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透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會畫角。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工袋、鬧鐘、剪刀、紙五角星、紙三角形、兩根硬紙條、圖釘、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同學們,我們學校每個星期一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冉冉升起的國旗上有什麼?(國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們都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升國旗時都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是什麼形狀?(三角形)爲什麼你認識紅領巾是三角形的呢?(因爲紅領巾有三個角)角究竟是什麼樣的圖形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新的圖形——角。(板書:認識角)

二、引導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們一起來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幾個角?(3個)你能指出來嗎?教師示範指角的方法。學生模仿指出3個角。

2、從實物中找角。

師生逐一出示準備好的紙工袋、剪刀、長方形紙,用手比劃這些實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現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嗎?(同桌交流,集體交流)剛纔我們都是沿着物體的邊找到它們的角,下面這個物體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嗎?出示鬧鐘,指名說一說。(指出:鬧鐘上的時針和分針之間也形成一個角。)

3、認識數學中的角。

教師出示課件(例題中的三個圖),分別描出一個角,平移到實物下方。指出:這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4、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指出:直直的這兩條線叫做角的邊,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邊)。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指名學生到黑板標出各角的頂點和邊。

(3)練習:判斷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是角的圖形在圖形中標出角的頂點和邊在哪裏,不是角的說出爲什麼?

5、教學“試一試”。

(1)教師出示兩根硬紙條和圖釘,示範做一個活動角。然後要求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按照教師的方法做一個活動角。

(2)提問: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嗎?學生嘗試將角變大。想象一下:角的兩條邊就像人的兩條腿,腰就是頂點,要使角變大就把兩條腿怎樣(叉開)?提問:把這個角變小一些怎麼辦?引導學生說:合攏。

(3)現在把這個活動角貼着黑板沿着紙條描出一個角。你能像老師這樣描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嗎?學生在作業本上描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學生找出比較大的角,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小結:剛纔我們認識了角,你知道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下面的圖形各有幾個角?

重點觀察第一個圖形,指名說出有幾個角。學生可能會認爲有3個角,也有的會認爲是1個角,分別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理由。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次點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邊是直直的。(板書:邊是直直的)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2.在情景教學中,學生透過觀察發現、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提高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學會利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並能在實際中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和運用除法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師:“今天大家的上課的精神都特別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搶答題,相信你的舉手動作是最快的。做好準備。”

1.口答。

3個5是( ) 2個4是( )

8裏面有( )個2 20裏面有( )個5

2.看圖說說有幾個幾

(1)☆☆☆ ☆☆☆ 2個3

(2)○○ ○○ ○○ 3個2

(3)□□□□□□ 1個5或者5個1

二、探究新知

師:“前面的知識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師現在還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圖(例3)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藍花:2朵 黃花:6朵 紅花:8朵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比一比這三種花的朵數。誰能把比較的結果說一說?

2.初步感知“倍”的含義

(1)圈一圈,再比較:

師:除了用多和少來比較兩種花的數量,我們還可以像學習除法那樣將它們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較。如果我們將藍花看成一份,那麼黃花可以怎麼分?請大家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後有什麼發現。”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並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學到黑板前操作。並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

師:“你圈出了幾個幾?爲什麼把2個圈一份呢?(黃花的只數是2)你知道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了嗎?”

(指名回答。預測提示:因爲藍花的朵數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個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講解:因爲6裏面3個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隨機板書:

求:6是2的幾倍

想:6裏面有幾個2 (3個2)

所以:6是2的3倍。

3.體會加深“倍”的意義

(1)比較紅花和藍花的朵數。

(2)先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組內說一說。

(2)學生彙報:

師:“你把每幾朵圈成一份?(2朵)爲什麼?(藍花的朵數是2朵)。那麼把紅花圈成了幾個2(4個2)

因爲8裏面有4個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紅花是藍花的4倍。

 隨機板書:

求:8是8的幾倍

想:8裏面有幾個2 (4個2)

所以:8是2的4倍。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問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板書課題)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那麼這個4如何用算式來表示出來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結: “說的非常好,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我們一般用除法來計算。”那麼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2倍,這個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來呢?

三、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注意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是如何列出來的。

四、知識應用,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嘗試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後說一說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尋找生活中的倍數問題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數學問題,老師知道咱們班有幾個同學今年8歲,老師今年32歲了,你知道老師的歲數是他們的幾倍嗎?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同學們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後把想到的問題告訴爸爸、媽媽或者是老師聽,好不好?

五、全課總結

今天怎麼學習了( ),你知道怎麼求一個數是另個一數的幾倍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也就是“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幾。用除法解決。

例【2】

本單元是在乘數、除數是一、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乘、除各部分間的關係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簡便運算四個部分。

1.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

這一節主要教學,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乘數是三位數乘法的筆算和乘法估算。

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教學,因爲這個內容既是學生理解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的前提,又是學生正確進行乘法筆算所必需的口算技能之一。教學時首先講清算理,可先透過直觀圖示,啓發學生觀察得出:交換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接着類推規律,使學生知道算幾乘以整百數可以想整百數乘以幾。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乘數是整百數的口算實質是以“百”爲計數單位去計算。讓學生在口述算理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得出結果(如7×200,想7和2個百相乘,得14個百,是1400,進而要求學生簡縮思維過程,直接進行口算(如7×200,想7×2=14,再在14末尾添兩個0)。其次要採取多樣的練習形式。如看卡片算、看圖表算、聽算等,也可搞些“看誰口算得又對又快”的數學比賽、數學遊戲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短時記憶能力。

三位數乘法筆算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計算法則的基礎上,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時除應重視基本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外,還應注意以下兩點:(1)讓學生在嘗試性練習中獲得新知。如透過嘗試性練習,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放手讓學生“先做一做”,使他們在具體的計算中發現:當乘數的位數多於被乘數時,交換位置再乘,比較簡便;使他們在不同計算方法的對比中歸納出:乘數中間有0時,可省略用0乘這一步,使計算簡便。總之,要儘可能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獲得新知,切忌簡單灌輸。(2)加強積的變化規律的教學。教材把積的變化規律作爲例題來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理解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而且能爲今後學習商不變性質、小數乘法、正比例的意義等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矗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討論概括出積的變化規律,然後在練習中加以運用,從而逐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

乘法估算是選學內容。透過估算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另一 方面要注意培養學生用估算檢驗計算是否正確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計算技能。

 2.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

這一節包括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除法、三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除法,以及除法估算三個內容。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進行三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

三位數除多位數的關鍵仍在於試商。爲了突出試商這一關鍵,教材採用了分散難點、各個擊破的編排方法。教學時可根據這一特點先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般的試商方法,即當除數接近整百數時,用“四捨五入法”來試商;再引導學生摸索出一些簡便的試商方法,使學生在除數不接近整百數時,也能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試商。

與以往教材相比,義務教材在進行商不變性質教學時增加了一個例題(例13),這個例題透過具體事例,使學生明白在有餘數除法中,運用商不變性質進行簡算時要注意餘數的變化。教師應透過這一例題的教學,讓學生嘗試發現在有餘數除法中,當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0除外)時餘數的變化規律。

從而突破難點,使學生抓住餘數變化規律的實質,深刻理解商不變性質。

除法估算也是選學內容。教學時同樣要在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估算檢查除法計算正確性的技能和習慣。

 3.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三個關係式:(1)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2)被除數=商×除數;(3)除數=被除數÷商。學生受求因數用除法、求被除數用乘法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在運用第(3)個關係式時往往容易發生錯誤。爲了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影響,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進行直觀教學,結合乘、除法的意義,讓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總結出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形成正確、清晰的概念;(2)加強對比練習,讓學生在比較、辨析中深化對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係的認識,從而達到正確運用。

教材還安排了求乘、除法中的未知數x,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文字題、應用題內容。這些內容的教學,既可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乘、除法各部分間關係的認識,又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爲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作好孕伏。

4.乘、除法的一些簡便運算

這一節主要有“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以及“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時,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兩個知識點。教學時一是要透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抽象、概括出規律;二是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運用規律的靈活性。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既會順向運用規律,又能進行規律的逆運用,在形成計算技能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透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資訊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裏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並彙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資訊。

提問: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後,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的:

透過進一步的練習,讓學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複習的第1題

提問:13×30,你是怎麼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麼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寫上算式。

23×58

師:如果要估算這個算式,你可以怎麼進行口算?

完成複習的第3題

要讓學生說明是怎麼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幾十,然後口算出積即可。

三、筆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並要求第一二小題進行驗算。

集體反饋時,要注意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書寫格式。

要注意強調,乘法的驗算方法,可以調換兩個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規律

完成複習的第3題

集體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透過引導與板書,讓學生初步發展,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幾倍,積也跟着擴大幾倍。

五、解決問題。

透過條件與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感覺到圖中的3個書架是個多餘的條件,並沒有用的。

六、課堂作業。

複習第2、4題。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透過瞭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透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7頁第6題。

(1)出示例圖,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3)師生共同歸納。

2.完成第107頁第7題。

(1)自由讀題,獨立思考完成。

(2)集體校對。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4)指名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5)。

3.完成第107頁第8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仔細觀察,說說每組的規律。

(3)獨立試着往下寫。

(4)集體反饋並。

4.完成第107頁第9題。

(1)引導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填的正確。

(3)全班交流反饋。

5.完成第107頁思考題。

(1)嘗試獨立解答,如有困難可請教你的同位或小組成員。

(2)集體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個條件中的“2倍”在圖上表示出來。

6.自由閱讀“你知道嗎?”

(1)自由閱讀文字介紹。

(2)交流獲得的資訊。

(3)補充介紹課前蒐集的資訊。

(4)談談了解這些知識後的體會。

7.作業(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連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隻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買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隻茶杯比一把牙刷貴多少元?

獨立完成後全班校對。

三、反饋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透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透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重點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麼?(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遊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5、背兒歌

早晨起牀向太陽,前是東,後是西,左是北,右是南。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要求: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

31×3=12×9=24×5=

30×4=27×3=15×5=

二、新授

1.出示例題:三年級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夠不夠?

要知道10箱牛奶夠不夠,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與三年級人數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學能夠說說計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誰能來口算一下結果(120)

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呢?

(指名回答)

這10箱牛奶夠三年級的同學喝嗎?(指名回答,板書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夠分給多少個同學喝?(第30頁)

請大家在書上寫出算式,並計算出結果。

彙報。

誰能來說說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體練習

4.20×40=30×40=

小組討論,獨立計算

小組彙報

5.想想做做2

三、鞏固訓練

1.想想做做3、4、5、6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彙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麼。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彙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麼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爲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現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並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麼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3、少年宮怎麼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麼走?去醫院怎麼走?去商店怎麼走?去電-怎麼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築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嶽”。現在告訴你中嶽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麼“嶽”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佈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繪製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例4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透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爲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匯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透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透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認識簡單分數的過程; 初步認識分數,瞭解幾分之幾表示的意義,認識分母、分子和分數線;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圓片 塗色筆 練習卡片 模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談話匯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圓餅)如果把這個餅分給2個同學,可以怎麼分?

2、師∶(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105頁(1)的兩個圖)哪種是平均分,哪種不是平均分?

3、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誰來指指哪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二、探究思考,構建新知。

1、師∶現在拿出你的圓片來平均分成3份,塗其中的1份,用分數怎樣表示?

(生答,出示課件105頁的圖。)

2、師:昨天的知識掌握不錯,塗2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呢?自己試着塗一塗,寫一寫!

3、(大部分學生塗完後)投影展示學生的結果,並找幾生說說爲什麼這樣塗。

(課件出示105頁的圖)

4、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在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分別塗其中的1份、2份和3份,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嗎?看看誰最聰明。(學生自己塗色並用分數表示出來)

(投影展示結果,出示課件105頁(3)的三個圖。)

5、(課件出示)“議一議”:裏面有幾個?裏面有幾個?

在中,4和3各表示什麼意思?

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入手,強化學生對 “平均分”的理解。

一切發明創造都源於猜想,讓學生從

中猜想出2份是,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鼓勵生自己動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既培養其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寫分數,說名稱和意義,深刻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意義,也體現學生的個性化。

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平均分”,一種不是“平均分”。

生可能會指出塗色部分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教師可用模型進行演示,認識1份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塗2份用分數怎樣表示呢?如果一些學生有困難,可以降低難度,問:“想想怎樣表示呢?

(1)小組中交流。(2)全班交流。

7、師:像、、、、、這樣的數,都叫做分數。(邊說邊板書)

在中,3是分子,4是分母,中間的橫線是分數線。(邊說邊板書)

8、(課件出示)106頁“試一試”。

三、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塗色遊戲。

在卡片上任意塗色,並用適當的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獨立塗色,展示交流。

2、

(1) 說分數,提問題。(課件出示“練一練”)

(2) 找生活中的分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你能從教室裏找出用分數來表示的嗎?

3、資料:“知識窗”——分數發展史。

四、總結質疑。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塗色遊戲改變了給定一個分數按要求塗色的練習形式,可以塗幾分之一,又可以塗幾分之幾,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知識窗”與談收穫、體會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情感目標。

學生可能會寫出如:、 這樣的數來,有可能是對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不明白。師先肯定學生寫的,再重點說說你知道分子、分母表示什麼意義嗎?如果塗色夠不夠呢?鼓勵生再寫出類似本課所學的分數。如還有困難,可讓其用圓片動手剪一剪,畫一畫。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學內容是一位小數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這節課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爲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相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類似於整數加減法,把小數加減法融合到學生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經驗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大多數家庭都能自主給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因此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紮實、知識面較廣。結合我校這三年來的課改實驗來看,由於實驗教師採用生動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更能自主學習,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已經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設計

(一)情境引入

每個小組準備一些兒童書籍:《快樂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話》(10.5元)、《數學遊戲》(9.2元)、《十萬個爲什麼》(11.5元)、《蠟筆小新》(8.3元)、……

1.“買書”遊戲: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些書,想買哪些書。

2.讓學生根據活動過程,提出數學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提:

(1)我想買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萬個爲什麼》,一共需要多少錢?

(2)《快樂珠心算》比《數學遊戲》貴多少元?

……

(教師選擇有關加減法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其中有關加法的問題。

(二)探討算理和算法

1.買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萬個爲什麼》一共需要多少錢?

(1)讓學生根據問題先列算式(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師:我們沒有學過小數的加法,現在請同學們試一試,看能不能算出結果。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彙報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元角3??2+11??514??7

師:你能說說爲什麼這樣算嗎?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教師加以引導。)

(4)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加法。

(5)讓學生說說小數點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分別表示什麼。

(6)觀察:第三種算法和前面兩種算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都是相同單位的數進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個小數點)。

(7)多媒體出示智慧老人說的話:整數加法要從最右邊的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從最右邊的低位加起,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8)小組討論:爲什麼智慧老人說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引導學生髮現相同單位(數位)上的數對齊了,小數點也就對齊了,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就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就都對齊了。)

2.一本《快樂珠心算》比一本《數學遊戲》貴多少元?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1)鼓勵學生迎接挑戰,獨立思考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2)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並說說算法。

3.小結(把課題板書: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豎式計算)

(三)解釋應用

師:前面我們提了許多問題,現在你能不能利用剛纔學過的知識,選擇某個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呢?

1.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2.小組內說說你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3.小組派代表上來彙報,大家評一評,看他們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數學遊戲:對對碰(課本第6頁的“試一試”)

師:比一比,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豎式寫得整齊美觀,就獎給他們組一顆智慧星。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匯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並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並彙報

板書:3.2+11.5=

2.師:爲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麼相加,現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豎式計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啓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麼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麼特點?小數相加時,爲什麼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相同數位(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麼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培養實際生活中的創造性,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2、透過參與創作,合作交流,啓迪靈感,感受生活。

3、透過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創作美麗的

教學過程:

一、作品欣賞。

1、談話:同學們,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張普通的紙。我國勞動人民就是運用他們創造出了民間藝術——剪紙,又叫做窗花。這古老的傳統有1000多年的歷史,風格獨特,深受內外人士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古代與現代藝人之手的部分代表做品。(板書:奇妙的剪紙)

2、利用課件與實物投影儀教師和學生共同準備的剪紙作品。

3、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幅剪紙?(學生對喜愛的作品進行談話交流)

4、教師對部分作品進行解說(主要針對古老的吉祥圖案)。剪紙藝術是生活化的藝術,尤其體現在古代。剪紙都應用於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裝、瓷器、皮影居家裝飾等)

二、作品分類。

1、觀察分析。

(1)談話:今天,我們一起看到了這麼多的剪紙作品,在民間藝人的創作中,這些剪紙是分不同種類的。那麼你們能進行分類嗎?

(2)小組討論。

學生的分類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爲人物、動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顏色分類。

(3)。

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從創作內容上看可以分爲這幾類,我們還可以從創作的方法進行分類。比如有的剪紙圖案是由一組或幾組完全相同的圖案組合而成的,大家來看看有哪些。

(4)學生從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紙圖案。

2、研究方法。

(1)引導觀察:你們再來看現在這些作品,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教師出示以對摺形式剪成的楓葉圖案。

提問:這張剪紙是什麼圖形?

這樣漂亮的圖案,你們知道是怎樣剪成的嗎?

(3)談話: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藝人,用剪刀來創作漂亮的圖案?

三、作品創作。

1、嘗試創作。

學生觀察書上兩種正方形剪紙的步驟,並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具體做法。

指名說說並演示兩種方法如何摺紙、剪紙。

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剪法試着剪一剪。

學生獨立完成後互相交流,教師瞭解學生活動情況,並展示學生的作品,師生共同點評。

2、獨立創作。

談話:想想正方形紙還可以怎樣折?你們還可以折成幾折來剪?

學生獨立進行設計創作,後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師對學生新穎的設計給予肯定和誇獎。

3、提高階段。

讓學生自學課本上63頁用長方形紙剪紙的做法,並模仿剪一剪。

提問:用長方形紙你還能剪出什麼漂亮的圖案?

學生思考,獨立動手剪一剪,教師巡視學生活動情況,並參與討論交流。

四、全課。

談話:同學們,你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瞧,你們創作出了這麼多的精美圖案,真令人佩服!請選擇一件你最爲滿意的作品,將它貼在白紙上,並寫上你的名字,然後放到講臺上展示,讓我們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與創作的樂趣吧!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能較爲熟悉地掌握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會進行單位名稱的填寫。

2、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表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收穫和體會。

3、透過反覆練習,使學生在交流中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資源:

投影儀、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做練習八第1題

1、出示題目,齊讀要求,讓學生實際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計出課桌面的周長和麪積嗎?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饋交流。

二、做練習八第2題

1、出示題目:

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課桌長106()

(2)一張郵票的面積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個房間地面的面積是14()

2、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

3、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明確選擇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再作出判斷。

三、做練習八第3題

1、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說一說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強調: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

四、做練習八第4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同桌討論:這題該怎樣計算?

2、全班交流。

3、提問:單位之間是怎樣換算的?

五、做練習八第5題

1、出示題目,讓學生仔細看圖和題目。

2、讓學生判斷要求的是面積還是周長。

3、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時要求說說是怎樣想的。

六、全課。

作業:完成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