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距離我們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令我們賞心悅耳。教後本課,我感受如下:

1、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課內的採訪表演和課外的課本劇表演,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此時課堂上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教學中體現雙向互動性。授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商量一下”“小組交流”

“討論探究”等,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把交流深入,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真真切切把口語交際落實於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2、領悟到了晏子語言的巧妙機智

課堂上重點研讀三個故事中體現的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意圖從教學設計中就能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先找出三次交鋒中晏子反駁楚王巧妙語言,學生理解了晏子的話的意思後,我又提出問題:如果是你,當時你會用什麼話來回答楚王? 比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種好?爲什麼?藉機引出背景介紹。晏子出使楚國的目的是什麼?再追問:你理解晏子爲什麼這樣說話了嗎?生答:“採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說會傷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會殺了他,也決不會和齊國聯盟。而這樣說讓人感到晏子很有禮貌。晏子委婉的語言,既不傷楚王的尊嚴,而且也讓楚王感到他的厲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協,最後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學生的話,說:“晏子的語言就巧妙在這兒。有時委婉含蓄比正顏厲色更有力量。”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懂得了:禮貌、委婉的語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樣的語言才叫真正的語言藝術

3、選好文章切入點,理解“尊重”的內涵

第二課時的開始我就直奔主題:晏子使楚的結果是什麼?學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課文結尾的一句話:“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進行提問: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麼?(多數學生回答“口才”)我又巧妙引導孩子作深入思考:僅憑口才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了嗎?不,是智慧。那麼,晏子的智慧從那體現出來的?抓住了“看了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三個看似平淡無奇的詞大做文章,在大量補充閱讀的基礎上,漸漸突出了晏子的冷靜,勇氣,智慧,風度。到這裏,孩子們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內涵。

這一環節,我用《狼和小羊》這篇學生都熟悉的童話比較,說明:只有有理有節,不卑不亢是不夠的,其結果會和可憐的小羊一樣;晏子出使楚國成功,贏得楚王的尊重,不單單是他本身有實力,還因爲他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

4、抓住契機,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積累,提升學生的思維。

我在課堂上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欣賞到第二個故事時,我告訴大家,晏子的話中可以總結出三個成語:“揮汗成雨,摩肩接踵,張袂成陰。並及時對學生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待學生寫完。)我問三個成語都形容人多,但哪一個成語的意思現在已發生變化了?學生說:“揮汗如雨”。。當欣賞到第三個故事時,我說:其實晏子的這段話在原文中就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然後告訴學生這是句典故,快快背記下來,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當我讓學生送楚王幾句歇後語的時候,學生用上了當天積累板上積累的三則歇後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偷雞不成——蝕把米;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然後我不失時機的說:“其實你們的積累呀,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了。”激勵學生重視平時的語言積累。

在學生評價晏子憑藉智慧和實力贏得尊嚴之後,我又拋出了一位歷史學家的觀點:一個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國家的智慧,一次外交勝利並不能獲得國家永久的尊嚴。“晏子使楚”與國家真正的尊嚴無關。”前後桌互相討論後發表觀點,可贊同,可反對,或贊同某一句,不同意某一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求異思維再度被激起, 這種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爭辯如泉水涌動,爭辯聲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課堂上熠熠閃爍。更重要的是,學生有了獨立的思考習慣、獨立的價值立場,不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複製品,而將是自主、開放的思想者