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變魔術小班教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變魔術小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變魔術小班教案

變魔術小班教案1

設計意圖:

這首歌曲內容簡單、節奏型變化不大、樂句重複性強,比較適合小班幼兒演唱。考慮到小班孩子學習的特點,在活動的過程中,我運用了遊戲情境、難點前置、圖譜引領、置換歌詞等生動的教學方法,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提升了幼兒的學習效率。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能邊唱邊表演。

2.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小手變魔術遊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教師用手套圖譜、幼兒用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

1.擊掌打招呼,熟悉XX XX X O節奏。

2.觀看魔術表演“小手變魔術”。(3遍)

(二)感受歌曲

1.配音樂再次感受歌曲

提問:這次小手變成了什麼?是怎麼變的?

2.師幼互動,重點練習12345,12345,變成小剪刀。

(三)學唱歌曲

1.集體學唱,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2.戴上手套邊表演邊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活動

1.師:魔術師你們還想讓小手變什麼呢?回去後試一試把這些東西也編到我們的小手變變變的歌裏,唱給其他的好朋友聽,好嗎?

2.師:揮揮我們的小手和老師們再見吧。

活動反思

活動的歌曲選擇內容簡單、節奏型變化不大、樂句重複性強,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演唱。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關注了幼兒學習的特點,有效地設計教學策略,運用了難點前置、遊戲情境、圖譜引領、置換歌詞等生動的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動靜交替的原則,多種演唱方法達到了保護與練習並重的目的。在學唱新歌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同時關注幼兒歌唱活動中常規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活動常規更加提升了幼兒的學習效率。

變魔術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白糖、鹽溶解在水裏後水會變味。

2、幼兒從實驗中體會到操作的樂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水壺、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碟子

2、白糖、鹽每組一份。

3、記錄表、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主題。

1、看情景觀察:教師表演,口渴了喝水。

提問:你們知道我在喝什麼嗎?

對了,我喝的是水,你們都喝過水吧,你們覺得水是什麼味道?

小結:白開水淡淡的,沒有味道。我們每天都要喝適量的白開水,身體纔會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師變魔術:把白糖和水混合,然後讓小朋友猜猜水會變成什麼味道。

請個別小朋友嘗一嘗,提問:請你告訴大家你喝了這水是什麼味道的,你覺得好喝嗎?

3、交流談話:淡淡的水怎麼會變成甜甜的水?

二、比較糖和鹽

1、教師出示鹽和糖,讓幼兒觀察,比較鹽和糖有什麼區別

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是什麼東西嗎?

2、提出問題:淡淡的水加入鹽會變成什麼味道,加入糖又是什麼味道?

3、教師示範操作。

4、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記錄。

三、幼兒探索:變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請小朋友每人拿兩隻杯子,嘗試把鹽和糖分別放入不同的杯子裏。

2、交流:你剛纔是怎麼變的?先拿什麼?然後做什麼?加什麼?用標記圖表示出幼兒操作的過程。

3、小結: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變成了甜甜的糖水,淡淡的水中加入鹽就變成了大咸鹹的糖水。

變魔術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利用彈珠滾畫和拓印的形式完成“青花瓶”和“梅花”的製作。

2.在滾滾、印印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彈珠、盒子、勺子、操作紙、顏料。活動過程:

一、出示玻璃彈珠,引起幼兒玩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噢,是彈珠。

2.彈珠可好玩了,它可以給白紙變出美麗花紋呢!你想知道它是怎麼變的嗎?

二、彈珠滾畫

1.出示操作材料師:那你們的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哦,老師這裏準備了白紙還有藍色的顏料,現在就要請彈珠寶寶來大顯身手嘍!師:我把彈珠寶寶放進顏料盤裏,讓它穿上美麗的藍衣服,再用小勺把彈珠寶寶舀起來,讓它坐上“小勺飛船”,來到盒子中間把它放下來。

2.教師示範彈珠滾畫(1)小彈珠要開始變魔術啦!(教師示範滾彈珠。)師:咦,這張白紙上發生了什麼變化?我是怎麼做的?(讓小彈珠往上滾,往下滾)師:原來呀,我拿起盒子輕輕滾動,左右滾動,上下滾動,四面八方都滾動,滾好後放回原來的盒子裏。看,(教師出示作品)現在白紙有了漂亮的藍花紋,漂亮吧!(2)如果彈珠寶寶身上沒顏色了我們可以再請小勺飛船來幫幫忙,把彈珠寶寶再送到顏料盒裏蘸一蘸,讓它穿上藍衣服,再來滾一滾。

3.教師提出操作要求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也來用彈珠寶寶變一變,老師相信小朋友一定很能幹,也會把白紙變

變魔術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使幼兒瞭解並嘗試間隔排列。

2、提高幼兒對棋盤結構的認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供幼兒操作的各種材料,頭飾若干,大棋盤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老師扮成“仙女”姐姐:

“仙女”姐姐會變魔術,請小朋友仔細看

1、出示紅,白木塊,“什麼顏色?”

(1、)透過魔術變成一串紅白相間的項鍊、

(2、)請幼兒觀察項鍊的結構特點、

小結:一個紅一個白又一個紅一個白排隊,

“一個隔這一個排叫間隔排”

2、出示藍,黃紙圈,“什麼顏色?”

(1、)透過魔術變成藍黃間隔的彩條、

(2、)請幼兒再次觀察結構特點、

集體小結:一個隔着一個排叫間隔排、

二、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給予指導、

2、稍加講譯

3、出示黑白正方形

a、請幼兒示範間隔排、

提問:象什麼?你們見過嗎?

b、出示大棋盤:

觀察:橫、豎都是間隔排、

c、示範豎着間隔排。

4、幼兒用玻璃片操作嘗試橫豎間隔排、

三、音遊:《小貓叫,小兔跳》

在原有基礎上,引導幼兒貓兔間隔排、

活動反思:

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同伴分享交流快樂了,這時的孩子們已經完全沉浸在興奮之中了,毫無憂慮、擔心。快樂的和同伴一起交流。遊戲中,孩子們不僅敢於表達,還可以說是樂於表達了。把表達教育提升到了新的層面。

變魔術小班教案5

教學內容:

變魔術(“1”和“許多”)

教學目的:

1.區別“1”和“許多”,能正確說出什麼是一個,什麼是許多。

2.學習由同類物體組成許多,並把許多分成一個一個物體。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實物教具:撲克、玩具。

2.於幼兒人數相等的積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個,選取的物體單位名稱應爲“個”,便於幼兒掌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讓幼兒區別“1”和“許多”的概念。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一張撲克牌,讓幼兒說出“一張”,繼續快速的出示,啓發幼兒說出“許多張”。以這種形式,重複2——3次,變其它的玩具。

2、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站隊,繼續一位,一位請......啓發幼兒說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組成的許多小朋友”,在請幼兒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啓發幼兒說出“許多小朋友分成了一個一個小朋友。”

二、指導幼兒親自參加分和操作活動,感知“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許多個物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物體,一個一個的物體合起來成爲許多個物體。)

1.老師拿出一筐積塑粒,讓幼兒知道筐裏有許多積塑。

2.把一筐積塑粒撒在地上,說明要求:請幼兒每人迅速的拿一個積塑,然後,會說自己拿了一個積塑。老師問:剛纔地上有許多積塑,小朋友把積塑一個一個拿走了,地上還有嗎?幼兒答:一個也沒有了。

3.讓幼兒把積塑放回筐裏,老師說:小朋友一個一個把積塑放回筐裏,你們看筐裏有許多積塑。老師應強調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三、引導幼兒獨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動室內,哪些物體只有一個,哪些物體有許多。

例如:我有一張嘴,我有許多牙齒,我有一個頭,我有許多根頭髮...

建議遊戲:

1.小白兔拔蘿蔔

目的:透過遊戲認識1和許多。

準備:玩具蘿蔔(於幼兒人數相等),籃子一個。在地上畫一個大圓圈,附近再畫一個小圓圈假設爲小白兔的家。離小圈兩米遠畫一橫線假設爲山,蘿蔔放在山上。

玩法:幼兒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鮮豔的“小兔”站在小圈裏,其他“小兔”站在大圈裏。老師啓發幼兒認數:小圈裏有幾隻“小兔”?大圈裏有多少隻“小兔”?(老師最後告訴幼兒:“小圈裏有一隻“小兔”,大圈裏有許多隻“小兔”。然後“小兔”到山上拔蘿蔔,每隻“小兔”拔一個。由老師發信號,“小兔”從家裏蹦出來,到山上拔蘿蔔,邊蹦邊念兒歌:“小白兔,樂呵呵,到山上,拔蘿蔔,一隻小兔拔一個,放在一起是許多。每隻“小兔”到橫線前拔一個蘿蔔。老師問:“你們手中有幾個蘿蔔?”幼兒回答後,老師讓“小兔”將蘿蔔一個一個放在籃子裏,然後問:“一個一個的蘿蔔放在一起是多少蘿蔔?”總結,一個一個蘿蔔放在一起就是“許多”蘿蔔。幼兒邊跳邊念兒歌下山。

2.小螞蟻運糧

玩法:老師出示塑料筐(當倉庫),說:倉庫裏一袋糧食也沒有了,怎樣才能使倉庫裏有許多糧食?請幼兒扮演小螞蟻,每人去運一袋糧食放進倉庫,然後提問:倉庫裏有多少糧食?每隻小螞蟻運了多少糧食?(每隻小螞蟻運一袋糧食,倉庫裏就有許多糧食,一袋一袋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糧食。)老師說:今天天氣真好,小螞蟻把糧食運到外面去曬曬太陽吧!讓幼兒每人運一袋糧食,看看倉庫裏還有沒有糧食。(每隻小螞蟻運一袋糧食,倉庫裏一袋糧食也沒有了,許多糧食就分成了一袋一袋......)

日常活動教育:

1.用日常生活接觸到的人、物作觀察比較,一張桌子、許多張桌子。一張紙、許多紙......

2.在吃副食時,分碗或拿杯子時,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區別1和許多,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親子游戲:

母雞和小雞。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變魔術小班教案6

設計意圖:

橡皮泥是幼兒美工活動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時,我總是不斷地提醒幼兒不能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會把原來漂亮的顏色弄髒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動中,一個小朋友將紅色和黃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來,我只好將這兩種顏色放在手裏捏成一團,這時做錯事的小朋友驚喜地喊到:“老師,顏色變了……”這一喊,把周圍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了,大家看到紅色的橡皮泥和黃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變成了橙色,孩子們都很驚奇地叫着:“老師,變顏色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爲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顏色變魔術》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造。

活動目的:

1、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塑料杯、調色盤、排筆、操作紙各若干。

2、知識準備: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說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教師以神祕的口吻引導幼兒猜想:如果兩種顏色混在一起,顏色會不會變?(教師神祕的口吻調動了幼兒猜想的積極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會,有的猜不會。猜想――爲下面進入實驗操作起了鋪墊的作用,幼兒在操作中將會更加認真地觀察顏色是不是產生了變化。)

師:顏色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來玩玩,看看顏色有沒有變化。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分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小,他們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透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更好地觀察顏色的變化。)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顏色水的幼兒將不同顏色的水倒在一起,顏色馬上起了變化,孩子很感興趣,張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說:“變顏色了!變顏色了!”我問她:“你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的呢?”張琳說:“我用紅色和黃色變出來的。”武伊雪說:“我是用黃的和藍的變成綠的。”佳佳在班上年齡偏小,能力也較弱,她在旁邊看着他們,拿着一個空杯子和裝有紅色水的杯子,倒過來倒過去,我鼓勵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她。在武伊雪的幫助下,佳佳也變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興地說:“尤老師,我變出來了。”我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她自己變變看,還能不能變出其他顏色。)

玩顏料塗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開心,華煜拿着畫筆將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攪在一起,看到顏色的變化了,他開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們看,象鬼一樣!”旁邊的小朋友都伸過頭來看,華煜更得意了,拿着畫嚇小朋友,我及時肯定了他的發現:“你的魔鬼顏色真可怕,大灰狼都會嚇跑的,我們大家再來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讓小兔子喜歡的顏色,好嗎?”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開始玩了。)

三、分享實驗成果

師: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幼兒:顏色變了。

師:顏色是怎麼變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變變看。(教師請各組的一個幼兒演示了自己的實驗結果,並鼓勵他們說出自己是怎樣操作的。教師提供給幼兒展示自己實驗過程的平臺,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而底下的幼兒能認真觀看同伴的實驗操作,並有幼兒在議論着:我也是這樣的,我會變不一樣的顏色……)

師小結: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四、幼兒繼續實驗,鼓勵幼兒換組實驗,驗證同伴的實驗結果。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五、活動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發現了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這個祕密,真棒!以後我們還可以再找找,發現顏色還有什麼祕密。

變魔術小班教案7

活動分析: 豆漿、豆製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和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教師主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發展。如:在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時,教師運用了觀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較和觀察,使幼兒瞭解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又運用電教手段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最後,透過品嚐豆製品,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教案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吃豆製品。

2、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初步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黃豆外形特徵的基礎上,知道豆漿的簡單製作過程,並瞭解黃豆還可製成其它的豆製品。

教案准備: 課件、乾溼兩種黃豆人手一份、豆漿機、小槓子每人一個、錄音機、磁帶等。

教案過程:

(一)匯入:以給幼兒介紹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課題。

(二)展開:

1、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1)課件中提出問題:觀察黃豆寶寶長什麼樣的?

(2)教師進一步引導:“黃豆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裏的黃豆寶寶。”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課件提出問題:“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觀察乾溼不同的黃豆。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只要在水裏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3、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1)利用課件觀察做豆漿的過程,瞭解製作豆漿的方法。

(2)現場製作豆漿。

4、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觀看課件,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並豐富“豆製品”一詞。

5、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三)結束:幼兒聽音樂喝豆漿。

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 知道黃豆可以製作豆漿、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

2. 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 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的重點:透過觀察比較黃豆及豆製品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爲主的,主要是透過“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比較乾溼黃豆的不同”、“瞭解黃豆能做各種豆製品”這幾個環節完成。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

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幹黃豆、溼黃豆、豆漿機、豆漿、豆製品錄象、滷汁豆腐乾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帶孩子參觀菜場。

四、說活動過程

情境匯入——觀察比較——知識深入——活動延伸

關於引出活動,我考慮了很多。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遊戲、角色對白,引出活動,爲了更高的領會〈〈綱要〉〉中將各大領域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的創設情境(將黃豆倒在地上,)讓幼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科學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自然的引出課題。在旁觀者眼裏看來,這樣設計也許要亂一些,但我覺得對幼兒收穫更大,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嘗試。

基本部分是:

(1)透過觀察,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2)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4)透過看錄象,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結束部分: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乾、滷汁豆腐乾。 請小朋友一起品嚐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並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去自然角觀察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芽)。

整個活動由淺至深,從易到難。

五、設計亮點

一、重視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是透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

幼兒知有透過探索、操作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幼兒探索科學的操作過程,而急於把答案告訴幼兒,使活動過程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科學活動不侷限於知識的傳授,對於幼兒來說,操作過程遠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此,重視幼兒的科學活動的才做過程尤爲重要。如在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操作活動的材料:乾溼黃豆,首先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並讓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同時爲幼兒創設安全、和諧的心理環境,解答幼兒的疑問,爲他們的好奇好問的探索加以鼓勵和支援,幼兒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支援,就會態度積極主動去嘗試,探索。和諧寬鬆的氣憤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重視幼兒探索活動的評價

評價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以後探索活動的興趣,對那些認真參與探索活動的幼兒

要給予表揚,對每能很好參與活動的幼兒要予以鼓勵,一出建議,鼓勵膽小的幼兒要樂於參與活動,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探索科學活動是一件很有有趣的事,恰當的評價活動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探索的願望。

三、教法的科學化,多樣化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透過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

附:小班科學活動:

黃豆寶寶變魔術

一、活動背景:

豆漿、豆製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

二、.活動目標:

1. 知道黃豆可以製作豆漿、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

2. 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 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 每組一筐幹黃豆,一盆溼黃豆,一杯豆漿、一盆豆製品(用牙籤 插好的黃山豆腐乾和滷汁豆腐乾),一塊毛巾。

2. 豆漿機、一大玻璃杯水,一隻空玻璃杯,一鍋事先煮好的豆漿,抹布、錄音機、磁帶。

3. 豆腐、素雞、百葉、油豆腐、豆腐乾實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黃豆。

5. 參觀菜場上的豆製品。

四、.活動過程:

情境匯入——觀察比較——知識深入——活動延伸

1. 教師有意的創設情境(將黃豆倒在地上,)讓幼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1) 今天大家就來和他們一起玩。讓我們先來看看黃豆寶寶長什麼樣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裏的黃豆寶寶,等會告訴大家。

(2) 師:“黃豆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什麼形狀的?”

(3) 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在組織幼兒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對黃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黃豆寶寶第一次變魔術,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

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小朋友昨天也在自然角把‘我’泡一天,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過的‘我’和沒泡過的‘我’有什麼不一樣?你可以把發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幼兒觀察乾溼不同的黃豆。

師:“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 :黃豆寶寶只要

在水裏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4.. 知識深入,黃豆寶寶第二次變魔術,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觀察做豆漿的過程,瞭解製作豆漿的方法。

①請小朋友睜大眼睛,看看黃豆寶寶是怎麼變成豆漿的?(教師操作,幼兒一起說:“變變。”)

②師:倒出豆漿後提問:“黃豆寶寶呢?它沒有了,變成什麼了?豆漿是什麼顏色的?”

③師:“豆漿是生的,還不能吃,應該怎麼?”

④師:煮豆漿。

5.透過看錄象,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師:“我們黃豆寶寶本領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漿,還能做許多東西呢

師:小結:豆腐、百葉、素雞、豆腐乾、油豆腐、都是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

6.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1) 師:“什麼東西這麼香?”

(2) 請小朋友一起品嚐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並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3) 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乾、滷汁豆腐乾。並提醒幼兒吃好豆腐乾後,牙籤放在盆子裏,擦乾淨嘴巴。

活動延伸: 去自然角觀察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芽)

變魔術小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各種蛋的不同,知道不同的蛋變成不同的小動物。

2、透過遊戲,感受蛋寶寶變成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雞蛋、鴨蛋、鵪鶉蛋、鵝蛋、鴿子蛋等實物。

2、卡片若干。

3、神祕袋一個;歡快的音樂;工作毯一塊。

活動過程:

1、教室小心的將各種蛋裝入神祕袋中,出示神祕袋問:“你們知道這個袋子裏裝的是什麼嗎?”

2、請幼兒依次摸一摸袋子,猜猜袋子裏是什麼?

幼兒猜出後將各種蛋一一取出,放在工作毯上,說出各種蛋的名稱,比一比他們有什麼不同。

3、將實物蛋與圖片進行配對。

“老師爲每一個蛋都拍了照片,請你們來看看,這是哪個蛋寶寶的照片?”

4 、提問;“這些蛋長大了,會變成什麼小動物呢?”

請幼兒將相應的蛋寶寶的照片翻過來,看一看蛋寶寶變成了什麼小動物。

5、討論;“還有什麼小動物是由蛋寶寶變成的?”

6、遊戲“蛋寶寶變魔術”:

請幼兒扮演一個蛋寶寶,蜷起身子趴在地下。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請蛋寶寶聽着音樂自由扭動身體,當音樂停止時,教師和幼兒一起喊出“變變變”的口令,然後幼兒跳起來自由的擺出一種由蛋變成的小動物的造型。教師走到幼兒的身邊問:“蛋寶寶,你變成了什麼啦?”引導幼兒回答出“小烏龜”、“小鴨子”、“小鴿子”等各種生蛋的小動物的名稱。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區投放煮熟的鵪鶉蛋、雞蛋、鴨蛋等,請幼兒練習剝蛋殼、切蛋。

2、將剝下的蛋殼搗碎,用搗碎的蛋殼放在美術區,供幼兒製作蛋殼畫。

變魔術小班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黃豆的主要特徵,初步知道黃豆能變成許多好吃的東西。

2. 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 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 每人一筐幹黃豆,一盆溼黃豆,一杯豆漿、一塊毛巾。

2.豆漿機、一大玻璃杯水,一隻空玻璃杯,一鍋事先煮好的豆漿

3.豆腐、素雞、百葉、油豆腐、豆腐乾實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黃豆。

(三)活動過程:

1. 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1)小朋友,我是黃豆寶寶,我還把我的好朋友都請來了。今天,大家就來和他們一起玩。讓我們先來看看黃豆寶寶長什麼樣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裏的黃豆寶寶,等會告訴大家。

(2)“黃豆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什麼形狀的?”

(3)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 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我們的本領可大了,會變許多魔術,小朋友喝的豆漿也是我們變出來的。

(1) 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①“做豆漿前首先得把黃豆寶寶放在水裏泡上一天,所以,

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把黃豆泡在水裏,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有什麼不一樣。

②幼兒觀察乾溼不同的黃豆。

③小結 :黃豆寶寶只要在水裏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2) 觀察做豆漿的過程,瞭解製作豆漿的方法。

①請小朋友睜大眼睛,看看黃豆寶寶是怎麼變成豆漿的?

②倒出豆漿後提問:“黃豆寶寶呢?它沒有了,變成什麼了?豆漿是什麼顏色的?”

③“豆漿是生的,還不能吃,應該怎麼?”

④煮豆漿。

3.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說一說,黃豆除了可以做豆漿不可以做什麼。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①“黃豆寶寶本領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漿,還能做許多東西呢,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還吃過什麼用黃豆做的東西?”。

②“你們說的都很好,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些用黃豆做成的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

③小結:豆腐、百葉、素雞、豆腐乾、油豆腐、都是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

4.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1) 請小朋友一起品嚐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並教育

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2) 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乾、滷汁豆腐乾。並提醒幼兒吃好豆腐乾後,牙籤放在盆子裏,擦乾淨嘴巴。

(四)活動延伸:

分組種黃豆,看看過幾天后黃豆寶寶會有什麼變化。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援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變魔術小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探索,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2.初步瞭解豆漿的製作過程及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黃豆、小碗若干,豆漿機一臺。泡漠板鋪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漿若干。

3.黃豆圖片、自制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出示毛絨玩具小豬,引導寶寶跟小豬嚕嚕打招呼。

2.請寶寶幫忙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觀察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1.和寶寶一起交流黃豆的特徵。

教師提問:

(1)黃豆寶寶長的是什麼樣的呀?

(2)黃豆寶寶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

(3)黃豆寶寶摸上去有什麼感覺?

(三)瞭解豆漿的製作過程1.比較幹黃豆和泡水黃豆的不同,透過學學它變胖的樣子,體驗黃豆的變化。

2.欣賞磨豆漿,引導寶寶觀察黃豆寶寶的變化過程,並模仿黃豆寶寶跳舞,體驗快樂。

3.教師小結:豆漿是用黃豆來做成的,豆漿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嚐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1.品嚐豆漿,說說豆漿的味道,想想放了什麼會使豆漿變甜、變鹹。

2.介紹豆漿的營養價值。

(五)結束活動:感謝小豬嚕嚕的熱情招待,並和它告別。

活動延伸:

透過多種方式瞭解更多的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