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1

大班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發展,具備了學習《搖籃》這首詩歌所要求的類比、遷移能力。在活動中我運用了鼓舞性激勵和引導性啓發,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藉助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揮孩子的想象,充分體現了孩子自己的價值,從而使幼兒獲得真正的滿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能達到預期的活動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我做了如下反思: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比較成功之處:

1、創設情景,引導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在活動中,我藉助語言、音樂、圖片、肢體語言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我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相應的課件內容,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詩和歌本是一家,透過音樂與詩歌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兒,引起“我”、“詩歌”、“音樂”的共鳴,使幼兒準確的把握了詩歌的意境,使整首詩歌的學習起到了“未有曲調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師在引導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我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

2、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幼兒有效學習。

(1)運用啓發性語言。

運用啓發性指導語能拓展幼兒的思維,活動中我注重運用啓發性語言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如在學習活動中,我爲孩子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想象生活中還有什麼是搖籃?搖着誰?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我再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既適合大班孩子的現有水平,又對孩子有一定的挑戰性。

(2)充分運用課件圖片。

《綱要》提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學習詩歌時,我針對幼兒的能力差異爲幼兒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內容貼切的圖片,幼兒能在很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詩歌,邊看邊想,邊想邊學,當他們的學習出現需要個別指導時,我能根據幼兒的困難需要“審時度勢”的爲他們提供幫助及適時的引導,讓他們體驗參與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本活動存在的比較不足之處:

1、由於是借班上課,對該班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活動習慣不是很瞭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

2、幼兒在學習詩歌時,我發現有的幼兒學習詩歌的第三句較難,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詩歌的第三句是難點,這和孩子本身的經驗不足有關,提醒幼兒一邊看老師黑板上的句式一邊仿編。

3、幼兒表演詩歌時由於時間關係,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複教學中的內容,表現力方面的潛能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

總之,教學課中有得有失,但透過這次活動,我有信心,繼續加強學習,學習更多的教學、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鑑別人的優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在教學活動中尋找到自己的一片廣闊天空。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2

《搖籃》是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歌,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藉助《搖籃曲》作爲背景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揮孩子的想象,能創編出較爲完整的詩歌來。孩子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孩子也獲得了成功。透過課的反覆修改,在教學活動中也收穫了不少,爲我在今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以下就是幾點小小的收穫:在活動中,藉助音樂、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容的記憶。

在幼兒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體驗到了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透過啓發引導,讓幼兒先尋找四段詩歌的共同之處,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構,爲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根據圖片找出詩歌的規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點,朗誦詩歌較爲連貫,詩歌內容掌握較好。透過《搖籃》教學活動,讓我知道了在以後詩歌教學活動中,要使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發展語言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成爲活動中的主人。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3

《搖籃》這詩歌的目標是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嘗試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表現主題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體驗參與仿編的成功感,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和氛圍。兒童詩中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

在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幼兒感受《搖籃曲》優美、溫馨的意境。聽完我就提問:“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麼?”因爲搖籃曲我們小朋友午睡前都要播放的,所以小朋友很自然地說出搖娃娃睡覺。接着我出示自己設計的小圖片,讓幼兒先欣賞,觀察、思考,做出判斷。然後找出互相對應的寶寶和搖籃,發展了他們的記憶能力,幫幼兒完整梳理了整首詩歌。教幼兒“會看”。教師有針對性和遞進性問題,“看這個寶寶是誰?”“他的搖籃是什麼?教幼兒“會聽”。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和教師的支援、鼓勵的語言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願望,自由朗誦與個別朗誦、集體朗誦充分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激起幼兒朗誦的慾望,掀起他們的朗誦激情。

活動中我注重運用啓發性語言引導幼兒思維。如在創編活動中,讓孩子想象藍天使搖籃,搖着星寶寶,除了星寶寶還有什麼寶寶?幼兒說出月亮寶寶和太陽寶寶,放到兒歌中去讀一讀等等,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我再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既適合大班孩子的現有水平,又對孩子有一定的挑戰性。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4

詩歌《搖籃》是一首很優美、很容易讓人產生遐想的詩歌,其語言精練,以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抓住搖籃這一關鍵點,透過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着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

針對詩歌《搖籃》,我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環節和目標,我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初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等。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圖片和已有經驗進行詩歌仿編。在活動中,我根據詩歌的內容,製作了PPT課件形象生動的再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意境美。

活動匯入部分,我以搖籃曲的欣賞使幼兒很快進入音樂優美的意境,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從開始環節聽音樂說感受、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到教師提出:白雲爲什麼是“輕輕飄”?浪花爲什麼是“輕輕翻”?風兒爲什麼是“輕輕吹”?歌兒爲什麼是“輕輕唱”?等問題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討論、模仿,發展了幼兒思維的廣闊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使情感體驗更加深入。最後,配樂詩朗誦把詩歌與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讓幼兒體會到詩同時音樂使詩歌的情感得到昇華,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從而被陶冶,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詩歌創編中,原有環節中小圖片的使用可以幫幼兒突破創編詩歌的困難,但有一些限制幼兒的思維。欣賞詩歌的次數略有欠缺,沒有充分發揮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創編環節的時間把握稍顯不足,使幼兒的創編活動不夠盡興。特別是仿編詩歌的第三句較難,有的忘了編,有的不知添加什麼才能使搖籃搖起來。

總之,教學課中有得有失,但透過這次活動,我有信心,繼續加強學習,閱讀更多的教學、教育理念,更好的借鑑別人的優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質,爭取在教學活動中尋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5

《搖籃》是一首典型的兒童詩,全文爲四句排比詩詞,字字盡顯童真童趣、重疊之美。它從“藍天是搖籃、大海是搖籃、花園是搖籃、媽媽的手是搖籃”四個層面喻示搖籃之美。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我認爲我的亮點之一就是根據詩歌的內容,繪製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這四個大搖籃,形象生動地呈現了詩歌的內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充分地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和此詩歌的結構形式,爲後面的詩歌仿編做好準備。亮點之二就是讓詩歌和音樂的有機結合。巧妙地使用是輕音樂爲背景,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詩歌的美,在音樂中引導幼兒理解詩歌,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讓幼兒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優美意境中。

我的不足之處就是跟幼兒討論詩歌內容的環節用的時間太短了,沒有很好地發揮幼兒的想象。還有,創編時間也稍微短了些,很多幼兒的創編興趣正濃,但是到時間結束了此教學活動。能夠補足的就是下節課繼續補充此創編環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6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兒是非常喜歡的。對於欣賞美音樂,卻一定需要老師的精心引導和欣賞意境的刻意佈置,才能使幼兒真正學會感受到其中的含義。

在《搖籃曲》音樂欣賞活動中,要達到的活動目標有兩個,一是嘗試用語言和動作表現《搖籃曲》柔和、寧靜的音樂特點,二是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濃濃愛意。

在活動過程中,我精心匯入活動,創設睡覺意境,自然進入活動主題,以遊戲方式讓幼兒靜息,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說說媽媽使寶寶快快入睡的方法,講故事、唱歌等。

我一邊歌唱《搖籃曲》,一邊做哄寶寶入睡的動作,頭和身體也隨之輕微擺動。孩子們表現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後師幼一起表演爸爸媽媽唱《搖籃曲》哄寶寶入睡。

然而,當我播放音樂時,卻引起了不少孩子的驚呼聲、歡笑聲,哪裏是哄寶寶睡覺啊!分明就是衝鋒號吹響了一般。

原來,因爲《搖籃曲》是美聲唱法,聲音音色飽滿,底氣十足,加上初始時音量涉嫌稍大,孩子們乍然一聽,很震撼,後來,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調得稍小一些,引導孩子們再次欣賞,才慢慢達到了目標。反覆欣賞時效果就比較理想了。

感情的表達有時美聲唱法是最豐富的。經過反覆探索,把握好音量調的高低,老師的引導、意境的創設,幼兒還是能基本達到活動目標,這次美聲唱法欣賞活動使我初步積累了有關方面的經驗和感覺。我深刻的體會到,對於此類音樂的欣賞教學我還很缺乏專業水準和經驗,尤其是教學活動中美聲唱法方面的學習更應該加強。

大班語言《搖籃》教學反思7

1、《搖籃》是一首經典的、優秀的兒童詩歌,它以幼兒的眼睛來描述“搖籃”,簡潔明瞭的語言將“搖籃”與“寶寶”的關係

表達出來,既能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又極富畫面感,讓人浮想聯翩,整首詩歌洋溢着濃濃的愛意,是一篇有較高文學價值的幼兒作品。

2、本次活動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賞感受;第二部分是學習理解;第三部分是嘗試創編。重點是理解,難點是創編。爲了能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優美、溫馨的意境,我採用了兩個手段,先是讓幼兒聽《搖籃曲》,讓幼兒在音樂中體味。其次是適當的體驗,我讓幼兒用自己的手擘來當搖籃,跟隨音樂來搖晃,體驗媽媽哄寶寶入睡的溫馨。在此基礎上,利用直觀的畫面和針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最後又透過先部分後整體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創編詩歌,這樣解決了難點,同時也達成了目標。整個活動中,我還將詩歌朗誦貫穿始終,每一部分都能聽到詩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潛移默化中將溫馨的意境傳遞給了幼兒。

3、從幼兒參與程度來年,整節活動幼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參與點也比較多,特別是在創編部分,大家聯想的比較豐富,創編的詩歌也有好幾個版本,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