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滿井遊記》教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滿井遊記》教案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2、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體會本文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4、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     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    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   討論點撥法。

2、   誦讀感悟法。

教具準備:準備錄音朗讀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由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匯入。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代文學家,湖北公安人。萬曆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爲文學史上“公安派”的創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寫作背景:萬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爲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二、 正課:

1、聽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掌握文中生字的讀音。教師再次強調下列字的讀音:

燕(yān)地;花朝(zhāo)節;飛沙走礫(lì);廿(niàn)二月; 脫籠之鵠(hú); 鮮妍(yán);靧面(huì); 髻鬟(jì)(huán); 淺鬣(liè)寸許;紅裝而蹇(jiǎn)者;罍(léi)而歌者;汗出浹(jiā)背;曝(pù)沙之鳥;呷(xiā)浪;墮(huī)事;惡(wū)能無紀。

第二遍:要求邊聽邊在原文中劃出句子的朗讀節奏。教師點拔其中幾個長句的朗讀節奏。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司也。

第三遍:要求邊聽邊跟讀,讀準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朗讀

(1)請四位同學讀分別四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指出讀錯的字及節奏,並評價誰讀得最好最有感情。教師再作點評總結。

(2)學生大聲自讀。邊讀邊疏通文意,不理解處作標記,讀完後互相交流。仍不能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同探討,教師點拔

3、辨詞

(1)一詞多義:

時:凍風時(經常)作      於時(這時)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開始)解      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嘗)無春   髻鬟之始(剛剛)掠

乍:波色乍(開始)明      冷光之乍(突然)出於匣也

得: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滿足)

然:晶晶然(---的樣子)    然(然而)徒步則汗出浹背

(2)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動詞: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杯)而歌者,紅裝(穿着豔裝)而蹇(騎着驢)者

動詞的使動用法:作則飛(使…飛)沙走(使…走)礫

(3)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表修飾關係,可譯爲“的”)鵠     侷促一室之(表限度關係,可譯爲“以”)    髻鬟之(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始掠也

夫:夫(句首發語詞,可譯爲“大概”)不能以遊墮事

(4)其它:

土膏(肥沃)微潤    惡能(怎能)無紀(同“記”)

4、賞析

(1)滿井踏青,春光無限,作者選寫了哪些景?在原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水--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光之乍出於匣也

      山--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條麥苗--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遊人--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鳥魚--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2)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學生在文找出並說明,教師點拔。 

(1)若脫籠之鵠:以人比物,作者出遊的興奮愉快之情躍然紙上。 

(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物比物,寫出了凍水初解的清澈明亮,比喻新穎貼切。 

(3)如倩女之釀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突出了春山之明媚鮮妍。 

 這些比喻句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3)、如此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可作者爲什麼要在開篇寫燕地的寒呢?學生討論教師點拔。

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極寫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悶,爲下文寫天暖出遊作了鋪墊,兩相比較之下,更突出出遊時的快樂、舒暢。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請學生在文中找出原句並體會說明,教師點拔。

(1)“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寫出了作者因風沙陰擋,欲出不得的懊惱和鬱悶之情。

(2)“若脫籠之鵠。”寫出了作者出遊的喜悅心情。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容,表現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從這次出遊他認識到城居時所以不知有春,是因爲自己“侷促一室之內”,而實際上春已降臨人間。這是思想境界昇華的表現。這就表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由於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地擺脫某種限制,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現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東西。表達自己將以這次遊覽滿井爲起點,在公事之餘繼續出遊的願望。 

      (4)“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司也。” 此句體現了作者厭惡官場生活,熱愛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間的思想感情。他並不因爲官小職閒而懊喪,反而慶幸自己有遊樂的時間。

4、總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