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八上第六單元複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八上第六單元複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上第六單元複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八上第六單元複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

教學過程:

一、學生解讀學習目標:

▲1.積累本單元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

2.能熟讀背誦課文,弄清基本含義,品味精彩語句,培養愛國情感。

二、解讀課前預習:

師:由於課前預習我已經提前批閱,現在我們只針對完成難度較大的內容加以強調。(生結合課前板書內容進行強調,師加以補充)

1.字詞:闕( )曦( )月飛漱( )其間霧凇沆碭( )艨艟()數百挐( )一小舟如履()平地

2.古今異義(補充出例句):

望:古義:農曆十五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

今義:向遠處看

戶:古義:門(月色入戶)

今義:人家,住戶或窗戶

強:古義:竭力、盡力,文中指痛快(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今義:勉強

3.一詞多義(補充出例句):

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盛(從)自三峽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至:至於夏水襄陵(到)每至晴初霜旦(如果)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到)

共: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爲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觀:觀潮(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戰亂)

以:以此誇能(憑藉,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不以疾也(如)

4.詞類活用:

則玉城雪嶺而來(玉:像玉砌的……雪:像白雪覆蓋的……)

5.特殊句式:

省略句:(兩岸)重巖疊障(我)解衣欲睡(我們)相與步於中庭

(潮)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而來

(師點撥:在翻譯時判斷句應譯成“……是……”的句式,倒裝句要恢復成正常語序,省略句要補出省略成分。)

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理學案,把前面沒有說的問題小組內再互通答案,並整理好。

 三、鞏固複習:

1.給學生10分鐘時間自主複習課前預習中掌握不紮實的內容,每人選出一個自己認爲最重要的文言知識(課文背誦除外),然後班內互相提問,檢查其他同學是否掌握。

2.班內提問:

要求:學生間互相提問,採用搶答的形式,其他小組的同學回答優先,問題不能重複,各個小組注意記分時間爲3分鐘。

3.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陶弘景在《答謝中書書》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他在《答謝中書書》中是怎樣描述人間仙境的?現在,我們這裏已經是萬物肅殺的冬季,可在南方,冬天卻是另一番景象。三峽的冬天是怎樣的?西湖的雪景又是什麼樣?我們沒有時間、資金出外旅遊,就來欣賞一下眼前的美景。蘇軾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以上問題全部採用集體回答的形式)

四、課內檢測:

(略)

五、小結:今天,我們複習了第六單元的幾篇文章,回家後把沒有掌握紮實的知識再鞏固。期末考試在即,馬上各科都要進入複習,在此,我們以蘇軾的詩共勉吧: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六、作業:完成課後拓展,下節課交流展示。

附:課後拓展: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註釋】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於檐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點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月色人戶木蘭當戶織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聞風鐸聞水聲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於”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於此”中的“於”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戰於長勺B.萬鍾於我何加焉C.請廣於君D.賢於材人遠矣

3、用“/”爲乙文中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

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

4、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

5、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

八上第六單元複習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

一、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所選幾首詩文都在描寫自然山水的優秀詩篇,這些詩文中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與自然的交流與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複習本單元,不僅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品味這些詩文的優美意境,還要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初中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文言文,理解基本內容;堅持紮實的基本功訓練,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初二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瞭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在平時的新課學習中已經積累了該課的文言知識,在複習時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要注意前後聯繫、融會貫通,並引導學生在複習的基礎上“溫故知新”。

 三、教學目標:

第一部分是知識結構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掌握易讀錯、寫錯的字詞的音形義、文言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第二部分是能力培養目標:從課文中學習古人的寫作技巧,領會作者在文章裏所寄予的情感和思想,使學生得到寫作借鑑和思想啓示,積累寫作素材;力求從“文言”和“文章”兩個層面學習文言文,把學習落到實處,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感目標:感受祖國山水的壯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具體設計爲以下兩個目標:

▲1.積累本單元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

2.能熟讀背誦課文,弄清基本含義,品味精彩語句,培養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本單元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怎樣讓學生主動學習,與老師要求一致,使整理學案和練習做到全面、準確、規範。

五、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1.學生完成課前預習,教師批閱,瞭解預習情況,爲展示做準備。

2.課前展示在批閱中出錯較多的內容。

匯入:初一咱們學過《〈論語〉十則》,孔子就對複習的重要性有過精闢的闡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今天,咱們就來複習第六單元。第六單元主要有哪些課文?(生說,師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