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知道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動物頭飾,小鈴一個。

2、空鐵罐每人一個,石塊、沙子、米粒或者用黃豆、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感知聲音。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級裏來了許多鐵罐娃娃,你們願意和他們交朋友做遊戲嗎?每人抱一個鐵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引導用不同的方式玩鐵罐)

二、交流討論,瞭解聲音。

1、討論自己的探索過程。

師:剛纔你是怎麼和鐵罐娃娃玩的?(有的單手搖、有的雙手晃動、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滾動、還有的用腳踢……)

2、瞭解聲音:你在玩鐵罐的時候,發出了什麼?或者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3、聽辯聲音。

⑴選出分別裝着石塊、沙子、米粒的鐵罐。

師:在搖動時,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

⑵依次搖動鐵罐,讓聽辯。

師:他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引導幼兒用哐啷哐啷來描述石塊發出的聲音,用滴瀝滴瀝描述米粒發出的聲音,用沙啦沙啦描述沙子發出的聲音同時依次讓幼兒猜猜看鐵罐裏裝的是什麼,並出示給看?

⑶小結:原來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⑷搖動裝着樹葉的鐵罐。

師:你聽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聽到)鐵罐了有麼有東西?(沒有)開啟鐵罐,出示樹葉,鐵罐裏裝的什麼?那爲什麼剛纔你什麼都沒有聽到呢?

⑸小結:有的會發出很響的聲音,有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很輕,有時幾乎聽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聽聲音。

師:你們用什麼來聽聲音的?(耳朵)搖動裝沙子的鐵罐,請捂上耳朵聽一聽。師:沙啦沙啦的聲音聽得清楚嗎?(不清楚)

四、遊戲:誰的耳朵靈。

⑴師:森林裏的xx小動物要開會,想請我們班耳朵最最靈的小朋友參加,你們想不想去?

xx小動物:小朋友,請你們戴好頭飾,矇住眼睛,豎起小耳朵。

⑵幫助小朋友戴好頭飾。

師:我們可以學哪個小動物走路?(小貓)怎麼樣走?(輕輕地)爲什麼要輕輕地走路?(腳步聲音太響了,我們的耳朵會聽不到小鈴的聲音,會走錯路的)

⑶小結,引導要保護耳朵。

師:聲音太響,我們的耳朵會不靈的,那能不能大聲的說話?(不能)⑷準備出發。仔細的聽,輕輕地聽着小鈴的聲音到森林裏。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2

科學:動物的尾巴

活動目標: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並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課件,背景圖,動物圖片若干。

經驗準備: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激發興趣。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樹林裏玩一玩,你們願意嗎?看,真漂亮呀,樹林裏有些什麼呀?

二.觀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尾巴長在身體的後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遊戲、鞏固知識。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

2、幼兒操作。

3、小結: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兒歌滲透、瞭解作用。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透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原來小動物不僅長着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啊!

4、透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瞭解。

五.延伸活動、拓展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操作過程中發現與瞭解磁鐵,知道它能將鐵製品吸住。

2、願意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餅乾鐵盒、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每組一籃;人手一塊磁鐵。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教師出示餅乾盒,問幼兒"這是什麼?"故作神祕跟幼兒說"今天老師給大家來變一個魔術,老師不用手指抓餅乾盒,只要把手放在盒面上,盒子也會跟着老師的手慢慢地起來!"

1、請個別幼兒試試老師做的魔術

2、引導幼兒發現老師手中的磁鐵

二、認識磁鐵

1、請幼兒看PPT,各種磁鐵圖片,讓幼兒知道它們都是磁鐵。

2、請幼兒幫磁鐵找朋友,老師出示回形針、小積木、硬幣、旺仔牛奶罐、布頭、石頭等小玩意讓大家認識,請大家說說它們誰願意和磁鐵做好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瞭解各種水果的名稱,透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並瞭解果汁的製作過程,從而瞭解水果的更多的營養價值。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瞭解製作果汁的過程,知道果汁有營養。

3、能說出各種水果的名字及各種營養價值。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各種水果的名字,及營養價值。

教學難點:動手切水果。

活動準備

新鮮易切的水果、榨汁機、塑料刀、盤子、杯子等。

活動過程

一、提問:

“你們喝過什麼果汁,喝果汁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裏面都有那些水果,說出水果的名字。{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說名字}

2出示製作果汁的用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製作好喝又有營養的果汁:

(一)讓幼兒在盤子中切水果。{教師指導幼兒注意安全。}

(二)將切好的水果放入榨汁機中,教師蓋蓋子。

(三)請一位幼兒開啟開關。

(四)將果汁倒入杯中請幼兒品嚐。

三、大家一起品嚐不同的果汁,並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營養價值。

教學反思

透過這次的活動,使我感到對於一些科學活動,要讓幼兒大膽嘗試,從操作中獲得知識,這樣比只靠教師的傳授更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幼兒獲得的知識更直觀,尤其是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們更要相信幼兒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師選擇的主題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玩中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實驗與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帶幼兒到戶外吹泡泡,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形狀。

2.物質準備:泡泡水、瓶子、用鐵線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水及圓形吹泡泡工具,引發幼兒興趣。

(一)教師吹泡泡喚起幼兒的回憶。

(二)師:圓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一)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的形狀。

(二)幼兒猜想:"你們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吹出的泡泡會是什麼樣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一)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

(二)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猜想記錄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發現了什麼?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嗎?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4.和你原來想的一樣嗎?

(四)教師小結: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

教學反思

本活動,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透過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探索空間,充分讓幼兒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而教師始終是活動的支援者,引導者、參與者、協調者,這個活動組織有序,是和幼兒個性發展,幼兒自然成爲活動的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嘗試探究紙杯的多種玩法。

2、願意與同伴合作進行搭建遊戲。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紙杯若干個,紙板若干個,紙杯製作的各種手工作品若干個。

2、糖果一個,玩具小猴一個,乒乓球若干個,遊戲音樂。

【教學重點】

探索紙杯的玩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杯,讓幼兒說說紙杯有什麼作用?

小結:我們可以用紙杯喝水喝飲料裝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2、老師和幼兒玩變魔術的遊戲,老師把糖果變到紙杯裏,讓幼兒猜一猜糖果被變到那個紙杯裏去了?[老師和幼兒玩變魔術的遊戲能調動幼兒探索紙杯玩法的願望。]

3、每幼兒取一個紙杯,隨音樂和紙杯遊戲,活動中教師啓發幼兒探索紙杯的多種玩法。[頂在頭上、腳上、肩上玩,拋着玩,滾着玩,吹着玩等]

總結:“小朋友們這麼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玩法,有下面看看老師要和紙杯做一個遊戲”{根據幼兒自由探索的玩法,進一步加深}

4、教師創設釣魚島和吹球樂園,讓幼兒自由選擇遊戲活動。

遊戲玩法:《1》紙杯裝滿水放入一個乒乓球,幼兒用嘴吹球,球能從一個紙杯吹到第二個第三個或更多紙杯中。《2》用紙杯做成各種小動物,用自制釣魚竿釣小動物。

遊戲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交流:誰把球從第一個紙杯吹到了第四個紙杯中。數一數誰釣的魚最多。

5、創設情景,啓發幼兒合作用紙杯玩遊戲。

教師:小猴來到了我們班,它想去花果山摘果子,會經過好多地方,它想請小朋友爲他設計出它的行走路線。{小河,居住的小區,小路,山洞}

教師提問題:小河是什麼樣?小區裏都有什麼?小路是什麼樣的?

教師引導幼兒會描述這些地方:寬寬的小河、乾淨的社區、彎彎的小路。

教師組織幼兒自由搭建{鼓勵幼兒合作完成}

遊戲一:引導幼兒將紙杯口朝下疊高搭建,或藉助老師提供的不同形狀的大紙板進行搭建。

遊戲二:引導幼兒把紙杯擺放一排,一個挨着一個,或者擺放兩排。

遊戲三:引導幼兒把紙杯擺放兩豎,或直直的或彎彎的。

6、小猴邀請幼兒一起去摘果子

孩子們跟者小猴隨着音樂邁過或跳過小河,穿過美麗的社區,走過彎彎的小路,鑽過黑黑的山洞。{活動中不要把紙杯碰倒,會發生安全事故,要保護好自己。}

教師組織幼兒把摘到的果子放入水果籃中送給小猴。幼兒可自由進行摘果子游戲。

7、幼兒欣賞紙杯作品

小動物、小桌子、漂亮的娃娃、筆筒、電話、小鼓、燈籠等。

8、隨音樂整理紙杯。

9、活動延伸:結束後觀看活動中的圖片,組織幼兒討論活動中孩子們的亮點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願意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活動準備:

1、磁鐵若干塊,彩色曲別針若干個。

2、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等物品。

3、紙卡動物:兔子、青蛙、蝴蝶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創設情境,演示會飛的蝴蝶等。

教師操作各種紙卡動物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讓幼兒猜測這些制卡爲什麼會跑?(引出磁鐵)

2、磁鐵娃娃找朋友。

(1)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知道磁鐵有各種不同的形狀。

(2)提供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等物品,讓幼兒自由探索、發現磁鐵娃娃喜歡哪些東西。

(3)將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觀察比較磁鐵的朋友有什麼特點?

(4)小結:幼兒透過觀察比較得知磁鐵能夠吸住鐵及鐵製品。

3、組織幼兒開展“尋寶”活動。

(1)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裏有磁鐵?(媽媽的包、文具包、冰箱門等有磁鐵。)

(2)請幼兒在自己身上找一找鐵製品,如衣服鈕釦、拉鍊等。

(3)鼓勵幼兒找找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

1、到幼兒園的院子裏找找哪些東西是鐵製品,並貼上標籤,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將兔子、蝴蝶等表演裝置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操作。

教學反思:

磁鐵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和常玩的物品,如:文具盒上的磁鐵和書包扣上的磁鐵,家中的電磁爐等等。課程取材於這一生活題材,但是“磁鐵能吸住鐵的物品,不能吸住非鐵物品”對幼兒來說非常抽象,所以活動選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爲幫助幼兒理解這一抽象概念,我由易到難地設計了一系列活動環節:先讓幼兒看一看,再認一認,做一做,說一說,最後玩一玩中,總結出“磁鐵形狀多;能吸住鐵的物品,不能吸住非鐵物品;真好玩”的科學經驗。符合中班幼兒認知特點,能使幼兒在玩中學,有機會參與嘗試,無論如何,幼兒都會有自己的發現,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體升,鼓勵幼兒不斷探索。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徵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願意參加剝橘子的活動,學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夥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小碟子,內裝與本組幼兒人數相等的橘子。

2、口袋1個,若干橘子。

活動過程:

一、摸口袋。

1、摸一摸。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口袋,裏面裝了些什麼呢?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讓你來摸摸)-引起參與活動的興趣。

2、提問: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的呀?”幼:“圓圓的。”師:“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呀?”幼:“軟軟的、不太光滑。”(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還是不太光滑的呀?

幼:不太光滑。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來代替不太光滑,粗糙的。)師:“那它究竟是什麼呀?”

師:“是橘子嗎?我們來看一看。”(一邊說,一邊從口袋裏把橘子拿出來。)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徵。

1、師:“你們看過哪些顏色的橘子呀?”幼:“綠色、黃色、黃色加綠色、橘黃色。”

2、看一看:提問:

師:"那橘子是什麼樣的呀?"

幼:"圓圓的、扁扁的。"

師:"那我們把話連起來說一說好嗎?"

幼:“好。”

師幼一起說橘子是圓圓的、扁扁的,身上還有肚臍眼和按鈕。

三、感受橘子的內部特徵。

1、師:"那橘子裏面是什麼樣的呀?"(說什麼的都有)

2、師:"那我們把它剝開看看裏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3、師:"我們先從哪一面開始剝呢

4、師:"那老師來試一試看是不是從這面開始剝好剝些。"(一邊剝一邊說;橘子、橘子圓圓,橘子、橘子、扁扁,剝開黃黃的橘子皮,咋看像什麼呀?【剝開橘子皮的橘子像什麼呀?】)

幼:"花。"

師:"花兒花兒開開,哎,開出了什麼呀?"

幼:"橘子。"

師:"這像什麼呀?"幼:"月亮、小船。

老師:恩,橘子剝開來,裏面的瓤彎彎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遊戲剝橘子。

師:"今天啊桌子上來了許多的橘子寶寶,它們有大、有小,我們來開始剝吧(師:"我們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盤子裏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嚐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老師:哎?剝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等一下,我們等其他小朋友都剝完了再一起吃好嗎?"

師:"那我們來嘗一嘗。"

老師:"小朋友們剛纔都嘗過了,誰來告訴我,"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啊?"

幼:"酸酸甜甜的。"

六、引導幼兒說一說。

師:"小朋友你們還吃過哪些東西是用橘子做的呀?"

幼:"橘子罐頭、橘子糖、果凍、橘子汁、棒冰等。"

師:“小朋友們真棒,說出了這麼多橘子做成的食品。”

教師小結:

橘子可以做出這麼多好吃的,我們的橘子皮也是有用的哦!(它可以用來泡茶、放在冰箱裏面除異味、預防暈車、治咳嗽、可以用來做菜、煲湯)小朋友們可以回去想想橘子皮能做什麼?下次我們在一起分享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9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爲什麼老師杯子裏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爺爺杯子裏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透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爲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透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裏,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爲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裏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透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裏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透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着,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透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產生喜歡兔子、關心小動物的情感。

3、萌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科學素質,掌握簡單的科學方法。

4、透過遊戲活動進一步引發幼兒的關愛情感。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愛的兔子》PPT。

2、音樂《兔子舞》。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面:眼睛紅,毛衣白,長長的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點擊“小兔謎語”按鈕進入猜謎語活動,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點擊“?”按鈕驗證是否正確,還可以邊看圖片邊學說謎語。(按“小喇叭”按鈕可以反覆播放謎語)

二、觀察兔子,大膽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們喜歡小兔嗎?

2、請幼兒看圖片。點擊“小兔模樣”按鈕進入圖片區,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特徵。

3、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兔子?(白的、灰的、黑的……)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麼樣?(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體看上去有什麼感覺?(毛茸茸的、軟軟的)

4、小結。點擊“下一頁”按鈕進入“兔子什麼樣?”表格進行小結。

三、遊戲《找小兔》。

師播放遊戲課件《找小兔》,講解遊戲玩法並操作:小兔藏在樹林裏,露出一部分特徵,幼兒點擊找出 ,鞏固對小兔外形特徵的認識。

四、遊戲《喂小兔》。

1、提問:小兔喜歡吃什麼?

2、師播放遊戲課件《喂小兔》,講解遊戲玩法並操作:點擊鼠標將食物送給小兔吃,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食物送對了小兔就高興,送錯了小兔就生氣。

(在操作活動中瞭解小兔喜歡吃哪些食物,透過喂小兔表達對小兔的喜愛。)

3、小結:小兔喜歡吃白菜、青菜、胡蘿蔔等。

五、聽音樂跳兔子舞,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冷和熱,對物體的變冷和變熱產生好奇。

2、探索簡單的降溫方法。

活動準備:

1、溫度計一支。一張大記錄表,六張小記錄表。

2、活動前小實驗:晨間活動時,盛滿兩杯涼水,一杯放在室內,一杯放在室外太陽下。

3、幼兒已有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哪一杯水熱。

出示一杯水:

樓老師這裏有一杯水,這杯水是放在教室裏的,還有一杯水呢,我是放在太陽底下的,請宣老師幫忙拿進來。你們想想看,這兩杯水一樣嗎?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有什麼不同呢?請個別幼兒來嘗試。(一杯水熱,一杯水冷)樓老師請專門測量水溫的溫度計來幫幫忙,看看小朋友摸出來的對不對。(教師分別在兩杯水中放入溫度計進行測量,提醒幼兒觀察溫度計的變化。)小朋友真棒,原來放在太陽底下的水熱,放在室內的水冷。

介紹大統計表:

老師這兒有一張表格,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杯水是放在哪兒的?(手指房子標記)放在房子裏的水冷我們貼上藍標記。這杯水是放在哪兒的?(手指太陽標記)放在太陽下面的水熱我們不貼。

2、怎樣使水變冷。在太陽的照射下,水寶寶變熱了,它們覺得熱死了,太難受了,請小朋友來想個辦法,幫幫忙,讓它們涼快一些。幼兒討論講述。教師介紹材料,記錄表。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空杯子、扇子、筷子、盛有冷水的小碗、冰塊還有三杯一樣的熱水,這三個杯子上都有一個標記,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數字1、2、3)請小朋友每人找一隻水杯,用你們想的方法讓熱水變冷。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個別遇到困難的幼兒完成。

出示記錄表: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了水寶寶,可是老師和別的小朋友不知道哪一杯水是最冷的。怎麼辦呢!老師爲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張記錄表,上面有三個杯子,和桌上的杯子一樣有標記。請小朋友摸一摸三個杯子,哪一杯水最冷就用在上面貼上藍標記。幼兒記錄,提醒幼兒不爭搶。展示幼兒的記錄表,教師請二三組的幼兒講述:你們用了什麼方法讓水冷得最快。

3、怎樣使身體變涼快。水寶寶可高興了,現在天熱了,如果我們也很熱,覺得不舒服了,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的身體也變得涼快些呢!幼兒講述使自己身體變涼的方法,如:扇扇子、用涼水擦臉、洗澡、開空調等等。你們想的辦法真多,以後我們熱了就可以用這些方法使自己變得更加涼快了。

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透過對涼快招數的研究,在不斷的嘗試操作、探索感知、體驗分享來發現熱水變冷的不同方法,並進一步發現裏面的科學道理,充分體現以幼兒爲主體的原則及嘗試教育的理念,並讓幼兒從中體驗到了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2、能根據不同盒子外形特徵進行有序的收納,知道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盒子。

2、佈置場景: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麼樣子的,放什麼的?

(2)把盒子舉起來,找找看誰的盒子寶寶跟你是好朋友?爲什麼?(用途)

小結:這麼多的盒子寶寶,它們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放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放好吃的東西,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東西。

二、根據盒子所裝東西的用途歸類

(1)送盒子寶寶回家

裝好吃的東西放在一邊,裝有用的東西放在另一邊

(2)就幼兒送盒子回家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討論

你覺得牙膏盒應該放哪?到底是放吃的這邊還是用的這邊呢?

三、學習收納盒子

(1)一連串盒子從大到小有序的歸納整理

(2)幼兒自己學習整理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種各樣的盒子

(1)創設遊戲情境,兩人一組合作整理

今天小動物們也想請你們來幫忙整理它們的家,你們願意嗎?

(2)參觀評價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3

一、設計意圖

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裏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因此,我們經常發現在洗手時幼兒們經常把衣服袖子弄溼,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長的時間。爲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對水有更多的瞭解,因此設計了“我們一起來玩水”這一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在遊戲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處,知道節約用水,體驗玩水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活動準備

1、盛滿水的盆

2、塑料袋、鐵絲

3、透明的瓶子、顏料、圖畫紙等。

4、各種會沉和浮的玩具。如:紙船、塑料杯、石頭、鐵罐等

四、活動過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裝滿水的盆,讓幼兒說一說水有什麼用?

2、請幼兒討論該怎樣節約用水?????

3、教師總結: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兒分組遊戲探索。

第一組:玩水袋: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流動性。

第二組:會變顏色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

第三組:沉浮: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東西會沉下去?什麼東西會浮在水面?

2、師小結:剛纔每個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種好玩的遊戲,請小朋友回去想一想還可以用水玩什麼好玩的遊戲。

(三)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今天在幼兒園玩水的感受。

五、評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遊戲活動中,爲幼兒營造輕鬆、愉快、自主的遊戲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遊戲當中來,敘述自己對水的體驗和享受玩水的樂趣。?????從身邊小事啓發幼兒,讓幼兒認識到水對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組活動的形式,讓每個幼兒按意願選擇組別活動,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以引導啓發,使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主動探索科學現象,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體驗遊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各種顏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學習從上至下地觀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徵,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興趣,感受體驗大自然中的美麗色彩。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認識常見的顏色。

2、物質準備:選擇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欣賞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導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周圍的花和草,感受周圍環境的美,引起幼兒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慾望。

教師:這裏可真美啊!你們想在這裏坐一坐、看一看嗎?

二、認識野花和野草。

1、尋找自己喜歡的野花。

教師:這裏的草地又幹淨又漂亮,我們去找一找,再輕輕地摘一朵你喜歡的野花。

2、講一講自己喜歡的野花。

教師:你喜歡的野花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的觀察。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再請幼兒與同伴交流。

3、認識野草。

1)、教師:那一片綠色的是什麼?小草長在哪裏?

2)、引導幼兒撥開小草,觀察小草,知道草長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長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鬆活動。

幼兒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讓幼兒感知體驗在大自然中的輕鬆和快樂。

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其他生活中常見的野花和野草。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吹泡泡

1、讓幼兒瞭解生活中哪裏有泡泡,引起幼兒探究興趣。

2、透過遊戲活動,瞭解泡泡的特徵。

活動準備:

1、用紙杯裝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細不一),有圖案的盆。

2、前經驗準備:在平時洗手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搓洗肥皂時發生現象。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主題——剛纔你在洗手時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二、區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師出示裝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讓幼兒用(看、聞)等感官,並透過攪拌知道兩杯水不同,是什麼水?

2、請幼兒介紹自己區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攪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認識泡泡,透過觀察讓幼兒瞭解泡泡形狀、大小、顏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細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圖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無色的)

延伸活動:

1、選擇有陽光地方觀察泡泡,看泡泡顏色(解決問題:爲什麼泡泡有時會有顏色?)

2、教師用各類型小管吹泡泡(如:2個管合在一起,4個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兒再次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有用的垃圾

1、有廢物利用的意識,對回收垃圾、給垃圾分類有興趣。

2、養成回收垃圾的習慣,增強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變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認知準備:幼兒對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認識,看見過垃圾場、垃圾堆。

2、材料準備:

(1)垃圾場圖片,玻璃從回收到再生的圖片一套,幾個大籃子。

(2)每個幼兒從家裏帶來報紙、易拉罐、紙盒子、玻璃瓶等廢舊物品(裝在大籃子裏)。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出話題。

師:什麼是垃圾?(不要的東西、沒有用的東西就是垃圾。)

二、觀察垃圾場圖片,瞭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壞處。

1、瞭解垃圾的處理方法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害處。

師: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這麼多的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呢?用以下這些方法來處理垃圾有什麼缺點?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害處?

掩埋法:佔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蒼蠅、病菌;焚燒法:容易產生煙塵污染;積肥法:農業生產幾乎都不用積肥了。

2、啓發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垃圾?

三、引導幼兒爲垃圾分類。

1、出示幼兒帶來的各種廢舊物品,請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這些垃圾真的就沒有用了嗎?

(1)觀察“玻璃瓶從回收到再生”的圖片,悅一說廢舊玻璃瓶是如何變成嶄新的玻璃製品的。

(2)討論:廢紙怎樣變成新紙?舊的易拉罐怎樣變成新的易拉罐?

小結:垃圾並不是非丟不可,很多垃圾還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專門把廢舊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導幼兒給垃圾分類。

師:爲了方便回收,我們應當把垃圾分類整理。看一看,哪些廢品可以分爲一類呢?允許幼兒互相討論,可提示幼兒,把質地相同的東西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並探索用圖案標誌來標明種類。

一般來說,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爲四類:

(1)金屬:如鐵罐、鋁罐、錫等,回收後送往工廠,可以再冶煉成各種金屬製品。

(2)紙張:利用舊紙做原料,製成再生紙。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經過清洗、消毒後可以再重複使用或重新加工製成新的玻璃製品。

(4)其它3、提出要求。

以後小朋友把家裏的廢舊物品拿到幼兒園來,並分類放好,再賣給收廢品的人。願小朋友都爭當小小環保尖兵,讓好多廢品又變成新的有用的東西,爲地球減少垃圾,節約能源

活動目標:有軟有硬

1、透過對玩具的把玩與觸摸,感知軟軟的、硬硬的,嘗試按玩具的軟硬分類。

2、樂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大膽表達和表現。

活動準備:

1、玩具球兩個,一軟一硬;百寶箱一個。

2、“玩具王國”場景;各種軟軟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軟軟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動過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軟和硬。

教師出示兩個小球,比比它們有什麼不同(幼兒用手觸摸後發現一個是軟的,另一個是硬的)

2、猜一猜,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出示百寶箱,猜猜裏面是什麼,用手摸一摸,說說自己的感受。(軟軟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進一步感知物體的軟硬屬性。

教師帶領幼兒爬過軟軟的草地,走過硬硬的小橋去玩具王國玩,幼兒透過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把玩各種玩具並進一步認識玩具的特質(有軟軟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給玩具歸歸類。

出示軟軟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兒嘗試對軟硬玩具進行分類。邊放邊說:軟軟的(硬硬)xx放在了軟軟(硬硬)的玩具家裏。

5、找一找,鞏固軟軟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請幼兒每人挑選兩顆糖果,一顆軟軟的,一顆硬硬的,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