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易經

易經講解:立心勿恆

易經2.08W

立心勿恆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立心勿恆?

易經講解:立心勿恆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危”並不是講危險,是計劃不夠周衍,還沒有成熟,只顧及自己的理想,沒有顧到環境的需要,就把計劃推出來了。“則民不與也!”老百姓不會服從的,也不會與你合作了,因爲沒有人支援你的計劃。

“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用威脅的話來對人,平常所謂威脅利誘的話,“則民不應也”,民心不會順應的。這也是第二句話的發揮。

“無交 而求,則民不與也。”平常沒有交 情,政治上沒有根基,換句話說,你上臺對人家沒有給予,人家對你沒有信仰,“則民不與也!”人家不會誠懇擁護你的,也不會聽你的。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與”就是擁護的羣衆,跟隨你、同情你、擁護你、支援你的,都是“與”。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與”,就沒有人聽你的,沒有人同情你。做事業沒有夥伴,沒有真正的知已,“則傷之”!要想成功很難很難。要成功就要靠朋友。我們中國講朋友之道有兩個原則:

一、朋友有通財之誼。朋友就是社會,社會上彼此有困難要互相幫助,就是通財之誼。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

二、朋友要勸善規過。我有過錯,你能指出來,忠告我。所以孔子談朋友之道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什麼是益者三友?對你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友直,對你講實話的人;友諒,能夠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聞,學問見識比你廣的人。這三種是好朋友。

這是我們講益卦所引伸到的。大家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通財之誼的朋友,沒有勸善規過的朋友,也沒有羣衆,那麼你人生便很艱難了。

我們中國朋友之道還包括了老師。在中國文化中,往往師友並稱,所以說師友同道,古人稱弟子爲師友之間。友道就是社會關係,比五倫還重要。人有許多上不可對父母講的話,下不可對妻子兒女講的.話,只能朋友講。這就是朋友之道,也可見友道的重要。

益卦的道理包括了這麼多,孔子這一段是發揮,下面是引證益卦上九爻的爻辭說: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這點是現在朋友之道的寫實,不但不能幫助他,背過來還要打擊他。尤其是利害關係的朋友,政治上的朋友,像這一類作風的人特別的多,都是“莫益之,或擊之”,就是這個樣子。

“立心勿恆”,“立心”就是動機,“勿恆”就是沒有恆久的,這就不是朋友了,最後當然是“兇”。譬如男女問題,有位學生問我,男女之間,難道沒有純粹的友誼存在嗎?我說:幾乎沒有。

但並不是完全沒有,不過很難有。因爲男女之間就是我愛你,如果我愛你,你不愛我,你就會“莫益之,或擊之”了。很多女生要我講戀愛哲學,我說我不懂,因爲戀愛哲學就是:我愛你時就愛你,我不愛你時就不愛你,完全以“我”爲中心。

每個人都是爲“我”,爲“自己”,不會真正去愛人;有時即使做到愛人,也是爲了“我”的需要而愛。所以說:這個愛的邏輯都是以“我”爲中心,由“我”而來。假使真做到了無“我”,那個愛不叫愛,就是仁,是慈悲。這種愛社會很少見,或者有兩個人能做到,一個人已經死了,一個還沒有出生。

世界上的交 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擊之”。無益於自己的,便打擊。由這一方面看這個社會人生,也是很痛苦的。我們過去說過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後來變成你應該,最後變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陰符經》就說,“恩裏生害”,恩太多,對他太愛了,就會成冤家。教育孩子,教育人,都是一樣。

現在實施所謂愛的教育,只有“恩裏生害”,因爲這個社會已經不對了。社會上恩愛、利害、善惡、是非本來都是相對的,但今天的人只想抓住恩愛、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對、相生的道理。

所以益卦說:“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兇。”這就是不知所立。如果這個樣子,無論做人做事都不會全始全終的,所以結果是“兇”。

標籤:立心 易經 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