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巧妙使用論據,穩拿作文分數(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巧妙使用論據,穩拿作文分數(粵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1、  知識與能力   瞭解並掌握論據的類型、選擇、使用和論據的要求等知識,培養相應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典型文章論據的選擇和使用的揣摩分析,達到對文章的初步瞭解掌握;透過對失敗例文的修改訓練來深入把握;透過遷移訓練和課後作業來鞏固這種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難點:學會圍繞論點和論題正確使用恰當的論據。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 匯入

論據充分論證纔有力文章才豐滿,這個道理同學們都知道,大家往往抱怨手中論據太少。其實,雖然同學們由於平時閱讀面不夠寬,積累的材料確實有限,但這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大家平時沒有歸類儲存材料,特別是不會巧妙使用材料。在寫議論文中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閱讀和生活積累,論據並不難找;只要我們能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論證一定會有力,文章一定會豐滿。下面我們結合高考優秀作文談談高考作文的論據使用。

二、 教學過程

1、 廣取巧借,爲我所用 

     論據的選用不能侷限於所謂的論據書籍,也不能只瞄準名人大事。我們應該從課內課外,書籍生活各個方面廣取材料,應該既用名人大事又用凡人小事來作文章的論據。選用的唯一標準是能恰當地爲議論服務。

(1)展示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

    “我們社會生活中有許多的發明,這些發明沒有哪一項不是憑藉自己努力學習、細心觀察、刻苦鑽研得來的。愛迪生這個人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出生在貧窮的農民家裏,但他仍能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了1000多項發明,享有發明大王的稱號。如果他不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他能擁有這些成就嗎?毫無疑問,不可能。”

(2)展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對比。

如2006年湖南卷的高考滿分作文《談意氣》,作者是這樣來爲自己的論點論證的:陶潛寧願採菊東籬下,也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屈原寧願沉入汨羅,也不願與世俗爲伍;介子推寧願燒死山中,也不願用腿肉換取官職。

(3)展示修改後的學生作品。

再看看這個:“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都曾做出個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蒐集整理、筆耕不息,哪裏會有藥學鉅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如果沒有愛迪生夜以繼日、潛心研究,沒有他含辛茹苦、反覆試驗,哪會有白熾燈的及早發明!如果沒有陳景潤嘔心瀝血、備受艱辛,沒有他十幾年如一日的運算推理、鑽研不止,哪會有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

(4)小結

這個關於愛迪生的論據會讓你覺得俗嗎?顯然,這個論據不但不讓人覺得俗,反而讓大家感覺很有氣勢,很有說服力。所以呢,在這裏,老師想告訴你們,不怕例子俗,而是怕你不會廣取巧借,爲我所用。

(5)再展示高考滿分作文。

此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學過的知識來爲自己的文章添色。

如2004年廣東卷滿分作文《語言是溝通的鑰匙》,作者是這樣運用課內學過的詩句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於友情的溝通。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都用優美的語言送走了友人的,達到了友情的溝通。李白《蜀道難》一文中勸說友人歸來的語言精闢,達到了友情的溝通。從李白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友人便從語言中感受到友人的關懷,溝通也便到了心坎。溝通並不像白居易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它需要語言爲它傳達彼此的關切。

2、 一據多用,妙在敘述

     人們認識事物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往往不一樣,所謂見仁見智。同一人同一事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敘述,或突出點不同就能證明不同的觀點。對一些廣爲人知的人和事我們透過巧妙敘述來爲自己的論點服務,會最大程度地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1)展示高考滿分作文。 

屈原、蘇武、文天祥歷來被作爲愛國之士名留青史,司馬遷常常被看作在挫折中奮起的典型,而《抉擇》的作者卻用他們的事蹟來證明“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誠信’  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一論點:流放漵浦的屈原,放牧北海的蘇武,捐軀沙場的文天祥用他們的行動證實了對祖國的誠信。受宮刑的司馬遷,遭貶謫的姚崇,北向自刎的侯贏用他們的舉動驗證了自己對朋友的誠信。

(2)引用《報任安書》的文段做練習。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

上面的例子,可以用做哪一類話題的論據?

(3)小結

       認識事物的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往往就不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聯想,其實,議論文也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高不可攀。

3、 因文而異,靈活運用

     行文時,論據使用的具體方法應由文體、文章風格及對材料掌握的程度等因素決定,做到靈活運用,變化有致.寫作議論性散文宜使用概括材料,這樣既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又符合散文語言凝鍊的特點。

(1)展示高考滿分作文

     如同是用巴爾扎克的事例,在以“從逆境中奮起”爲觀點的散文中可以這樣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宮刑終成《史記》,巴氏還債世有《人間喜劇》。

而在《壓力--成功的催化劑》一文中作者卻是這樣使用的:“爲生活所困的人註定會有壓力,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年青時一貧如洗,生活上入不敷出,債臺高築,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債主來摧債,迫於壓力巴爾扎克把自己關在房裏,一心一意寫文章,終於寫出鴻篇鉅作《人間喜劇》,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強者就是這樣,在壓力下悄然崛起;強者就是這樣,凌駕於壓力之上巧妙地化解壓力。”作者從議論的需要出發對巴氏因生活困窘而寫作成功的事蹟作了較詳的敘述,並且事例前有觀點,事例後有分析。

(2)小結

      以後寫論據時,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文章的論述方式。

4、正反並用,充分有力

議論時如能將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同時使用,形成鮮明對比,那麼論證將更加有力。

(1)展示高考滿分作文,進行點評。

如剛纔我們在前面說到的《談意氣》一文,作者連舉了陶淵明屈原介子推爲例,充分說明意氣在他們神聖的充分表現。其實爲了使論證更有力,作者還舉了反面例子來加強論證。如:

正面論述--陶潛寧願採菊東籬下,也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屈原寧願沉入汨羅,也不願與世俗爲伍;介子推寧願燒死山中,也不願用腿肉換取官職。

反面論述--秦朝趙高,指鹿爲馬,家官晉爵;唐代李林甫,口蜜腹劍,深得寵信;明代魏忠賢,阿諛奉承,欺上瞞下,“生祠”滿天下。然而他們的結局呢?趙高留下了一個“指鹿爲馬”的荒唐語;李林甫落得個“口蜜腹劍”的千載罵名;魏忠賢生前的“榮耀”何嘗留下一個?這一切,正如臧克家所說的: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體爛得更早。

(2)小結

      從以上的滿分作文中,我們都知道正反論述的好處。所以在以後的作文中,可多用此法。

三、 結語

同學們,透過這一節課,我們知道了論據使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如何運用應由文體,風格等多種因素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有廣取材料的意識,巧用材料的能力。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裏同學們能夠多點去積累素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爲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佈置作業

歌德的《敘事謠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耶穌帶着他的門徒彼得遠行,途中發現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撿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身,裝作沒聽見。耶穌沒說什麼,自己彎身撿起馬蹄鐵,又用它在鐵匠那裏換了三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18顆櫻桃。出了城,師徒繼續趕路,二人經過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一定會很渴,就讓藏在袖子裏的櫻桃掉出一顆,彼得一看,趕忙撿起來吃。耶穌邊走邊丟,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18次腰。於是耶穌笑着對彼得說:“要是你剛纔彎一次腰,就不會後來沒完 沒了地彎了那麼多次腰了小事不幹,將在更小的事上操勞”。

材料中“彼得懶得彎腰”,主動放棄了撿馬蹄鐵的這一“彎一次腰”的“機遇”,從而導致他“後來沒完沒了地彎了那麼多次腰”的結果,由此看來,機遇是不可失的。請以“機遇”爲話題,寫一些關於“機遇”的論據,方法可參照上面所給的例子,靈活運用。

參考範文

自然與人是有諸多機緣的。黃河遇到可李白,纔會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千古絕唱;長江遇到可蘇軾,纔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蓋世詞章;“野敗”遇到了袁隆平,纔會有幾千億公斤的雜交水稻的收穫。

上帝給我們的不會很多。上帝只給畫家迪士尼一隻小老鼠,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上帝只給了牛頓一個蘋果,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上帝只給了袁隆平三穗“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