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方法:創設情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動口、動手又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自主學習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強化

課件演示:出示一支圓柱形鉛筆。

教師問:同學們這支鉛筆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說說它具有什麼特徵嗎?

生:是圓柱體。它的特徵是:圓柱有三個面,有上下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二、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師:圓柱的特徵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幾何形體,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屏幕

課件:用轉筆刀削鉛筆,把削成的筆尖部分(圓錐體)垂直切下來。

問:這還是圓柱體嗎?被切下來的是什麼幾何形體呢?

生:不是。是圓錐體。

師揭示課題: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所學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認識》。板書課題

三、探究體驗。

1、列舉,提出問題。

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你都看到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你也可以把課下收集的圓錐形物體拿出來給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殼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3:漏斗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生4:蓋房子用的鉛錘的形狀是圓錐體的。

……

同學們很善於觀察,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徵。

2、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麼?

3、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

4、我想知道圓錐的體積應怎樣計算?

5、我想知道圓錐的表面積該怎樣計算?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現什麼?

生:手拿圓錐體模型觀察、想。

師:把你觀察到的,感覺到的告訴給你小組的同學,小組同學共同探討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深入小組和學生一起進行探討。

師:哪組願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大家。

生彙報:(預設展示過程)

A、圓錐的特徵。

①我們發現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②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③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④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們還發現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圓錐在桌子上滾動時,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後走,它總是繞着一點畫圓。

B、圓錐的高

①我們發現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之間的距離。

②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我們認爲圓錐只有一條高。

③圓錐的高是圓錐的底面到頂點的線段的長。

④我們認爲他們說的不準確,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的距離。它應該有無數條高。因爲從圓錐的頂點引一條與底面平行的線,這樣就可以作出無數條高。

師:同學們對於圓錐的高有幾種不同的看法,誰的說法是正確呢?請同學們小組進行討論。

生:小組進行討論。

師:哪些同學同意某某的說法。老師也同意這位同學的說法。請同學們仔細看屏幕。(課件演示圓錐的高)

師:這條黑色的虛線就是圓錐的高。誰願意說說圓錐的高指的是什麼?

生試說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只有一條高。因爲圓錐只有一個頂點和一個底面圓心。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42頁看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誰來讀。

(指名讀、齊讀高的定義)

師:哪一組還有發現。

C、圓錐的側面展開。

我們發現圓錐的側面展開是扇形。(舉起給同學們看,一名同學把展開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教師用課件演示側面展開的過程。

師: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拿起圓錐體模型,小組同學互相說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小組互相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師:誰願意到前面說說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兩名學生到前面來說

3、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圖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老師這有三幅圓錐體實物圖,請同學們看。(課件展示)圓錐的幾何圖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看(課件展示)畫圖時看不見的部分應怎樣畫?(課件演示)

這就是圓錐的幾何圖

生:用虛線畫。

師:同學們看黑板這是圓錐的幾何圖。(教師邊說邊揭開貼紙)誰能到前面對照圓錐的幾何圖說說你都學會了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學生到前面說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圓錐是什麼樣子的?

4、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師: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徵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後利用課下大家準備的材料,小組同學共同探究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學生彙報: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測量的,先把圓錐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用三角板豎直地量出圓錐的高

生2:我們小組的方法和他們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豎立在桌面上,然後用三角板透過頂點與直尺垂直。

生3:我認爲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測量準確。因爲三角板這樣放在圓錐的頂點上可以與直尺保持垂直,準確地測量出高

生4:我們是這樣測量的,把圓錐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圓錐的底面上,然後用三角板垂直地測量出頂點到底面之間的距離。

生5:我認爲這種方法不太好,因爲這種方法不能使用於所有的圓錐,比如,一個大的小麥堆,能把它倒過來測量它的高嗎?

生6:我們認爲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應該注意小尺測量時要從“0”刻度開始。

四、看書質疑。

五、課堂練習

1、在下面的圖形中找出哪些是圓錐。

課本練習十二1題

2、判斷。(打手勢)

(1)圓錐的側面是曲面。( )

(2)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圓錐側面展開也是長方形。( )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錐的高。( )

(4)圓錐的底面是圓形。( )

3、練習十二2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麼?

七、作業。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個圓錐形,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高,可以兩個人進行合作。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用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的模型,並讓學生收集一些圓錐形的實物,教師準備一個圓錐形物體,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匯入新課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與圓柱有什麼不一樣?

三、新課

1、圓錐的認識。

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等等。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謀題:圓錐

教師:大家門才認識了圓錐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錐形物體的投影片。

教師:現在我們沿着這些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畫線,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

隨後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錐形物體的輪廓線。

然後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教師指出: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

然後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同時還要指出:我們所學的圓錐是直圓錐的簡稱。

接着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圓錐周圍的面,使學生髮現圓錐有一個曲面。由此指出: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讓學生看着圓錐形物體,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然後在圖上標出高。

教師順着母線的方向演示。問:這條線是圓錐的高嗎?

指名學生回答後,教師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

教師:圓錐的高到底有多少條呢?

引導學生根據高的定義,弄清楚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然後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學具,同桌的兩名同學相互指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頂點,注意提醒學生圓錐的高是不能摸到的。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啓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塊平板來測量。

教師邊演示邊敘述測量過程: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測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1)圓錐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讀數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教師:圓錐的側面是哪一部分?

教師展示圓錐模型,指名學生說出側面部分。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圖形?

學生回答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後,教師設問:那麼,請大家想一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留給學生短暫的思考討論時間後,教師指出:下面我們透過實驗來看看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然後教師指導學生把圓錐模型的側面展開,使學生看到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展開後還可以再把它合攏,恢復原狀,使學生加深對圓錐側面的認識。

四、課堂練習

1、做“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做練習九的第1題。

讓學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於圓錐的都可以視爲是圓錐。

3、做練習九的第2題。

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認識》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彙報)

(1)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啓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並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