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精選34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精選3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精選3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是認數範圍的進一步擴展。它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萬以內數及億以內數的基礎,對發展學生的數感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

2、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及組成,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藉助100以內數的組成,能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4、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繫,並能進行簡單的估計,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培養數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多種方法計算整十數之間、整十數與一位數、兩位數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物體的個數,並能進行簡單的估計,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2、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理解數的組成。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百以內各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資訊窗1、自主練習1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下面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一位先生在南極,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裏面套着白襯衣。這位先生是誰呢?(企鵝)它生活在哪裏?(南極)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南極?(學生介紹)大家願不願意多瞭解一些有關企鵝和南極的知識呢?那可要聽好了。(P19)

現在,南極的小主人歡迎同學們到冰雪覆蓋的美麗的南極大陸上做客。(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麼?能告訴大家南極的小主人都有誰麼?(板書企鵝、海豹、賊鷗)

二、新授

(一)教學紅點標示的內容

1、數一數

(1)仔細觀察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企鵝、海豹、賊鷗各有多少隻)

(2)咱們先來看一下企鵝,這麼多的企鵝,大約有多少隻呢?同學們想怎樣來數呢?現在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數出企鵝的只數,一會兒彙報給大家。

(3)剛纔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一隻一隻地數,二隻二隻地數,五隻五隻地數,十隻十隻地數,這麼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

(4)到底誰說得最接近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多數同學喜歡用十隻十隻地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數較大宗物品時也可以用10個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來數一數。

2、擺一擺

(1)剛纔我們用了數一數、估一估的方法,現在你能用你手裏的學具擺一擺嗎?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隻企鵝,你能用小棒擺出100只企鵝來嗎?

(2)你擺出了嗎?說說你是怎樣擺的?誰能想個好方法,讓其他同學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個一是10,1個十是10,2個十是20,……那麼10個十是多少?引導學生說出10個十是100;100裏面有10個十。

3、撥一撥

(1)你能否在計數器上撥出10麼?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你能否撥出50、70、100麼?說一說你是怎樣撥出100的?

(2)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說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們說在百位上撥出一個珠子就是100。

(二)教學綠點標示的內容

1、剛纔我們數了企鵝的數量,現在我們來數一下海豹和賊鷗的數量?怎樣用小棒表示它們的數量?用剛纔我們學過的方法數出海豹和賊鷗的數量,然後用小棒表示,集體交流,交流時重點說一說怎樣用小棒表示它們的數量。

2、能否在計數器上撥出它們的數量?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式來進行撥珠子,十位上撥幾個珠子,個位上撥幾個珠子。

(三)練習

自主練習1: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分別估出題目中物體的數量,再數一數,看看你估得準不準,最後在計數器上撥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練習了估算,認識計數單位“百”,瞭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理解了數的組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自主練習2—6

[教學過程]

1、自主練習2:我說你數

一人說出一個數,另一個人接着數,既可以正着數,也可以倒着數;既可以1個1個地數,也可以2個2個地數或5個5個地數,等等。

2、自主練習3:數一數,填一填

根據圖意自己填空,集體糾正答案。

3、自主練習4:看圖,說一說題目的要求

你能試着連一連嗎?先讓學生說一說氣球上各數的組成,然後再進行連線,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引導學生說一說爲什麼小猴不能連73,而連37?

4、自主練習5:估一估,說一說

2008年青島作爲奧運會的一個比賽場所,將進行帆船的比賽,現在就有許多的選手來到這裏參加訓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訓練的情況。啊!這麼多的帆船,大約有多少條呢?誰能估一估?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5、自主練習6:小遊戲

(1)找一名同學一起做示範。

(2)同桌兩人進行互相猜數遊戲,學生體會數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義,並正確使用。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透過估一估、量一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培養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透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爲準確的長度概念。

3、爲學生營造一個探究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鍛鍊,增強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4、在各種遊戲中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透過練習、討論,使學生會使用一定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在頭腦中建立較爲準確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師:今天,我們到學校新建的這個多媒體教室來上課,你感覺怎麼樣呀

師:這裏的課桌、黑板、講臺的長、寬、高都和我們教室裏的不一樣,那麼,它們到底有多長、多寬、多高呢誰願意來估計一下

師:那我們就來量一量吧!我們以小組爲單位,你們可以測量這個教室裏的任何一樣東西。先在小組內討論決定你們組要測量什麼,再估計一下有多長,然後說說準備怎麼測量,最後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分頭測量。)

師:現在,到了交流彙報的時間了,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師: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黑板和他們組測量的結果一樣嗎

師:能告訴我,這個一米三應該怎麼寫嗎能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記錄的嗎

(投影儀展示學生練習本上記錄的結果:1m3cm,1m30cm,1、3m)

師:還有沒有哪個組測量的也是課桌的長

師:來,把你們組記錄的結果也展示出來好嗎

(用投影儀展示與上組不同的記錄方法:130cm,1米3)

師:有這麼多種記錄的方法,誰能簡單評價一下嗎

師:其實,在這幾種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確的,其他的幾種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選擇。

師:那我們一起再來測量一次,看這扇門究竟是多高!誰能出個主意,怎樣才能看清多出來的是多少釐米我們應該怎麼測量

(師生一起測量。)

師:看來,你們估計得還比較準確,這扇門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門的旁邊,請你們估計一下我有多高呢

師:你真善於觀察,連我剛纔測量的動作你都沒有放過。

師:比較是估測時常用的一種方法,你以媽媽的身高爲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也是一種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在測量的時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軟尺、小尺子等測量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迅速知道一個物體的長度。

(二)活動二: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師:當你需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的時候,你的身邊沒有現成的測量工具,你準備怎麼辦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許多這樣的工具呢它們雖然沒有尺子測量得準確,但是在很多時候也能幫我們的忙呢!

師:你身上還有別的尺子嗎剛纔那個同學把媽媽的身高作爲標準來判斷老師的身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其實,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個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師:現在我來佈置任務,請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學合作。

(學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並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

師:測量好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試驗一下看你們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請我們班的2位同學到前面來,請你估計他們的身高。

(2名學生同時上臺。)

師: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師: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爲標準進行比較,說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覺你估計得應該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腰圍和頭圍的準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學生測量。)

師:你們測量的結果和你們剛纔估計的結果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麼

師:看來,我們身上的這些尺子還真管用。我們再來試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爲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裏,自己做一個記號。

師: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着這麼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纔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師:透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師: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知識和能力就是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練習積累起來的。希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多做練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動三:練習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有關這方面的小練習。請同學們開啟書第19頁,看第3題,你能看懂嗎誰能說說看

師:那就自己完成吧!

(學生獨立完成。)

(四)活動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 能力目標:

初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初步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2、初步探索百數圖中的排列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數數:從100倒數到50

2、看計數器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教師撥數,指名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並說明原因。“你是怎樣想的?”

想:先從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數大,這個兩位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則這個兩位數就大。

(二)新授:

1、教學例七:

(1)教師出示幻燈片(百數圖)

(2)學生觀察討論,“表中這些數的排列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

教師舉個例子,引導學生橫看、豎看、斜看分別有什麼特點。

(板書:橫看、豎看、斜看)

特點:①第一橫行的5個數都是雙數,而第二橫行的5個數都是單數。

②從左上到右下這一斜行中的數個位、十位數字相同。

③從右上到左下一行數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數從1開始逐漸增大到9,而個位上的數則相反,從9開始逐漸遞減到1。

(3)學生動手獨立填寫表格。

(4)再觀察,這個數位順序表有什麼特點?

2、練習:教師提問,學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

3、按要求38頁,給指定的數塗顏色。四人小組討論還發現什麼新規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樣的數比大小。

課件出示計數器,學生分別說一說計數器上所表示的數,再比較大小,並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師小結方法。

(2)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進行練習,並說一說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再集體訂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些圖形紙製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

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爲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匯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並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裏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麼感覺呢?

那麼,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着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麼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麼?它的面是什麼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一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麼?每個圖形裏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與實際生活相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2)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弄清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理解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

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問題,激發數數興趣

1、師:藍藍的天,綠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興啊! 看,山坡上下來一羣羊,有幾隻? 又來了一羣,幾隻?這兩羣羊共幾隻?20是幾個十?學生觀察回答上述問題。

2、又下來一大羣羊,成八小羣。 師,羊真多啊!有多少隻?

我們來估計一下,現在草地上有多少隻羊。大家交流,說一說自己估計的結果。

3、師,我們的估計對嗎?可以數。你會數嗎? 今天學習數100以內各數。(揭示課題)

二、操作、交流,學習數100以內各數

1、實物數數。

(1)師:老師讓你們沒人帶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數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學生自由數 彙報,你是怎麼數的?(有多種數法,可以指名進行實際操作。)

2、討論。

(1)師:剛纔,有的小朋友是這樣數的:每數10根捆成一捆。 誰願意用小棒再來演示,讓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試着用剛纔同學們提出的辦法來數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數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師: 一根一根地數,10個一是幾?那十根十根地數,10個十是幾?

3、引導學生一十一十地數到一百。

(1)師:數100以內的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從一數到一百,也可以十個十個地數,數了10個十就是一百

如果讓你十個十個地數,你能從10數到100嗎?100—10呢?

學生數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數百羊圖。一隻一隻地數,再十隻十隻地數。(同桌一個人數另一個人檢查)

(3)搶答:一十一十地數,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後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後面是 ( )十。

(4)指名數:一十一十地數,從一十數到一百;從三十數到七十,從六十數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數的數法

1、師:誰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說一說你是怎麼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繼續往下數,你能數到四十二嗎?試一下。

出示例2: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學生邊添小棒邊數。

交流:三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爲什麼是40?

學生將10個單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數到四十二。

2、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 (注意滲透組成知識,注意是否每數滿十根捆成一捆。)

3、不擺小棒,一一地數

從七十八數到八十八,再數到一百。(同桌輪流數,再指名數。)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後面各是幾?

四、學習100以內數的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個單根,看一看,是幾根小棒?說一說35是( )個十和 ( )個一組成的。

2、第33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3、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說組成。

4、遊戲: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個十( )個一七十六 ( )個十( )個一

九十四 ( )個十( )個一六十 裏面有( )個十 一百 裏面有( )個十

想一想:其實生活中用到數數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裏遇到過?自由彙報。

如果這堂課的表現是100分的話,你覺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說說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結

師:說一說,你今天學會了什麼?

六、練習活動

先估計一下,有多少個球,再數一數,有多少個球。 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是怎樣數的?怎樣數比較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6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透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的情感

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其中分爲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透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透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並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透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節透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透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掂一掂”這一環節透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節,透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藉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藉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後透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裏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麼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後,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麼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透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並回答問題,發現相關數學資訊。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徵,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並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爲什麼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裏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爲什麼?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文具盒和數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麼辦呢?誰又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從剛纔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爲什麼?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學書重;

生2:數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學書重。

得出:現在文具盒比數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彙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後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節中,透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爲學生的“探”,透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節中,透過設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爲什麼?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並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計分爲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透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於較難的題目,透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學業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 )比( )重,()比( )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量多的判斷爲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 )比( )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7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透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透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裏都看見什麼了?

那麼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麼,這樣分類擺放有什麼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麼不好?

那麼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櫃,這是冰櫃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爲什麼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透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裏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裏,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後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彙報。

師:有哪個組願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麼多的組願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着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

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爲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繫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裏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麼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纔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彙報。

3.小結: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纔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麼多種分法,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8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培養動手能力。

2.進行比較,培養觀察和判斷能力。

3.用完整話說一說有關同樣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學會正確握筆方法,寫字的姿式及寫法,提高書寫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強調寫字的基本要求,培養良好地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1.透過連線初步認識一一對應。

2.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3.做寫字準備練習,強調寫字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

1.一一對應,比較多些、少些。

2.寫字準備練習。

教具準備

1.實物圖或電腦軟件,4個蘿蔔,4只白兔;2只小雞,1只小鴨圖;2個蘋果,3個桃的圖。

2.磁力板及10個○,7個△,5個□;小棒若干根。

3.畫有寫數字練習格的小黑板。

4.學生準備5個△,5個○,5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教師在磁力板擺3個△、4個□、5個○,請學生按圖形種類分類。

要求:把同一類移動到一起,並用筆或金屬絲圈起來,再數一數每個圈裏的圖形各有幾個?

2.請同學們把混在一起的學具分類,而後用手各畫一個圈。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認識一一對應,教學同樣多。

①教師在磁力板上無規則出示或電腦顯示4個蘿蔔,4只白兔,請同學分類。

②指名將蘿蔔和白兔按順序從上而下排成兩行並且圈起來,成5頁左上圖形狀。

③引導觀察,左邊有幾個蘿蔔?右邊有幾隻白兔?

一個蘿蔔對着一隻白兔(邊說邊在蘿蔔和白兔之間放一根小棒或電腦顯示連線)蘿蔔沒有多餘的,白兔也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④認識在什麼情況下,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引導學生說:一個蘿蔔對着一隻白兔,蘿蔔沒有多餘的,白兔也沒有多餘的,我們說: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指導學生用4個○代表4個蘿蔔, 4個△代表4只白兔,邊擺邊說,邊動手連線。說明蘿蔔、白兔同樣多。(板書:蘿蔔和白兔同樣多)

⑤相互之間指着課本上的圖說一說。

(2)動手擺學具,理解同樣多。

①擺□,要和○同樣多。(5頁右上練習,指一名同學到前面擺,其它同樣在課桌上擺)

請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擺2個○,再在右邊對着○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怎麼擺,擺擺看。

請擺學具的同學說一說,怎麼擺,擺幾個□,□和○同樣多。

②擺△,要和○同樣多。

請同學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4個○,在○下面一個對着一個擺△,△要和○同樣多,要邊擺邊說。(一個△對着一個○,擺4個△和○同樣多)

請一名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3)請同學們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

2.利用一一對應,認識多些、少些。

(1)觀察比較,認識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電腦顯示2只小雞的集合圖,再在右邊出示1只小鴨集合圖。

指圖問:不用數,怎樣知道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還是哪個多些?

②學生回答:用連線方法,一隻小雞對照一隻小鴨,在小雞和小鴨之間連上一條線。

③指圖提問:小雞和小鴨都對上了嗎?有多餘的小雞嗎?再看,小鴨和小雞都對上了嗎?有多餘的小雞嗎?

④師生共同小結:一隻小雞對着一隻小鴨,小雞有多餘的,小鴨沒有多餘的,我們說:小雞比小鴨多。(板書:小雞比小鴨多)

⑤練習:課本5頁左下圖,學生擺完後,再說一說怎樣擺,△就比○多1個。(先一個△對着一個○,都對上以後再多擺一個△。)

(2)觀察比較,認識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電腦顯示:2個蘋果的集合圖和3個桃的集合圖。

提問:不用數,怎樣知道蘋果和桃誰多、誰少?

②同學們互相議論後,指名回答並連線。

③小結:一個蘋果對着一個桃;蘋果沒有多餘的,我們說蘋果比桃少。(板書:蘋果比桃少)

④練習:課本5頁右下圖,學生自己動手擺完後,指着圖說一說怎樣擺。

3.反饋練習。

(1)擺學具,比多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

①第一行擺3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和○同樣多。

②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比○多2個。

③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對着上面的○擺△,△比○少1個。

(2)練習一、2.(開啟書6頁,看第2題)

①讀題目要求。

②數一數每個□裏的小動物只數,再與點子數同樣多的□連線。

(3)練習一、3.

①指導看圖,這題裏畫了兩行什麼?仔細看每行的後面還畫了什麼?(一條線)

②讀題目要求。說明:這一題是要我們看一看哪一行圓多,就在哪一行後面的橫線上畫。

③那行圓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出來,連線)

發現:兩行圓排列都很均勻,而且兩行的第一個圓和最後一個圓也上下對齊,但兩行的○疏密不同,所以兩行的○個數也不同。擺的密的,○的個數多;擺的疏的,○就少,以後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直接判斷出那行多。

4.寫字準備練習。

(1)講述握筆方法和寫字基本要求。

①身體要坐正,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本子一尺遠(6寸尺),本子對着上衣中間扣線。

②用右手握筆,筆放在中指第一關節稍外一點,大姆指和食指捏緊筆桿,握筆處離筆尖約23釐米。

(2)指導寫字。

①教師在放大的練習格上邊示範邊說明:畫橫線要由左向右,橫要平;畫豎要由上到下,豎要直;彎兒要拐得圓一些。注意,起筆、落筆要用力,拐彎要穩,筆畫要勻。

②請同學們按要求先練筆順,再描完格里虛線的筆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9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口算.

2.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進行遷移類推,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演示課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裏應填幾?【繼續演示課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

(1)出示例1:11-5=□.

①啓發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②彙報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想加算減;

數的組成;

因爲11-6=5,所以11-5=6;

……

③啓發學生想:十幾減5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啓發學生分級討論、交流.

②聯繫本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③啓發學生想:十幾減4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

(1)分級討論、交流,十幾減3、十幾減2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2)彙報時,使學生明確: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導學生對比.

啓發想的計算可以怎樣想?使學生明確.

想加算減;

想十幾的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課小結.

略.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繼續演示課件“”】,投影出示,啓發學生說明圖意,獨立填寫.

2.“做一做”第2題【繼續演示課件“”】,口算,競賽.

3.練習五第3題【繼續演示課件“”】,分級討論交流,獨立填寫.

(此題滲透統計思想,必要時教師做一下說明.)

佈置作業

練習五第4、5題(圖片“練習四”、“練習五”).

板書設計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0

一、聯繫生活、複習引入。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並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3、摸一摸手中的物體,有什麼感受?與同學交流想法。

4、引導學生說出有些物體的一面或幾面是平平的,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認識圖形。

1、認識長方形。

(1)讓學生動手找出長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認識長方形並出示圖形。(電腦出示:從長方體中取下長方形。)

(2)其餘生也找找手中物體中的長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從其他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呢?(學生獨立找、小組內找、與教師一起找)。

3、彙報交流,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電腦演示)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和過去認識的物體有什麼不同?(立體圖、平面圖)

5、用自己的辦法把他們圖形畫下來。

三、聯繫實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標誌圖讓學生辨認,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同學相互說說。

四、課堂活動。

1、小明和同學們一樣也認識了這些圖形,這是小明利用今天認識的圖形拼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電腦演示)你們能從這幅美麗的圖畫中找出今天學的這些圖形嗎?

2、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互相合作,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漂亮的圖畫,要儘量和小明的不一樣。

五、課堂小結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

六、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同學們回到家後仔細觀察家裏的物體,看看能在哪些物體上找到這些圖形,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和媽媽。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1

所以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學時,我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六一兒童節”聯歡會的會場佈置引入新知教學,既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緊扣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學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積極創設情景,以激發學習熱情。

本節課我儘量考慮低年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設計一些比較生動有趣的情景,如:找聯歡會會場中的規律、畫一畫、圖一圖、找規律遊戲、欣賞規律中的美等都是爲了讓學生能夠在動中學,在樂中學。

二、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班級的學生中有聰明靈活的優秀生,也有較遲鈍緩慢的學困生,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照顧到學困生的需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優生帶動學困生,幫助學困生,以達到全面發展。當然我也經常請一些學困生嘗試回答問題,並給以鼓勵支援,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緊密聯繫生活,學有用的數學。

本節課我都是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開教學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學生最高興地“六一兒童節”,每年的兒童節學校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所以我就緊扣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展開了教學,學生不僅學得開心,也覺得意義深刻。在比如“欣賞規律中的美”這一環節,透過欣賞生活中一些有規律的事物,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規律,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本來我想讓學生有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喲規律的事物卻不能在課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讓學生當成課外的作業去完成,當然我也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老師佈置得作業的。

四、給與學習主動權,做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去探索規律,然後在集體的反饋中矯正,總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習,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但是由於投影儀顯示不夠清晰等原因,課堂中也出現了各種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學生看不清圖片的顏色,給教學帶來一定得麻煩;在比如由於學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擺一擺”的環節改成“畫一畫”,雖然學習目的同樣達到了,但總感覺有些欠缺;另外由於我的一點緊張的情緒,把學生在操作時放點輕鬆的音樂讓他們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的這一環節也給漏掉了,只有操作,沒有音樂等等。這一系列的不足之處,都是由於本人的教學經驗有限而引起的,這有待於以後不斷地學習和改進。教學目標

1、透過物品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格物體。

2、透過塗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3、透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4、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

難點: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教學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

學具: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探究意識

1、師:小朋友們,有誰知道明天是什麼節日?(六一兒童節)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學校準備舉行一場聯歡會,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可高興了,都行動起來了,看課件演示:彩旗、燈籠和彩花。

同學們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麗的燈籠,有的折了各種顏色的花兒,想把會場佈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們覺得這些東西這樣擺放好嗎?(不好)爲什麼呢?(因爲不整齊)

是啊,他們擺放得不整齊,如果能夠按照一定得規律進行擺放,一定會更美麗的。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

二、感知規律——認識簡單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能夠找出這幅圖裏藏着的規律。

(1)、四人小組討論聯歡上的規律。

(2)、學生彙報:

紅旗的規律:黃紅黃紅黃紅黃紅……

彩燈的規律:黃紫黃紫黃紫黃紫……

花朵的規律:紅綠藍紅綠藍紅綠藍紅綠藍……

小朋友隊伍的規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學生彙報,教師課件演示。並說明找規律的方法,用虛線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幾組。

3、教師小結,明確“一組”的概念

師:剛纔,我們已經找出了彩旗、燈籠、小花和小朋友隊伍的規律。像燈籠這樣一黃一紫、彩旗的一黃一紅、小花的一紅一綠,和小朋友隊伍裏的一男一女,以及我們黑板上的兩朵黃花,一朵紅花,我們都把他們叫做一組。(板書:一組,齊讀:一組)

當我們找到圖形排列的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麼,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複地排列(板書:重複),如果是我們就說他是有規律地排列。

3、教學例2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能夠又對又快地找出圖裏的規律,有幾隻小動物們聽說;了,都來了,他們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他們也帶來了很多的數學問題,並要求誰能夠幫他們回答這些數學問題,他們就和哪個小朋友做朋友呢?你們想認識他們嗎?(想)那就一起看看誰來了:

課件出示小白兔和書本第88頁的例2。

(1)學生嘗試畫一畫。

(2)全班交流。

4、教學例3。

課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學生嘗試圖一圖。

(2)全班彙報交流。

(3)完成課本89頁上面的“做一做”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畫一畫規律:

師:小朋友們的眼睛真是太厲害了,個個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覺得小朋友太聰明瞭,於是他帶來幾道更難得題目,有信心完成嗎?(有)請把你的小手拿出來,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圖出美麗的規律嗎?請你開啟書本89頁和水彩筆,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你喜歡的規律,先想一想你想畫怎樣的規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開始畫了。

①學生畫規律,師巡視,並注意表揚動作比較快的同學和提醒速度(畫好的同學坐端正,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比一比哪個同學的動作最快。)

②彙報展示:(選幾幅有代表性的)請小作者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其他同學找規律,並說說下一個圖形會是什麼。)

四、遊戲激趣,衝向另一個高潮

師:同學們覺得找規律好玩嗎?(好玩)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來玩一個更有趣的遊戲呢,想玩嗎?(想)

課件演示前兩組圖片,學生根據規律猜出下一張圖片是什麼。

五、生活中的規律。

師:同學們知道嗎?規律不僅很有趣,而且還很漂亮呢?我們一起來欣賞規律的美吧!(課件出示)

師:誰也能像這樣找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呢?

五、總結延伸,拓展新知。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幹,不僅學會了找規律(板書:找)小手還能畫出美麗的規律,做出有創意的規律。有規律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們課後能夠多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美麗的事物,下課。

教後反思:

本節課是比較有趣,聯繫生活比較緊密的一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規律其實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由於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2

設計思路

對於幼兒“>”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並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課意在爲幼兒創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透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遊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爲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鍊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裏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隻蜜蜂?幾隻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啓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着嘴巴對着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說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裏?”(花園裏),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於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着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說出“4小於6。”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啓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着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着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着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遊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於7”“7小於9。”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2、透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裏面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

爲什麼要這樣擺放呢?

分類擺放後顧客去買東西更方便。你們想不想學習怎樣分類呢?

那麼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二、 授新課

1、活動一:整理房間

(1)有個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園玩,可是他的媽媽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間整理好.

(2)課件出示:同學們看了亮亮的房間,你們想對亮亮說什麼?

你們願意幫幫他嗎?那麼你們認爲該怎樣整理房間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彙報

你能說說爲什麼要這樣整理嗎?(強調同一類的要放在一起)

課件演示整理過程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3)整理後的房間會給人什麼樣的感覺?你們在家整理過房間嗎?請大家回去後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好.

2、活動二:到動物園

(1)匯入。大家幫亮亮整理了房間,亮亮非常感謝大家,現在他和媽媽一起來動物園。出示課件

問: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你能給這些小動物分類嗎?

這些小動物可以分爲兩類,會飛的分爲一類,另一類是不會飛的。

請大家給會飛的動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學塗得又快又好,教師就把他的作業展示給大家看。

展示學生作品。

問:他塗的對嗎?你有沒有不同意見?你知道會飛的小動物還有哪些?

3、活動三:到農貿市場

(1)匯入:參觀完動物園,亮亮哏媽媽來到農貿市場,課件出示,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亮亮的媽媽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指名彙報。

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水果有哪些?你平時還喜歡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還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營養,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動四:百貨商店

(1)匯入:最近亮亮的媽媽開了一家商店,讓我們去看看她進了哪些貨?課件出示。

(2)這些貨物就這樣擺放好嗎?

你們能幫阿姨整理一下嗎?怎麼整理?指名彙報

(3)如果把這些貨按玩具、文具、服裝鞋帽三類來分,該怎麼分?(同桌討論)

指名彙報,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5、 活動五:把同學分類

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來輕鬆一下吧!音樂伴奏,學生表演:有的看書、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想一想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引導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把同學進行分類。

三、 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們開心嗎?請你說說今天你學會了什麼。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類的?(如我校的垃圾分類、書店的書等)

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都要分類,請大家回家後說給家長聽,並請家長記下來,明天交給老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和教學活動中認識“10”的組成,並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2、初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善於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重點: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的加減法;

2、難點: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並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具:磁性蘋果、課件

2、學具:蘋果圖片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年蘋果大豐收,老師也摘了些回來。瞧,咱黑板上這一堆蘋果,你估計估計有多少個?我們一起數數吧!

學生估計蘋果數量。

1個、2個……10個。

2、實踐操作:

師:大家都想親手分蘋果吧?咱們按小組分蘋果吧!(板書:分蘋果)

活動要求:4人一個小組,同學之間要合作,有想辦法的、有操作的、有記錄的,比比哪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組一邊動手分,一邊記錄。(附小組活動記錄表)

3、彙報分蘋果情況:

(1)師:10個蘋果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2)進一步理解分蘋果:課件再現學生分蘋果的情況,滲透整體與部分的思想。

小組彙報,展示活動記錄表。

10個蘋果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減法

師:蘋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麼算式?說一說你列的算式是什麼意思?蘋果還可以怎樣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嗎?

1+9=109+1=10

10-1=910-9=1……

學生解釋算式的意思。

5、練習口算10的加減法:

(1)師:數一數、連一連,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想要兩盤合起來是10個,還需要一盤有幾個的?

(2)找規律填空。(附題目)

學生連線,發現其中有一盤是5個的沒的連。

還需要一盤有5個的。

找規律,口算填空。

6、數學活動:猜猜老師家的電話號碼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學生口算得出號碼:

62980917

7、小結:

師:把今天數學課上有趣的事告訴爸爸媽媽或同學,然後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編成算式告訴給大家!

課後編電話號碼,同學之間可以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1—10,學習了1—5的寫法之後的一節有關“0”的教學。“0”的教學較其他數字教學難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單獨提出一節結合情境,聯繫生活實際來認識“0”,重點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義。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廣泛的蒐集資料以及整個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因爲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爲課堂上學生理解“0”的意義作好鋪墊,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進行理解而不覺的枯燥。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0”表示的幾種意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的溫度、起點、佔位等含義);學會正確地讀寫“0”;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運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0的含義和正確書寫0。

教學準備:

1、把學生每6人一組,分成8個小組,每組有6根魚竿、5條魚。

2、電腦課件、實物投影、溫度計、直尺、小貓頭飾、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猜謎激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有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

2、猜一猜:

鬍子不多兩邊翹,

開口總說妙妙妙。

黑夜巡邏眼似燈,

日裏白天睡大覺。(打一動物)謎底:貓

3、下面我們一起戴小貓頭飾扮演玩小貓釣魚的遊戲。

(出示課題:小貓釣魚)

二、自主探究體驗,初步感知“0”的含義。

1、在動中學,理解“0”。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釣魚比賽。

(2)、小組彙報,交流,並說說你釣了幾條魚,可以用幾來表示?

(3)、學生討論:一條魚也沒釣着,究竟用幾來表示?(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當一條魚也沒釣着時,可以用“0”表示。)

2、在樂中說和做,加深對“0”的理解。

(1)、老師做,學生說。

師(手裏拿3支鉛筆)問:老師手裏有幾支鉛筆?

生:3支。

師(把手裏的鉛筆放進文具盒)問:我現在手裏還有鉛筆嗎?用幾表示?

生:沒有,用“0”表示。

(2)、學生之間互相做,互相說。

(3)、透過師生、生生互動,感知“0”表示“沒有”的含義。

三、發散思維,豐富“0”的含義。

1、想一想:你們還在哪裏見過“0”?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彙報。(溫度計上有“0”,直尺上有“0”……)

2、認一認。

(1)、出示溫度計,討論:“0”在溫度計上表示什麼?(表示氣溫是0度)

(2)、指導觀察直尺。

①、找出數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並按數學順序開小火車讀一讀。

②、瞭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開始,是起點。“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0”比“1、2、3……”小。)

四、“0”的書寫。

1、師:“0”有這麼多用處,我們應該學好“0”,寫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這個“0”的形狀像什麼?(像一個雞蛋、像拼音裏的“0”字……)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0”?要注意什麼?

3、聽《寫“0”兒歌》(電腦顯示):

數學“0”,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要想把它寫得好,封口之處是關鍵。

(先聽兒歌,並伴隨音樂有節奏朗讀一遍。)

4、教師示範書寫,學生觀察、書空。

5、寫一寫。

(1)、學生嘗試寫。

(2)、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優缺點。)

(3)、再次寫“0”。(學生在課本第8頁上寫“0”)

五、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課本“小貓釣魚”主題圖,依次填寫每隻貓釣了幾條魚?用數字幾來表示?(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四個空裏爲什麼寫0?)

2、一筆畫(從“0”出發)。

3、遊戲: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

(2)小組彙報排的結果。(上臺展示)

多數組按0,1,2,3,4,5排,少數組按5,4,3,2,1,0排。

(3)說一說。

這幾個數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什麼數?

4、開放題。

聽老師講故事:大樹上有5只小鳥,一個獵人“砰”地放了一槍,鳥兒怎樣了?猜一猜現在樹上還有幾隻鳥呢?能用數字表示出來嗎?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彙報給家長聽嗎?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湊十法計算6加幾的題目,理解6加幾的計算過程並會口述.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

3.滲透函數思想,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6加幾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你們還記得怎麼算嗎?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說口算過程.(想:把8湊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於10,10再加3等於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猜一猜今天我們該學習什麼了?(6加幾)

板書課題:6加幾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1)板書: □

師:這道題該怎麼算呢?請你們試着做一做.

學生嘗試着完成.全班進行交流:

隨學生口述的過程,教師演示課件6加幾.

師:同學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這道題,說明你們很會學習,誰願意再用湊十法說說這道題的計算過程?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問:爲什麼要把5分成4和1?

(2)板書: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學生很快說出結果,要問他:你怎麼算得這麼快?學生可能是由上一題 推算出來的,在此要給予鼓勵並引導學生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如果沒有上一題的結果,怎麼算6加6等於多少?)

學生分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6加幾】.

板書: □, □, □

師:這幾道題你會做嗎?請你試着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

(可能會出現幾種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較:哪種方法能很快說出得數?(用交換加數的位置, 來推算 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繼續演示課件6加幾】.

1.

指名敘述圖意:左邊的葉子上有6只七星瓢蟲,右邊的葉子上有5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多少隻七星瓢蟲?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麼計算的?

2.

學生自己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口算.

4.學生獨立完成下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遊戲:投籃【詳見探究活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7

一、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時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這一內容是學生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的。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知道如何看整時和半時。而本節課則是教學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來認讀時間,並透過實際的操作知道 1 時 =60 分。學生透過觀察和自己的動手過程來感受時間,使他們在觀察與操作過程中,經歷和感受時針與分針的運動情況,從而構建學生的時間觀念,這就構成本堂課的主要任務,學生在熟悉喜愛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動中認時間、表示時間,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輕鬆、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正確讀、寫鐘面上的幾時幾分,知道 1 時 =60 分。

2、 在認、讀、寫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蘊含的時間觀念。

3、 透過時間與生活聯繫的事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寶貴,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教學重點:

時、分的認識。

教學難點:

幾時幾分的認讀。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時鐘模型;學具――小鐘。

教學預設: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想認識她嗎? (課件出示婷婷的錄像)

師:看一看婷婷在幹什麼?

生:起牀、吃早餐、上學、上課。

師:她什麼時間起牀?你是怎麼認的?

她什麼時間吃早餐呢?怎麼認的呢? (學生一一口答)

師:婷婷上學和上課的時間你們都會認嗎?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說一說。(學生互相說一說)

歸納:分針指着 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分針指着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二、指導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間

( 1 ) (課件出示圖片)婷婷現在在幹什麼呢? (做操)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你們還會認嗎?

( 2 )是幾時幾分呢?誰會認?(學生嘗試認讀,並指導寫出 9:15)

( 3 )分針指着 3 ,爲什麼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 (學生嘗試說) 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麼走的。 (課件演示)

師歸納: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

( 4 )分針指着數字 3 是 15 分 (出示鐘面模型) ,分針指着其他的數字是多少分,你們知道嗎?同位互相說說,並在書上填出來。(學生先討論,再獨立填,然後集體反饋,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2 、認識時、分的關係

( 1 ) (指着模型)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 。

( 2 )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麼符號表示?

板書: 1 時 =60 分

( 3 )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3 .新課小結

除了能認幾時整、幾時半,我們還會認幾時幾分了。爲我們的進步鼓掌!

三、實踐運用

1 .小遊戲

小遊戲――“我來撥鍾你們說”

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是幾分嗎? (師生互動)

你們自己想玩這個遊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生生互動)

2 .婷婷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裏的活動。老師給她拍了幾張照片,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師:她在什麼時刻參加什麼活動? (學生說)

這兩個時刻你們還會寫嗎? (學生獨立寫,重點指導 3:05的寫法,集體反饋。)

3 .撥一撥,說一說

( 1 )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麼呢? (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 2 )你們喜歡看什麼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夥伴猜一猜。

4 .連線

( 1 )電視節目這麼好看,有幾隻小動物也想來看呢。可是小動物還沒找到自己的座位,請同學們幫助他們找一找,要求動物身上的時刻和座位上的時刻一樣。(課件出示小動物身上的鐘面和凳子上面的時刻)

( 2 )拿出作業紙,自己找一找、連一連。

( 3 )小狗怎麼沒有座位啊?這兒還有一個空位置,誰能說出它的時間?(學生說,課件出示並完成連線)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瞭解了婷婷的學習和生活。你們喜歡跟她交朋友嗎?我們不僅跟她交上朋友,還要向婷婷學習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附:板書設計

認 識 時 間

1時=60分 2時40分 3時5分

2:40 3:05

五、教學反思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

師: (課件出示圖片) 婷婷現在在幹什麼呢?

生: 做操。

師: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 ,你們還會認嗎?是幾時幾分呢?

生 1 : 9 時 15 分。

師:你還會認這個時刻,真了不起!

生 2 :還可以說 9 點一刻。

師:你還知道 9 點一刻呀,你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媽媽跟我說的。

師:你是怎麼認的呢?

生 1 :時針走過了 9 ,就是 9 時多了。

生 2 :分針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師:可我看到了分針指着 3 啊,爲什麼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麼走的。 (課件演示)

師:分針怎麼走的啊?

生 1 :分針走了 15 下。

生 2 :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

師:分針走一小格是 1 分,那麼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這個知識點的教學上,教材既安排了認讀時刻的教學,又安排了寫時刻的教學,尤其3時5分這個時刻的電子錶表示方法學生很容易寫錯。何不改變一下呈現方式,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一些呢?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結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認時刻的教學。在認 9時15分這個時刻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着認時刻。孩子們各人說着各人認時刻的方法,當老師肯定他們認對了的時候,學生的喜悅之情真是無法言喻。

活動一:認識時、分的關係

師: (指着模型) 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

師: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麼符號表示?

生:可以用等號表示。( 教師板書: 1時=60分 )

師: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活動二:從鐘面上認讀時間

師: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對應的是幾分嗎?( 教師撥鍾學生認)認得真快!你們自己想玩這個遊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相互開展活動 )

活動三:從實際生活中認讀時間

師: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 (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生猜,並說說如何認的)

師:你們喜歡看什麼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夥伴猜一猜吧。(學生活動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10頁的內容、“做一做”及練習一第7、8題。

教學目標:

1.透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透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學用具:

積木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評價

互動意圖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1.引導比較

找兩個身高相差較大的學生比較

2.板題:高矮

1.判斷高矮

2.讀題

比較大小、胖瘦宜肯定評價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兩個身高差不多的同學到前面分開站着,比較高矮

2.佈置活動

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

3.彙報交流

4.總結方法;

直接比或作記號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誰高誰矮

2.小組合作

同桌

3.以組爲單位,彙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

組間互評

肯定方法

鼓勵求異思維

1.激疑啓思

2.培養參與意識與合作能力

3.培養思維創造性和語言表達力及自信力

三、排隊遊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

1.判斷並說明方法

2.判斷並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1.培養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思維說理能力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彙報,獨立判√、×並改正

鼓勵互查

1.培養審題的學習習慣,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那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遊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1.自由活動

反饋

2.合作活動

觀察

判斷

反饋

鼓勵別出心裁

鼓勵別出心裁

生評

學生自由活動,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在遊戲活動中激趣啓思,激發挑戰性與創造性。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麼

反饋

學會總結

教學注意事項:

1.學生對實物的比較有許多生活經驗。當兩名學生上臺作比時,學生觀察比較的是兩個人最明顯的特徵,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區分大小、多少、長短等,對這類比較學生並不陌生。因此,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比較的方法。

2.指導學生探究時注意,學生日常學習行爲習慣的培養;合作面先窄後寬;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總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19

課題:8加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兩步思維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計算8加幾的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磁鐵黑板、紅花、黃花圖片、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學具: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複習數的組成.

2.連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師問:9+6 9+8你是怎樣想的?

師指8+( )=10問:8加幾等於10?板書:2

二、學習新課

啓發談話:我們已經學了9加幾的加法,是用什麼方法來計算的?(湊十法)

今天我們還用湊十法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8加幾)

1.教學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黃花、紅花圖.

師說:根據圖上黃花、紅花的個數,請同學們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出:格子裏有8朵黃花,格子外面有3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師問:要求一共有幾朵花,怎樣列式?(板書:8+3=)

師問:8+3這道題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現在分小組討論一下.

指名說計算方法.

(2)直觀演示.

師說:剛纔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計算8加3時,可以用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湊十法來計算.

老師邊說邊演示:格子裏有8朵黃花,如果把格子裏湊滿10朵需要放幾朵?(放2朵)那就把8和幾湊成十?(8和2湊成10)把外面的3朵紅花分成幾朵和幾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裏,8加2得幾?(8加2得10)10朵再加幾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幾?(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於11.

(3)講計算過程.

請一個同學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明.

師問: ① 爲什麼要把3分成2和1?

② 計算8+3時怎樣想?

引導學生說:這樣想:

① 先把8湊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於10,

③ 10再加1等於11.

2.教學例2.

出示例2 8+4= 8+7=

(1)擺小棒,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根綠色小棒,右邊擺4根紅色小棒.(老師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出小棒)

師問:誰能看圖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書:8+4=12)

師問:8加4等於12,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移動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於多少?誰來試試?

指名上前移動磁鐵小黑板上的小棒.

師問:你們都看清楚了嗎?請你們擺一擺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於12.引導學生這樣擺:把4根紅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綠色小棒一邊.老師連線:

學生自己小聲說計算過程.

(2)擺圓片,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指名一個同學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圓片)

看圖,自己小聲說加法算式.

指名說算式:8+7=□

師問:8+7怎樣想?請同學們邊擺圓片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邊擺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看算式說計算過程.

師問:8加7時,爲什麼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學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師說:剛纔我們計算的這幾道8加幾的題都是把後面的加數分成2和幾,2和8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現在老師再出幾道題,不看圖、不擺實物,看誰會算?

教師出示:8+5=□ 8+6=□ 8+8=□

兩人一組說一說每道題怎樣想.

老師點題,指名口算,並說計算過程.

4.教學例4.

出示例4 8+9=□

(1)師問: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後老師歸納出兩種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再加7等於17.

② 9+8=17調換加數位置,8+9也等於17.

(2)師問:你們認爲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小組討論.老師行間巡視,聽取意見.

指名說討論結果:第二種方法好.

師問:爲什麼說第二種方法好?(第二種方法簡便)

師說:你們真聰明,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齊讀黑板上的算式.

5.小結.

提問:

(1)今天我們學的是幾加幾的題?

老師指課題:8加幾

(2)我們計算8加幾時,應先把8怎麼樣?(把8湊成10)

(3)湊10後再怎麼辦?(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分出的2和8湊成10,10再加幾就是十幾)

(4)8+9這道題怎樣想?(用交換加數的方法計算)

教師小結:8加幾,先把8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8加2等於10,10再加幾就等於十幾.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數.

三、鞏固反饋.

1.看圖寫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師問:上面每組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3.移動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學生舉數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幾?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書設計

8 加幾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0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掌握測量方法以及能用“釐米”作單位。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掌握測量方法,理解長度單位“釐米”。

電化教具:

電腦,投影儀。

學生學具

直尺,提供了兩道測量題目的小紙條(上課前老師事前準備好的)

二、創設情境

1.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自己課桌的長度的?”

學生提出各種量法,例如用手,用鉛筆,用筆盒……

2.實際測量:

分別統一用手量,然後再統一用鉛筆,用筆盒量,把學生測量的結果分類記錄在黑板上。

3.根據測量結果,發現了什麼?

討論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4.那麼,有什麼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這種工具的時候,測量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認識直尺

幻燈片出示一直尺,讓學生觀察,從直尺上,你看到了什麼?

板書:刻度,刻度值,單位

2.進一步認識直尺

從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長度嗎?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嗎?

從哪個刻度到6cm這個刻度纔是6cm的長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課件,出示一些測量的錯誤示範,讓學生討論錯在哪裏,從而感受正確的測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總結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四、理解與應用

1.試試測量小紙條中的第一題。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自己的測量方法,用投影儀投影測量過程。

(透過親手操作初步實踐剛纔總結出來的測量方法)

2.測量小紙條中第二題。

測量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

(進一步體會測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課件,展示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而是從2刻度開始測量的情況。

學生討論該方法是否正確,又應如何正確讀數。

六、作業

1.書p15 1、2

2. 《自主練習》p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1

教學目標:

1、透過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2、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百以內的數,知道10個10是100。

3、透過選擇合適的數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繫,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課前安排小調查,課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

2、促進學生主動、個性化地學習。數數中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自認爲最快的方法進行,對於方法不作統一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老師今天第一次給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課,先給大家來個自我介紹吧!我姓吳,今年34歲,身高155釐米,體重46千克,家住東山大道138號,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車。我平時喜歡聽歌,這不剛買了個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們能象老師這樣說一句帶有數字的話嗎?(指名說一說)

看來生活中的數字可真多,你們會數數嗎?誰能從1數到20?(指名數)

誰能接着往下數?(數字接龍數到100)

除了一個一個地數到100,誰還有其它的數法?(指名2個2個地、5個5個地、10個10個地數到100)

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100以內的數。

板書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

二、數100以內的數

課件演示主題圖:春天來了,草原上來了許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隻?(學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對不對呢,我們還是來數數看吧!(學生翻看書上的主題圖數一數)

彙報一下你們數得結果吧!(100只)100可比我們以前學的數多得多呢,你們是怎麼數的呢?(學生彙報)

課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個十。教師邊演示學生邊數:1個十、2個十、3個十……9個十、10個十)

10個十是多少呢?(學生齊答100)

教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學生學着老師的樣子在書上畫圈再數一遍。

三、學生操作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物品,數出100個來,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個,比一比誰數得又快又準。

學生彙報自己是怎樣數的,並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數的組成

老師在黑板上擺小棒,學生觀察,並說說一共擺了多少根。

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麼擺的呢?(先擺了2個十根,再1根1根地擺了9根)那麼29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呢?

師:你們能照老師的樣擺一擺嗎?

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擺出來,並說說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後相應的習題。

六、遊戲

數字接龍:老師報一個數字,學生接着數出它後面的5個數或前面的5個數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2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培養學生助人爲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及實踐運用

課前準備:

口算卡、教學掛圖(自制)、小紅旗、小棒

教學流程:

一、溝通交流、興趣匯入

1、教師出示口算卡,進行口算練習

師:小朋友們,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10+20=20+10=10+( )=30

( )+20=30( )+10=15( )+( )=30

2、奪紅旗比賽

①、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寫數。師:小朋友,加油啊,寫得又對又快的同學將會獲得一面小紅旗。

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寫數。

③、誘導學生說說以上幾個數的組成。

3、興趣匯入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棒,老師很高興,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更好玩的問題呢?

生:想。

師:好,那就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二、提出問題,師生互動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師:誰能告訴大家,他們都正在做什麼呢?

生1:他們正在買東西呢!

生2:……

師:說得好!圖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歡喝牛奶啦!這幾天,小明表現得特別好,特別聽爸爸、媽媽說的話,他媽媽很高興,就帶小明到商店去買牛奶。售貨員阿姨先給小明媽媽30瓶牛奶,再給小明2瓶牛奶。現在,老師想問大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1: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錢?

生3:小明喝了2瓶,還剩多少瓶?

師:你們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吧!

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和“還剩多少瓶?”的問題板書,逐一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30+2

師: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用什麼方法計算呢?

生:一共買了32瓶牛奶,用加法計算。

師:說得真好,那爲什麼要用加法來計算呢?誰來說說?

生:媽媽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問“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媽媽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來,一共是32瓶。

師:你真棒!那誰來告訴老師,應該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列式(板書):30+2=32

3、教學32-2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媽媽一共買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後,還剩下多少瓶?應該怎樣列式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2=30

師:誰能告訴大家,32-2=30,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種算法,多讓幾位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算法,鼓勵學生上講臺擺演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4、教學2+30

師:同學們表現都很棒,現在老師想再出一道題考考大家,比一比誰最聰明?

教師板書:2+30=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彙報。

三、知識點拔

師: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生:……

師:我們以前已經知道“3+2和2+3”的結果是相等的,只是變換了一下數的位置而已,所以“2+30與30+2”的結果也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以後將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

四、實踐操作

1、擺一擺,算一算

①、教師先擺小棒,學生認真觀察後寫出算式,並計算

a、先擺3捆(每捆10根),再擺6根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擺演,集體糾正。

b、先擺3捆與5根,然後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師先寫好算式,讓學生擺

a、30+5=b、6+40=c、46-6=

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自由發揮,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集體糾正。

③、“小老師”寫算式,學生擺小老師寫算式,學生跟着擺,小老師評價。

2、看圖列算式

①、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如圖:

先擺擺出

再擺拿走

一共□○□=□還剩□○□=□

請學生板演,並說一說這樣做的理由,最後集體糾正。

五、鞏固與拓展

1、數學小遊戲(小馬過河)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太棒了!現在,大家願不願意用自已所學的數學知識來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願意!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個個都樂於助人,都是好孩子。(邊說邊貼出遊戲圖)

師:“三月三”快到了,馬媽媽叫小馬把節日的禮物送給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邊,小馬必須算完這些題,才能到達外婆家。小馬遇到困難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圖上的題目,最後的三道題爲開放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讓學生多說一說,要鼓勵學生用小棒進行演算。

師:同學們的數學學得真好,輕輕鬆鬆就能用自已的知識幫助小馬做一件好事,小馬和外婆都非常感謝你們,還祝你們“三月三”快樂。

2、小結

你們今天過得快樂嗎?爲什麼?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3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透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併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會規律

1.設情引課

師:你們知道嗎,快要過大年了,喜歡過年嗎?知道嗎小博士班的同學們也在高興地期盼過年,他們還要開聯歡會呢,這不已經忙着佈置開了教室,連小青蛙呱呱和小豬哼哼都趕來幫忙。

(電腦分別出示小豬和小青蛙佈置的教室)

師:他們倆都認爲自己佈置的漂亮,於是就爭吵起來,小朋友,你們認爲誰佈置的漂亮呢?爲什麼呢?

2.學生討論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請小組長領導各組進行討論,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

3.彙報結果

請各組派代表來彙報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們認爲小青蛙佈置的漂亮,因爲這樣看起來很整齊。

生2:我們認爲小豬佈置的好,因爲花和燈籠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佈置的漂亮,因爲它的佈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覺得這樣的好。

生4:我們認爲小青蛙佈置的漂亮,因爲小旗是一紅一黃,燈籠是一紫一黃,很有順序。

師:大家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那麼你們喜歡哪一種就可以選擇哪一種,剛纔有人說到小青蛙的佈置中小旗是一紅一黃一紅一黃排列的,象小旗這樣一紅一黃一紅一黃的重複出現,我們就說小旗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4.引入生活

師:其實規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會經常遇到的,(隨着教師的語言電腦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比如:樹枝上葉子的排列,媽媽買的花布上花紋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磚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時用的熱氣球上顏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規律的。

5.揭示課題

師:看來規律的用處非常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主題圖

師:其實小博士班的同學也比較喜歡小青蛙呱呱佈置的教室,請仔細觀察(電腦出示書上主題圖),說說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分別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並想個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這個規律。

2.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觀察討論,找出不同的規律。

3.彙報結果

(隨着學生回答電腦分別出示每一組排列有規律的圖形)

學生每回答一組後,教師引導學生再仔細觀察,加深對每一組規律的理解。

(如:學生答出燈籠的排列有規律)

師:誰來說說這組燈籠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黃、一紫一黃、一紫一黃的排列的。

再指名學生回答,在第二名學生回答的同時,電腦上依次在每組之間加條虛線,引導學生髮現這些都是每兩個爲一組的。

師:對,這組燈籠的排列就是這樣一紫一黃、一紫一黃重複出現的。(在教師講解的同時,電腦上一紫一黃、一紫一黃逐個閃動。)

4.同桌說說

四組規律同時在電腦上出現,同桌兩人互相說說他們的排列規律。

三、連闖三關,應用規律

師:小博士班的同學要帶大家一起來這間漂亮的教室裏參加一場智力競賽。

1.塗一塗

由四人小組長給組員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實物投影訂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動作或聲音把這些規律表演出來。)

學生獨立表演。

同桌兩人從中任選一組。

3.(1)找一找

師:剛纔同學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和不同的聲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規律,看來規律就在我們的身邊,那誰能說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磚也是有規律的。

生3:馬路上的斑馬線也是有規律的。

(2)幫幫他

師:老豆博士想請大家幫個忙:他買了一塊花布想做窗簾,但買回來之後又覺得這塊布缺花邊,所以他想請大家用今天所學的規律幫他設計一種花邊,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用彩筆畫的,還有拿各種形狀的紙片貼的。(用實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學生互相評價。)

四、全課結束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4

教學目標

(一)初步瞭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和認數情況。

(二)使學生初步瞭解分類的含義,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瞭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

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 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麼?

圖的上面是什麼?下面是什麼?左邊是什麼?

右邊是什麼?中間是什麼?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蔔?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隻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後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遊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後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隻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週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裏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裏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釦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麼?(鉛筆和球)

爲什麼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後,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麼?(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

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爲什麼?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瞭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裏畫的是什麼?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 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遊戲: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錶示。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錶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爲我們以後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後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裏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瞭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透過看圖、數數、遊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練習數數上,除了數課本上的圖片還設計了數週圍的實物。目的是不僅瞭解學生是否能抽象的數數。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能否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

四、在學習分類這個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能把同類的圈起來。而且還要求說出爲什麼這樣圈。從而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5

——找圓形

課題:找圓形

課型:新授課

試講人:張玲娟

學時:1學時

備課時間:20xx-6-11

授課時間:20xx-6-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圓形的特徵,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圖案爲圓形)。

2、能力目標:幼兒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並能獨立畫出圓形。

3、德育目標:利用觀察法、操作法等來引導幼兒學習。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瞭解圓形的特徵,並讓幼兒能在圖案中找出圓形。教學難點:

1、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會畫出圓形。教學方法:

1、觀察法2、示範法3、提問法4、操作法等。

教學準備:

1、若干個圓形實物圖(硬幣、眼鏡、手錶等)

2、鉛筆、白紙(學生自備)

3、幾張缺少輪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引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大家想不想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東西呀?”(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告訴我這些是什麼呀?”(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認識這些東西,那大家看一看這些東西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都是什麼形狀的呀?嗯,對了,大家真聰明,這個就是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圓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師學習畫圓啊?拿出大家帶來的筆和紙,跟着老師一起來,好不好呀?小朋友們,注意哦,畫的時候不要弄傷自己的小手哦!”(教師提醒小朋友安全問題)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呀?這些車子能開嗎?爲什麼能開或者不能開呢?”(師生互動)呀?教師:“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麼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裏?”(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剛纔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大

家都學到了什麼是圓形,那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之後,在家裏找一找圓形,然後指給爸爸媽媽看,好嘛?那今天的課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饋:

1、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採用圖片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來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所學知識。

2、本次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很好地鍛鍊幼兒的觀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6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上過幼兒班,還有些學生是從外地轉入的。他們天真可愛,活潑調皮。據幼兒班老師介紹,這些學生各方面的差異較大。有的活潑開朗,還有個別學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開學初,經過和學生初步接觸瞭解,這些學生由於常規訓練少,一些起碼的常規知識都不懂,他們還像在幼兒班一樣沒有任何約束,想來就來,要走就走,上課時亂走亂動。本學期施行的實驗教材,主要是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因此,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爲一名優秀的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會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透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透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4)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5)聯繫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建立數感。

3、計算教學應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4、根據兒童生活特點,從感必經驗出發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透過“用數學”的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6、設計安排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7、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方法應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爲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

8、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

六、教學進度安排(見附表)

第一單元: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第1——4頁)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瞭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並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後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瞭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材料資源,滲透思品教育。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數數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的數感。

2、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瞭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透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着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爲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裏,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爲一個對社會有着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裏都是一些有趣的遊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裏,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爲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瞭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麼地方?你認爲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裏瞭解情況,並且在個別組裏探討數數規律,然後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爲你們組有什麼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瞭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彙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啓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週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裏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裏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7

1.使學生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

2.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結合排隊等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尊敬老人、禮貌謙讓等社會公德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活動1:開車出遊。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你們想去嗎?那就開上咱們的小列車去吧。(律動開火車,多媒體顯示列車開到了動物園)

[說明:律動時,要讓學生模仿坐車的動作,並配上列車行進及到站時的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動2:排隊買票。

1.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來排隊買票了。(多媒體顯示5人排隊買票圖)

2.引導看圖,自由提有關幾與第幾的問題。

如:有幾個人在排隊?老爺爺排第幾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幾?小女孩的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3.說一說。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爺爺的前面,你會對老爺爺說些什麼呢?(多媒體演示老爺爺從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爺爺高興地排到了第一。現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3)剛纔我們說的幾人與第幾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樣嗎?(板書課題)

4.(多媒體演示老爺爺買完票走了)教師繼續提出問題並要求回答。

如:剩下幾個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幾?小女孩的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說明: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適當地加以引導,特別要讓學生說清楚是怎麼數的。同時,要告訴學生排隊的時候我們一般都從前面數起。]

三、內化認知

活動3:點燈籠。

1.今天動物園可真熱鬧,門口掛滿了燈籠。我們一起來做點燈籠的遊戲好嗎?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要求:第一行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

第二行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

2.指名在電腦上進行塗色操作。

3.議一議:4個和第4個意思一樣嗎?

[說明:給燈籠塗的顏色不作統一要求,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並要求說說爲什麼塗這種顏色。在區別4個與第4個時,如果學生能明白4個指一共有四個燈籠,而第4個指排在第四個的那個燈籠就可以了。]

活動4:我說我家。

1.多媒體出示小麗家樓房圖。

2.看圖,要求用幾和第幾這兩個詞說一句話。

如:這幢樓有5層,小麗住在第4層

3.介紹自己家:你家的樓房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

[說明:在數樓房層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根據房門、窗戶和陽臺等參照物來數,並要指出數樓房習慣上都是從下往上數。]

活動5:猴子撈月亮。

1.快看,動物園裏的小猴子又在撈月亮啦!

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右圖。

2.說一說:看到這個畫面你想說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別)

3.小組討論: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幾?你是怎麼數的?

[說明:數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幾只時,要引導學生先從下往上數,再從上往下數,明白由於數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動6:課間律動操。

1.挑選領操員。(每組各派1名學生排隊上臺領操)

提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上臺領操?誰排第一?誰排第二?你是怎麼數的?

2.全班模仿動物動作做課間律動操。

3.領操員重新排隊下臺回原位。

提問:剛纔領操員下去時誰排第一?誰排第二?你是怎麼數的?

[說明:本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目的是透過活動解除學生的學習疲勞,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活動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不得少於3分鐘。]

活動7:賽車比賽。

1.小朋友們的操做得可真不錯。接着,我們一起去看小動物賽車。(多媒體出示賽車圖)

2.搶答:4號車前面有幾輛車?是哪些車?

5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後面又是幾號車?

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後面又是幾號車?

3.小組合作:看着這幅圖,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說明: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後桌合作,同時要強調學會尊重,學會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說話不要太大聲,不要影響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總結評價

活動8:滿載而歸。

1.小朋友們今天在動物園裏玩得開心嗎?不過時候不早了,我們回家去。(律動開列車遊戲)

2.今天我們參觀了動物園,學習了幾和第幾的知識,你能說一句含有幾和第幾的話嗎?

3.今天這節課有意思嗎?爲什麼?現在你知道幾和第幾有什麼不同嗎?你覺得你今天表現怎樣?滿意嗎?

[說明:在說幾和第幾時,要啓發學生結合實例進行描述。在課末評價時,要引導學生既評價自己,也評價別人,甚至可以評價老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8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計算100以內兩位數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2、能夠運算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三、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最喜歡過什麼節?屬於你們自己的節日是哪一天?六一兒童節你們是怎樣度過的?

同學們在兒童節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師也爲你們高興,那如何使六一兒童節過得更有意義呢?我們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樣過的。他們向媽媽提出今天我們來當家,讓媽媽安心去工作媽媽交給小明30元錢,給妹妹20元,讓他們到超市去購物。

哥哥先來到了肉類區,有雞、鴨、肉和魚,同學們想一想,哥哥用30元錢可能買哪些商品?注意所買的商品的總價不能超過30元,你們估計一下。

接着哥哥隨妹妹來到了蔬菜水果區。

妹妹用20元錢可以在這裏買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蝦仁以外,請同學們任選兩件商品並算出它的價錢。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師請同學列舉出三件商品並計算出結果。

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買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幾種,各是多少元?

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做到全員參與。

出示圖片:這位老爺爺用100元購物,他可以買到什麼?還剩多少?請同學們說一說,最多不超過三件商品。

讓學生自由發言。

小明和妹妹買完了東西到收銀臺去交錢,小明花了25元錢,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爺爺只花了8元錢,請同學想一想他們各買了哪些商品?

讓同學們算一算他們各找回多少錢?

小明應找回:

妹妹應找回:

老爺爺應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買來的商品拿回家,媽媽見到後誇獎他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小明提議:今天我們家吃餃子吧!媽媽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兩種餡的餃子,每種餃子要做50個纔夠,兩種餃子一共要做多少個?

同學們,你們來幫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媽媽向爸爸誇獎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幫媽媽買東西,還幫助媽媽包餃子,真是媽媽的小助手,這時妹妹說:我幫媽媽包了43個肉餃子,小明說:我幫媽媽包了38個菜餃子。

同學們,你們說他們倆誰包得多?多幾個?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個?其餘是媽媽包的,媽媽包了多少個?

同學們,今天透過小明和妹妹當家這一天,我們一起復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希望同學們也能向小明兄妹倆學習,做一個勤勞能幹、愛勞動的好孩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2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朋友,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夥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裏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帶的東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鼓勵質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麼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裏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彙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麼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範各種名稱,並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裏。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在有的是什麼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裏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彙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的?你是怎麼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規範語言名稱。並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徵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麼物體?有什麼感覺?

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徵。每彙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後再板書。

e、比較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發現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0

課例類別:

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

數學

學習年段:

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

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透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透過數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並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對數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容爲機器人(帶音樂)叮噹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麼嗎?趕快開啟看看,你認識什麼,就跟組裏的小朋友說什麼,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櫃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並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爲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噹如上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與課本數學知識的密切聯繫。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麼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並培養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數製造叮噹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也可以自由組合數。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並說說準備搭個什麼?然後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彙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大樓、航空的母艦……

(4)轉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說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1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能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2、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圖意,正確列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題。

課件演示:池塘邊有幾隻小鴨子在遊玩,其中6只在池塘裏嬉戲,3只小鴨子趕過來跳進了池塘,玩了一會兒,其中有4只小鴨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戲.

你能把看到的數學問題講給大家聽嗎?

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並算出得數。

交流:爲什麼要“6+3”呢?(因爲3只小鴨子趕過來,和原來的6只合起來就9只了。)

爲什麼又要(-4)呢?(因爲4只小鴨子回家了。)

2、第2題

師:小狗、小貓、小羊和小豬手上都拿着媽媽給它們的一把鑰匙,身後是它們的家。鑰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數就能開啟自己的家。你能幫它們找到家嗎?

(1)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2)投影交流

3、第5題

出示圖

1、誰能看圖說出幾個數學問題/

2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並算出得數。

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說計算順序)

同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計算練習

小朋友們計算得這麼快,大家來比一比,看誰又快又對,好嗎?

1、比賽計算第4題

2、出示第6題:橫行、豎行上的三個數相加,各得多少?

獨立填在書上

反饋、評價、訂正

3、出示第7題

同桌比賽,邊指格子邊報得數看誰算得快。

三、書寫練習:第3題

1、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2、獨立完成

四、拓展練習:拿錢幣活動

每人拿出4張2角紙幣,8個1角硬幣,一個5角硬幣。

思考: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

操作。

交流彙報,投影顯示所有拿法。

五、課堂小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2

教學內容:

課本72~73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理解湊十法的含義,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具準備:

掛圖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湊十“對口令”遊戲。

師:我和大家一起做遊戲,我說一個數,你們也說一個數,這兩個數合起來是10。(老師用湊十的方法和學生做遊戲。)

2、揭題。

師:小芳今天幫媽媽送牛奶,現在這有兩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聰明的你們能夠告訴她“有幾瓶牛奶”嗎?(板書課題)

生:我透過數數,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師:讓我們列個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師:對,可以列兩個算式。9+5=?你會算嗎?

二、合作探討計算規律

1、動手操作。

師:你能用什麼辦法很快知道這一共有幾瓶牛奶?

生1:我是1個1個數的。

生2:我注意到一個箱子裏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簡單的方法,左邊格子只差1個就是10格,可以從右邊拿過來1個,那右邊就剩下4個,一共加起來就是14個。

師:現在根據你們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試着擺一擺。

(學生各自操作,教師應引導學生邊操作邊口述操作過程。)

指定一個學生演示,並口述操作過程:我是這樣擺的:右邊已經有9個,從左邊的5個格子裏拿出1個放進去,盒子裏就正好是10個,左邊還有4個,這時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個。

師:爲什麼你先拿1個放在格子裏?

生:因爲9和1 好朋友正好湊成10。

師:箱子裏原來有9個,再添上1個正好是10個,這種方法也叫“湊十法”,要把9湊成10,就要想9加幾得10。9和1得10,就從左邊的5箇中放進1個,和9個湊成10個。

板書:9 + 5 =

1 4

師:除了9加1可以湊成10,還有別的方法能湊十嗎?

生:5的好朋友是5,5 + 5 = 10,從9裏拿走5,湊成十,9裏面就剩下4了,結果還是等於14。

板書: 9 + 5 =

4 5

師:要算9 + 5 等於幾,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於10,10再加4等於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於10,10再加4等於14。

2、試一試。

9 + 3 = 7 + 9 =

(首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理解湊十法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9 + 4 = ?請你們在圖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師應先做示範,引導學生明白此題是用湊十法,鼓勵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數或拆小數等。)

師:4可以分成1和3,3和1,還有2和2,爲什麼你們在算4 + 9的時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組討論。透過討論,使學生領悟“湊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誰算得快。

9 + 5 = 9 + 6 = 9 + 9 = 9 + 8 =

(學生獨立完成,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讓其透過實物操作幫助計算,然後集體反饋計算方法。)

3、“小貓數魚”

師:有隻小貓今天可高興了,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生:因爲它看到了魚缸裏的魚。

師:對了,小貓看見魚高興極了,你們猜小貓心裏在想什麼呢?

生:小貓在想:“這裏一共有幾條魚?”

師:小朋友你們都來幫忙吧,寫個算式來告訴它。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反饋)

生1:可以列爲:9 + 8 = 17

生2:也可以這樣列式:8 + 9 = 17

師:你能告訴小貓你是怎樣計算的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9和1湊成10,從8裏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於17。

生2:我們可以教小貓一隻一隻地數。

生3:也可以這樣想:8加2等於10,從9裏拿走2,剩下7,10加7等於17。

四、數學遊戲“找朋友”。

1、首先讓學生弄懂題意,明白中間的9要與1到10這些數交朋友。

2、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合作寫出算式,應鼓勵學生要按順序書寫。

3、具體反饋。

五、

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是9加幾,得數都超過10,在計算時我們都是用什麼方法?(湊十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麼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匯入:

“剛纔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麼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並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在來做練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34

一、1、同學們,這是數學王國的小猴子給大家送數學寶貝來了,你們想不想看?

2、這些東西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3、玩遊戲:誰能舉出我說的名字的圖形越多我就發給他一個智慧娃娃。

好!同學們都想,那這樣自己拿手中的圖形說這是什麼圖形?

4、檢測一下是不是會認人,我舉起圖形的面,你說面的名字,(學生彙報貼在黑板上,再問一個,並寫上名字)

5、摸一摸你們手中的圖形,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告訴大家(平平的,平平的面,也叫平面,他們就叫平面圖形,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平面圖形,板書:平面圖形的認識)

二、1、用手指着“邊”這是什麼?邊,請大家跟着老師說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說說什麼感覺,爲什麼會覺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數學王國的小朋友們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大家幫他們解決,你們願意嗎?

a、長方形有( )條邊,( )條長邊,( )條短邊,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個角,角都是( )的。

b、正方形有( )條邊,( )個角,四條邊都( ),角都是( )的。

c、三角形有( )條邊,( )個角。

請你們小組討論一個,哪個組說得最多就獎給他們組一個智慧人。

4、生彙報師填空。

5、發現有不會的,對邊相等,讓學生對摺紙片,長方形,上下對齊折,比一比上邊和下邊誰長?左邊和右邊呢?

對於正方形,讓學生擺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擺出1個正方形,再把這四根小棒折下來比一比它們四條邊誰長,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6、玩遊戲找朋友(出示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出角是直的並板書。

7、聽聽數學寶貝的自我介紹,好嗎?(放錄音)

8、閉眼摸圖形。

9、你們幫數學王國的朋友解決了問題,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那考考你們是不是認真觀察的孩子,請說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0、這節課,數學王國的朋友看到大家學得這麼好,送來了一份禮物,想看嗎?這是什麼?(蜻蜓)對了,它是由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拼出來的,誰能說出來,誰說得多,我就給它獎勵,注意還要說出有幾個圖形。

11、那你們回送一個禮物,好嗎?看誰用得最多,擺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學會了什麼?

2、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數學,回家後,找一找家裏或教室裏有沒有學過的圖形的物品,給爸爸媽媽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