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滿井遊記》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學習目標:

《滿井遊記》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文意。

②積累文言詞彙,增強文言語感。

③學會細緻觀察景物,並能用白描手法,藉助修辭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學習,透過朗讀賞析美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感情,並學會與自然相處,去領略自然 中的情趣。

學習重點: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學習難點:學會細緻觀察景物,並能用白描手法,藉助修辭表現出來。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達標

1.作者作品介紹: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代文學家,湖廣公安人(現在湖北公安),與其兄___________、弟__________合稱“公安三袁”。在文學創作上,他們反對厚古薄今, 主張“不拘格套,獨抒性靈。”作爲文學流派,其取名的依據是他們的_______。

2.文體、背景介紹: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遊記散文),(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袁宏道始終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爲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3.字音、字形、詞語

①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廿(    )  鵠(  )   茗(  )  罍(  )  蹇(  )   倩(  )  

髻(  )鬟(  )  浹(  ) 乍(  )   澈(  )   靧(  )  曝(  )

②參照註釋和以前的積累,解釋詞語。

東風時作 作:___________      土膏微潤 膏:___________

作則飛沙走礫   飛: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於時:________ 波色:______乍:_________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新開:____________乍:____________

娟然如拭   娟然:______________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泉、茗、罍、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讀感知: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什麼特點?(結合文中原句回答)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朗讀,理解文意。

1.聽讀課文。(放錄音或教師範讀,學生標註字音、劃出停頓。)

2.朗讀課文。(學生多種形式讀,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3.譯讀課文。(把課文用說話的方式譯說一遍。)

點撥:“之”的用法。(結合課後練習三)

活動二:朗讀,賞析美點。

這篇文章充滿了“美”,請同學們就課文內容和寫法從課文中找出實例,用課文“美在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要求每人都說,至少要說一句話。

示例:課文美在春水,“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用白描的筆法,簡練地勾勒出了早春水的特點。

知識小貼士: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溫馨提示:內容可從景、人、物、情多角度考慮;寫法可從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考慮。

①學生讀課文,找美點,寫美點賞析。

②展示交流,老師點撥。

三、拓展延伸:對比閱讀。

【甲】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捎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爨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遊記》)

【乙】西湖最盛,爲春爲月。一日之盛,爲朝煙,爲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爲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爲奇觀。石簣數爲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爲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爲風,粉汗爲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節選自《晚遊六橋待月記》)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2分)

(1)柔梢披風  披:       (2)石簣數爲餘言   數:

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例:呷浪之鱗

A.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B.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頤《愛蓮說》)                                                             

C.宴酣之樂(歐陽修《醉翁亭記》)

D.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湖最盛,爲春爲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文中,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表現滿井春色?寫出了滿井早春怎樣的特點?(3分)

5.甲乙兩文同是寫景,甲文作者在遊滿井時,生髮出怎樣的感悟?(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乙文抒發了作者遊西湖時怎樣的感情?(2分)

四、佈置作業:仿照本文,寫一篇遊記。(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盡力用上白描寫法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五、板書設計:               滿井遊記

袁宏道

景美:北國郊原的早春風光。              白描

人美:郊原春遊各得其樂的情態。          比喻

美       物美:自然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      擬人

情美:郊遊的喜悅心情和美好感受。

答案:

對比閱讀參考答案:

1. (1)開,分散。(1分)(2)屢次,多次。(1分)

2.C(2分)

3.(1)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返回。(2分)(2)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2分)

4. 柳條、麥田、水波、山巒、魚鳥、遊人(1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2分)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分)喜悅、讚美。(意思對即可)(1分)

譯文:西湖最美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是煙霧迷濛的早晨和山光籠罩的傍晚。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氣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開放,更是難得的景觀。石簣多次跟我說:“傅金吾家園中的梅,是宋朝張公甫遺留下來的,趕緊去看看吧!”我這時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桃紅似霧,瀰漫二十多裏,到處都傳揚着歌聲和器樂聲,年輕的女子們香汗淋漓,衣着華麗的富家子弟往來不絕,多得像堤邊的春草,真是美麗妖豔到極點。 

韓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