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箭與歌》《別離》教學一體化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與學的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感受作品中所歌頌的友情;

2.瞭解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的特徵和情感表達方式。

二、重點和難點的把握

1.從細節、意象等入手,準確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2.透過對詩歌的比較閱讀,提高現代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法和學法的預設

1.以引導和點撥爲主要教法,層進引入思考與評價;

2.以誦讀和比較爲主要學法,鼓勵開展合作與討論。

課  前  案

一、走進大師

(一)《箭與歌》的作者是           ,         國詩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詩歌善於將平凡事物信手拈來,經過溫馨的想象力和爐火純青的技藝錘鍊後,化爲神奇的篇章。

(二)《別離》的作者是           ,中國現代作家、詩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是一首格律嚴謹的______________詩。他的《十四行詩集》是中國新詩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現生命主題的一部詩集。

二、打實基礎

(一)字音辨析:

蹤影(     )   折斷(         )   耘耕(        )   晤面(       )

(二)多音字辨析:

折:折(   )騰   打折(   )   折(   )本

藏:藏(    )匿   寶藏(    )

降:降(    )落   投降(    )

(三)形近字辨析:

漫長  蔓延  謾罵 

會晤  牴牾  焐酒

(四)字詞解釋:

初晤:初次見面。

(五)詩歌常識:

意象

十四行詩

三、自學課文

(一)誦讀詩歌;

(二)思考下列問題:

1.如何理解《箭與歌》中“箭”與“歌”這兩個意象的豐富內涵?

2.《別離》這首詩透過別離這一特定視角,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課  堂  案

一、交流課前案完成情況,對兩首詩有初步認識

二、文字研習:

其一《箭與歌》

(一)意象

事象與物象都溶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意,如果某種形象與特定的情意構成了固定的關係,比如說到“明月”,就與思鄉、思人相聯繫,說到“清秋”,就與感傷、悲愁相聯繫,那麼這裏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種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這種含有特定意味的藝術形象,就是詩歌中的意象。

(二)詩歌賞析   

 第1節賞析:寫“箭”

詩人所描寫的箭射出去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急、快、眼睛無法捕捉到。

◇ 小結:“我”曾經隨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飛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裏去了。寫的雖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細細品味,我們發現它寓意豐富,耐人尋味。生活中許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樣,我們不知道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時間一長便忘記了。 

 第2節賞析:寫“歌”

⒈ 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點是什麼?

明確:飛快,無法找尋和追蹤。

⒉ 鑑賞“吐”字的妙用

“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將“吐”改成“唱”,好不好?

明確:形容歌聲強勁有力。

※ 難點點擊

第1節和第2節在內容有沒有關聯?

明確:比喻――以箭作爲歌的喻體:歌也像箭那樣飛逝了,再也見不到蹤跡。

      作用――化抽象爲具體,使詩句充滿形象感。

◇      小結:隨隨便便哼支歌,歌聲飄揚,自認爲沒人會記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毫不費力地將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等施與別人。或許我們覺得這無足輕重。友愛、幫助等等被我們隨隨便便地施與,輕輕鬆鬆地忘卻。

第3節賞析:寫“箭”和“歌”的歸宿

在前兩節貌似平淡的敘述後,詩歌忽然出現轉折,詩人發現了“箭”和“歌”的歸宿:發現箭插在一棵橡樹上,同樣,那支歌也自始至終藏在朋友心中。朋友爲什麼“一直”把“歌”藏在心中?

明確:表現了朋友間的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感情。

其二《別離》

(一)十四行詩

《別離》是一首格律嚴謹的十四行詩。十四行詩是西方的一種格律詩。它音韻迴旋,有很強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四、四、四、二行。這樣的節奏往往含有“層層上升而又下降,漸漸集中而又漸漸解開,以及它的錯綜而又整齊,它的韻法之穿來而又插去”的特點,善於表現沉思的狀態和歌詠比較永恆的主題。

(二)知人論世

《別離》作於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時送給朋友的。那時,爲躲避日寇的轟炸,詩人從昆明來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但仍關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專注着多難的人生,“擔負着工作的辛苦”。由於有這樣的思想基礎,所以他即便是抒發個人的感受,寫別離這樣的題材,也沒陷入李義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窠臼,而是道出暫時的別離與永存的友情的辯證關係。

(三)詩句透析

[詩句] 我們招一招手,隨着別離,我們的世界便分成兩個, 

[透析] 分別前的那一招手,彷彿是在把世界劈成兩半。詩人的這種奇想,完全有現實依據。因爲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遙遠,相聚的機會就更少了。想到這裏,一股悲涼的情緒不禁涌上心頭,渾身驟然感到寒冷起來。

[詩句] 身邊感到冷,眼前突然遼闊,像剛剛降生的兩個嬰兒。 

[透析] 別離是痛苦的,但詩人並沒有悲觀厭世。詩人用“像剛剛降生的兩個嬰兒”這樣奇特的比喻來表達分別後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闊起來,一種新奇感油然而生,獲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詩句〗 呵,一次別離,一次降生,我們擔負着工作的辛苦,把冷的變成暖,生的變成熟,各自把個人的世界耘耕。

[透析]這一節詩人承上把別離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開始,一切從零開始,投人生活,努力工作,“擔負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這樣不僅可以排遣別離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發展。

〖詩句〗爲了再見,好像初次相逢,懷着感謝的情懷想過去,像初晤面時突然感到前生。

[透析]這一節詩人寫友情因分別而有了新的發展,新的內涵。詩人認爲:人間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勵和相互支援,寒冷的可以變成溫暖的,陌生的可以變成熟悉的,離別的痛苦也可以化爲前進的動力,並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見面的新鮮感,使從前的體驗也因爲距離而成爲刻骨銘心的記憶,使友情永不衰老。

[詩句] 一生裏有幾回春幾回冬,我們只感受時序的輪替, 感受不到人間規定的年齡。

[透析] 這三句詩人的思考進一步昇華:我們的人生彷彿是由一次次別離和歡聚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獨立,只要保持精神狀態的年輕,會使人覺得不知老之將至,“感受不到人間規定的年齡”。友誼常青,人生不老。

三、比較閱讀

1.《箭與歌》、《別離》都歌頌了美好的友情,但內涵上側重點有何不同?

2.這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四、佈置作業

課  後  案

一、反覆朗讀詩作直至成誦。

二、蒐集描寫友情的詩,背誦其中的佳句。

三、完成下列題目。

1、《別離》這首詩運用了西方的十四行詩體,全詩具有“起”“承”“轉”“合”的結構。第一節“起”,突出                              ,第二節“承”,寫                          ,第三節“轉”,寫                                     ,第四節“合”,強調                           。

2、友情,一個自古不變的話題,正如_________(人名)所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人名)所吟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王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詩歌鑑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的詩篇,試比較兩詩內容及表現手法的異同。

答:從內容看,都是寫送別;從抒情手法看,李詩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也可),王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詩人的稟賦個性不同,詩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試比較這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詩豁達(曠達,樂觀),王詩離愁中帶灑脫(只答“離愁”“灑脫”“傷感”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