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通用6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通用6篇)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透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孩子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4、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白雲、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製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麼關係?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着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着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

1、集體朗誦並交流討論

a、詩歌裏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後,教帥出示背景圖)

b、詩歌裏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

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愛。

2、表演遊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透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裏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着了。

四、仿編詩歌。“大家真聰明,這麼快就把詩歌記住了,那大家想不想當回小詩人,自己編詩歌呢?”首先結合課圖片,引導幼兒仿編,然後幼兒自選一種寶寶的卡片,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並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說給大家聽。最後請幼兒將寶寶卡片貼到相應的搖籃處(背景圖片)讓寶寶好好睡一覺。

教學反思

《搖籃》是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歌,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藉助《搖籃曲》作爲背景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揮孩子的想象,能創編出較爲完整的詩歌來。孩子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孩子也獲得了成功。透過課的反覆修改,在教學活動中也收穫了不少,爲我在今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以下就是幾點小小的收穫:在活動中,藉助音樂、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容的記憶。在幼兒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體驗到了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透過啓發引導,讓幼兒先尋找四段詩歌的共同之處,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構,爲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根據圖片找出詩歌的規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點,朗誦詩歌較爲連貫,詩歌內容掌握較好。透過《搖籃》教學活動,讓我知道了在以後詩歌教學活動中,要使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發展語言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成爲活動中的主人。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2

一、設計意圖

搖籃曲是頗具民族風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轉、音樂形象親切,且歌詞見解移動。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將它列入歌曲教學的。如浙江版的教參中就有,但這些教學方式不外乎是機械的,新《綱要》頒佈後三年的今天我們豈能再將幼兒的主體地位反之以便?記得許卓婭教授在對音樂活動的創新中就強調幼兒自主的學,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活動中我將從對樂曲的欣賞體驗入手,以遞進式的學習方式逐漸解除師生、生生間的音架。讓幼兒充分自主體驗音樂的存在以肢體動作圖譜演示,配合語言的解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從而學會歌唱。

二、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重點:透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難點: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

三、活動準備

1、課前欣賞各種不同性質的樂曲。如:進行曲、圓舞曲等等。

2、記號筆、大張白紙。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哼唱樂曲引起幼兒興趣。

“噓……”(教師以輕柔的聲音哼唱樂曲的旋律。)

提問:“老師在做什麼?怎麼做的.?”(幼兒自由回答)

(二)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1、聽教師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樣?你以前聽過嗎?”(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邊輕輕清唱歌曲,邊根據歌詞做動作。幼兒觀察教師唱時的表情及肢體動作。

(三)學唱歌曲。

1、幼兒欣賞過樂曲後討論歌詞內容,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繪製圖譜。

2、集體邊看圖譜邊唱歌曲2~3遍。

3、幼兒邊做動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圖譜,幼兒閉上眼睛做小寶寶睡覺狀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兒做寶寶,一半幼兒做媽媽輪流長歌曲一次。

(四)結束。

教師模仿公雞叫,“天亮了小寶寶們起牀了去外面活動活動。”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搖籃》的意境美,感受詩歌中的愛。

2、學習朗誦詩歌《搖籃》,並進行詩歌創編。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詩歌《搖籃》。

活動難點:

創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搖籃》

活動過程:

一、欣賞詩歌《搖籃》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並問幼兒聽完詩歌后的感受是怎樣的?

2、完整播放課件詩歌欣賞,讓幼兒傾聽一至兩遍,進一步體驗詩歌意境。

3、分段播放,分段討論: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例如:看到了海浪、白雲;想到了遙遠的夜空,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笑着鬧着,漸漸地它們累了,在藍天的懷抱裏慢慢地睡着了,大海浪花翻滾,魚兒在浪花的飄搖中睡着了;感受到了微風輕輕吹過,撫摸着花兒,花兒笑着睡了,媽媽輕輕地哼唱着歌兒,搖着寶寶的搖籃,輕拍着寶寶,寶寶甜甜地睡着了……)

二、學會根據圖片整體朗誦詩歌

1、圖片逐漸展示,讓幼兒看圖片說整體詩歌內容。

2、根據圖片完整有感情的朗誦詩歌詩歌欣賞。

三、創編詩歌

1、教師可啓發幼兒:"藍天除了是星星的搖籃,還可以是誰的搖籃?""大海又可以是誰的搖籃?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是搖籃呢?……",讓幼兒自由表達。在幼兒發表看法後,教師與幼兒一起將這些想法編入詩句,並嘗試朗誦新的詩歌。

2、教師向幼兒展示課件中的仿編詩歌,繼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活動延伸:

讓幼兒爲自己創編的詩歌配畫。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4

教學目的:

透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並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教學準備:

創編一段舞蹈,音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複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爲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麼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裏都藏着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麼這段音樂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麼故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並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教師語言:在幼兒園裏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裏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範)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牀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的節奏,體會搖籃曲安靜、祥和、溫馨的意境禾口氛圍。

2、學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腦以及自制的與歌曲內容有關的ppt。

2、男孩和女孩結對盤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張小牀,小牀上睡着一個布娃娃,教師面前也如此。

活動過程:

一、在遊戲情景中產生學習的慾望

1、情景匯入。

師:我是媽媽,(手指面前小牀上的布娃娃)這是我的寶寶。

師:(放嬰兒的啼哭聲錄音)我的寶寶怎麼哭了?你們知道原因嗎?

師:(俯下頭貼近布娃娃)哦,媽媽知道你想睡覺了。不哭,媽媽給你唱歌,哄你睡覺。

2、清唱《小寶寶睡着了》。

(教師慈愛地清唱搖籃曲,邊唱邊根據節奏輕拍娃娃,並播放寶寶哭聲漸弱的伴奏。)師:(手指輕壓嘴脣,輕聲地說)我的寶寶睡着了。我剛纔哄寶寶睡覺唱的是什麼歌?

師:對,我唱的是搖籃曲,寶寶聽着它就慢慢睡着了。爲什麼寶寶聽着搖籃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師:你聽過搖籃曲嗎?誰來說說、學學你媽媽唱的搖籃曲?

二、學習歌曲,感受三拍子的節奏

1、引導幼兒學習拍哄寶寶的動作,感受三拍子的節奏。

媽媽唱搖籃曲時有沒有一邊唱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你?是怎麼拍的?(請幼兒示範媽媽拍自己的動作。)老師剛纔唱搖籃曲時是怎麼拍寶寶的?

(幼兒回答後,教師邊唱邊拍,一開始手擡得高,後面手擡得低;一開始拍得重,後面拍得輕。)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怎麼拍寶寶。(教師邊數三拍子節拍,邊帶幼兒一起學拍。)

2、引導幼兒觀看ppt並學習、記憶歌詞。

剛纔你們說自己媽媽唱的搖籃曲跟老師唱的不一樣。是的,搖籃曲有好多。剛纔老師唱的這首搖籃曲名叫《小寶寶睡着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搖籃曲裏唱了些什麼。

(出示第一幅圖)這上面有誰?它在幹什麼?

輕輕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師引導幼兒依次觀察圖片並學習歌詞。)讓我們看着圖把歌詞從頭到尾說一遍。

3、完整範唱,引導幼兒體會歌曲安靜、祥和的意境和氛圍。

4、幼兒唱歌曲。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優美的搖籃曲。(唱兩遍,邊唱邊按三拍子節奏輕拍。)我們在唱搖籃曲時跟唱其他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唱得輕,特別是最後一句唱得很輕。)對,爲什麼這首歌曲要輕輕地唱,而且最後一句要唱得更輕一點呢?

(因爲怕I吵醒寶寶。/因爲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們。/聲音太響,寶寶會睡不着,等等。)說得真好。那就讓我們再輕輕地來唱一遍歌曲,特別要把最後一句唱得輕一點。

三、在遊戲中進一步體會搖籃曲寧靜、祥和的意境和氛圍

1、請一部分幼兒當寶寶,一部分幼兒當媽媽(或爸爸)。媽媽抱着寶寶,邊唱邊拍哄寶寶睡覺。可互換角色遊戲。

你們想不想做爸爸做媽媽哄寶寶睡覺呢?

好,現在我們先讓女孩子做媽媽,男孩子做寶寶,媽媽抱着寶寶一起唱《小寶寶睡着了》,哄寶寶睡覺好嗎?(可交換角色再演唱一遍)

2、請幼兒做布娃娃的爸爸、媽媽,哄布娃娃睡覺(爸爸輕拍寶寶,媽媽唱歌哄寶寶睡覺)。

(輕輕地)你們的寶寶睡着了嗎?現在讓我們輕輕地離開,讓寶寶甜甜地睡一覺吧。

延伸活動:

1、蒐集並引導幼兒瞭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搖籃曲。

2、選擇一些好聽的搖籃曲在孩子午睡時播放,讓孩子們在搖籃曲的樂曲聲中、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進入夢鄉。

教學反思

在小班上學期我想讓孩子接觸到比較典型的曲子,例如搖籃曲、進行曲等,讓他們初步瞭解音樂有不同的類型,在音樂的活動中能夠有稍深一點的探索。

而在這節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能夠分辨什麼樣的曲子纔是適合睡覺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兒也特別容易進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語言、動作帶娃娃睡覺。活動的目標很容易達成。

中班語言《搖籃》優秀教案6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詩歌背景圖。

2、活動教具: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蝴蝶、蜜蜂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小娃娃,問:她想睡覺了,怎麼樣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二、學習詩歌《搖籃》,理解詩歌內容。

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一遍。)

1、第一遍欣賞,提問:

(1)詩歌的題目是什麼?

(2)詩歌裏有誰?

2、第二遍欣賞,幼兒學習詩歌。

第一段提問:藍天是搖籃,搖着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白雲怎麼飄,星寶寶睡着了?

第二段提問:大海是搖籃,搖着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浪花怎麼翻,魚寶寶睡着了?

第三段提問:花園是搖籃,搖着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風兒怎麼吹,花寶寶睡着了?

第四段提問: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着誰?(教師一邊提問一邊出示圖片)手臂怎麼搖,小寶寶睡着了?

3、發展想象力,仿編詩歌。

三、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學得真棒,回家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東西當搖籃,繼續模仿編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