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搖籃曲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搖籃曲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搖籃曲教學反思範文

搖籃曲教學反思1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透過音樂學習和音樂鑑賞等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透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啓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1、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單單以學會歌曲爲最終的目標,而是透過音樂聆聽、不同風格《搖籃曲》的欣賞、分組討論等方式,啓發和鼓勵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透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6/8拍子的意義,引導學生從唱、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從情感體驗入手,引領學生儘快入境。透過學唱歌曲,感受到了樂曲理不清,斬不斷的母愛之情。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爲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係,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不足之處:忽略了要給全體學生展示的機會,並且在學會歌曲後要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多表現歌曲,那樣會更完善。

搖籃曲教學反思2

本課的魂是在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至終營造一種溫馨、祥和的氛圍,引導學生用情學用情唱。

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是不太容易回憶起兒時躺在搖籃裏、躺在媽媽懷裏的感覺了,所以在一開始匯入新課時,我特別注重音樂情景的創設,希望能讓學生一下就能融入到這一節課中來。並能希望將這種安寧、溫馨的氣氛,貫穿於整節之中。另外,在我的.導語中還說道“你們想不想爲媽媽唱上一首《搖籃曲》,讓她睡一個好覺?”其實,這一導語不但是順利的過度到下一個新授環節,還與拓展部分“簡單的改變兩個地方的歌詞,成爲一首獻給媽媽的《搖籃曲》”相互聯繫。使整節課前後呼應比較連貫。

在新授的第二次聆聽中,我要求學生跟着音樂,把躺在媽媽懷裏、躺在搖籃裏的那種感覺,用動作表現出來。其實律動教學在六年級的日常教學是不太用的,而且學生也不是很喜歡,不太願意去動。但是我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爲了讓學生多一次聆聽來感受歌曲;二是爲了透過動作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兩個樂段的不同。

在難點前倚音的解決中,從唱譜到唱詞一直都有問題。在唱譜時我採用聽唱法教學,有同學會唱的就讓小老師教一教。在歌詞教唱時,由於第一段歌詞有兩個“快”,所以把原來的難點更復雜化了。在試教中,我是問學生“第一個“快”唱幾拍?唱幾個音?第二個“快”唱幾拍?唱幾個音?”。然後再讓學生跟我小啞巴唱再到輕聲唱。但是這樣的效果不太好在後面鞏固的時候問題還是存在,所以我進行了改變。透過聆聽我演唱難點,然後在尋找第一個“快”唱幾個音?第二個“快”唱幾個音?這樣學生聆聽的注意力就更爲的集中了,也可以很自然的增加了聆聽的次數。

在歌曲情感處理中,我是主要透過自己的演唱和動作,提醒學生歌曲的兩個樂段。同時我的演唱也可以節省時間,因爲播放音樂的話一下子就是兩段。另外更加的突出兩個樂段的變化。以便學生的尋找和演唱。因爲這首歌本身的兩個樂段變化不是很大,所以學生在演唱時也不是非常的明顯。但能感覺到學生還是去這樣努力去做了。

課堂拓展我主要設計了兩個:一、中外《搖籃曲》的對比,尋找異同。讓學生增長了音樂知識,開拓了眼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加入適當的課外知識,來充實課堂。二、透過最少、最簡單的改動,使學生能夠體會媽媽的愛,同時也作爲學生獻給媽媽最珍貴的禮物。

搖籃曲教學反思3

四年級的第六課《搖籃曲》,選編了四首中外著名的搖籃曲,分別是我國已故作曲家賀綠汀的《搖籃曲》,是由大提琴獨奏的聆聽樂曲;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是在古今搖籃曲中頗負盛名的搖籃曲,是由管絃樂演奏的聆聽樂曲;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搖籃曲學唱歌曲以及由汪玲、楊存德作曲的一首學唱歌曲。這四首搖籃曲,可以讓學生在聆聽和演唱活動中,體驗搖籃曲的風格特徵,同時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那種深深的母愛。

爲了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體驗搖籃曲的風格,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除了讓他們唱會教材中的兩首學唱歌曲外,我還教他們學唱了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透過演唱三首不同風格的搖籃曲,孩子們對搖籃曲的風格特徵理解更加透徹,而且在聲音的把握上也更加準確。看到他們投入的表情,聽着他們輕柔的歌聲,彷彿世界都安靜了,眼前浮現出:柔和的月光,溫柔的媽媽,晃動的搖籃以及睡夢中孩子甜甜的微笑…

另外,我還讓他們從三首歌曲中任選一首,唱給媽媽聽,然後讓媽媽對他們的演唱做出評價再反饋。這樣既提高了他們演唱搖籃曲的興趣,加深了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也能夠了解學生們在家的音樂表現,爲我的課堂管理,提供了較好的素材。

搖籃曲教學反思4

幼兒沒有經歷就沒有經驗。可見生活已有經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類型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驗與需要。“搖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由於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

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展的內容之一。

活動中創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透過遊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活動給予孩子的並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美的搖籃曲。這纔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不足之處:

但在引導幼兒創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一次活動的成功,並不代表了全部,要讓孩子們真正有發展,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愛”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生活感受、藝術感受,教師有責任在天長日久的日常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這種愛的教育價值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延續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