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易經

易經講解:生命真諦的根

易經2.99W

這一章是《易經》整個的綱要和精華。《易經》的學問及其形而上道,孔子在這裏爲我們作了答覆。

易經講解:生命真諦的根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孔子說,《易經》這一門學問,是我們老祖宗、得道的聖人們,追究生命真諦、宇宙萬物到最根源、最深最深的那個根而產生的。也可以說,它是我們老祖宗對人類宇宙萬物、生命真諦挖根的學問。

然後“而研幾也”,“研”的什麼“幾”呢?研究那個要動的“幾”。好像我們兩隻手舉起來要拍掌,是要拍?還是不要拍?在還沒有拍以前,兩隻手將動未動那一剎那間,就是“幾”。

人站在門的中間,你說他要進來還是出去?你說他要進來,他卻偏要出去;你說他要出去,他卻偏要進來;或者站在那裏不動,不進也不出。這時你要說他是進是出?最難,這就是“幾”。

“幾”的動很難捉摸,“幾”這一門學問能探知宇宙萬物的根本,所謂“極深而研幾也”。因爲這一門學問是科學的、哲學的、宗教的,科學的根、哲學的根、宗教的根,都在這裏。“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深到極點,宇宙萬有一切人類的思想等等,你都搞通了。“唯幾也”,最高的那個“幾”,將動的`“幾”,你也能把握到了,“故能成天下之務”。

到了“能通天下之志”,一切人類文明的思想都搞通了,等於佛經上的悟道。到了成佛的境界,天上下雨,下幾滴雨,佛都知道,但我們不知道。後來我學了《易經》以後,我也知道了。

人家問我下了幾滴雨,我說永遠只有一滴雨,沒有第二滴雨。千滴、萬滴,就是這一滴雨。這就是“研幾也”的“幾”。不過你們現在是聽了我講以後才知道的,所以你現在知道的這個知道,不是你知道的“知道”,是我知道的“知道”。這個知道就是“幾”。

因爲它“精”,“故能通天下之志”;瞭解天地間一切思想、一切文化,唯“幾”也。因爲它洞察了這個動的“幾”,故能成天下之務,所以成功天地間一切事務。“唯神也”,《易經》最高、最終的目標是通神,這個神不一定是鬼神的神,神就是那個不可知、不可說的。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這就是所謂神而通之的意思。疾就是快,像走路一樣,練武功練到這個程序,便可不疾而速。看起來好像沒有在走一樣,一步一步,從從容容慢慢地走,但一下就到了美國啦!沒有看他走兩步就到了。這就是所謂的“不疾而速”,快得很,“不行而至”。

到這個境界,就是神的境界,這是形容的,不過也有人能達到神而通之的境界。佛學所講的神通,就是達到這個境界,那也就是神通了!

所以孔子結論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聖人之道是“無思”、“無爲”、“極深”、“研幾”這四點。“無思”、“無爲”特別要注意。

搞宗教的人,天天想成道,你如果能做到“無思”、“無爲”、“寂然不動”,便差不多啦。但是各位不要以爲光是“無思”、“無爲”、“寂然不動”就行了,那是不對的。不能致用,如何才能致用呢?“要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要能做到“無思”、“無爲”、“極深”、“研幾”,才能真正體會出“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因爲這些都是聖人的致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