擬活動:扮作小導遊,介紹自己的家鄉。

6、小結:家鄉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溪就像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對家鄉的愛。大家的家鄉真美,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發現了家鄉的美景。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透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分享家鄉的美,引導學生在發現中產生積極愉

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活動二:講述家鄉的故事

1、課前準備:佈置學生調查家鄉的故事,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講述,如採訪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聽當地廣播、閱覽當地報紙、看街道的宣傳欄等。

(2)拓展故事,如家鄉英雄人物的故事、美食的傳說故事、當地歌曲的故事、山山水水的傳說故事。

(3)可以在家裏先講給家長聽,讓家人提出建議。

2、教師講述:教師可做示範,講述一個家鄉故事(用音頻、視頻等輔助)。

3、召開故事會:家鄉故事我來講。學生描述自己課前調查瞭解到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分享。

4、教師提問:聽了家鄉的故事,你對家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5、討論:爲了家鄉的山更青、水更綠、人更美,大家可以爲家鄉做點什麼呢?

6、小結:透過課前查閱資料,調查瞭解家鄉的故事,同學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了。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透過講述家鄉的故事,引導學生將愛家鄉之情化作愛家鄉之行,增進他們對家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熱愛。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教案設計 7

教學內容:

我愛家鄉的 (習作訓練)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初步學會作文的結尾緊扣內容、自然簡結。

3、會給一篇作文補上恰當的結尾。

教學重點: 如何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難點: 圍繞文章的主要內容恰當的寫一個結尾。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收集花的品種、顏色、習性等知識。

2、要求收集花農們致富的具體事例、數據。

3、要學會想象春天百花齊放、蜂飛蝶舞的美麗景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習作訓練”《我愛家鄉的 》。那麼,你們想一想,我們的家鄉讓我們最值得愛的是什麼?

生(1):我最愛家鄉的高樓。

生(2):我最愛家鄉的水泥路。

生(3):我最愛家鄉的花。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高樓造起來了,水泥路修成了,需要很多很多的錢,那麼,這些錢又是這麼得來的呢?

生:是賣花賺來的錢。

師:對,可以說,花給花鄉人們帶來了致富,給花鄉人們帶來了幸福。值得我們愛,值得我們稱讚!那麼,同學們,今天的作文題目你準備這樣補充完整呢?

生:(齊聲回答)我最愛家鄉的花,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 - 第九冊語文 作文指導(第一課時)》。

二、明白習作要求:

師:同學們,今天習作的要求是什麼呢?

生:(齊讀)文章的結尾要緊扣內容,自然簡潔,不畫蛇添足。

師:你們會寫文章的結尾嗎?“自然簡潔,不畫蛇添足。”又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你們要好好學習,等會兒我們來學習怎樣寫好作文的結尾。

三、弄懂習作內容:

師:同學們,你們仔細看書,習作內容分哪兩部分?

生:習作內容分:一是給《我愛家鄉的河》加上結尾一段。二是以《我愛家鄉的 》爲題,先補充完整題目,再寫一篇作文,注意寫好結尾。

師:對!那麼,我們先來學習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

四、學習文章結尾

1、師:同學們,在我們已經學過的文章中有不少好的結尾。下面,我們來學習《貓》這一篇文章的結尾。

生:(齊讀)結尾一段。

師:你們誰說說這樣的結尾好在那裏?

生:這樣的結尾,好在事情寫完了,文章也自然結束了。

師:對,這樣的結尾是最常用的結尾方法。我們給它起個名字,誰說說看?

生:(討論)

師:歸納。 板書:《貓》—————自然結尾。

2、師:我們再來學習《囑咐》一文的結尾,你們讀了這個結尾,明白了什麼?

生:明白了“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的道理。

師:對啊!文章的結尾一段很簡潔地把全文總結一下,給我們留下一個總的印象。這種結尾方法常用在寫人或記事的文章中,也比較容易學,而且很實用。那麼,誰給它起個名字?

生:我們叫它總結全文的結尾。

師:好! 板書:《囑咐》?????總結全文

3、師:我們再來學習《背蔸》一文的結尾。你們讀了這個短短的結尾,給你留下了什麼?

生:給我留下了“哦,山裏的孩子,背篼裏盛着一個勤勞的童年。”

師:同學們,背篼裏“盛着”的應該是實實在在的柴火,怎麼會是“一個勤勞的童年”呢?

生:因爲山裏的孩子整個童年時代都在背柴火。

師:回答得很好!這種結尾比較含蓄,意思不是明白地告訴讀者,而是讓讀者去琢磨、去想象,常常採用形象化的手法。 那麼,這種結尾叫什麼呢?

師生:共議、小結。 板書:《背篼》????-發人深思

4、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萬里長城》的'結尾,你們看結尾“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呼應開頭的什麼?

,生:呼應開頭的“最偉大的建築物”。

師:對!那麼“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這一句話又起什麼作用呢?

生:這一句好像是總結全文。

師:對,很好!這篇課文的結尾既呼應開頭,又總結全文。同學們,這種結尾比較難掌握。我們給它個名字叫什麼?

生:齊聲回答:呼應開頭。 板書:《萬里長城》???呼應開頭

師生:根據板書一起總結寫好結尾的方法:

1、自然結尾————(《貓》的結尾)

2、總結全文————(《囑咐》的結尾)

3、發人深思————(《背篼》的結尾)

4、呼應開頭————(《萬里長征》的結尾)

五、訓練文章結尾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文章的四種結尾方法,下面我們用已學的知識,給《我愛家鄉的河》加上一個結尾。比一比,看誰寫得好,寫得棒!

生:獨立寫作。 ( 師:巡視指導 )

師:好,同學們寫得真快。下面看看哪一位同學寫得好,他用了什麼樣的結尾方法?

生1:朗讀自己寫的結尾,說說自己所用結尾方法。

生2:學法同上。

生3:學法同上。

生4:學法同上。

師:同學們,你們仔細想一想,剛纔發言同學的結尾好不好?好在哪裏?那麼,你喜歡這樣的結尾呢?

生:同桌討論,學生自己體會。(不必回答)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了文章結尾的寫法,你在以後寫作時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