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七星瓢蟲》含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七星瓢蟲》含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七星瓢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片、與老師的交流中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

2、用紅色來塗七星瓢蟲的的身體,用柳條添加背景,初步讓感受畫面的完整性。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黑色蠟筆,紅色、綠,綠色蠟筆

用黑色蠟筆畫七星瓢蟲的外形與黑點,用紅色蠟筆色塗瓢蟲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1)這是什麼蟲?(七星瓢蟲)數一數這個瓢蟲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裏?(有七個圓點,左右翅膀上各有三個圓點,中間一個大圓點,左右翅膀個一半。)身上除了有點還有什麼?(有腳),有幾條呢?讓孩子來數,並說說是怎麼長的?

(2)七星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麼地方是黑色?什麼地方是紅色?(頭部、觸角、圓點和六條腿是黑色,翅膀是紅色。)

實錄:周志堯:我知道,是七星瓢蟲

李之穎:身上有七個點

徐暖心:圓圓的身體上腿

李欣怡:頭上沒有腿,尾巴上沒有腿,只有身體上有腿

胡真豪:一邊有三條腿

趙佳榆:瓢蟲身上穿了紅色的衣服,七個點是黑色的

分析:這個環節中主要讓孩子結合圖片和自身的經驗,透過孩子的觀察和交流知道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從孩子們回答的問題中看出,孩子對七星瓢蟲有一定的知識經驗,一上來,孩子就說出了它的名字,透過圖片和與同伴間的交流細化了對主體瓢蟲的認識,特別是腿的分佈,黑點在身上的擺放等作了進一步的瞭解,爲下面的繪畫作了有力的鋪墊。

2、教師介紹

瓢蟲一家有許多的種類,要從那些圓點上去分辨,有一個圓點的是一星瓢蟲,有七個圓點的是七星瓢蟲,沒有圓點的是大紅瓢蟲,他們都是益蟲,今天,我們來畫益蟲,不要畫害蟲,要把圓點畫準確。

3、表現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徵。

我們把七星瓢蟲變到紙上來吧,看。老師是怎麼變出來的?畫圓形問幼兒這是七星瓢蟲的什麼部位?(身體)對了,在圓形外面畫上半圓形問畫了什麼?(頭部)……一隻七星瓢蟲媽媽變出來了,你們會變嗎?快來變一變

分析:老師用簡單熟悉的圖形讓孩子知道怎麼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的特徵,而且在繪畫過程中一直與孩子來互動沒,這樣孩子就能在大腦中一下子形成了怎麼能畫瓢蟲的畫法,老師在畫腳的過程中故意把腳畫在尾部了,讓孩子在找錯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腳的方位。在引導孩子畫出不同大小的瓢蟲時,還請來了孩子進行示範,在示範中不斷強化瓢蟲的畫法,孩子示範中發現腳的數不能很好掌握,在與下面的孩子一起數一起找的'過程中逐步解決了這個難題,效果較好。

4、創作要求

七星瓢蟲的媽媽說,我還有很多寶寶的,我想友來一起變出來吧,有的從這邊爬過來,有的從上邊爬下來,你們會變出來嗎?

分析:在這個環節中象孩子提出了繪畫要求,讓孩子知道今天要畫什麼,怎麼畫,使孩子帶着目標去做,同時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老師也對不同層次的孩子作不同的指導讓孩子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高。

5、幼兒作畫

(1)注意瓢蟲造型,認真判別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後(否則腿就斷了),身體兩邊各三條腿,頭部和尾部沒有腿,

(2)引導幼兒能畫出向不同方向爬的瓢蟲,同時注意到大小的來排列在畫面上。

(3)用黑色蠟筆畫好輪廓、塗好黑色後再去用紅色或橘紅色塗在瓢蟲身上。

(4)最後添加柳條作爲背景。

分析:在其他班看見幼兒畫瓢蟲時,幾乎張張畫面上只畫一隻瓢蟲,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所以,我引導的時候也特別重點讓孩子添上大小的向不同方向爬動的七星瓢蟲。在引導時我也擔心很多孩子不能做到這一點,但從孩子的作品看,很多寶寶多能做到,提高了畫面的豐富性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

活動反思:

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繪畫只關注要表觀的主體,往往忽略對背景的描繪,因此畫面比較單調。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我也引導幼兒第一次爲畫面添畫背景,柳條,設計了《小瓢蟲到柳條上去旅行》的活動。以擬人化的口吻引出瓢蟲的一家,激發他們想像瓢蟲一家旅行的情景。緊接着,老師運用透明的教具,演示小瓢蟲旅行的場所,從幼兒曾經畫過的內容入手,啓發他們進一步想像瓢蟲還能到什麼地方去旅行。這樣,老師就很自然地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繪畫經驗。然後,老師在進一步啓發幼兒展開聯想,充分發揮幼兒想像力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繪畫要求:先用深色的筆畫出小瓢蟲的一家,然後用綠色的顏色畫出瓢蟲旅行的地方,即背景?(柳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關注幼兒不同的行爲表現,找準幼兒活動中的困難和需求,並用幼兒喜歡的方式加以指導。從效果上可以看到,幼兒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想法,畫面內容豐富、富有童趣,活動滿足了幼兒的創作和表達的慾望。從中也看出,老師的引導到位的話,能不斷提高孩子的表現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