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1

活動目標:

1。學習2、3 的組成。

⒉認識分合符號,知道分合的記錄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動準備:

2、3的分合教具。(貼絨圖片蘋果、梨、數字等分合符號若干)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透過分蘋果,感知2的組成。

師:秋天到了,果園裏收到了好多水果。這裏有兩隻蘋果,我們準備把它們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呢?(讓幼兒說說)我們用數字把這件事記錄下來:邊貼數字邊說"2只蘋果分成了1只蘋果和1只蘋果",分成我們可以用"分合符號"來表示(出示分合符號),讀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們把分出去的蘋果重新收回來,又是幾隻蘋果了?(一隻蘋果和一隻蘋果合起來是兩隻蘋果),告訴幼兒我們也可以用上面的這個式子來表示,讀作:1和1 合起來是2。

告訴幼兒:這個式子中的數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蘋果,所以2就是"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兩個數1和1就是"部分數"。

二、幼兒操作活動透過分梨,感知3的組成。

1。師:果園裏還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隻梨,我們要把這三隻梨分別分到兩隻盆裏,想想怎樣分呢?分好後,再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看看合起來又是幾隻梨了?

2。幼兒邊操作邊用相應的數字和符號記錄下來。

3。交流記錄情況。

提問:你把三隻蘋果分成了幾隻和幾隻?再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又是幾隻梨了?你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來是3。

除了這種分法,還有別的分法嗎?怎樣分呢?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又是幾隻梨了?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來是3。

提問: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麼數?(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是什麼數?

(部分數)

三、全體、個別幼兒分別讀2、3的組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感知2的分解組成,掌握2的1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2

活動名稱:秋天的水果 (重點領域:科數)

活動目標:

1.學習2、3 的組成。

⒉認識分合符號,知道分合的記錄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動準備:2、3的分合教具。(貼絨圖片蘋果、梨、數字等分合符號若干)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透過分蘋果,感知2的組成。

師:秋天到了,果園裏收到了好多水果。這裏有兩隻蘋果,我們準備把它們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呢?(讓幼兒說說)我們用數字把這件事記錄下來:邊貼數字邊說"2只蘋果分成了1只蘋果和1只蘋果",分成我們可以用"分合符號"來表示(出示分合符號),讀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們把分出去的蘋果重新收回來,又是幾隻蘋果了?(一隻蘋果和一隻蘋果合起來是兩隻蘋果),告訴幼兒我們也可以用上面的這個式子來表示,讀作:1和1 合起來是2。

告訴幼兒:這個式子中的數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蘋果,所以2就是"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兩個數1和1就是"部分數"。

二、幼兒操作活動透過分梨,感知3的組成。

1.師:果園裏還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隻梨,我們要把這三隻梨分別分到兩隻盆裏,想想怎樣分呢?分好後,再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看看合起來又是幾隻梨了?

2.幼兒邊操作邊用相應的數字和符號記錄下來。

3.交流記錄情況。

提問:你把三隻蘋果分成了幾隻和幾隻?再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又是幾隻梨了?你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來是3。

除了這種分法,還有別的分法嗎?怎樣分呢?把兩隻盆裏的梨收起來,又是幾隻梨了?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來是3。

提問: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麼數?(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是什麼數?

(部分數)三、全體、個別幼兒分別讀2、3的組成。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3

活動目標

1.教幼兒透過水果的形狀、顏色、用途等概括水果的特徵,發展幼兒觀察想像和思維能力。

2.教幼兒學會編謎語的簡單方法,培養幼兒學習的能力。

3.要求幼兒用簡短、押韻的語言編謎語,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秋季水果實物:一串葡萄,香蕉。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猜過一定量的謎語。

1.每個幼兒一張水果卡片,幫助幼兒掌握有關謎語的簡單常識。

2.透過實物觀察和圖片、軟件的介紹,讓幼兒瞭解各種水果的生長情況及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1.猜謎語,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一棵藤兒彎又彎,掛着珍珠一串串,有綠有紫真好看,熟的甜來生的酸。”小朋友,這是什麼呀? (葡萄)對了! (教師出示一串葡萄)它是在什麼季節成熟了,葡萄就是其中的一種。前兩天,我們認識並品嚐了許多秋季的水果,今天,我們一起爲秋季的水果編謎語,好嗎?

2.以葡萄爲例,幫助幼兒分析編謎語的方法:編謎語的句子要短,並且順口押韻,讀起來要像兒歌一樣好聽。

3.教幼兒編謎語“香蕉”①出示實物,啓發幼兒透過其形狀、顏色、用途編謎語。②幫助幼兒編出謎面;③讓幼兒創編。

4.幼兒分組編謎語:①每幼兒拿一張水果卡編謎語。②各組選一名幼兒講述謎語。

5.各領域滲透

科學:讓幼兒瞭解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用途等特性。

語言:學習用語言對水果的特性進行描述。

社會:教育幼兒與別人分享食物。

健康:教育幼兒注意食物衛生。

生活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幼兒多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想一想,說一說,並鼓勵他們的求異性,發揮他們的觀察、想像、思維、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

環境中滲透:爲幼兒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觀察、思考、講述的環境。如:給他們提供各種水果的實物擺設、圖片掛飾、區角中的卡片操作、演示等。

家庭中滲透:建議家長可多買不同的水果擺放,讓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並讓他們每天吃不同的水果,請他們把該種水果的特點說出來。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4

活動意圖:

秋天來到,伴隨着瑟瑟秋風,迎來了豐收的喜悅。各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水果陸續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等數不勝數。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對身體十分好。特別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華。結合實際開展了此次活動《秋天的水果》。讓幼兒認識和了解各種各樣秋天水果的特徵。

活動目標:

1、 觀察秋天水果,比較水果果核特徵。

2、 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3、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4、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實物。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瞭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徵。

活動難點:

感受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你們都吃過什麼水果?

小結:好多水果都是我們喜歡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兒觀察,討論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結:原來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這些水果裏有果核嗎?

(幼兒根據經驗講述)

三、果核配對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棗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種?

水果果核連線,出示食物進行驗證。

小結: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

活動延伸:

回家後再找找還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樣的?

活動反思

秋天,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水果成熟了,有了這些水果,我們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裏也蘊藏着許多知識和祕密,活動透過說說,看看從而獲得許多關於水果的知識。活動中引導幼兒由外到內地認識各種水果。按照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掌握的知識水平而設計的,每個活動都充滿趣味性,符合幼兒需要,完成了活動目標。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5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純油畫棒完成靜物寫生,掌握油畫棒複色塗法,裝飾畫面。

2、認識並辨別秋天的水果。

【活動準備】

彩砂紙、油畫棒、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提問匯入

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上市了,你知道有哪些水果?”

教師出示各種水果“看,這些是什麼?”

2、欣賞

(1)觀察水果實物

師:“仔細觀察各種水果,除了大小不一樣,還有什麼也不一樣?”

“每種水果上都有豐富的色彩,我們來找一找,這些水果上出現了那些顏色?”

(2)欣賞油畫作品

師:“這些油畫是大畫家塞尚的傑作,你看到了哪些水果?它是什麼顏色?”

“塞尚畫的蘋果看上去和我們眼睛看到的蘋果一樣,有紅色有黃色還帶一點綠色。誰來猜猜看,他是怎樣畫的?”看一眼畫一筆、複色塗法

“今天我們也來向大師學習,畫一幅水果畫。”

(3)觀察感知

師:“我們做的位置不同,眼睛看到的也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坐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不一樣,畫的也不一樣。

用油畫棒畫出水果的外輪廓

用油畫棒裝飾水果,仔細觀察每個水果上的色彩變化

各種顏色你揹我來我揹你“,深深淺淺的油畫棒可以很多顏色。”

把眼睛看到的畫出來,在給水果設計一塊露出來的漂亮桌布

3、幼兒作畫

反覆提醒幼兒:“看一眼,畫一筆”

最後用餐巾紙抹一抹作品。

4、評價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除了今天我們認識到的水果,還有許多其他秋天的水果,回家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到水果店去逛一逛看一看!”

大班教案:秋天的水果6

隨着《在秋天裏》主題的開展,孩子們在撿落葉、找秋天的過程中,感知到了秋天的美麗和多彩。同時,秋天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的水果也特別的多,水果又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一種食物,也比較容易收集。但從平時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發現,孩子們對水果已有的經驗是:知道常見水果的名稱、能講一些簡單的水果特徵、吃過這些水果,但他們對不同水果有自己的特徵、吃法、品種等經驗都比較的零散。因此,我覺得在孩子對水果感興趣的基礎上有必要透過一個集體活動,讓每個孩子把自己帶來的水果向同伴介紹,並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孩子們得到更多經驗的積累。

因此,我爲幼兒提供了自己嘗試水果各種吃法的機會,透過同伴的交流和分享,不僅讓幼兒獲得了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滿足。同時在讓幼兒比較進口水果和國產水果的過程中瞭解了現在水果的豐富性和多樣化,而且能夠讓幼兒在感知的同時增進熱愛祖國的情感。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舉起了自己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盛懿旻告訴小朋友剛採下的柿子吃在嘴裏舌頭會麻的;沈煜知道橘子皮綠綠的是還沒成熟吃上去很酸,皮黃黃的是已經熟了吃在嘴裏是甜甜的;金餘婷告訴大家小番茄有的皮紅,有的皮黃;陸泳好告訴大家獼猴桃摸上去毛毛的,外面是咖啡的,裏面確是綠綠的……剛開始大家聽得都挺認真的,幾個孩子還時不時的插嘴,接着輪到的孩子就有些坐不住了,沈煜時不時摸自己帶來的梨,還有的孩子還在下面交談了起來……

幾個女孩把自己帶來的小番茄、棗子、蘋果洗了又洗,洗完後還在毛巾上擦個沒完;楊溢用力地剝着柚子的皮,可皮實在太厚,瞧他漲紅了小臉、咬着牙,終於在他的努力下剝開一點,臉上洋溢着勝利的喜悅;沈煜用手打不開梨,老師的刀又沒空,乾脆用牙齒咬起了皮,一會兒梨的皮被啃了精光;陸泳好一分散就請我幫忙把她的獼猴桃開啟,自己嚐了以後還忙着分給同伴吃,在她的帶領下其他孩子也紛紛與同伴交換着自己的水果,可陸泳好吃了獼猴桃後一口咬定裏面黑黑的就是芝麻。

孩子們不停的討論和爭吵着,於是我想應該是幫助孩子們瞭解和傳授他們一定知識的時候了,我就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我說:“看來我們的小朋友對這些水果都有很不一樣的看法,現在朱老師的手裏就有兩個蘋果,你們來看看這兩個蘋果有些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於是我就拿出了一個蛇果和一個紅富士來讓孩子進行觀察,“這兩個都是蘋果,但是它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相信我們很多小朋友也都認識它們,對嗎?”於是孩子們馬上告訴我這兩個蘋果的名字,然後我又請個別的孩子來說說它們外形不一樣的地方。“對了,我們看到了雖然它們都是蘋果,但是它們一個是從外國長出來的,一個是在我們自己的祖國長出來的。而且蛇果的外面是很紅很紅的顏色,而我們的紅富士呢是淡淡的粉紅還有一點黃。朱老師聽說蛇果非常非常的甜,那是不是我們的紅富士就沒有它甜呢?”於是孩子紛紛的說到:“我想肯定是那個蛇果甜,因爲它的顏色一看就很好吃。”“對,我也覺得是很紅的那個蛇果好吃。”聽了孩子們的話語我就把蘋果切開來讓他們分別進行重點的品嚐,等待了一段時間以後就開始有個別的孩子叫起來:“我覺得紅富士來得好吃,很脆的,很甜的。”接下來就有好幾個孩子連着說:“是的,是的,我覺得我們自己的水果比那個蛇果更好吃!”我聽了他們的話語笑了一笑:“現在我們都品嚐了這兩個蘋果,感受到了它們不同的味道,並不像別人說的一定就是顏色紅的那個蛇果就一定甜,剛纔我們嚐了紅富士它的味道也是非常的好吃,又甜又脆,不比蛇果差,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味道。現在我們透過自己的嘗試知道了不是進口的水果就一定好吃,我們中國的特色也是很棒的。”孩子們都紛紛的說:“真的,我就喜歡吃那個紅富士。有點甜有點脆,真好吃!”

分析:

在這個活動中不僅爲幼兒提供了大膽交流和表達的空間,同時也爲幼兒創設了自由嘗試和探索的寬鬆環境,如讓孩子們自己去洗水果、自己想辦法吃到水果等等。同時也在幼兒遇到困難時給予了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對不同能力的幼兒給予了不同的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求知慾、興趣都比較的高漲,很多孩子說了還想說,做了還想做,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透過這樣一個寬鬆、愉快、自主的環境,透過幼兒的介紹、比較、爭論使孩子們對於水果的特徵、品種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並透過自己的嘗試親身體驗了各種水果的不同吃法,獲得了對水果更深的瞭解,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個別孩子的經驗成了大家的經驗,每個孩子都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幼兒再透過一次重點的談話和觀察比較進口水果和國產水果的特徵、味道,幼兒自己在講講、嚐嚐、討論的過程瞭解了水果不同的出產地,瞭解了它們不同的特徵與味道,更加了解了國產水果不比進口水果差。幼兒在認知水果的過程中又得到了一次愛國情感上的教育和提升。因爲二期課改的精神要求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探索與研究,讓幼兒能夠自主的進行發揮主觀性和能動性,在結合大班的幼兒在年齡方面的特徵,更加的需要教師給予它們自主的空間進行活動。所以像這次的認知和談話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非常強的求知慾和探索欲,而且他們也非常有自己的主見並且富有想象,在自由嘗試品嚐水果的過程中,陸泳好小朋友說獼猴桃裏的黑點是芝麻,透過自己和別的小朋友品嚐後,她還是強調吃的黑點就是芝麻,在她的肯定下也引來了其他孩子的參與和爭論。在這裏我也沒有給予肯定和否定,這就是我們孩子最真實的想法,可能就需要我們老師抓住這個孩子自己生成的點,在以後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把芝麻帶來,秋天也是芝麻成熟的季節,大家也很容易收集,並讓孩子在自己的觀察、探索、討論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的孩子會得到更大的進步。總之,幼兒的探索活動是否能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關鍵在於在主題活動中,幼兒是在大人教導下被動學習,還是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因此,我覺得在主題活動中,重要的不是要教會幼兒什麼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一種探索和求知的興趣。

由於開始部分用的時間比較多,沒輪到的孩子就顯得有些不耐煩,出現了孩子插嘴、不要聽等現象。因此,在交流自己帶來的水果這一環節中可以縮短時間,可以分小組先交流、討論,再每組派代表介紹幾種平時有爭議、不太熟悉、有明顯特徵的水果,最後教師加以小結,這樣可能每個孩子們都得到了講的機會,也更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在嘗試這個環節中,經驗的交流、分享的快樂可以在邊動手、邊吃的過程中進行,不需要分散後再集中,不僅孩子會覺得沒有品嚐夠、體驗夠,而且老師也覺得勉強。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需要老師根據幼兒的需要靈活、隨機改變教學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