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熟練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透過故事情境寫出:0÷3=0,並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定另一情境:當零爲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由於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爲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爲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爲什麼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麼看法?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 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爲什麼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 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爲什麼?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數學網特地爲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小學生朋友們提高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2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由許多個體組成一個整體),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怎麼表示份數。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由許多個體組成一個整體),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法:啓發式教學

學法:小組合作

教學準備:小黑板,彩筆,方格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並且知道什麼是分數。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進一步瞭解分數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

1、把下圖塗上不同的(紅色、黃色和藍色)。

2、之幾。

3、將上面的小正方形剪開,說一說每種顏色的小正方形佔大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4、小組合作完成:開啟課本70頁

(1)一共有幾隻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佔所有蝴蝶的()。

(3)花蝴蝶的只數佔所有蝴蝶的7。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別與同伴說一說。()

三、當堂訓練。

1、用分數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佔全部的幾分之幾。紅花:

3

黃花:

長方形:

圓:

三角形:

2、按分數圈一圈。

413445

五、作業佈置

練一練1、2題。

六、板書

分一分

分子/分母讀作:多少分之多少

課後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大小比較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關注對舊知的複習,爲學習新知作鋪墊。

上課伊始,設計幾組整數大小比較的複習題,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回顧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爲下面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2、關注方法的類比,實現知識的遷移。

類比是根據兩種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結論。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數學思想方法。類比在掌握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本質、探索解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小數的大小比較並不難,它與整數的大小比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學中將研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類比整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實現知識的良好遷移。

3、關注習題設計的實踐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設計練習時,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現實、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捲尺

學生準備捲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複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過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請你們在各題的___裏填上“>”“<”或“=”,並說說怎樣比較整數的大小。

1001___999 654___543 8321___8436

(1)引導學生明確: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大;當位數相同時,從最高位開始比較,最高位上的數字大的那個數大,最高位上的數字相同時,比較下一位上的數字,以此類推,直到比出大小爲止。

(2)老師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1.4米)

請同學們觀察身高,誰高誰矮?(老師高,小明矮)看來小數也是有大小的。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那麼你們想知道怎麼比較小數的大小嗎?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設定複習題,將整數的大小比較和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有機的銜接,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談話匯入:(課件出示)學校的運動會上,小明、小剛、小強和小林正在跳高場地上進行比賽,他們使出渾身解數都想爲自己的班級爭得榮譽,班裏的同學們也在爲他們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成績如下:

姓名

小明

小剛

小強

小林

成績/米

0.8

1.2

1.1

0.9

2、提問:你能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3、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排列的?爲什麼這樣排列?

4、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5、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注意收集資訊,並適時提問,引導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小數的含義來比較。

因爲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化成釐米後比較。

因爲1.2米是120釐米,1.1米是110釐米,0.8米是80釐米,0.9米是90釐米,120釐米>110釐米>90釐米>80釐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藉助測量工具進行比較。

在捲尺上找到每個人跳高成績的刻度,根據捲尺上的位置來比較大小。觀察捲尺上的數據,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

師小結:同學們能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還會經常用到。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2、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並解決實際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和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重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並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小數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讓學生說一說,怎麼計算小數加、減法。

2、計算下列各題。

1.3+5.4=

5.8-0.7=

4.3+1.9=

2.5-1.9=

請學生說說你是如何思考和計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請同學們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資訊?跟同伴說一說。根據題意可知,小麗有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還想用剩下的錢買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鉛筆,求小麗剩下的錢夠不夠買這兩樣文具。如果小麗想不帶橡皮的鉛筆換成帶橡皮的鉛筆,她的錢夠不夠。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要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否夠買筆記本和鉛筆,首先要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多少,再計算出筆記本和鉛筆的價錢,然後用小麗剩下的錢與筆記本、鉛筆的總價進行比較,最後判斷出小麗剩下的錢夠不夠買這兩樣文具。求小麗剩下的錢是否購買筆記本和帶橡皮的鉛筆的方法與前面相同。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買鉛筆夠。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買鉛筆夠了

0.7<1.2,買帶橡皮的鉛筆不夠。

2.5+1.2=3.7(元)

3.7>3.2,所以錢不夠。

4、對比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複習內容和例3、例4,看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低位算起;都是滿十進1,退1當十。不同點:教師應到學生觀察例

3、例4,做小數加、減法時,只要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就對齊了。)

2、結合第97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學生邊提出問題邊解答,師生互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估價編題,並說出解題過程。

三、作業設計

1、P98—99

練習二十一的第5—7題。

2、直接寫出得數。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3.1=

0.8+1.5=

3、動腦筋試一試。

7.□

6.□

-□.3

+□.5

3.5

13.3

四、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小麗有10元錢,買一個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還想用剩下的錢買一個筆記本和一支鉛筆,求小麗剩下的錢夠不夠買這兩樣文具。如果小麗想不帶橡皮的鉛筆換成帶橡皮的鉛筆,她的錢夠不夠。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買鉛筆夠。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買鉛筆夠了

0.7<1.2,買帶橡皮的鉛筆不夠。

2.5+1.2=3.7(元)

3.7>3.2,所以錢不夠。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衝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爲例,請5位你認爲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爲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並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爲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爲什麼?(生說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說,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說,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麼,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麼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說“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說“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說說你準備怎麼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 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裏是60米,摩托賽車這裏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說,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數據,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衝突”,透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數據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並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爲什麼?說說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數據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着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着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並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纔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說一說,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爲什麼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透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透過這個過程瞭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透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瞭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麼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麼是速度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數據(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數據),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係?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x。

⑵自行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xx。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xx。

[透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誌(標誌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着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瞭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數據,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6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89~92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蹦馨湊找歡ǖ謀曜跡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分析、描述,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2苯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表,能從統計圖表中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碧逖櫫臣圃諳質瞪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4比醚生受到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主題圖(製成的動畫)——環保站的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

①環保站工作人員工作的情景——監測空氣質量。

②小麗爸爸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對話——昨天和今天的空氣質量狀況。

(2)教師:看到些什麼?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張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

某地區4月份空氣質量狀況統計表

空氣質量狀況優良輕度污染合計

天數(天)717630

(1)學生觀察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獲得哪些數學資訊?

(2)學習統計圖。

①教師:誰來說一說我們過去都學過了哪些統計圖?(用作記號等方法來製作統計圖等)

②出示教科書第90頁的統計圖

教師:這是條形統計圖,誰來說一說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

學生:看到了刻度和數字0,1,…,18。(1個格子表示什麼?)1個格子表示1天,一天一天地數。

學生:還看到了條形,空氣質量是“優”的有7天,條形畫到數字7處;“良”有17天,條形畫到數17處……

③小結:像這樣用條形來表示統計表中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從統計圖中找一找天數最多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天數最少的表示的是什麼空氣等級。

讓學生明白:在條形統計圖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多誰少。

(二)教學例2

(1)學生觀察四(1)班男同學身高記錄表。

教師:你從表中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教師引導: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統計,人數太多,男同學身高的狀態比較混亂,可以分段整理數據。

(2)學生完成統計表。

①將學生分爲5個小組,分別按身高段統計一個部分。

②將5個組的數據彙總。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數據,該怎麼辦呢?(求出合計)

(3)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

(4)回答第92頁的兩個問題。

學生還可以根據統計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練習

完成第92頁的課堂活動。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麼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後彙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 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因爲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爲什麼?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透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怎樣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8

教學內容:P26頁例題及“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並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透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資訊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透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24×12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爲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學會了什麼?

六、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9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透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爲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爲什麼方向,爲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透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0

學習目標

1.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表達實際問題中的數學資訊。

2.能正確分析有關乘除混合運算的數量關係,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重點

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表達實際問題中的數學資訊。

教學難點

能正確分析有關乘除混合運算的數量關係。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能正確分析有關乘除混合運算的數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算一算,並說一說運算順序。

756÷7÷6 624÷(2×3)

二、導學新課

淘氣不光喜歡學習語文,對數學更感興趣。一天,淘氣在語文課上輪流講故事,用了850字,同學們約定每個故事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但是淘氣課前試講時用了5分,淘氣沒有氣餒,反而發現了一些數學問題,我們快去看看吧。

問題:淘氣3分鐘能講多少個字?你能想辦法表示題中的資訊嗎?趕緊試一試吧。

集體交流,說一說你的想法,(肯定)

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同桌之間交流,說一說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個)

170×3=510(個)

先算1分鐘能講幾個字。再算3分鐘講多少個字。

(2):也可列成綜合算式

850÷5×3

=170×3

=510(個)

小結:解決類似的問題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幾份是多少?

3.笑笑也講了一個故事用了4分鐘,平均每分鐘講150個。她也想3分鐘完成,每分應講多少個字?X|k | B| 1 . c |O |m

你能說一說你每一步的意思嗎?

生:先求笑笑總的字數,再算3分鐘講完,每分鐘講多少。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題,圈一圈,算一算。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完成課本練一練第4題。

仔細看圖,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 “練一練”的5題。

2.課後作業: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講故事

850÷5×3 =170×3 =510(個)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1

一、 教學目標

1、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表達實際問題中的數學資訊。

2、能正確分析有關乘除混合運算的`數量關係,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二、 教學重難點:分析乘除混合運算中的數量關係。

三、 教學過程

(一)課前綜藝: 1、脫式計算題。 2、宮雪菲講故事。

(二)情境匯入:

師;宮雪菲同學講的故事真不錯,今天就我們一起來研究《講故事》這個問題。剛纔老師接一個消息說淘氣和笑笑他們班級要舉行講故事比賽,讓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好不好?

(三)探索新知:

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資訊?

生:我從圖中得到的數學資訊是,淘氣要講一個故事是850字,試講時用時5分鐘,笑笑說每個人用時不能超過3分鐘。(2—3人)

師:針對你所得到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生:淘氣講的故事是850字,試講時用時5分鐘,三分鐘能講多少個字?(2人)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看出淘氣所講故事字數與時間之間的數量關係? 生:不能

師:那我就回顧一下上節課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分析數量關係的? 生:線段、表格??.。

師;我們今天就繼續用這種方法來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係,並列式計算。做完的同學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獨立完成,再找兩名同學到黑板上將自己的答案寫出)

師:下面就請這兩位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我是這樣想的,畫一條線段表示850字,再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要想求三份是多少,必須要知道1份是多少,所以我的列式是850÷5×3等於170乘以3等於510字,答:3分鐘能講510字。

生2、我是這樣想的,我花畫五個一樣大的格子表示850字,每個格子表示一分鐘,問三個格子多少字?要求三個格子是多少?就得求出一個格子是多少字?所以我的列式是850除5乘以3等於170乘3等於510字,答3分鐘能講510字。

師:看樣子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數量關係。我們在做這道題時,我們先讀懂題意,再畫圖分析,最後列式計算。那麼淘氣850字的故事在3分鐘內能講完嗎?該怎麼辦呢?誰能給淘氣出出主意?

生1:可以讓淘氣挑重點的來說。 生2:可以讓淘氣說快點。

師:淘氣非常感謝大家對他的幫助,於是約上了笑笑,想讓大家來幫笑笑解決一下講故事中發生的問題。(出示第二個問題)請大家按照上一題的方法來講這道題做出。昨晚的同學同座倆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做)

生:我是這樣想的,我畫五個格子,每格代表180字,再把這些字平均分成四份,求一份是多少?要下想求一份是多少,就必須的知道總共有多少個字?所以我的列式是180乘5除以4等於900除以4等於225字,答每分鐘講225字。

師:我們來看這兩道題,像第一題這種類型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幾分是多少?像第二題這種類型是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不過這兩道題用的都是同一種方法來分析數量關係,那就是畫圖。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重點。

(四)鞏固練習:

師:笑笑聽到同學們給她的解答方案,特別多高興,於是準備了一些小禮物,你們想要嗎?想要禮物就得做對題。你們有信心做對題嗎?那請你們聽好遊戲規則:以小組爲單位,做完之後組長報數,取前三名。闖關模式開始,第一關,說一說再列示計算,看看哪個小組做的又快有準。

師:下面進行第二關,畫一畫,算一算。(找同學來讀題,教師批改,再小組內批改。小組全對記一個星)

師:第二關開始了,每組3號選手站起來公佈答案。

師:同學們順利的過關了,那我就把笑笑的禮物發給我們的冠軍小組。(孩子開啟後,要求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師:兔媽媽有一對孩子,他們是雙胞胎,嘴大的叫大嘴兔,嘴小的叫小嘴兔。兔媽媽要送大嘴兔和小嘴兔去斑馬老師那學習。今天就把他們倆帶到教室裏,他倆有些不好意思,於是躲到了兔媽媽後面。兔媽媽看見了斑馬老師,連忙跟老師打招呼

“斑馬老師好”沒等斑馬老師回答,就聽兔媽媽大吼一聲“出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嗎?那就請你們回去看看新少年裏的《黑板後面的祕密》。

師:今天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那我們回頭想想,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呢? 師:同學們學會的知識真不少,希望在下節課,你的收穫會更多。 四、 板書:

講故事淘氣三分鐘能講多少字?

850字 850字

850÷5×3 850÷5×3 = 170×3 = 170×3 = 510(字) = 510(字)

答:三分鐘能講完510字 答:三分鐘能講完510字

5分鐘 180×5÷4 =900÷4 =225(字)

答:笑笑每分鐘要講225字。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2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會用乘法和加法驗算有餘數的除法,培養驗算的習慣。

教學過程:

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解決問題。

一、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

1、出示“集郵”具體情境

2、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笑笑集郵,一共有郵票285張,集郵冊每頁可以放5張郵票,能放多少頁?

3、列出算式:285÷5

4、探討估算方法

(1)、學生獨立估算商是多少?

(2)、組內討論估計的過程。

5、探究豎式計算方法。

(1)學生列出豎式。

(2)提出問題:被除數百位上的“2”比除數“5”小怎麼辦?

(3)交流反饋

(4)教師小結: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要看前兩位。

(5)學生獨立計算後,引導學生理解商“5”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學習驗算方法。

1、教師提出探索性問題。要檢驗商是否正確該用什麼方法驗算?

2、學生獨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彙報,教師歸納小結:要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

5、嘗試解決問題

三、問題解決

1、某班要舉行一次朗誦比賽,每位學生的朗讀時間爲3分。一位學生選了一篇840個字的文章,在比賽前試讀時,他用了5分,怎麼辦?請大家先小組討論,拿出方案(給學生3-5分鐘討論)。

2、奇思去游泳,他在泳道內遊了3個來回,共遊了15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3

設計說明

1、重視提出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教學時,首先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統計的相關知識,然後提出一系列富有啓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2、重視對統計表的觀察和分析。

在複習統計知識時,引導學生觀察複式統計表,發現有價值的資訊,從而正確地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發現複式統計表的優點,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的使用條件,從而聯繫實際恰當地選擇統計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複式統計表

教學過程

⊙匯入複習

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複式統計表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

⊙整理複習複式統計表的相關知識

1、複式統計表的優點和使用條件。

師:誰能說說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複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哪些優點?

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

(1)在反映兩個(或多個)統計內容的數據時可以使用複式統計表。

(2)複式統計表可以更加清晰、明瞭地反映數據的情況以及兩個(或多個)數據變化的差異,爲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和幫助。

2、複習複式統計表的製作。

(1)引導學生回顧複式統計表的結構。

課件展示一個複式統計表,學生觀察後彙報:複式統計表一般包括:標題、日期、表格(表頭、橫欄、縱欄、數據)。

(2)回顧繪製複式統計表的方法。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然後師生共同回顧繪製複式統計表的方法:

①確定統計表的名稱,填寫製表日期。

②確定統計表的行數和列數。

③製作表頭,填寫表頭中各欄類別。

④填寫數據並覈對。

3、出示教材110頁3題。

(1)學生獨立解決前兩個問題,彙報結果。

(2)引導學生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有關複式統計表的知識,讓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把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充分體會複式統計表的使用條件和優點,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聯繫實際,強化提高

1、三年級一班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你能根據下面的成績完成統計表嗎?你有什麼發現?(單位:個)

男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

39 29 38 36 32 28 39 28 33 37

40 42 37 32 35 29 31 34 33 38

女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

32 30 27 40 33 28 35 36 35 41

33 29 38 36 28 34 29 23 31 22

三年級一班同學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統計表

人數成績/個

性別:男、女

40以上

36~40

30~35

30以下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後,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賽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指導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做後全班交流。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讀題,然後在書上填寫,全班評價交流。

3、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後再提問題。

4、完成練習三後的思考題。

六、課堂小結

1、說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麼體會,你有什麼發現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積累了那些經驗?

七、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下教案15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複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複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並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爲什麼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