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3篇)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校本課程與綜合活動課的區別

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像語文、數學一樣以系統知識爲主,以長週期、教師講解爲主。而目前大部分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學習和開放性學習爲主,在性質和形式上與綜合實踐活動課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課程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校本課程的印象。

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區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權限上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校本課程則是學校自主開發設計的課程。

二是從設計上來講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達到國家規定基本教育目標的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校本課程也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更考慮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

三是設計過程上不一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根據國情來設計的,校本課程是學校層面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與學校實際開發與設計的。

在實施上,綜合實踐活動課依賴於學校開發,也依賴於地方管理。

二、方案的內容

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標題、成文時間和正文三部分內容。

1、標題

方案的標題有兩種寫法:一個是“三要素”寫法,即由發文機關、計劃內容和文種三部分組成,如《北華大學五年發展規劃總體方案》;一個是“兩要素”寫法,即省略發文機關,但這個發文機關必須在領頭的“批示性通知”(檔案頭)的標題中體現出來,如《治理採掘工業危機,實現良性循環方案》。成文時間,爲鄭重起見,方案的成文時間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標題下。

2、正文

方案的正文一般有兩種寫法:一是常規寫法,即按“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及“要求”幾個部分來寫,這個較固定的程序適合於一般常規性單項工作;二是變項寫法,即根據實際需要加項或減項的寫法,適合於特殊性的單項工作。但不管哪種寫法,“主要目標”、“實施步驟”、“政策措施”這三項必不可少的,實際寫作時的稱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標”稱爲“目標和任務”或“目標和對策”等,把“政策措施”稱爲“實施辦法”或“組織措施”等。在“主要目標”一項中,一般還要分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實施步驟”一般還要分基本步驟或階段和關鍵步驟,關鍵步驟裏還有重點工作項目;“政策措施”的內容裏一般還要分“政策保證”、“組織保證”和“具體措施”等。

方案也可以是下級或具體責任人爲落實和實施某項具體工作而形成的檔案,然後報上級或主管領導批准實施。寫法要求同上。

三、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3篇)

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爲複雜的一種。由於一些具有某種職能的具體工作比較複雜,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說明問題,因而公文內容構成勢必要繁瑣一些,一般有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

爲切實做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有一技之長,爲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校經濟、文化等資源,考慮學生多樣化、全面化、持續性發展的需要,決定設定以乒乓球爲中心的校本課程,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指導思想

本課程是學校依據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資源狀況以及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自主開設的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自主參與爲主,以體驗性學習實踐活動爲主要特徵的新型課程。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課程建設與開發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注重普及,在提高與普及的統一中推動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致力於營造濃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圍,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練志,以球養性,以球會友,以球興校。透過發展師生乒乓球運動,激發學校活力,“突破一點,帶動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鎮柳堡學校品牌。

二、調查分析

校本課程開發充分注重主體性、合作性、選擇性、開放性、特色性和創造性,教師與家長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經多次與教師、家長總結生活與教學的經驗、智慧等,瞭解和掌握教師與部分家長的個性特長;經過調查、分析,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需求、興趣、愛好、目前學習的基礎及今後的發展走向;調查學校附近的社區現狀等因素。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被調查對象認爲以乒乓球爲中心,輻射到田徑、書法、繪畫、儀表等校本課程開設,富有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能使學生的愛好、興趣得到發揮與培養;既體現了新基礎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整合、延續、補充,又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品質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歷史論證。我校自19XX年以來,一直參加縣舉行的乒乓球比賽,且每年都取得前幾名的成績,我校乒乓球運動有多年的歷史,乒乓球運動氛圍和訓練基礎全面形成,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硬件基礎設施齊全。有專門的訓練室,室內乒乓球檯共4付,基本適應學校訓練。

3、教練隊伍合理。建設低、中、高年級三階段訓練梯隊,建立專職和兼職教練機制,建設合理的陪練隊伍。

4、社會支援。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了社會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長認可。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意義,認識到乒乓球訓練對孩子的發展的重要性,他們從經濟上、訓練上都給予足夠理解和支援。

四、總體目標

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訊、解決問題及欣賞、創造、實踐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爲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練好基本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的總目標。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自主活動爲主,讓學生樂於參與,多給學生創造空間,尊重學生的意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靈活開放性原則。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創造促使兒童發展的空間、因材施教,靈活選擇,調整教學內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課程資源爲主,在實施校本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目標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廣域性和可變性。

3.整體優化性原則。拓寬知識領域,將校本課程與各學科的縱向、橫向的各個部分進行優化整合,形成最佳課程結構,發揮校本課程的最大功能。

4.活動、實踐、探究性原則。體現在教學形式上要以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活動、勇於實踐、探索爲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圍繞問題大膽探究的意識和實驗摸索的精神,着眼於養成習慣,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5.整合性原則。校本課程的編制應致力於對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綜合運用,讓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透過實踐取得深刻的體會和豐富的經驗。

6.特色性原則。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學校應揚長避短,針對學校具體情況,走向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材設計,充分發揮學校作爲課程決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徵、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同時注意學校當地社區的特點,充分考慮本地區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校獲取課程自我更新的機會,從而辦出特色學校,彰顯學校特色。

六、基本結構

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和技戰術訓練幾大部分。

1、基本知識:乒乓球發展簡史,乒乓球基本常識。

2、基本技能訓練:基礎動作訓練(攻球、推擋、搓球、拉球等)。

3、技戰術訓練:推側撲,逢斜變直、逢直變斜,調左壓右、調右壓左等等。

七、組織實施

1.成立了校本課程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邢恩鋒(校長),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劉玉東(副校長),負責起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指導乒乓球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工作,

成員:馬雲徵(副校長),主管校本課程的教師培訓工作和校本課題問題的具體研究。汪立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負責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並組織實施。

2.成立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

組長:(副校長)

副組長:(教科室副校長,分管音、體、美教學)

成員:(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並主抓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體育教師,負責校本課程編輯及教師培訓)

3.實施層次

學校在抓好乒乓球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乒乓球教學向課處延伸,組建校級、班級乒乓球隊,定期開展活動。課程實施分三個層次: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乒乓球教學,低年級每週開設一節乒乓球課,加強乒乓球課堂教學的研究。

(2)建立班級乒乓球隊。各班開展乒乓球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願報名參加,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乒乓球。每學期開展班級乒乓球比賽。

(3)建立校級乒乓球隊。選拔優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訓練,提高技戰術水平,提高競技能力。

4.師資培訓

校本課程需要的教師立足於學校內部,對部分教師進行培訓,內容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校本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原理,爲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其知識面,構建教師的知識結構,爲課程開發提供知識和智力上的支援。三是對教師進行乒乓球技能訓練,形成實施課程的基本能力。

5.撰寫校本課程教案

負責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寫出校本課程教案,交給校本課程工作研究小組初審。教案要有以下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及活動安排、教學效果等。

6.具體訓練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校長親自抓,各部門齊抓共管,體育教研組具體落實訓練計劃。同時,加強教練隊伍培訓,優化師資隊伍,聘請兼職教練、陪練,形成協調配置的教練隊伍,提高訓練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強硬件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建成較大規模的乒乓球訓練館,功能齊全,設備優良,爲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礎。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抓好普及。學校開設乒乓球課,編寫乒乓球校本課程,把乒乓球課程作爲特色課程來開發,發揮課堂基地作用,進行趣味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訓練。

(4)科學選苗,夯實基礎,建好乒乓球梯隊,成立校中心隊。隊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分成低、中、高三個梯隊。班級成立班級乒乓球隊,每年代表班級參加學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賽活動。

(5)乒乓球文化建設,陶冶性情。創辦“我愛乒乓球”爲主題的乒乓球報,激勵學生們關注、熱愛乒乓球。編練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動作、韻律操動作融爲一體。編唱乒乓球歌,講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讀乒乓球世界冠軍故事,營造良好的乒乓球運動校園文化氛圍。

(6)突破校本的訓練模式,拓寬訓練視野。一是請專家到我校指導訓練,二是派教師外出培訓,同時,選送基礎好的苗子隊員到專業訓練基地培訓,形成動態的訓練機制。

(7)積極組織參加各種比賽,提高競技水平。參加每年的市校長杯乒乓球比賽,並積極參加縣組織的乒乓球比賽。

八、評價方法

1.對教師的評價

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覈,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主要是透過四看:看學生選擇訓練的人數;看學生訓練過程中的發展程度;看領導、教師、家長對訓練的反響;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1)教師做到“四有”: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對學生的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應該按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綱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內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校本課程規定的課時數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有資料意識,整理學生學習檔案、妥善保管學生訓練成果資料袋。

(4)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2.對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取三看:看學生訓練的學時總量;看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態度等;看學生的訓練成果。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探究的態度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採用“優秀、良好、繼續努力”的正面評價形式。

(3)學生成果可透過隊內交流、學校比賽等多種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九、保障措施

1.學校將請本校有特長的老師及社會人士任專兼職教師,作爲專業指導小組,並根據活動的需要聘請社會上有專長者作爲校外輔導員。

2.學校提供或幫助解決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資料、場地以及人員的聯絡。

3.學生的校外活動要在指導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展開,並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援和參與,教育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十、乒乓球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取得的成果

學校乒乓球隊自19XX年建隊以來,共獲得縣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的八項男女團體和單打冠軍,一次獲市校長杯第六名。目前,我校正對乒乓球校本課程的實施與建設進行認真總結與調整,以乒乓球運動爲突破口,努力建設特色化校本課程,努力打造學校辦學品牌。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2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爲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充分張揚個性,展露才華,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4、實踐性原則:實踐是提高英語和特長髮展的主要活動。要勇於實踐、積極思考,要做到手腦口並用,邊思邊練,增強學習效果,鼓勵教師與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

5、個性化原則:要適應不同層次教師、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徵,對教師的培訓要因人而異;對學生要因材施教,藉助其在興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優勢,鼓勵其不斷創造、不斷提高,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6、校內外結合的原則:校本課程的學習在學校、家庭和社區活動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須走校內外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課程的學習效益。

7、趣味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採取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和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特長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選課方法

學生選課分以下幾步走:

1、向學生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激發學生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學校向學生公佈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讓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

3、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四、課程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實施原則:學校統籌規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透過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各門課程的選課人數等,以便於規劃實施校本課程。

2、學校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3、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劃,自已組織學生,聯繫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4、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已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五、教學形式

作爲一門以學生實踐爲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應採用以下形式:

1、課堂活動式: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

2、課外活動式: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等。

3、體驗式:透過學生的製作、調查等方式進行等;

六、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一課時,在課程表中體現。

七、教學內容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學內容:開設藝術、體育、文學、科技實踐等共12個門類,有手工製作、泥塑、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兒童畫、國畫、球類訓練、詩詞選讀、美文賞析、動畫製作等共18個班。

八、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

(1)學生選擇的人數。教師要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記載、有考勤評價記錄。

(2)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教師應妥善儲存學生作業、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3)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評價。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二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三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四看教師的教學案例、教案等。

2、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爲“優秀”、“良好”、“加油”作記錄,作爲"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透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

九、師資培訓

隨着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爲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老帶新——透過名師帶教;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透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十、教材建設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校本課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現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需要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爲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進行教材的刊印,保證校本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市、區教研中心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十二、運作機制

1、管理網絡: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辦公室主任、總務主任、政教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校本課程教師。

2、運作流程:制訂計劃→動員→“自選”→編組→完成學習→成果展示與評估→小結→組織教師制定教學進度→研究教學模式→進行備課活動教學→小結。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爲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爲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爲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二)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和課題研討

1、在校本培訓中設立校本課程開發專題,進行講座輔導和自學研討,深入領會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作用,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以學科教研組爲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學校狀況、及目標導向等因素,研究開發校本教材,將此作爲教研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3、強化科研意識,以“校本教材開發”爲課題展開研討,使校本教材的開發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學軌道。

4、創造條件,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技能培訓。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透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培訓教師—教師申報課程—對教師申報課程進行審議—編訂《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6、向學生公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7、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8、確定校本課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10、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四)校本課程的結構:

根據學校實際,完全靠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

藝術課程:美術、書法

技能課程:生物、物理實驗、各興趣小組

專題課程:心理輔導等

(五)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資訊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六)幾點要求

1、加強校際間的校本課程交流借鑑

2、注重特長生的培養

3、體現特色課程設計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以生爲本、以學爲本、以素質爲本、讓每個學生成爲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爲宗旨,以“我的課程我喜歡”爲主題,以“讓多彩的課堂伴隨孩子的童年,讓美麗的校園成爲孩子的舞臺”爲目標,紮紮實實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在未來三年,我們努力構建邱皮溝小學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透過課程讓每一個邱小學子在成爲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總體目標

1、開發具有學校特點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本課程,形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校本課程體系。

2、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儘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努力開設能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多樣化校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爲最好的自己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3、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領域,陶冶情操,爲美好人生奠基。

4、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學生自主、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爲目標,構建並有效實施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型校本課程。

三、課程原則

1、主體性: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學校領導共同研究探討編集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課程開發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主任、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3、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爲學校課程開發的主體。要開發什麼課程、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4、選擇性:課程開發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和個性得到張揚。儘量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5、開放性:課程開發在資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開發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主任、校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6、靈活性:採用自編教材,立足本校實際,立足課堂實際,立足學生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組織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織機構

組長:範文華

副組長:李秀娟崔麗娜

組員:於旭坡鄧紅胥黎明王靜坡

佟豔梅閆紅軍張麗

五、課程實施的主要階段和步驟

1、啓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啓動、籌備。

(2)。評議、審覈。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初步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實施《方案》,深入展開“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實驗。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繼續深入展開校本課程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並以此轉化爲教育常規,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同時,認真查找和梳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師生課題實驗成果、經驗總結工作;學校、師生各種資料歸檔。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設想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爲了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更是爲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發展。

發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發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以成長記錄爲主,要體現過程。

2、學生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評價的出發點是找出學生的優點。評價的方式是鼓勵和表揚,以學生個體爲主要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小組評價主要是採取捆綁式評價:最有實力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幫扶最好的小組等。

3、教師評價

對授課教師的授課,透過聽課、導學案,體會、反思、查閱各種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覈,並記入業務檔案。還要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評價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七、校本課程管理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親歷躬行。成立以範文華校長爲領導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開發研究小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等領導機構,確保校本課程實施的良性執行。校領導帶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做好示範。

2、規範學校課程管理秩序。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校長負責學校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同時做好監控工作;教導處根據各類課程計劃制定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教師認真進行教學,撰寫課程實施的教學(活動)案例,及時總結反思;教務處及時整理,儲存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及取得的成績證明。學校每學期召開學校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會,交流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學校課程開發工作組”參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瞭解具體情況,召開分析會,總結經驗。“學校課程評估工作組”隨機參與教學(活動),瞭解活動進程,每學期結束對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3、進一步拓寬學校教育資源,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教室等設施的建設,合理配製各種教學設備,對現有對現有教育資源整理充實,妥善安排,統一調配。

4、時間上的保證。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每週五下午第一節課定爲校本課程活動時間。

八、學校課程保障措施

(1)獎勵制度。根據教師的課程開發的態度、能力以及實施效果對教師進行團體獎勵或個人獎勵。

(2)教研製度。每週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分學科的教研活動,研討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質量監測制度。教導處根據教學流程管理的要求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確保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

(4)隊伍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深刻領會課程精神內涵。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鼓勵、支援教師研究課程實施的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課程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

(5)經費保障。實行經費傾斜政策。籌措資金優先用於課程開發,設備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開發校本課程教學最新資料。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5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爲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爲主,發展學生個性爲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爲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以學校特色項目爲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倪汝清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卞雅娟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李傑、劉澤然、石俊敏、張鳳霞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覈。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爲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爲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爲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爲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爲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鑑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文明禮儀、書法兩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1、發掘學校特色項目資源,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爲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爲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絡平臺,發佈資訊,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學習傳統美德學會做現代人》和《我愛書法》兩門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並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爲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後,作好記錄。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於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援。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爲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覈、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6

一、課程開發目標

爲了加強本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激發其藝術靈性,學校結合自身優勢,經課程開發小組共同討論,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美術課程目標爲:

1.透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能力,積累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2.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透過美術教育,努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爲他們的今後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3.透過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二、課程開發安排

美術校本課程:漫畫、設計、國畫、素描、美術字及應用。

三、課程實施與評價

1、課程的實施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校長是決策者,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全面負責。教務主任具體負責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等工作,成員由各類課程的開發教師擔任,具體落實好各門課程實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起草校本課程開發總體方案。經學校審議透過後,各課程的開發老師根據方案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課程實施計劃,目標明確。其次是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聯繫學生的實際及課程資源的情況來安排。涉及到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來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的教材;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準備哪些教學用具或教學資源;在課程上如何設定等問題,然後是課程實施預設:涉及課程實施方法、如何組織教學,課時安排,場地的安排、人數的要求等內容,最後是課程評價建議:如何對教師自身和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涉及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

(3)加強校本課程的培訓。“藝術教育校本化”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溫情,附着到每一個發展主體上,延着主體的個性特長潤溼、蔓延,甚至深入到主體的骨髓中去,使主體在寬鬆和自由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爲了將研究細化求得實效,我們把研究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編寫教材,付諸實施。把對學生藝術創作、藝術設計、工藝製作等方面要達到的要求與基本途徑羅列於上,各開發教師再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細化基本途徑,選擇合適的教材來充實校本教材,並付諸實施。第二階段:積累材料鼓勵創新,及時交流經驗,鑑定經驗的可取可行性,鼓勵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第三階段:完善校本化體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藝術教育校本化體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彙報觀摩課,展示學生才藝各類研究成果展示。召開驗收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2、建立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爲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我們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1)對教師的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評價,這樣有利於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評價以教師自我評價爲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的評價,方法有課堂記錄、案例評析。

(2)對學生成長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爲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將建立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長廊”,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爲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手抄報、一個小製作……)放到藝術長廊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些作品將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援。

2、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3、組織的保障。建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組如下:

組長:賈利民

成員:李佔宇、陳連華、趙福民、付德才、張福義

授課教師:和明明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7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爲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爲主,發展學生個性爲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爲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爲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向各學科延伸,完善三大校本課程,即《愛你啊,母親河》、《寫字正人》、《田樓腰鼓竟風流》。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實施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嚴廣東

副組長:江孝禮、魏民

成員:李海霞、趙傳波、單海軍、賈林、徐雅芹、馬永平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實施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覈。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灌河”、“寫字”、“腰鼓”三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發掘學校科技、體育、藝術的特色項目資源,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爲學校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爲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絡平臺,發佈資訊,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灌河”、“寫字”、“腰鼓”這三個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六、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援。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爲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覈、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8

一、課程目的:

1、構建全面發展課程體系,提高課程適應性,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發展學生的特長。

2、提升教師課程意識,推動教師由課程執行者向課程開發者轉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實現學校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形成,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

二、課程原則

1、貼近學生:校本課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爲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爲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2、關聯學科:根據學校的教師力量及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的開設以學校開設的各學科相聯繫,一方面充分發揮學校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能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服務。

3、彰顯特色:發掘學校特色項目資源和現有的教師水平,打造符合學校條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課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課程內容

以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爲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爲核心內容,根據學生髮展的需求、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和設施的條件等確立學校校本課程。

按課程開設的培養目標分爲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體育運動素養類、藝術修養類四大類。

人文素養類:透過人文文化的學習,提升學生人文文化品質,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科學素養類:透過各種科技自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體育運動類:透過體育項目,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藝術修養類:透過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增強藝術修養,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流程

1、課程設定:原則上以學科爲單位組織開展校本課程的實施,確定負責人及成員,組織校本課程材料。

2、學生選題:學校向學生公佈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學生自主選擇和教師推薦課程相結合。

3、班級組成:先由教務處統計學生選課情況,再經教師推薦,學校調整各校本課程科目學習人數。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班級容量。

4、組織教學: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5、時間安排:週三的錯時放學時間。

五、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實現學校統籌規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2、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劃,聯繫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5、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已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7、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8、定期彙報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六、評價

1、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應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透過聽課、查閱教師記錄、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教師考覈,記入校本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爲“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爲"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透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9

一、對“校本課程”的理解。

所謂“校本課程”也即“學校本位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透過本校學生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校本課程有三層含義:一是就開發者而言,可以是學校中個別教師參與、部分教師參與、全體教師參與,或是學校與其他機構合作;二是就涉及課程範圍而言,校本課程有《課程計劃》中規定的由學校開發的課程、國家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部分,也可以是國家課程的補充課程;三是從開發的程度而言,校本課程可以選擇已有課程,改編已有課程和開發全新課程。

二、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理念。

學生爲本的課程理念;

決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全員參與的合作意識;

個性化校本課程的價值。

三、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目標。

創辦特色學校;

構建特色課程;

成就個性化教師;

培養個性化學生。

四、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原則。

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建立一個基礎: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五、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評價。

評價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

評價過程動態化,給與多次評價機會;

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主體互動化與多樣化,家長、同伴、社會、教師共同參與。

六、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種類。

1、學科類課程。開設特長班,培養學生的愛好、特長,發展學校特色,併爲學生提供展示特長的平臺。

2、體育特色課程。透過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術等體育特色課程的學習,運用學校體育特色課程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爲,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核心類課程。也稱社會焦點課程、社會特點課程。主要有環境保護、網絡德育、青春期教育。

七、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

近年來,我校積極響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開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透過“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藝體興趣活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在語文“大量閱讀,以讀促寫”,數學“創新學習,自主發展”常等方面積累了一些活動組織的經驗。這些都曾一度激活了師生的思維,豐富了師生的視野,鍛鍊了師生社會綜合實踐能力。也爲我們研發“校本課程”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八、“校本課程”實施節段劃分。

我校於20XX年2月份開始組織設定“校本課程”,並在全校展開,下設兩個大課題,分別爲:校本體育特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環保類課題的開發與研究。課題研究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2-20XX.5)課題準備節段。主要進行資源調查,需求評估,進而研究討論確立課題,進行課程的設定與實踐。

第二階段(20XX.2-20XX.2)典型課實驗階段。以典型的課程爲研究重點以點帶面,進行已開設課程的全面研究與探索。在實踐的基礎上積累經驗,努力形成我校校本課程管理和評價細則,使校本課程開展逐步系統化。

第三階段:(20XX.2至今)校本課程的系統開發及深化階段。努力爭取相關課程改革專家的指導,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進一步深化,形成較鮮明的校本特色。

九、開發校本課程的具體做法。

根據我校實際,對於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我們重點抓好四個“關鍵點”。

1、依靠支撐點——課改政策與新課程理念。在國家地方、學校三級權力主體中,學校是執行課程計劃的機構,也是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課程綱要解讀》指出學校應結合傳統和優勢與校外有關專家合作,開發適合本校實際情況可供學生根據不同需求而選擇的課程。這些課程政策和新課程理念是我們開發校本課程的支撐點。

2、堅定立足點——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滿足教師專業的發展,促進教師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這三方面是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堅定不移的立足點。

3、確定開發點——學科類課程。體驗活動課程、多科交融課程。我們以學科類課程爲基礎,確立了旨在經歷、體驗、感悟,以激發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活動類課程;確立了旨在深入挖掘、弘揚民族文化,培養民族素質的古詩文誦讀課程,書法國畫課程。

4、找準切入點——以點帶面,逐步實施。我們將突出骨幹教師的資源優勢,讓他們承擔有一定傳統優勢的學科類課程,從而進一步帶動活動類及其他類課程的開發。

校本課程的開發,越來越受到各級各類學校與教育管理者的重視,也會創造出更多更成功的經驗與典型範例。我們開發校本課程的思路是在實踐—思考—調整—再思考—再調整中不斷成熟和完善。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我們將不懈地探索。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0

一、課程指導思想

以教書育人爲宗旨,認真貫徹“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爲實現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而發揮體育教學的特殊功能。

隨着新課程的不斷推進,爲了能夠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爲了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我校在體育課中進行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嘗試,以體現新課程主動、創新、實踐、合作的教學特點,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掌握跳繩運動的技能技巧,養成團結合作,敢於拼搏,不畏困難的品質,並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

二、跳繩校本課程的目標

跳繩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爲了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利,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同時體現健身性特點和終身體育理念,在體育課中實施“快樂跳繩”,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快樂地參與體育鍛煉,激發學生參與跳繩學習的熱情,啓發學生掌握跳繩鍛鍊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鍛鍊的能力,培養學生經常鍛鍊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爲他們的自覺行爲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跳繩校本課程讓學生掌握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體能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高尚的團隊精神。

三、跳繩校本課程原則

學校在確定跳繩校本課程內容及進行實踐時,堅持了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學校體育課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課程內容調適時,充分考慮各個領域所佔的比重,以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另外,開發跳繩課程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二是遷移性原則。學生在參與跳繩運動的學習中所掌握的體育常識,獲得的基本運動技能,身體和心理髮生的變化等都有助於其更好地掌握體育學科其他相關技能,靈活遷移到其他體育教學內容及活動內容中。三是實用性原則。跳繩運動既符合學生的經濟條件也適合我校的場地環境和時間空間的限制等,內容簡單易學,適合於全體學生學習與掌握。

四、跳繩校本課程實施和組織的方法

1、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

水平一學段以“情境激趣式”爲主。重點是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習慣。《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因而趣味性是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首先予以考慮的因素。用繩子玩各種新穎有趣的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把短繩放在地上當作小河,讓學生雙腳向前跳過去,也可以把短繩當作小陷阱,讓學生繞過陷阱的遊戲等。

水平二學段以“競爭合作式”爲主。重點是分層次教學與分類指導,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競爭合作的能力。跳繩教學內容以雙人前後跳繩、雙人並排跳繩等雙人合作練習內容使學生透過合作鍛鍊,掌握各種跳繩動作,達到鍛鍊身體,愉悅身心的作用。並透過遊戲、競賽等各種教學手段,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主動參與競爭,激勵了學生的進取心,營造合作氛圍,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水平三學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爲主。重點是進一步的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保證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效果。跳繩運動不但可以個跳,還可以多人跳、集體跳,而多人跳繩就必須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體會在練習各種花樣跳繩中只有運用合作學習,才能夠獲得成功與快樂。

2、特色課間操及課間活動

課間操是增強學生體質、完成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目標的主要途徑。由於學校學生人數較多、操場面積有限,所以我校用學生平時上課用的短繩編排了一套“靜力繩操”,把平時的廣播體操換成“靜力繩操”。這種形式的課間操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間操模式。

3、體育節系列競賽活動

學校本着“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體育精神,對傳統的體育競技項目及運動會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學校體育節中舉行各種形式的跳繩比賽。同時,增加了“花樣跳繩”和“集體跳長繩”的表演賽等形式新穎的遊戲項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快樂跳繩”的體育運動精神。

4、體育興趣活動小組

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成立了跳繩興趣活動小組。興趣小組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特長髮展的需要,又能爲各級體育競賽做好準備。跳繩興趣小組,已成爲學校的特色體育活動小組。

透過跳繩課堂教學、“靜力繩操”、跳繩興趣活動小組、體育節跳繩比賽等系列活動課程,營造良好的跳繩運動氛圍,使我校跳繩校本課程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跳繩運動對鍛鍊學生的平衡協調能力、發展下肢力量、磨鍊意志品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繩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1、評價的原則

在實施校本課程自我評價時,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評價,使之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積?這些能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關懷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長。

2、評價的策略

(1)適時的教師評價。基本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跳繩練習的興趣。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觀察、分析掌握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的後半段進行適當評價,過早的評價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抑。

(2)學習評價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據先學後教的理念,單元初期的評價主要是由老師承擔,而教師的評價更大程度上是正確引導學習,此時教師評價相對多一些,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對少些,單元學習後期,逐漸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的相互評價,教師還放手讓學生們進行“自我評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等等”。

(3)評價方式和發展性內容。評價的方式包括教師自已口頭評價、學生的口頭相互評價、學習小組和相互評價、教師教學後記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長記錄評價等方面。評價的發展性內容還根據教材發展有所變化。單元學習的開始,學生的知識技能還未成熟,是從學習到熟練的定型時期,教師多指導,不要讓學生在泛化期中過多接受評價,評價的重點應側重在學習的態度、行爲上,應以激勵和表揚語言來肯定學生學習的優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情趣。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1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跳繩”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爲目標,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爲等領域並行推進的課程結構,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鍊習慣的養成。

2、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跳繩”校本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課程設計到評價,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3、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跳繩”校本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鍛鍊價值很大,可以鍛鍊耐力和體力,尤其能改善雙腳移動能力,強化腳關節。

2、手臂參與旋轉運動,可以鍛鍊肩關節和腕關節。從消耗熱量看,是長跑的90%。

3、易學,不需要特殊技巧。一邊,一邊可以聽音樂哼哼歌曲,輕鬆好心情。俗話說:搖繩練臂力,練腿力,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跳長繩不靈敏的上去,跳短繩子不靈敏的摔倒在地。同時也是其它體育運動很好的練習方法。

二、實施建議:

一、學習方式、方法或組織形式、步驟:

1、初學,可以先將繩圍繞身體搖一週跳躍(即加一次墊跳)。

2、反搖雙腳跳時,搖繩要注意使繩子觸地,防止繩搖得過高,兜腳失敗。

3、時上下肢協調配合,運動要自然放鬆,上體要保持平衡。落地時用前腳掌着地。

4、單搖熟練後進行:正反搖高擡腿跳;反正搖前踢腿跳;正反搖交X腳跳;打腳跳等。

5、雙搖跳時,可先做徒手模仿雙搖跳的動作。跳起兩手做雙搖(連續快搖兩次)的動作。

6、定時跳。以1分鐘一組,要求快速跳並計數,每次練習3—4組,也可分組比賽。

7、迎面接力。距離30—40米,也可繞杆跑,每杆8—10米,結合各類遊戲。

8、帶人跳包括:一人帶一人跳;一人帶多人齊跳;一人輪流帶兩人跳等。

9、集體“8”跳長繩、交X跳長繩、長繩中跳短繩、行進間跳長繩、旋轉跳長繩。

10、跳雙長繩。當跳入者近端的繩將要着地(或當跳入者遠端的繩剛離地)的時候,學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繩的着地點附近,用單腳交換跳或雙腳跳和方式進行跳躍。

三、學習重點及要求:

跳雙長繩難度較大,重要是搖繩和跳入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再強調以相同的速度搖繩。跳雙長繩的頻率比跳單繩的頻率快一倍,因此,開始練習時慢一些,待較熟練後再逐漸加快。可以先挑選個別同學試跳,注意強調跳入時機,以及三人配合協調一致。評價:單人要看:上體正直,不過分前傾,兩手體測搖繩,前臂手腕配合與跳起同步。

雙人要看:帶人者搖繩子速度要均勻,被帶者上繩時機掌握得好,兩人協同配合。

跳長繩要看:搖繩人搖繩速度是否均勻,幅度是否穩定,兩人默契協作好;人進繩、出繩的電動機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間的配合。

可以定時(如一分鐘,計算次數);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敗)跳多少次。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2

課程目標:

學生方面:激發學生參與花樣跳繩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愛跳繩、會跳繩、跳好繩”,讓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加以運用。同時提高學生體能、自主鍛鍊的能力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及高尚的團隊精神,使體育鍛煉成爲他們的自覺行爲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學校方面:透過特色活動開展,培養一批熱心於花樣跳繩教學的教師,部分教師在特色教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透過課題研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花繩教學方法,探索花繩教育的育人功能,並加以推廣;全面推動學生特色工程,使花繩活動真正成爲學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學校花繩文化。

課程實施辦法與課時分配:

課程實施採用體育課教學和活動課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每班每週利用一節體育課進行花繩教學,下午的活動課全校統一進行花繩練習。

課程評價:

一、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意義。

(一)是體育新課程和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爲我們確定了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以“終身體育”爲培養主線,以“快樂體育”貫徹教學全過程的改革思路。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中指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因此,學校開發花繩校本課程是體育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全面開面體育陽光運動的要求,同時還是園區教育局開展“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

1、從身體方面來說,可以有效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使學生的身體更健壯。

2、從心裏方面來說,跳繩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提升承受力。

3、從倫理方面來說,能讓學生養成自律習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從智力方面來說,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理論價值:

1、肩負增強學生體質的“使命。”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體狀況下降到令人擔憂的地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號召在全國中小學生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要求每天鍛鍊一小時,因此,花樣跳繩肩負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使命”。

2、行爲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花樣跳繩活動,只要開發合理,設計科學,可以成爲有目的有計劃引領學生把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的“行爲彰顯的課程活動平臺”。

二、開發花繩校本課程的優勢。

根據學校學生多,場地相對比較小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爲,開展花樣校本課程至少具有以下優勢:

(一)簡單易行,利於全面開展。花樣跳繩是在普通跳繩的基礎上適當加上花樣動作,比較簡單。且該項目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半小時可跳,三分鐘也可跳,操場上可跳,走廊裏也可跳,只需一根繩子就可以,因此可以發動全校學生參與此項活動。

(二)可簡可繁,根據實際情況編排花樣。花樣跳繩的動作繁多,學校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創編不同難度的動作,難度可大可小。

(三)花樣繁多,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絕大部分孩子覺得跳繩是很有趣的事情,花樣跳繩因爲加入了更多的花樣動作,同時在加入花樣的時候還可以創編一些順口溜、童謠等,因此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觀賞性強,可以表演展示。花樣跳繩因爲其花樣變化多端,因此有很強的觀賞性,適合在各種場合進行表演、展示。學校在普及花樣跳繩的基礎上可以組建校隊,加大訓練難度,有機會可以走出學校進行展示及參加各類比賽。

(五)增強體質,激發學生意志。花樣跳繩比普通的跳繩更能訓練人的彈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發力,同時可培養準確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頑強的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六)危險性小,安全可靠。就器械穩定性,運動危險性,場地安全性來說,都是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的運動項目。

三、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的設定。

課程目標明確、清晰,充分考慮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提出了花繩課程的總體目標及不同年段的階段目標。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來編排,教材框架清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學校將花繩特色納入體育課程,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初步摸索出了適合各年級段的教學方法。一、二年級以“情境激趣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繩趣;三、四年級“競爭合作式”爲主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手腳協調的能力;五、六年級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組織培養學生的花式跳繩水平。

四、花繩課程的評價體系。

制定了可操作性強、方法科學、具有激勵性作用的評價標準。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一般適合於花樣跳繩、雙人跳繩、集體跳繩的評價,定性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定量評價一般適合於個人跳繩評價,定量評價時應因人而異,對不同年級、性別、和基礎不同的同學要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跳繩的評價應把定性和定量評價二者結合起來。下面例出學校一至六年級跳繩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參考。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3

一、研究對象,問題來源與分析

爲了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央七號檔案)和《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精神,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水平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當前體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跳繩項目所需器材簡單、活動所需場地小,活動時間地點都可因人而異,適宜於所有的孩子參與;其次,跳繩類項目在我校具有優良的傳統和廣泛的羣衆基礎。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繩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學生的體質,輔之以花樣變化,孩子們喜歡,容易學會、樂於接受,掌握一兩項技能可以確保終身鍛鍊的需要。

鑑於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

透過“跳繩項目”校本課程創建研究,在豐富學校陽光體育內涵,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互助共進合作精神的同時,切實做到增強學生體質,並讓學生感受跳繩帶來的成功體驗。

具體如下:

1、讓每位學生都能瞭解跳繩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套學校自編獨創的繩操;

2、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繩”技能,熟練掌握2種花樣“跳繩”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應用,爲未來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3、透過的紮實推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提升;

4、在開展學校“跳繩”校本課程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校本化實施形式的“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努力形成學校繩類體育特色文化,特色學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研究;

2、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

3、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後對比分析研究;

4、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評價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學生家長、學生、教師對學校特色發展的需求、學習、使用情況:座談、問卷、觀察、個別訪問。

2、個案分析法:透過對個別跳繩項目的開展情況的研究,找出理論依據,採取相應措施。

3、歸納整理法:蒐集、整理調查、考察所得的資料,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歸納。

根據陽光體育項目相關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和研究目標的具體要求,我校的繩類體育特色研究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如何根據學生實際自編一套適合學生的、活潑有趣的繩操。

2、不同年級跳繩項目開發研究:集體項目和個體項目相結合、基本與花樣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3、跳繩項目實施途徑研究:課內如何確保基本技能的達成,課外如何調動參與鍛鍊的積極性,大課間、活動課、體育節如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各種途徑實施的有效性;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後對比分析研究(前測數據與後測數據對比分析體質變化情況);

4、跳繩項目校本課程開發、評價的研究:如何在實踐中形成文字經驗、如何對項目實施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手段或方法(提煉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