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歡迎閱讀與收藏。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xx頁的內容及第xx頁練習的第x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透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並總結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操作用長方形紙片(長3Cm,寬2Cm)與方格紙。

學方法:

小組合作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前面,我們透過研究兩個數的因數,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知識。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在數軸上標出4、6的倍數所在的點

拿出老師課前發的畫有兩條直線的紙。

在第一條直線上找出4的倍數所在的點,畫上黑點。在第二條直線上找出6的倍數所在的點,圈上小圓圈。

2.引入公倍數

(1)學生彙報,多媒體課件出現兩條數軸,並根據學生報的數,仿效出現黑點和小圓圈。

(2)觀察:從4和6的倍數中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回答後,多媒體課件演示兩條數軸合併在一起,閃現12和21。

(4)我們發現:有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如果讓你給這些數起個名,把它們叫做4和6的什麼數呢?(板書:公倍數)

說說看,什麼叫兩個數的公倍數?

3.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讓你把4的倍數、6的倍數、4和6的公倍數填在下面的圖中,你會填嗎?試試看。同桌兩人可以討論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數

學生彙報後問:

(1)爲什麼三個部分裏都要添上省略號?

(2)4和6的公倍數還有哪些?有沒有最大公倍數?

(3)有沒有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幾?(板書:最小公倍數)

4的倍數6的倍數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數:

前面學習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時,我們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磚鋪地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個用長方形牆磚鋪成正方形的實際問題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學生任意選擇操作方式。

①用長方形學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紙上面畫出用長方形牆磚拼成的正方形。邊操作、邊思考:拼成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與長方形牆磚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2)反饋並揭示意義。

①請選用第一種操作方式的學生上來演示拼的過程,並說一說拼出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老師根據學生的演示板書正方形邊長,如6dm

②請選第二種操作方式的學生彙報,老師讓多媒體課件閃現邊長爲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邊長還有可能是幾?你是怎樣知道的?

④觀察所拼成的邊長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與牆磚的長3dm、寬2dm的關係。體會正方形的邊長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數,而6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思考:兩個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麼關係?(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這兩個數的其他公倍數。)

⑤閱讀教材第xxx頁的內容,進一步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畫一畫,說一說。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們從同一點往前跳,跳到第幾格時第一次跳到同一點,第2次跳到同一點是在第幾格?第3次呢?

引導學生將本題與例1比較:內容不同,但數學意義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2)完成教材第89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寫出答案並交流:4人一組正好分完,說明總人數是4的倍數;6人一組正好分完,說明總人數是6的倍數。總人數在40以內,所以是求40以內4和6的公倍數。

(3)獨立完成教材第91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

(4)完成教材第91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指導學生找到寫出兩個數的公倍數的簡便方法,先找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再用最小公倍數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數。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本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並透過解決鋪長方形地磚的問題,瞭解了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最小公倍數:

4的倍數:4、8、12、16、20、24、28、36……

6的倍數: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數: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數:12

教後反思:

優點:

本節課主要學習怎樣進行約分,在學習中讓學生自己總結方法,找到約分的技巧,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總結出約分時的注意事項。本節課教學內容充實,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不足:

首先在分層練習的時候題目較簡單,沒有體現由易到難,分層練習這個過程。其次本節課從整體上來說更像一節純粹的做練習課,缺乏必要的講解和語言文字的修飾,更只是簡單的習題羅列。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2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透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透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麼原理製造的嗎?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麼特徵?(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麼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麼?(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彙報。

板書: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爲幾類?爲什麼?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麼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麼嗎?(方程)

說說什麼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裏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係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後彙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儘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後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爲什麼這樣列?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係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並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透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50+50=100x+50>100x+50=150

方程X+50<200x+x=200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透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用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二、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P27~29例題1~2

1、同伴互相舉例說說生活中的長方體

2、觀察長方體,看P28的例一,試着(用鉛筆)完成書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裏的材料,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做一個長方體。寫下你發現了什麼?

嘗試練習,試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練習

4、有什麼疑惑?

三、彙報展示

(一)匯入

1.已經認識過許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說一說國旗、手帕、紅領巾等各是什麼形狀嗎?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

講臺上放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

2.指出:像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粉筆盒、書等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3、出示P27圖,讓學生觀察。

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4.小結:我們周圍有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二)教學實施

1.認識面、棱、點。

師:昨天讓同學們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老師來演示一下,你們說說面、棱、點的區別。

(1)拿出準備的馬鈴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平平的面)

(2)挨着這個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麼?(兩個面,一條邊)及時指出: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這條邊叫做棱。

(3)緊挨着這兩個面再切一刀,形成三個面,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有三個面,三條棱)指出:三條棱相交的點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2.彙報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3.彙報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4.彙報面、棱、頂點的特徵

提問:大家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和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繼續彙報,並完成下面這幾個問題:

(1)面的特徵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麼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長方體的棱的特徵。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麼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的頂點的特徵。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並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5.概括長方體的特徵。透過大家的操作、討論可以知道:(課件出示)

長方體是由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相對的棱的長度。

6.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圖形。

(三)、彙報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P29例題2,昨天讓同學們用學具做了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提問:在做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並彙報下面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2.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麼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係?(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讓學生指出自己長方體的長、寬、高。

3.總結(課件出示填表內容)

四、反饋檢測

1完成P31練習五T1。

2.一個長方體,長5釐米,寬3.5釐米,高2釐米。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綜合是多少釐米?

3.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釐米。它的長、寬、高的和是多少釐米?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板書設計:長方體的認識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後反思:

教學本節內容我主要採用了課件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形式。上課伊始用課件出示學生已經見過的圖形,自然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它們的特徵,進而也知道了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4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xx頁例x及第xx頁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麼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麼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製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彙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xx頁練習的第x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麼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麼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複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後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並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麼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於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於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麼變了而什麼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麼變了而什麼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爲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鬆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匯入

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複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係。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商不變的性質,爲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並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後你有什麼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並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後,教師集體指導觀察,並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後,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後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爲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後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於以後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麼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爲什麼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爲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爲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麼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於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後,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爲什麼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後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並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摺一折,透過三次的對摺,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塗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麼得到了什麼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後,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採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並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用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與分數相乘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養成教育訓練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一條約10釐米長的紙條;

2.每人準備5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探索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先讓學生讀一讀教科書第7頁的一段話。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張紙條,按照例題所述剪一剪。

剪好後,師問:怎樣列式求“剩下的部分佔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

並根據剪的結果寫出得數。

1/2×1/2=1/41/4×1/2=1/8

學生列出算式後,師問:爲什麼用乘法計算?

引導學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佔這張紙條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與上節課學習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意義相同,所以用乘法計算。

折一折,塗一塗3/4×1/4-=?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長方形紙,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折一折,塗一塗。

討論:(1)請你說一說,紅色部分佔斜線部分的幾分之幾?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塗出1/4,再塗出1/4的3/4嗎?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並算出結果。

2/3×1/55/6×1/3

說一說:你能總結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嗎?

小結:分數與分數相乘,分子與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與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與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嗎?

試一試:

1/4×2/33/52/97/8×5/14

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二、課堂練習

1.計算練習。

教科書第x頁“練一練”第2題。

學生計算後觀察: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於每一個乘數嗎?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x頁“練一練”第3、4、5、6、7題。

學生完成後,說說解題思路。

(2)教科書第x頁數學故事“唐僧分瓜”。

板書設計:

分數乘分數的運算法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