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語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祝 福(一)

語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習課文

1、自讀"預習提示",瞭解小說的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2、理清情節,瞭解倒敘的作用。

3、速讀課文,概括各段內容。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採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採取倒敘手法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

設定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後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四、佈置作業。

祝 福(二)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小說的三要素: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要到魯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爲什麼說她"反滿足"?

2.發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於死地而後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爲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後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麼,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爲,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後,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B.人們的態度:

C.柳媽說鬼:

4.結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透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

總之,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三、佈置作業。

祝 福(三)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透過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透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瞭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醜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爲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B.語言描寫: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爲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着,午飯之後,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後:

三、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透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四、分析柳媽: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爲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爲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援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五、佈置作業。

祝 福(四)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本文綜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

同時,透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爲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爲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XX,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透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採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 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精當的環境描寫,並進一步思考小說的主題。《祝福》的環境描寫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的典範。小說三次寫到了“祝福”。這年底的“祝福”作爲一個時間標誌,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連了起來,形成了清晰的發展脈絡。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這一特定場景中,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魯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這不僅僅是富人們的事情,而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操勞福禮是女人們的事,而“祝福”的活動卻是要女人們走開的`。這樣的交代,告訴了人們,辛亥革命之後,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千年來女性的地位和壓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依舊。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也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劇的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中一項極具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動,祥林嫂這個悲劇人物的悲劇性的命運也在這項活動中得以最充分的展示。初到魯四老爺家的祥林嫂還能“享有”預備福禮的辛勞,可到了後來,就連這點辛勞的權力也都失去了。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與感染力。

第三次是結尾透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2、爲什麼說祥林嫂是一個受損害、遭遺棄的“多餘的人”的形象?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祥林嫂是魯迅作品中較有影響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世界文學畫廊中一個受損害、被踐踏的“多餘的人”形象。這是一箇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她具有勞動者的美德,享有勞動的愉樂,對空閒感覺無聊。然而,與一切輾轉辛苦於封建制度輪軛下的所有被壓迫的女性一樣,她遭遇着苛酷的“命運”。她沒有自己的名字,連姓什麼也無從知曉。在第一次守寡之後,來到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魯四老爺家做女工,開始了她那“自食其力”的幫傭生活,做穩了一個廉價而又高效的奴隸。她生活在勤勞的喜悅中,忘掉了疲憊,忘掉早先一段悲愁的境遇,滿以爲可能成爲一個獨立自由幸福的人。但她仍像掙扎在蛛網上的小蟲,命運不讓她有一點的快樂。

不久,她便被夫家劫回去,當作私有物賣了出去。幾度歲月,不幸的祥林嫂不僅又一次地喪夫,還失去了她心肝般的愛子。在走投無路的困厄中,她重又回到了魯四老爺家來做女工。她的不幸,確也曾博得好心腸者的淺薄的同情,然而,日子一久,時間便腐蝕了這份淺薄的同情,弱者的悲哀既經“活得有趣的人們”咀嚼賞鑑了許多天終於成爲了渣滓,而她這個弱者也如魯迅先生所謂是“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爲了贖回“一女事二夫”敗壞風俗的罪名,爲了贖回來世虛幻的“幸福”,祥林嫂支取了歷年積存的工錢,到土地裏捐了一條門檻,“給千人踏萬人跨”來抵擋死後的受苦。她希望賄賂神仙,買得心的安寧。可是,人間是殘酷的,比陰司的閻羅大王還殘酷,一個只要一條門檻的代價就可抵擋,一個卻連祭祀的杯筷都不准你碰手,即使是善良的四嬸,在祥林嫂坦然前去拿杯筷的時候,也慌忙地大聲叫喊:“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是一聲霹靂,震碎了她的迷夢。於是,不獨沒有做人的資格,連做奴隸的資格也不復存在,想做奴隸也不得。終於給主人趕走,在風塵中流轉,過着乞食的生活,在連綿不斷爆竹的祝福聲中結束了慘苦的一生⑤。

4、祥林嫂兩次到魯家及臨死前,外貌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解析:本題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寫出人物的發展變化,透過前後的對照來揭示人物的悲劇命運,是這篇小說在人物刻畫上的特點,也是魯迅小說人物刻畫的一大特點。《祝福》三次描寫祥林嫂的肖像,並不是爲了給人們展示三幅靜止的人物的圖片,而是爲了透過對祥林嫂原本充滿活力、勤勞善良,而變得呆滯、麻木像一個活死人,來展示人物的不幸命運。請看下錶:

時 間服 飾面 貌眼 睛分 析

第一次到魯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

兩頰還是紅的順着眼新寡,悲切,尚年輕,初當傭工的膽怯,恐怖的命運已經開始,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

小說一開頭描寫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既有對陰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環境的描繪,又有對家家準備祝福的盛況的社會環境的描寫,更有對虛僞、反動、保守的魯四老爺及其書房的典型描寫,這就揭示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境,爲祥林嫂悲劇的發展,提供了背景。這是情節發展的序幕。序幕之後,首先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我”親見淪爲乞丐的祥林嫂;親聞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魯四老爺對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會上對祥林嫂悲劇的冷淡,也表現了“我”對祥林嫂的關懷和對當時社會的激憤,從而引起“我”對祥林嫂“半生事蹟的斷片”的追憶,展開對悲劇主體部分的描述。祥林嫂初到魯鎮,與魯四老爺發生矛盾衝突,這是情節的開端;祥林嫂被賣改嫁,表現出“出格”的反抗,這是情節的發展;祥林嫂再到魯鎮,終於被魯四老爺趕出大門,這是情節發展的高潮;它與開頭的結局“聯成一片”,便構成了祥林嫂悲劇的全部歷史。結尾一段再描寫祝福的歡樂情景和“我”的感受,這是小說的尾聲,起着深化主題的作用。

暮春之日,痛失愛子。祥林嫂被迫改嫁後,幸運的做了母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祥林嫂有了兒子,便取得了做人的權利。可“天有不測風雲”,賀老六不久 “斷送在傷寒上”第二次喪夫又給她精神上一個沉重的打擊。“幸虧有個兒子”這唯一的的親骨肉,是她生命裏僅存的一絲春光。但“禍不單行”、“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孩子竟“給狼銜去了”,命運之神不公平的從她懷裏奪走了僅有的一絲春光。兒子死了,“大伯來收屋,又趕她,她真是走投無路了,只好來求老主人”。這個悲慘的情節再次發生在春天,而且隨着“春天快要完了”,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4、迎春之日,悽慘死去。祥林嫂再次來到魯家,是想做奴隸而不得,四嬸四叔柳媽對她的態度完全變了,淪爲乞丐後,她的遭遇更是悽慘,常常連飯也要不到,最後帶着對生的痛苦,對死的恐怖,在魯鎮祝福聲中,在遭受了一連串的致命打擊、迫害、摧殘之下悽然死去。四叔的“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時候正是萬家歡樂、全家團圓的時候,而祥林嫂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竟連春意都未來得及享受,便悄無聲息地退出了人生的歷史舞臺,貧窮懸殊,反差巨大,這一結局的安排是祥林嫂的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 從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上看,祥林嫂是一個時代悲劇。

祥林嫂生活在清末,祥林嫂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勞動婦女的悲劇。

當時封建禮教仍在吞噬着人們,二十六七歲的祥林嫂嫁給了十六七歲的祥林,這是一種落後而殘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帶稱之爲等郎媳,正象當時民謠所說的那樣: “二十歲大姐十歲郎,夜夜睏覺抱上牀。說他夫來年太小,說他兒來不喊娘。”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麼的尷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使得“她不很愛說話,別人問了纔回答,答得也不多”,只能用無盡勞動爲自己透一口氣。當時的人們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魯鎮所接納,也是由於當時被封建禮教嚴重毒害的人們的存在,“夫爲妻綱,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權思想,可容忍貞潔的寡婦,但卻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當時病態的社會,病態的人們釀造了祥林嫂的悲劇。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環境,這種環境也是祥林嫂悲劇的一個根本原因。

標籤:必修 語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