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易經

易經講解:割捨之難

易經2.89W

講到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知道我們中國文字的運用是非常高明的。譬如說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晚年沒有辦法在外面混啦,只好回到老家去,辦個補習 班打發時間。《論語》記載孔子回來的感嘆說:“吾黨 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吾黨 之小子狂簡”,這跟現代青年一樣,現代青年就犯這個讚美。孔子說我們家鄉盼我回家,教教我們齊魯的後生小子,他們都很聰明,也很優秀,但是“狂簡”。把天下事認爲太容易太簡單啦,這實在太狂、太不知道天地高厚了,這是不好的。

易經講解:割捨之難

“斐然成章”,也會寫文章,有思想,但是這個中間,中心思想他還拿不定,不曉得仲裁。譬如民主 自由 與中國文化政治的關係,這個喑,東方、西方,要怎麼樣才能合於中國國情?就要“化而裁之”了。不曉得“裁”,就不能合適我國之用。有時候一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是不曉得裁簡,便失去了鏗鏘有力的氣概。

我還有一個經驗,年輕的時候,也很自負,自己從小便名聞在外。可是我經過一次教訓以後,以至到現在我還不敢寫文章,一輩子都不敢寫文章。在青年時候有一次做文章,我的老師還是前清一位翰林公,他說你呀,文章才氣真好,就是不曉得裁簡!我說每篇文章我都經過仔細修正過。他說你犯了個錯誤。我說請示先生,我的文字犯了什麼錯誤?他說“慳吝”。這使我最不服氣啦,我個性裏邊是個最不慳吝的人。我說“先生之言疑似過乎哉?”老師你講我這罪名太重了吧?他說你不懂,我講你慳吝,是你在文章上不曉得舍,你不懂割捨,就是不曉裁。他說你每次碰到好句子,自己不肯丟,怎麼樣也要想辦法把它放在文章裏頭,整篇文章是好的,你這個句子也是好的,但是加到這篇文章裏,便成老鼠屎了。看來割捨得難呀!

我聽了以後,驚出一身冷汗,非常感激,真的非常感激,佩服極了。這的確是我的毛病,被他指點出來,一點都沒有錯。我說先生我懂啦,這幾句我就是捨不得。他說,你不能捨不得,你要決心丟掉,用到別的地方多好,用到這一段裏邊,用到這一篇裏就不對了。

寫文章就是這樣,很多人寫文章,我看了常常感覺是有好句,沒得好文。有些人不僅會寫古詩,白話詩也寫得很好,句子也很美,但全篇連起來看,就成了抹腳布了。那真是沒有味道!這就是寫文章的訣竅,也是經驗。有進修自己寫東西,常常思想裏出了好東西,好東西就捨不得丟,明明是寫一篇政論性的文章,卻非要把些文學性的句子加進去,那就完啦。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化而裁之謂之變”。這個變很難有時候覺得這些句子不必要,但卻把它保留;有時候覺得它必要,卻硬把它刪掉。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道理,同《易經》卦的道理是一樣的,要化而裁之。這就是變!不過先要通,才能知變、才能處變,否則不能應付一個人生,更不能應付時代。懂得“化而裁之”,懂得變以後,“推而行之謂之通”,然後,要推行。我們現在只會喊口號,推行什麼政策,把推行變成一個口號。要知道推之難,要把它推出去,就要懂得推行這個字。

政治上一個新的措施一拿出來,人們的心都會抗拒的,我們讀歷史就知道。一個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時候,當時常遭人反對,反對者的.說詞只有四個字:“民曰不便。”民就是老百性,老百姓反對,不能推行。老百姓很奇怪,任何一個新辦法,老百姓一開始都是反對的,不接受,就造反。所以要“推而行之”,把它推出來。要怎樣才能能推行而通之?這個中間怎麼推法?推而行之,瑞變成一個專用名詞,推行什麼政策,你怎麼推呀?怎麼行呀?現在人只在嘴巴上講,又不推,怎麼能行得通呢?每一件事情,報紙上把法令一公佈,天天叫推行,推也推不出,行也行不通,弄得上下互相欺騙,結果就是一推了事。所以大家要懂得“化而裁之”、要懂得“推而行之謂之通”,這就是通才之學。

如果來“推”?這中間就要懂得中國的太極拳了。太極拳的推是圓的,不是直着硬推的,硬推是推不動的。轉一個圓圈就把它推動了。一個東西如果直推硬推,要用一百斤的力量,如果換一個方法順勢而推,也許一個指頭就推動了,這就是以四兩撥千斤的道理。這個中間的巧妙,也就是智慧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