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信的旅行》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信的旅行》幼兒園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信的旅行》幼兒園大班教案

《信的旅行》幼兒園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隨着科技發展,人類的資訊傳遞方式越來越便捷;

2、瞭解人類已有的多種資訊傳遞方式,願意選擇感興趣的方式進行資訊傳遞體驗;

3、透過觀察圖片、傾聽去了解話題。

4、知道人類智慧主導人類社會的發展。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單元牆飾“信的旅行”中的圖片和調查表,鉛畫紙、筆、信紙、姓名貼人手1份,手機、電腦、IPAD若干(數量根據現有條件進行調整)。

活動過程:

一、回憶前經驗,引起討論資訊傳遞的興趣

1、分享調查表內容。提出要求:“同你身邊的小夥伴討論你的調查表,‘通信大調查’,看看還有哪些傳遞消息的好方法。”

小結:爲了把好消息分享給別人,我們想了很多種辦法傳遞消息。例如寫信、打電話、發微信等等。現在的我們可以把文字、圖片和視頻都傳遞出去。

2、提出新問題,引起討論興趣。“古時候的人如何傳信的?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好方法?”

二、講述圖片,初步瞭解資訊傳遞的發展史

1、展示古代資訊傳遞圖片,講述人們資訊傳遞的故事:“這幾張圖片來自牆飾‘信的旅行’,你發現了哪些讓你感興趣的傳信方式?”“這樣傳遞信件有什麼好處?”

小結:烽火臺是古代最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一旦發現敵情,士兵便在烽火臺上點燃大火,告知後方需要出兵相助,但是傳遞資訊的距離有限,太遠了,後方會看不見烽火。類似這種看信號的傳遞資訊方式還有揮動旗幟打旗語,直到現在,船員還會使用這樣的方式,向對面的船隻傳遞;古代有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在鴿子的腳上繫上信件,用以飛鴿傳書,但是鴿子只能帶字條之類的資訊,如果在途中鴿子發生意外,信件也會丟失;騎馬送信是古時候較常用的方式。古時候的郵局叫作“驛站”,騎手騎着馬一站接着一站的送信。但是如果中途遙遠、要送的東西太多的話,馬兒得跑好多天。

2、依次展示近代資訊傳遞圖片,配圖講述人們資訊傳遞的故事。提問:“人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的方式有什麼好處?”

小結:人類的交通工具發展以後,信件可以從一個郵局集中,然後透過貨車、飛機、列車送到很遠很遠另一座城市的郵局,郵遞員把郵件分好以後騎車送信;如果有一件事情人們想立刻讓遠方的人知道,則可以打電報。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的方式來傳送資訊的、可靠的即時遠距離通信方式。後來西方人發明了電話,人們對着話筒發出語音,電話線能把語音變成電流傳送到遠方,傳遞資訊的方式變得及時且簡單易懂,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使用電話。到了現代,人們發明了互聯網,發明了電腦、智能手機,人們運用各種軟件把聲音、圖片、視頻即時傳送,因此,利用互聯網進行資訊傳遞是現在人們的首選方式。

三、選擇並操作某種資訊傳遞方式,體驗資訊傳遞的過程(實物操作)

1、選擇資訊傳遞工具。

展示筆、紙、手機、IPAD、電腦,討論它們是如何幫助人們傳遞資訊的.;“這些是什麼?”“你現在想用誰來幫助你傳遞消息?”

2、幼兒自主操作。

如受到器材數量限制,請幼兒分組實踐。手機組、IPAD組、電腦組和紙筆組。手機運用發資訊功能,IPAD運用微信、QQ等功能,電腦發E-mail,紙筆則直接用鉛筆在信紙上進行塗寫。

四、想象表達未來資訊傳遞的方式

1、討論未來的資訊傳遞方式:“你覺得未來還會出現新的資訊傳遞方式嗎?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想發明什麼樣的資訊傳遞工具或者方法?請你來畫一畫。”

2、幼兒將作品集中展示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心中想法:“你爲什麼這樣設計?它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變化?”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在父母協助下利用互聯網蒐集自己最喜愛的資訊傳遞方式的詳細介紹和發展歷史,製作成“我最感興趣的資訊傳遞方式”小報帶來班級交流。

《信的旅行》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和探索現代生活中常見的通訊工具,感受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學習在常見的幾種電話機上給親人或同伴那撥打電話。瞭解110、119、120等緊急求助電話的號碼和使用要求。

3、學習自制小電話。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讓幼兒回家問問家長最近是否受到過信,是誰寄來的,看看信是什麼樣的。

教師準備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導要點:

談話匯入:

爸爸媽媽最近是否收到過信,信是什麼樣子的?

爲什麼信能從遙遠的地方送到我們手上?

出示信封,引導幼兒觀察信封的結構和書寫規範。

老師最近也收到幾封信,咱們一起看看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麼?

教師給每組分發兩個信封,讓幼兒觀察信封。

提問:能寄到我們手上的信封上有什麼?—(如寫好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貼有郵票、蓋有郵戳,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討論:

這些信是怎樣從其他人那兒寄到我們這兒的?

爲什麼信封上除了要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地址、姓名,還要寫上寄信人的地址、郵政編碼等?

討論和引發幼兒的寄新活動。

最近小朋友們做了許多好看的卡片,你們想把卡片寄給誰?如果要寄給他們,我們需要做什麼?

活動反思

《信的旅行》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題2的內容,主要教學目標是:1、瞭解一封信從寄到收的幾個主要環節,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從而萌發出要尊重他們及其勞動的情感。2、學會正確地書寫信封,瞭解關於寄信的一般常識。3、瞭解通信中的一些規則,養成自覺遵守通信規則的意識和行爲。

爲了把課上好,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主要是蒐集有關的資料。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的。要讓學生更清晰地瞭解信從寄到收的幾個主要環節,體會郵政人員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單靠老師講,學生的印象沒那麼深刻,因此,我就上網查閱了有關視頻,課上播放給學生看。實踐證明,採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讓課堂效率更高。因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要了解關於寄信的一般常識,我準備了相應的課件,讓學生一目瞭然,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常識。並且學會如何寫信,在實際的生活中懂得運用。通信中的一些規則大部分學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就利用一些反面教材,事先吩咐班上的學生幫忙拍一段視頻,讓全班學生展開討論,引導他們如何才能做到遵守通信規則。

我所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學生容易接受。先是介紹信件的種類,接着教會學生如何填寫信封,然後利用媒體介紹寄信的環節,最後讓學生了解通信規則。我能創造性地處理和運用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充分體現課程資源的綜合性,課堂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想道德價值導向正確,所以能達到本課程開設的目的,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現代教育日新月異,正確的觀念能引領我們前進。現代教育理論爲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要學生能與老師互動起來, 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活動,注意發展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使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養成學生善於思考和探索的良好習慣。如寫信封的方法,讓學生透過看書自學,小組交流使學生掌握。在學生動手寫的過程中,基本上能正確書寫。整個課堂學生比較活躍,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深受聽課評課人的好評。

我認爲:如果有條件讓學生對郵局分揀員的工作進行實地調查,學生對他們工作的辛苦體會更深,這是不足之處之一;還有在寫信封前,老師沒有強調信封上的字的大小,因而使學生在信封上的字寫得太小,不夠規範;另外,如果最後能以遊戲的方式結束,加上編出一首兒歌:“小信封,大嘴巴,滿滿信紙裏面裝,貼郵票,去旅行,世界各地跑得快,郵筒裏,停一停。郵局裏面蓋個章,郵遞員按門鈴,叮咚叮咚送到家。”課堂效果會更加好。以後課前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學生易於發生的問題,考慮要細緻,讓課堂教學到達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