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九年級下冊語文《一釐米》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下冊語文《一釐米》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下冊語文《一釐米》教案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劇《咱老百姓》的節選,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在學習中應抓住矛盾衝突,在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品味戲劇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維持自己的尊嚴,理解父母爲自己的成長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成長環境中,但你們的父母爲了你的成長,爲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嗎?特別是偉大的媽媽們,她們揹着歲月的沉沙,心靈有很多滄桑的摺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長出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們的蒼涼和對你們鍥而不捨的摯愛?今天,我們就從一件小事中去體會一下吧!

[板書]一釐米畢淑敏

(1)動彈(dòng tan):(人、動物或能轉動的東西)活動。

(2)借花獻佛: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窮困;十分爲難。

(4)迷惘(wǎng):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麼辦。

(5)瞅(chǒu):看。

(6)憂鬱(yù):憂傷,愁悶。

(7)愣(lèng):失神;說話做事不考慮效果,鹵莽。

(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連忙。

(10)矜(jīn)持:拘謹,拘束。

(11)哀兵必勝:指由於壓迫而悲憤奮起反抗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這裏是說把文章寫得打動別人,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談:理直氣壯地直抒己見。

(13)靦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氣喘吁吁(xū):吁吁,喘氣的聲音。形容喘氣很急。

(15)執拗(niù):固執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靜,安適。

(17)異口同聲:不同的嘴說同樣的話。

二、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基本內容

1、分角色朗讀(有條件者可以扮演戲劇進行表演)

人物主要有:解說、陶影、小也、張師傅、售票員、紅衣青年、老奶奶、小也父、作家、公園書記主任、羣衆甲、乙、丙

2、學生表演

要求學生每表演一個鏡頭(情節)後,學生之間進行恰當的評論,再進行下一鏡頭的表演。

3、學生討論:談談自己對陶影、小也、小也父、紅衣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的理解。

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文中相應的片斷加以印證!

三、討論陶影的形象意義(第二課時)

1、學生找出課文中集中表現陶影的段落。

2、學生討論:從課文內容來看,陶影應該具有什麼性格?找出相關內容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1)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相應段落、語句:

——一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

——(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2)執著、認真

——(輕鬆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1米的。不夠!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麼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麼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3)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

——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

——(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麼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四、學習品味寫作特點:

1、以小見大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爲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釐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裏,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透過這樣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着振聾發聵的意義。難怪日本、英國等國家很看重這樣一篇不“大”的作品。

2、情節曲折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了“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言,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上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3、烘托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公園門口的矛盾衝突中,作者寫出“圍觀的人議論紛紛”“四周一時變得非常安靜,有人輕微地咳嗽”“衆人‘呀’了一聲”“衆人鬨笑”“衆人嬉笑”等圍觀羣衆的反映和語音,渲染了使陶影陷入尷尬的氣氛,強化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和陶影的情緒。作品還把公園賣票的紅衣青年和陶影以及公交車工賣票的司機進行對比,突出了紅衣青年的胡攪蠻纏,不講道理。陶影和丈夫對這件“小事”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組對比,很有力地表現了陶影對人格追求,對人的尊嚴的追求的執着。另外,讀者對事實真相十分清楚,但作品裏的主人公卻難以澄清,這也是一種懸念手法的運用。這些手法的運用,不僅有助於人物性格的表現和情節的展開,同時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從人物關係看,兒子小也的行爲和思想也對陶影這一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側面表現作用。

五、佈置作業:

愛的迴音壁

畢淑敏

現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幾乎都是一個孩子,關愛之心,大概達到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個蘋果,姐妹兄弟多了,就會分成好幾瓣。若是千畝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裏,便獨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問過。孩子們撇嘴說,不,沒覺着誰愛我們。

我大驚,循循善誘道,你看,媽媽工作那麼忙,還要給你洗衣做飯,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多不容易!他們多麼愛你們啊……

孩子很漠然地說,那算什麼呀!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啊!他們應該的。我以後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就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樣讓由你一手哺育長大的孩子,懂得什麼是愛呢?從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縷光線時,已被無微不至的呵護包繞,早已對關照體貼熟視無睹。生物學上有一條規律,當某種物質過於濃烈時,感覺迅速遲鈍麻痹。

如果把愛定位於關懷,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看顧漸次減少,孩子就會抱怨愛的衰減。“愛就是照料”這個簡陋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領入誤區。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離異或是早逝。但它是災變的副產品,帶着天力人力難違的僵冷。孩子雖然在追憶中,明白了什麼是被愛,那卻是一間正常人家不願走進的課堂。

孩子降生人間,原應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簿,可惜從一開始,成人就刻不容緩地傾注了所有愛的儲備,劈頭蓋臉砸下,把孩子的一隻手塞得太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愛沉澱着,淤積着,從神奇化爲腐朽,反讓孩子成了無法感知愛意的精神殘疾。

我又問一羣孩子,那你們什麼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沒指望得到像樣的回答。一個成人都爭執不休的問題,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問一位熱戀中的女人,何時感受被男友所愛?回答一定是光怪陸離。

沒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堅定。

我幫媽媽買醋來着。她看我沒打了瓶,也沒灑了醋,就說,閨女能幫媽幹活了……,我特高興,從那兒,我知道她是愛我的。翹翹辮女孩說。

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因爲我們剛在幼兒園裏學了一首歌,詞裏說的是給媽媽倒水,可我媽還沒回來呢,我就先給我爸倒了。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光頭小男孩說。

我給我奶奶耳朵上夾了一朵花,要是別人,她纔不讓呢,馬上就得揪下來,可我插的,她一直帶着,見着人就說,看,這是我孫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愛我了……另一個女孩說。

我大大地驚異了。訝然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鐵的邏輯。更感動他們談論時的鄭重神氣和結論的斬釘截鐵。愛與被愛高度簡化了,統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感覺到了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成人注視並強調了這種價值,他們就感悟到深深地愛意,在嘗試給予的同時,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接受。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迴音壁,微小的愛意反覆迴響着,折射着,變成巨大的轟鳴。當會出的愛被隆重接受並珍藏時,孩子終於強烈地感覺到了被愛的尊貴與神聖。

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爲孩子一世着想的遠見。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就像走路一樣,需反覆練,纔會舉步如飛。

如果把孩子在無邊無際的愛裏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力的濫施,或許要遭天譴的。

在愛中領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孩子漸漸長大,一個愛自己愛世界愛人類也愛自然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

1、被愛是一種幸福,當作者問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覺到這種莫大幸福時,孩子竟然“漠然”回答“不,沒覺得誰愛我們”。其中“漠然”是什麼意思?它給了你怎樣的觸動?

2、談談你對以下兩句的理解。

(1)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

(2)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

3、文中有很多對愛進行詮釋的比喻句,試從文中找出兩句,並以“愛”爲主題,仿寫一個比喻句。

4、讀完此文,你覺得這其中隱含着作者怎樣的擔憂?

5、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生活中,你對愛有哪些獨特的體驗?

板書設計

一釐米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送票—— “逃票” ——投書報社——矛盾解決

《一釐米》學習要點

《一釐米》課文精講

這是一篇視角獨特、主旨深刻的小說。透過寫一位母親給自己兒子買票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普通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親形象。警示爲人父母們在子女面前要誠實守信,率先垂範。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紅色字注音。

懲罰()烤烙()皸裂()吝惜()往下捺()

挑剔()矜持()噗嚕()戰戰兢兢()彬彬有禮()

吮吸()兀自()狡黠()內疚()鍥而不捨()

鉑銥()拽()侃侃而談()戳()肘()

參觀券()

2、形近字

┏烙(lào)烙印┏赳(jiū)雄赳赳┏拆(chāi)拆開┏拽(zhuài)拽着

┣駱(luò)駱駝┣趁(chèn)趁機┣折(zhé)折斷┗曳(yè)搖曳

┗絡(luà)網絡┗趨(qū)趨向┗柝(tuò)金柝

┏卷(juàn)試卷┏頃(qǐng)公頃┏漱(shù)漱口

┗券(quàn)獎券┗傾(qīng)傾向┗嗽(sòu)咳嗽

3、多音字

豁┏(huò)豁達癟┏(biě)乾癟撒┏(sā)撒謊

┗(huō)豁口┗(biē)癟三┗(sǎ)播撒

哄┏(hōng)鬨笑橫┏(hèng)蠻橫剎┏(shā)剎車

┣(hǒng)哄騙┗(héng)橫杆┗(chà)剎那

┗(hòng)起鬨

4、詞語解釋

【吊兒郎當】形容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儀容不整等。

【皸裂】面板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捺】課文中指按、摁。還有忍耐、抑制的意思。

【挑剔】課文中指過分指摘細微差錯。

【溫文爾雅】態度溫和,舉止文雅。

【檢點】課文中指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爲。還有檢視符合與否的意思。

【勃然大怒】因生氣或驚慌等變臉色的樣子。

【戰戰兢兢】課文指害怕畏懼的樣子。

【全力以赴】將全部力量用上去。

【神通廣大】比喻特別高明的本領,無所不能的力量。

【鍥而不捨】不斷地鏤刻。比喻做事情堅持不懈,有恆心,有毅力。鍥,雕刻。

【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另一人的地位或環境中。

【湛涼】清涼。

【金碧輝煌】形容色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聲色俱厲】說話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雄赳赳】形容威武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孤立無援】孤單無靠,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目瞪口呆】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不依不饒】不允許,不寬容。

【白皮書】政府、議會等公開發表的有關政治、外交、財政等重大問題的檔案,封面多白色,所以叫白皮書。

【狡黠】本指狡猾奸詐,課文中指耍小聰明。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先聲奪人】先張大聲勢以壓倒對方,多用於比喻。

【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換了樣子,感到很新鮮。

【彬彬有禮】形容舉止文雅,有禮貌。彬彬,配合和諧。

【無措】不知如何安排、處置。

5、詞語辨析

【試圖】和【企圖】

兩個詞都有打算、計劃的意思。

主要區別:“企圖”爲中性詞,可以做名詞,“試圖”則沒有這種用法。

【反映】和【反應】

主要區別:

1、“反映”做爲動詞用時多,常帶賓語;“反應”做動詞用少,不能帶賓語。

2、“反映”做名詞用少;“反應”做名詞用多,一般指事物所引起的情況、狀態,有時還特指化學反應和醫學上的反應症狀。

6、文學常識

(1)《一釐米》是當代女作家_______的作品。主人公是____,作爲一位普通的母親,她爲孩子的___做出艱辛的努力。

(2)本文的體裁是小說,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情節是圍繞_____而展開的,而其中的關鍵就是“_____”,但這一點關係着____,雖然引發的是一樁小事,折射出的卻是_____,映照的卻是_____。

【參考答案】

1、chéng lào jūn lìn nà tī jīn pū jīng bīn shǔn wù xiá jiù qiè bó zhuài kǎn chuō zhǒu quàn

6、(1)畢淑敏陶影健康成長

(2)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3)該不該買票一釐米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人性的光輝平凡中的偉大

二、課文學習

1、句子賞析:

(1)中心句: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惟獨對這個小男孩,她要成爲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賞析】這是一位母親的宣言,體現了陶影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孩子深沉的愛,全文就是圍繞着這一中心展開的。

(2)重點句: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的。

【賞析】這是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就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孩子是自己的好”,真實自然的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感情。

(3)比喻句: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中。

【賞析】這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地表現了陶影擔心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壞的恐懼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4)總結句:陶影把小也拉得離老人更近些:“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媽媽沒有錯兒………”

【賞析】以出人意料而又深切動人的圓滿結局,烘托了一位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親形象。

2、課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着這條線索組織了哪些情節?陶影做爲一個普通的工人和母親,她爲什麼要這樣做?

【明確】本文的線索是“一釐米”。圍繞這條線索寫了這些情景:坐公交車,爲不夠1。1的兒子買票;吃西瓜時,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參觀寺院兩次量身高;自己寫信討回公道。陶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她深愛着自己的孩子,這種愛使她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她要把兒子培養成誠實、正直、善良、有責任感、有教養有人,她爲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進行的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是一個不平凡母親的良苦用心。

3、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

(1)段落分析:

點拔:這篇小說圍繞“一釐米”,透過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爲一個“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的執著追求,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對完美的執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對不完美的理解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二、三部分爲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烘製螺旋形沾滿芝麻的小火燒”):交待主人公的做事原則和身分,爲人物的出場做鋪墊。

第二部分(從“她領着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圍繞“一釐米”集中寫了主人公陶影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一層(從“她領着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不願撒謊”):詳寫了主人公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二層(從“這樣挺累的”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以一次吃西瓜爲例,點出主人公對兒子全力以赴,進行正面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從“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結尾):圍繞“一釐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第一層(從“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況且他能否明白這其中的奧妙?”):圍繞“一釐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第二層:(從“小也的目光總是怯怯的”到結尾):交待主人公爲融化兒子心中的寒冰而做的一系列的努力。

(2)文章結構圖

┏乘坐汽車——少一釐米也買票——責任感┓

一釐米┫參觀寺院——多一釐米也不買——正義感┣在孩子面前做完美母親

┗討回公道——給參觀券也不要——價值觀┛

三、深入探究

1、寫作特點分析

(1)視角獨特,主題深刻。

本文以“一釐米”爲標題,視角別具匠心,從小事中體現人物的不平凡,來折射人性的光輝,映照平凡中的偉大,這樣使文章的主旨鮮明而深刻,有很強的感染力。

(2)線索明確,結構嚴謹。

文章圍繞“一釐米”來構思全文,有機地組合幾個生活中的平凡情節,以一句中心句帶動全篇:“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惟獨對這個小男孩,她要成爲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表達了主人公的“全力以赴”地爲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

(3)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透過一個人的心理描寫能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爲了小也,她忍”表現了一位母親爲了孩子,忍氣吞聲的性格;“她要成爲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表現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摯愛之情。等等。

(4)獨特形象的比喻。

如:“以她現有的家境要培養出具有大家風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這很難,就像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一樣,但並不是做不到。”作家將家境不富裕要培養出有大家風度的孩子有一定難度比作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儘管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去勝,形象而生動,讓人過目不忘。

(5)行文張弛有度,曲折有致。

如:文章開頭交代陶影自己經常不買票,卻在公交車上出人意料地爲不夠1。1米的兒子買票;而在參觀寺院時卻又堅持不買票;到最後,什麼也不要,只要求對方給自己兒子解釋清楚。這樣搖曳多姿的行文,能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3、認爲陶影是怎樣的一位母親?你怎樣看待紅衣青年的?

小說主要體現了陶影作爲一個母親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從這個意義說,陶影是令人敬佩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陶影是不完美、有缺點的,作爲一個普通人,才顯得更加真實;另一方面,正因爲她的不完美才反襯她的偉大,才使她作爲母親的形象更感人。所以,她應該是一位善良、寬容、正直、愛孩子、勇於承擔則任的母親。

紅衣青年也是一個有真實感的人物。他的優點是:對工作負責任,認真履行自己檢票職責;他的缺點是:處理問題方法簡單、粗暴,說話刻薄,傷害了無辜的人。

四、遷移訓練

課內閱讀

閱讀選文,回答問題。

①陶影獨自坐公共汽車時,經常不買票。

爲什麼一定要買票呢?就是沒有她,車也要一站站開,也不能因此沒有司機和售票員,也不會少燒汽油。

②按照往日的邏輯,衝她這份態度,陶影就不買票。今天她說:“買兩張票。”

面容兇惡的售票員眼睛很有準頭:“這小孩還差一釐米,不用買票。”

小也立刻矮了幾釐米,而絕不是一釐米,買票與不買票強烈地關係着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尊嚴。

兩毛錢就能買到尊嚴,只發生在人的童年。沒有一個媽媽能夠拒絕爲孩子提供快樂。

“我買兩張票。”她矜持地重複。

③他們掏出了五元錢。錢是裝在一個信封裏的,他們早做了準備。他們量過牆上那條紅蚯蚓,知道它的缺斤少兩。

“那天您終於沒有參觀,這是我們的一點賠償。”年長的幹部說,態度很慈祥,看來是位領導。

陶影沒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了。

“如果您不要錢,這裏有兩張參觀券。歡迎您和孩子到我們那去。”年輕些的幹部更加彬彬有禮。

這不失爲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建議。但陶影還是毫不遲疑地搖了搖頭。那個地方,對於她,對於小也,都永遠不會激起快樂的回憶。

“你到底要哪樣呢?”兩位幹部一齊問。

是的,陶影在這一瞬,也在問自己。她是個生性平和的女人,別說是兩位素不相識的老年人登門致歉,就是紅衣青年本人來,她也不會刁難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麼呢?

她把小也推到兩位老人面前。

“叫爺爺。”她吩咐。

“爺爺。”小也叫得很甜。

“兩位領導。錢請你們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當班的查票員,也請不要難爲他,他也是負責……”

兩位幹部。一看陶影說得這樣寧靜,反到有些無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離老人更近些:“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講清楚,告訴他,媽媽沒有錯兒………”

1、第①段文字:

(1)說說陶影乘公共汽車時經常不買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這段文字主要用___描寫,描寫了她看重的是____。這樣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是_____。

2、讀第②段文字,陶影爲什麼要爲未滿買票標準的兒子買一票?這時她看重的又是什麼?

3、讀第③段文字,陶影爲什麼只須來人向小也說明“媽媽沒錯”,她看重的是什麼?這樣做值得嗎?

4、請合理想象當兩位幹部向小也說明事情的原委後,小也會怎樣?陶影會怎樣?在以後的`日子裏,小也會如何對待媽媽?

【參考答案】

1、(1)主要原因是她家庭經濟拮据,儘量少花錢。

(2)心理買票的兩毛錢但她心裏清楚這樣做不對,心中充滿無奈和自責。

這樣寫使人物形象更真實生動,也更突出她追求完美的艱辛。

2、她爲了讓兒子有“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尊嚴”。這時她看重的是對孩子進行的“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把兒子培養成具有大家風度的孩子。

3、她看重的是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完美而無可挑剔的形象。這樣做當然值得,因爲尊嚴無價,正直、誠實和嚴於律已的品格無價,陶影的各種努力,體現了做母親的強烈責任感,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4、如:小也此時真正理解了媽媽,他後悔自己當時的言行傷害了媽媽,連忙向媽媽道歉;陶影感到兒子終於理解了自己,以往多大的苦都沒有掉過淚,可現在她不知是委屈,還是高興,淚水不聽話地流了下來;在以後的日子裏,小也很聽媽媽的話,再也不惹媽媽生氣,勇於替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點拔:抓住人物性格、內心和原文內容去考慮。)

《一釐米》教學反思

陶行知說“教師要培養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本節課在不經意中出現了“不期而至的精彩”,正是課堂教學追求的一種“教學相長”的境界。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學生的智慧之光,從而也提高了自己,可以說,學生造就教師,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實現者。

這些“火”與“光”來自何處?從疑問處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不放過一切可疑之處,敢於質疑,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寧鴻彬老師要求學生“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師。)和對學生“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正是培養學生的求疑精神。透過對疑問的討論研究,最終獲得提高,“有疑者卻要無疑,則此方是長進”。疑問來自何處?從細微處來:“於細微處見精神”是寫文章的要求,教學也應從小處着眼,善於發掘教學中的看似不起眼的細枝末節,找出“微言大意”。從比較處來:要及時抓住教學中的可比之處。只要有疑問的眼光,處處留心皆學問。從矛盾處來:有些文字看似矛盾,其實是作者故意爲之,或蘊涵深意,教學中不可放過。

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善於激勵學生去質疑;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求疑”思維。不可忽視學生細微的心理;無視學生質疑的需求;輕視學生稚拙的問題。葉聖陶說:“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善教者也。”

教師要“無限相信學生的潛能”(朱永新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而應把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人格、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學習主體。教師的教學只能透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取得實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師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爲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轉變爲知識的動態研究者。教師應當營造一定的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盡情地“自由表達”和“自由參與”。葉瀾老師倡導的“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也是這種境界。

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的系統,閱讀教學要引領學生輕鬆的、順利的進入這個系統的脈絡,解讀這個系統的資訊,體驗這個系統的情理趣味,需要找到一個途徑,一個切入點;需要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技巧,一個通往“豁然開朗”的境界的“幽徑”。這是教學藝術,這需要教學藝術。在這些課堂教學藝術中,巧妙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就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按鈕”,點燃學生心燈的火石。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尤其是設問的語言,應當簡明扼要,富有啓發性、激疑性、挑戰性。本課中的“鴻門宴上,項羽到底想不想殺劉邦?當時的局勢,項羽該不該殺劉邦?”兩個問題,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對教學參考資料應當有自己的觀點,對所謂的“定論”也不要人云亦云。司馬遷之後,對《鴻門宴》的看法有很多,大多認爲項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以致痛失良機,坐送霸業。但是,如果我們停留在前人的見解上裹足不前,不敢懷疑,不想超越,學習還有什麼意義?本節課上我和同學們的討論雖不能說是爲項羽“翻案“,但應該說言之成理,對學生養成正確的歷史觀不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