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論語》導讀導學案(魯人版七年級下冊)

 【基礎案】

【基礎知識】

一 文學常識

   《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共        篇,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       字       。     時期            人(國家)。我國古代偉大的         、        。

二重點字詞

  解釋加點字詞。

1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      )者也。”(公冶長)

2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張)

3子曰:“過則勿憚(     )改。”(學而)

4……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雍也)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

6子曰:“丘也幸(            ),苟有過(      ),人必知之。”(述而)

7子貢曰:“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子張)

8子曰:“過而不改(    ),是謂過矣。(    )”(衛靈公)

【我的質疑】:你還有哪些字詞和句子是不會翻譯和解釋的?小組內交流一下,把你們的疑問寫在這裏。

【拓展案】

【合作探究】

探究點1劃分句子停頓。(注:在原文上劃)

1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

2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

3子曰:“過則勿憚改。”(學而)

4……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雍也)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6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述而)

7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8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

探究點2 人們對待錯誤的一般態度是什麼?孔子告誡弟子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過錯?(請用原文回答後翻譯出來)

展示範例:人們對待錯誤的態度是:                                        ,意思是說:                                                              。孔子告誡弟子們對待過錯應有的態度是:                       ,意思是說:                               。

 可見,不能直面自身的錯誤是人性使然。

探究點3顏回、孔子、子貢對待過錯分別是什麼態度?(請用原文回答後翻譯出來)

提示:孔子認爲自己的幸運體現在什麼方面?

   子貢認爲知錯就改,人們會怎樣評價自己?

              

展示範例:        (誰)對待錯誤的態度是:                                        ,意思是說:                                                              。

可見,可見勇於改過並不會有損自己的威嚴和麪子,反而能夠提高自己的威信。

【拓展延伸】

下面我們從正反兩面來看看古人對待“過”的態度及其結果。

據《國語周語上》載:厲王暴虐,居住在國都的人公開批評議論厲王的過失。邵公告訴厲王說:“百姓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厲王聽後很憤怒,找到衛國的巫者,派他監督那些公開批評議論他過失的人。衛巫把謗者告訴厲王,厲王就殺掉謗者。從此國都之人沒有誰敢說話,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厲王大喜,告訴邵公說:“我能制止國人公開批評議論我了,他們終於不敢說話了。”邵公說:“這是堵塞他們的口啊。堵塞百姓之口比堵塞水流還嚴重。河道堵塞而一旦決堤,死傷的人必然很多。百姓也是這樣。因此治理河道的人,疏浚河道使之暢通;治理人民的人,開導百姓讓他們說話。……”厲王不聽,於是國都之人沒有誰敢說話。三年之後,國人終於把厲王放逐到了彘地。

1由此可見,周厲王身爲一國之君,他的“過”體現在哪些方面?

                                                      。

2過而不改的下場是什麼?                              。

3“堵塞百姓之口比堵塞水流還嚴重”猜猜原文應該是:                                。

【扣標小結】

【鞏固案】

據《戰國策齊策》載: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彩美麗。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分別問妻子、問妾、問客人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回答皆是“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而當徐公來訪時,鄒忌發現自己遠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鄒忌躺在牀上思考這件事,終於找到了答案。於是鄒忌入朝拜見齊威王說“臣的確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都認爲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宮裏的妃子侍從,沒有一個人不偏愛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一個不有求於大王的。這樣看來大王受到的矇蔽太深了。”

齊威王說:“好!”於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員和百姓,能當面指責我過錯的人,授予上等的賞賜;上書勸諫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賞賜;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過失,並被我聽說到的,授予下等的賞賜。”命令剛剛頒佈,許多大臣們都來進諫,宮廷熱鬧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後,有時候間或有人進言;滿一年之後,即使想要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的國君聽說了這件事,都來朝見齊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修明內政,不須用兵,就可以戰勝其他的國家。

1齊威王對待過錯的措施是:                                                      。

2齊威王的這一措施帶來的效果是:                         。

此爲從善如流,勇於改過的效果。

參考譯文

1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

孔子說:“罷了吧,我沒見過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而在內心自責的人。”

自訟,自責。訟,責也。

2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

子夏說:“小人對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文,掩飾。例:文過飾非。

3子曰:“過則勿憚改。”(學而)

孔子說:“有了過錯就不害怕改正。”

憚:害怕。例:懼憚(阿長與《山海經》)

4……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雍也)

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人好學,不遷怒於人,不再犯同樣的過錯。”

貳:同樣的事情有了兩次或者做了兩次。

5子曰:“……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孔子說:“……有過錯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

是:指示代詞,這些。

6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述而)

孔子說:“我真幸運,如果有過錯,人家必定會指出來。”

丘,孔子名丘,字仲尼。

苟:如果

7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犯了過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過錯,人人都敬仰他。”

8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

孔子說:“犯了錯誤而不改正,這就真的叫做錯誤了。”

過:犯了錯誤。 過:錯誤。 

yu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