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背影》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背影》教案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一)知識目標

1. 掌握讀讀寫寫和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 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1. 掌握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蘊含的情感。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 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卸(xiè)  奔(bēn)喪(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  典質(zhì)  賦(fù)閒 頹(tuí)唐  瑣(suǒ)屑  差(chāi)使 勾(gōu)留 攙(chān)  蹣(pán)跚(shān) 

 2. 作者及背景: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於樸素中見豐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氣息。他的作品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我們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2)《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在清華大學任教。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作者當時在北大哲學系讀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車站惜別。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上課之前,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父親》。以歌曲和下面一段獨白匯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但是,父母卻一天天的老去,同學們,你是否注意到:皺紋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額頭;銀髮也在不經意間從父母頭上冒了出來;他們的腰身已變得不再挺拔……有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當我們面對着蒼老而可敬的父親時,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着他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不由得而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普通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2)請學生分段有感情的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分出段落,並瞭解段落大意。

1、第1自然段 這兩句交待了作者的寫作原因,用一個“最不能忘記”表現了父親的“背影”給“我”留下的是無比深刻的印象,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 問:爲什麼父親的背影“最不能忘記”呢? 明確:這裏是作者設定的懸念,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問:課文題目是背影,而這裏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這種寫作手法叫做什麼呢? 明確:這種寫作手法,我們稱之爲開門見山,開篇點題。點明這是難忘的背影。     板書:第1段:開篇點題,難忘背影 2、第2-3自然段 問:“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那作者這裏指的是哪些事情,請在課文中找出來? 明確:“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親朱鴻鈞原任徐州菸酒公賣局局長,被解職。文中的“禍不單行”正是指這兩件事。 問:第3段寫的是什麼? 明確: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慘淡。結合剛纔所講的禍不單行來看,這兩段文字闡明瞭作者當時的家境是非常的困難。而這又在整篇課文裏面起到什麼作用呢?這些都是另人傷心的事情,作者這樣寫,實際上是爲了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所以這兩段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爲“描述家境,渲染悲涼氣氛。” 

       -

板書: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悲涼氣氛 3、第4-5自然段 問:在第4自然段中,寫了父親的心理變化過程,由不送我到決定送我,作者爲何刻意寫這個環節? 明確:作者這樣寫恰恰是爲了強調父親對兒子的那種細心關照。透過兩次“再三”和兩次“躊躇”都可以表現出來。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在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兒子。 問:這一段共出現過幾次“聰明”?請找出原文。 明確:共出現兩次。第一次的“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當父親忙着和腳伕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實並不是父親說話不得體呢,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可是當時作者並沒能體會到父親的想法。而現在想起來,自己那時候太不成熟了,自以爲是,心裏面很內疚,這裏的聰明是反語。第二次的“那時真是太聰明瞭”父親囑託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爲看破世情,其實以父親的經歷,他怎麼會看不出這種人情事理呢!只是“我”當時完全不能領會父親的用意,這裏的聰明也是反語,是作者對父親的關懷的一種反省!悔恨自己不理解父親。 問:在第4、第5這兩段中,作者幾次提到我的年紀?請找出來。 明確:作者兩次提到我的年齡,“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親的做法並不理解,覺得沒必要,這也正呼應了剛纔所講的兩次聰明的悔恨自責心理,同時也從側面反應出父親對我的關照是細緻入微的。 小結: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父親在送行時對我的細心關照。我們可以把這兩段概括爲“車站送行,細心關照”。 板書:第4-5段:車站送行,細心關照 四、本課時小結 ……

作業:

  1、反覆朗讀,理解文章感情。

  2、抄寫課下注釋

第二課時 

複習上一課時所講的主要內容 設計:上一節課,我們講到第5自然段,同學們應該還有所印象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複習一下上節課所講的主要內容。上節課,我們講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麼?還記得板書是什麼嗎?(開篇點題,難忘背影)很好,那麼第二三自然段我們又是如何來概括其內容的呢?(描述家境,渲染氣氛)第四第五自然段呢?(車站送行,細心關照) 板書:第1段:  開篇點題,難忘背影       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氣氛       第4-5段:車站送行,細心關照     這節課我們接着往下講,請大家翻開課本看到課文的第6自然段,這是全文的重點段,請大家把這一段齊讀一遍。 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注意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    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   蹣跚  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臺時的動作   探、攀、縮、傾  行動不便,艱難

課文講解 1、第6自然段 問:這一段主要寫的又是什麼呢?  明確:這一自然段主要描寫了“我”在車站看到的父親的兩次背影。 問:這一段,第一次背影是在什麼情況下看到的?  明確:父親去買橘子爬月臺的時候。 問:作者是如何來描寫這個背影的? 明確:先寫父親的外表和衣着,“父親是一個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再寫父親爬月臺,這樣就能把父親的爬月臺畫面更好描繪出來。 交待父親是個胖子,是爲了後面的爬月臺做鋪墊。 父親的衣着是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板書: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教師講解(蹣跚)這個詞的意思?作者爲什麼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板書:蹣跚  寫完父親的蹣跚,作者又寫了什麼?(父親爬月臺)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動作描寫)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來描寫父親爬月臺?(“攀”、“縮”、“傾”)爲何用“攀”不用“抓”?(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用“縮”字有什麼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板書:艱難  要求學生齊讀這幾句話,要突出應重讀的詞。 問:作者看到這樣的背影,他的反應如何? 明確:“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作者被父親深深地感動了,這是一種偉大的父愛。 問:這一段的第二次背影是在什麼時候看到的? 明確:在父親慢慢遠去的時候看到的。這是一個由近及遠的背影,由清晰可見慢慢變成再找不着了。 問:當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正慢慢消失在視線之內,他心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 明確:作者流下了眼淚,內心非常感傷,對自己不能理解父親而悔恨。這是一種對背影逝去的追憶,包含無盡的牽掛。 小結:這一自然段主要寫的就是父親與我在車站離別時的情形,文章具體寫到了父親的兩次背影,一次是買橘,一次是看着父親離開的時候。那麼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我們可以概括爲“車站離別 刻畫背影”。 板書:第6段:車站惜別,刻畫背影 2、第7自然段 讓同學們齊讀第七段。 問:作者此次見到父親的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這是什麼原因? 明確:父親在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淚如泉涌,含着眼淚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所以這一處背影是在“晶瑩的淚光中”見的。 小結:這一段寫的就是從那次浦口車站分別以後,作者看到父親來信,又回想起了父親的背影,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我們把這一段概括爲“思念父親,再現背影”。 板書:第7段:思念父親,再現背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淚,情思綿綿,強烈地撞擊着我們的心扉,在朦朧的淚光中,那份永恆的父子深情在無盡地蔓延一…     全文總結:這篇文章一共寫了四次背影,我們都已經一一解讀過了,而這篇文章所要透過背影來表達一種什麼思想情感呢?文章從背影的角度刻畫了父愛子、子愛父的感人畫面,表達了深深的父子之情。

三、這篇文章感人至深,今天我們來品味他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父親所說的幾句話的含義。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理解: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安慰。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理解:“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是說叫別人去不放心。體現了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理解:細心關照之後,又想起兒子在路上口渴的問題。擔心橘子買來之後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於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爲兒子想得多麼周到。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理解: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嚀兒子來信好讓他放心。

5.“進去吧。裏邊沒人。”

理解:不讓兒子送他,催促兒子回車廂裏去照看行李。事事爲兒子着想。

這幾句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地揭示了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

六、結束語

    一個不懂得享受愛的人,他的良知是蒼白的;一個不懂得回報愛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大家不妨試着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

    有一句話,值得你銘記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

七、朗讀全文,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與寫作特點。朗讀時要體現感情。

八、作業設計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寫作練習。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了你?這件事的經過怎能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九、教學反思 

董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