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挑山工》教案十篇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挑山工》教案十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嘗試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與自信心,真正達到自主讀書的目的。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讀與導讀結合,感知文章脈絡,凸現重難點

在新課初始,教師設計這樣的自學題讓學生閱讀、思考;

1倍鐐ㄈ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生字、新詞。

2閉頁鎏羯焦ず陀穩聳竊躚登山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你的疑問與作者一樣嗎?並把你的疑問寫下來。

3鼻氚煙羯焦そ駁幕盎出來,再認真讀讀最後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全文表達順序是什麼?

4蔽惱掠心男┠愣斂歡的地方,請做上記號。

首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這個自讀與合作學習的平臺上,教師始終要關注、引導學生,使學生自學討論能深入下去,重視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學生討論中的焦點與難點問題。

二、直奔重點語段,品析語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朗讀描寫挑山工與遊人登山的語段,討論並畫出挑山工與遊人登山路線對比的簡易圖。在全班交流時,選幾組進行展示,每組還要派一個代表解說該組的圖示、閱讀該段的體會。透過這樣的閱讀與再造想像的訓練,既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又爲學生口語表達訓練提供了機會。

其次,引導學生體會挑山工說的話。挑山工說了哪幾句樸素的話,你從這些話裏體會到了什麼?

方法一:教師重在啓發、引導學生學會在自讀、合作、探究的學習中,體會句子的蘊涵的意思。

思考題設計:聯繫上下文,領悟重點詞語,聯繫平時生活實際談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學習方式,體會挑山工的話中蘊涵的意思,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請閱讀理解挑山工說的話,完成下面練習:

(一)讀了挑山工的話,我們懂得了:

1庇穩說巧絞保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爲。請找出文中寫遊人“玩玩鬧鬧”,“總停下來”的語句讀一讀。

2碧羯焦さ巧街所以能,是因爲。

(二)從挑山工與遊人登山時的不同表現,我們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結合自己平時學習和生活的例子說說嗎?

練習(一)重點讓學生自學、朗讀感悟;

練習(二)要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再反饋,使人人都能有發言表現的機會,同時,努力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認識能力得到提高。

三、選擇性練習,深化獨特認識,拓展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學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師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從以下三題中選兩題完成。

練習:

1鼻肽惆鹽鬧兇釹不兜撓鋃握抄下來。

2比綣見到挑山工,你想對他說什麼?請寫下來。

《挑山工》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二。

2.收集有關資料。

3.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18個新詞。

學習過程:

一、讀課題,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麼的嗎?

(因爲泰山山路陡峭,車輛無法通行,山上的貨物大都要靠人力運送,從事這樣工作的人被稱爲“挑山工”。)

二、請你大聲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讀完後,請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讀準了嗎?

拘束的“束”字讀音:shù

黝:在“黝黑”一詞中讀yǒu;但在黑黝黝一詞中,就要讀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面板黑得發亮,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二》。

摺尺形的“折”在這裏讀:zhé

三、請你看課後生字:

1.寫一寫,要注意以下幾個字的的字形:

黝:左邊是“黑”字,表義,右邊是“幼”表音。

憨:上邊是個“敢”字,下邊是個“心”。

茵:要注意與“菌”區分。

2.查字典或詞典,理解下面幾個詞的意思:

喧鬧、飽覽、流連、姿態奇特、騰雲駕霧、不解之謎、哲理

四、請你默讀課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把答案畫在書上。

2.請你能根據下面的提示試着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介紹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長,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敘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時,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經過和他攀談,解開了心中之謎。

第三段:我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來激勵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幾次、在什麼地點相遇,請在書上標出。

4.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在書上註明。

《挑山工》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啓動思維

1、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說一說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圖揭重點,激活思維

1、文中具體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畫下來,請大家看一看。(把圖端端正正掛在黑板中央)

2、找出與圖相對應的小節。

3、根據預習,自由選擇情感朗讀

(評析:此環節利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課文的中心內容,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創造時間條件,並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自由選擇情感朗讀,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

4、讀完這一節你們對作者的這種作法有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泰山美景那麼多,爲什麼畫這樣一幅畫?

(2)爲什麼一直把他掛在書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麼?┅┅

(評析:根據小節內容,自由思考,自由提問,教師只做整理、排序、篩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潛心會文,主動思維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果索因。教師提供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他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①看書說;②看圖綜合說;③自己感受說;④指導讀書。

教師相機點撥:印象深是作者善於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特徵。

2、我見挑山工幾次超過我們,爲什麼感到驚訝?

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找出挑山工與遊人的不同點,並相機板書。(見板書設計 )

3、爲什麼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呢?

引導學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說的那段話,並用投影展示那段話。

4、擬出關鍵詞並板書。(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5、我從挑山工的話裏聽出了什麼?

相機理解:心悅誠服、意味深長。

(評析:此三個問題圍繞學生的疑問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達,超文思維

1、自我檢測自己的問題;

2、聽了挑山工的話有何想法,對你有何啓發?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或聯繫曾經看過的寓言、童話。

3、激情總結:

其實,不僅那位作家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請你用一句話表達一下你的需要?

(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裏,內化爲自我認識)(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裏,內化爲自我認識)

4、作業 設計

1、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寫下來。

2、填空: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評: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寓意較深。按部就班的講解務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使文章支離破碎。根據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膽取捨,即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學習中心內容,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時間條件,並採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自問、自索、自答、自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附板書設計 :

挑山工 負重 緩慢 路長

(一個勁兒朝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遊人 輕鬆 輕快 路短

《挑山工》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透過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的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3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雲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難點:用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觀察演示法。

五、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

小黑板、掛圖、錄音機、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嶽,有許多人前來遊覽。在遊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遊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麼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麼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並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並用事實說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後從這件事上受到啓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

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啓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遊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啓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爲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的情況,並從中受到啓發。

第三課時

一、複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寫他們的動作,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摺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麼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我"的疑問是什麼?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於遊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餘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彙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齊走)並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鬆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後,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爲什麼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繫實際說說這些話的含義。)

挑山工 遊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標 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作者用親身經歷解答了疑問。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2、彙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透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幹什麼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紮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 板書設計:

挑山工 遊 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標 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挑山工》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往前走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悅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造句。

3、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能從中受到啓迪。

教具準備:

1、寫有生字新詞和挑山工說的一段話的小黑板。

2、一把摺尺,一張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此課爲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講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整體入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挑山工》一文。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同學們已預習了課文內容,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了作者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時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而產生了疑問,後來,透過一個挑山工幾次超過他的事實,以及與挑山工的對話,解開了不解之謎,並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

二、講讀課文

(一)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找出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的段落,.寫作者的親身經歷的段落,.寫作者受到啓發後的段落,並註上符號。然後討論。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句,討論:作者用這一句開頭能起什麼作用?爲什麼起到了開門見山的作用?(一開頭就觸及題目,不繞彎子。)

2、指讀第二句,討論:

①第二句寫了什麼?(挑山工挑重物的樣子)

②扁擔是"光溜溜的",繩子是"垂下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扁擔擔的時間久,磨光滑了。因擔的物品重,"沉甸甸"的,故繩子"垂下"。)你從挑山工的扁擔是"光溜溜的"聯想到了什麼?(有經驗)

③究竟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經驗(特點),課文是從哪些地方來寫的?請默看第一自然段的後面部分,用筆註上符號。(先寫登山的姿勢,再寫登山的路線)。他們登山的這種姿勢起到什麼作用?(保持身體平衡)"他們的路線是摺尺形的--"破折號是表示什麼?(表示註釋)。"摺尺"是什麼?(實物演示)他們摺尺形路線是怎樣的?(齊讀)指名在黑板上畫出來。從遊人登山直上直下,挑山工登山的摺尺形路線,你看出什麼?(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既然走摺尺形路線,會使路程加長,爲什麼挑山工還要走這種路線呢?(使東西不碰臺階,省些力氣,對膝頭有好處。)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是什麼現象使作者感到很奇怪?爲什麼感到奇怪?(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語句,然後用自己的話說)

2、"騰雲駕霧"是什麼意思?(原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那樣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不可理解。)

(四)講讀第三至六自然段(文章的重點部分)

過渡語:爲什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而速度並不比遊人慢?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麼得到解決的?下面,我們就着重學習討論這個問題。指名讀第三至六自然段,大家思考兩個題: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請說明理由。(證實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按事情發展經過寫。因爲寫了作者在山下、回馬嶺、五鬆亭、極頂四個地方與挑山工相遇的情況,證實挑山工登山的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人物、地點、事情都交代得很清楚,說明的道理使人心服。)討論第一節課同學們在質疑問難時提出的有關這部分課文的問題,學生已懂得的問題就不再討論,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兩個難度大點的問題:

1、挑山工挑的東西多,走的路程又長,爲什麼比遊人還先登上極頂呢?他們是不是有近道?(讀課文中寫遊人和挑山工登山時對比的語句。無近道。)邊講邊出示字幕幻燈片:遊人挑山工東看西看踩不實不行玩玩鬧鬧停停走走更不行總停下來一個勁兒往前走

2、作者爲什麼感到挑山工的說的話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告訴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第一,要弄明白"意味深長"和"哲理"的意思;第二,再弄懂挑山工說的這段話的意思;第三,弄清這段話的含義。這樣,就可理解作者認爲挑山工說的話是哲理的原因了。)"意味深長"?(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這段話的含義: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往往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說明一個什麼道理呢?(即挑山工說的這段話的含義)提出小黑板,讀一讀。

(五)講讀最後一自然段。

齊讀(以讀代講)

計論:1、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來激勵自己勇往直前。)

三、挑山工負重堅持不懈地登山的形象對你有什麼啓發呢?請回家後寫出心得體會。(課堂有時間可先說一說。)

《挑山工》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嘗試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與自信心,真正達到自主讀書的目的。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讀與導讀結合,感知文章脈絡,凸現重難點

在新課初始,教師設計這樣的自學題讓學生閱讀、思考;

1?讀通全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生字、新詞。

2?找出挑山工和遊人是怎樣登山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你的疑問與作者一樣嗎?並把你的疑問寫下來。

3?請把挑山工講的話畫出來,再認真讀讀最後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全文表達順序是什麼?

4?文章有哪些你讀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

首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這個自讀與合作學習的平臺上,教師始終要關注、引導學生,使學生自學討論能深入下去,重視個別輔導,及時發現學生討論中的焦點與難點問題。

二、直奔重點語段,品析語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朗讀描寫挑山工與遊人登山的語段,討論並畫出挑山工與遊人登山路線對比的簡易圖。在全班交流時,選幾組進行展示,每組還要派一個代表解說該組的圖示、閱讀該段的體會。透過這樣的閱讀與再造想像的訓練,既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又爲學生口語表達訓練提供了機會。

其次,引導學生體會挑山工說的話。挑山工說了哪幾句樸素的話,你從這些話裏體會到了什麼?

方法一:教師重在啓發、引導學生學會在自讀、合作、探究的學習中,體會句子的蘊涵的意思。

思考題設計:聯繫上下文,領悟重點詞語,聯繫平時生活實際談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學習方式,體會挑山工的話中蘊涵的意思,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請閱讀理解挑山工說的話,完成下面練習:

(一)讀了挑山工的話,我們懂得了:

1?遊人登山時,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爲。請找出文中寫遊人玩玩鬧鬧,總停下來的語句讀一讀。

2?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爲。

(二)從挑山工與遊人登山時的不同表現,我們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結合自己平時學習和生活的例子說說嗎?

練習(一)重點讓學生自學、朗讀感悟;

練習(二)要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再反饋,使人人都能有發言表現的機會,同時,努力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認識能力得到提高。

三、選擇性練習,深化獨特認識,拓展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學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師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從以下三題中選兩題完成。

練習:

1?請你把文中最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

2?如果見到挑山工,你想對他說什麼?請寫下來。

3?挑山工的幾句樸素的話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請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挑山工》教案 篇7

教學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要以突現自主爲前提,而且要關注合作與探究同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發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與合作學習技巧;

2.透過討論探究,交流對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板書課題、簡介挑山工後,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於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合作探究

1.朗讀感受形象。①引導學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同桌交流)。②讓學生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並對照課文插圖,想象挑山工朝着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讀、評價後,選代表在班內朗讀,感受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見”。

要求:在閱讀課文基礎上,以小組合作方式填寫下表規定的內容。教師要走進學生,巡查指導,確保有效學習(小組內先分工、互動、議論,然後在班內展示、評價)。

相遇次數 相遇地點 看見挑山工在幹什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難句含義。①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整體思考“哲理”。②用多媒體展示合作學習問題:a.你認爲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們前頭的原因是什麼?b.“我”爲什麼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麼精神(突出“心悅誠服”理解)?c.挑山工的話對我們有什麼啓示?“我”最需要的是什麼?③合作學習要求:組長要合理分工,並在自讀自思的基礎上展開議論、爭辯,形成昇華性結論。④教師要強化點撥,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形式“亮點”,並在展示、評價中及時引導整合,使學生感悟到位。

4.指導朗讀山民的話。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語速,語氣。可採取教師範讀、同桌試讀、個別展讀、民主評讀和全員美讀的步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昇華其理其情。

四、體驗整合

先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然後個性化展示。鼓勵學生說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讚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後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以質疑啓感悟,以導讀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達到領悟,在三位一體的有機整合過程中,張揚理解的個性,煥發主體的活力,是這一教學設計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匯入後,先以開放的魄力啓迪學生質疑,使之學習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導讀爲感悟方式,於學生心靈深處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隨之,教者精心設計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見”與攻克感悟難點的兩輪有實效的合作學習,把教學一舉推向高潮;最後,又以學生髮表自主、多元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有效深化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顯然,這個設計是頗有借鑑意義的。

《挑山工》教案 篇8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啓迪。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匯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裏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

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作者爲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爲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爲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爲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繫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透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爲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在哪裏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裏,包蘊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裏的話說一說。

作者爲什麼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爲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繫起來可以成爲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爲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透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啓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雲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挑山工》教案 篇9

《挑山工》的學習,老師鼓勵學生課前體驗: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4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語言簡單概括。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鼓勵學生課前體驗: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板書課題、學生簡介對挑山工的瞭解。

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於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預習交流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四、學習生字

1.同桌交流識記字形並組詞。

2.彙報交流。

3.組內交流指導寫字,互評。

4.針對難點板書指導書寫。

五、初知內容

1.小組內輕聲朗讀課文。

2.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

《挑山工》教案 篇10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2、教養: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展: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 (初讀第一自然段後,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複習: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併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麼?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麼? 爲什麼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③爲什麼要把“因爲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就要聯繫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 │

遊人多?

c、爲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遊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爲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可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

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於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 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 )括出。並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爲什麼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彙報後,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爲什麼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並指着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着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爲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麼?第二個意思指什麼?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爲什麼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啓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裏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4、爲什麼要把“因爲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後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麼?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着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着“一直、因爲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

4 挑山工

挑山工 遊人

沉甸甸 沒挑子

路程長 一條道

速度快 落在後面

一個勁兒走 玩玩鬧鬧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